安藤忠雄:撰寫傳奇的「清水混凝土詩人」

2020-12-18 澎湃新聞

摘要:安藤忠雄的長屋:隱忍的日式生活美學

提到建築師安藤忠雄(Tadao Ando),除了會發光的教堂外,最為膾炙人口的要數那座嵌在街道狹縫裡的混凝土盒子(住吉的長屋)。

建於1976年的住吉的長屋,建築面積僅約46㎡,可以說是安藤建築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他曾坦言,其以後建築作品中的理念幾乎已經在住吉的長屋中進行思考。

安藤忠雄似乎是在追求這樣一種建築:結構簡潔,對外封閉,空間獨立且富有意義,當光線射入時會產生戲劇效果;這適當的壓抑感會讓人產生沉靜,從中可以體會到隱忍的日式美學。

房屋靈魂的保存與重生

當安藤忠雄思考建築時,城市是他需要掌握的「第一元素」,他把城市作為自己靈感的來源,也看作對手。大阪是安藤「永恆的對手」,也是與他關係最為深厚的城市。1941 年,他出生在這裡,在成為建築師之前, 做過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擊手的安藤已經熟悉了這裡的多條道路。多年後, 當他的建築事務所開始參與到整個城市的公共設施、商業及私人建築領域時,他似乎清楚地了解那些客戶的背景和需求。

安藤的建築事業,是從住吉區的 4 米寬長屋開始的。那棟位於大阪下町的雙層私人建築原是一間簡陋的木質長屋,重建時,他嘗試了房屋靈魂的「保存與重生」,此後,這也成為他的一貫做法。在安藤看來,城市文化與人的記憶積累有關,與建築的身影有著某種聯繫,它更像是街區和氛圍的感受,在設計圖紙時,建築師要展開一場新與舊之間的對話。於是,安藤忠雄一直在設計時貫徹著相同的主題,他將其簡單地描述為「希望大阪變得更好」。

圖:住吉的長屋街景

日本在 1964 年開放出境自由觀光後,23 歲的安藤忠雄也首次踏上了以建築為目的的旅行,安藤還記得,當時的 1 美元可以兌換 360 日元, 對於一個剛剛工作的年輕人來說,這次歐洲遊歷意味著中斷工作,也會耗儘自己的所有積蓄。

安藤抵達芬蘭時恰是極晝 5 月,在沒有日落的時間裡,他充分觀賞了阿爾瓦·阿爾託、海基·西倫等北歐近代建築家的作品。這些毫無負累的房屋給安藤帶來深刻的印象,在那個極其嚴苛的自然環境中,設計師只保留了簡潔的外觀。他似乎在這個時候體會到,光線與生活的組合形成了洗滌心靈的空間要素,這也提醒了他,「每個地區的生活空間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這個事實。

圖: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1965 年 8 月 27 日,在安藤抵達巴黎的幾個星期前,柯布西耶離開了這個世界,與柯布西耶本人見面的這個願望沒能實現。他在巴黎逗留了數個星期,尋找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和做夢都會夢到的建築,從波瓦西之丘的薩伏伊別墅系列住宅作品,到馬賽的集合住宅,安藤初次領略了建築與內心的某種關係。

那時候,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一度是安藤心目中的典型現代化住 宅形象。1964 年,當魯道夫斯基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組織舉辦了題為「沒有建築師的建築」主題展覽時,這個展覽衝破了統御建築歷史的狹隘學術苑囿。安藤開始重新審視柯布西耶的作品,他也開始對現代主義的 純粹空間持批判態度,在安藤看來,現代主義注重技術,量產化的空間 讓建築喪失了居住的獨特性。而「現代化」在日本已經形成居住理念, 微縮的美式郊區型住宅比比皆是,購房者認為它外觀時尚、空間通透, 而安藤卻認為這樣的住宅使日本缺少了居住傳統和多樣性。

在著手設計長屋前的數年中,安藤一直思考著社會的精神需求,他 心懷矛盾,也牴觸社會變革所帶來的趨勢。安藤忠雄的《在建築中發現夢想》一書中自述了事務所成立前的一段時光。1968年5月,日本發生了「安田講堂封鎖事件」等一連串學生運動,此時,他再次來到歐洲, 卻沒有專注建築。在巴黎,他目睹了「五月革命」的高潮時期,深刻感受著那一代人的社會意識與生存方式,當他在一絲憂慮中回到日本時, 大阪萬國博覽會的成功舉辦讓整個國家都沉浸在頌揚科學技術的觀點中。

「歡騰過後,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日本開始沉默,嘈雜的時代仿佛過去了。」安藤回憶道,「我的事務所成立之時,日本的建築風格受到了文化的波及。」那時,找上門來的客戶全是有關私人住宅的零星工作,規模極小且預算微薄,安藤覺得這是讓想法成形的好機會。在完整地規劃了一些項目後,安藤終於在 1975 年完成了住吉家的長屋改造,作為「出道作品」,他顯然想到了如何用最明快的方式表現城市住宅設計的理念。

修復心靈的長屋

此時的安藤忠雄認為,住宅是建築的原點,他認為住宅起源於人類最根本的欲望。長屋是大阪最普遍的住宅形式,它誕生在日本高密度城市中,屬於追求終極住宅的產物。彼時的長屋總給人帶來昏暗且不潔淨的印象,對於住在長屋的居民來說,屋內的陽光亦是奢侈的。安藤忠雄也在關西的長屋中長大,因此他似乎對重新設計這一傳統住宅充滿情感。

 

圖:標黃位置為長屋所在位置,由於這一基地非常狹窄,同時又是三棟連排的長屋的中間單元,施工非常困難

當長屋房主來委託設計時,安藤已經決定,即便是再小的房子,也要在中間安置一個庭院空間。然而,業主開口時就提出了西班牙風格的設計主張以及木結構的日式房間。安藤在查看房屋後發現這裡的建築用地不足 60 平方米,且只有六成可以建造房間,這似乎不可能實現業主的全部要求。

他在反覆思考後決定,讓中庭佔據起居室與廚房及二層之間。其間, 雖然有朋友建議他縮短流線,提高使用率和連續性,但是安藤執意要保留中庭,他的意見是:必須經過中庭才可到達起居室並由中庭來連接四周的空間,這樣可以還原住宅的生活情趣,也是傳統街屋曾經給人帶來的生動感覺。這樣的設計的確帶來不少麻煩,當遇到雨天,去廚房或是二層必須打傘才行;但是到了沒有雨的季節,卻非常舒適。安藤想到有限的用地和預算,他最終在「簡潔的混凝土盒子中」儘可能地放入了好的想法,通過傳統住宅的中庭空間,確保了整個房子的採光和通風。

圖:長屋刨面圖

結構是安藤改造長屋時遇到的最大問題,由於它是幾戶連續排列而成的,因此,地基、大梁均為共用,只切除其中一間,兩邊的房子即會坍塌。安藤認為,如果只是裝飾一下室內,這樣就沒有意義了。他用混凝土牆壁支撐,築出密不透風的外牆,從外部看來,它似乎是一個沒有光線的黑房子,走入內部時就會發現庭院中的明亮光線。「這會使來訪者吃驚房屋的採光。」安藤認為,「留設出的室外中庭將四季變化引導至生活空間。」

很長一段時間,安藤都認為建築應有一種修復心靈的功能,作為「二戰」期間出生的一代,他在童年時期目睹了城市的殘敗,當戰爭結束後,建築似乎成為第一批令日本復甦的事物。安藤很佩服丹下健三,他認為丹下是一位用建築而非空話治癒城市的大師。丹下健三利用清水混凝土築造了日本的政府建築及廣島和平紀念中心,他試圖在其中表現出日本的傳統之美。

 

圖:住吉長屋的正門

也正是在丹下健三的影響下,安藤決定切掉部分長屋,插入表現抽 象藝術的混凝土盒子,將關西人常年居住的長屋要素置換成現代建築, 並由此開創了「清水混凝土」風格,讓混凝土在建築中成為一種優雅的表達。

在住吉的長屋中,安藤認為水泥牆壁恰好幫助他在城市中建造了另 外一個世界,在簡樸的造型中,居民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懷抱。然而,安藤也深知混凝土的缺點,它在淋水時會產生潮氣,而純粹的水泥牆壁也會造成冬季的低溫,安藤曾經說服委託人克服這些缺點,而房子的主人東夫婦也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說。

在日本建築評價家看來,這種風格讓居住者在房屋的某處懷著一點憂傷,卻又在房間的另處獲得某種慰藉。這是安藤忠雄在小空間和建築材料上的一次試探,更重要的是混凝土建築整體空間造型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意象。

住吉的長屋問世後,安藤至今還能聽到「為什麼設計出如此不實用的住宅」「為什麼讓居住者在屋裡打傘」這樣的批評。查爾斯·穆爾等建築師來參觀時也問道:「日本人可以在這樣小的盒子裡生活嗎?」「為什麼要在狹小的空間設置一個『奢侈』的庭院?」而安藤卻滿足於自己在甚小的用地中建造了「大而全面」的宅院,他認為自己在抽象化的幾何四方盒子中,將關西居民繼承下來的傳統生活,以及對自然的熱愛裝了進來。

圖:住吉長屋的樓梯

 
圖:住吉長屋的走廊
 
圖:住吉長屋的起居室

東邸(Azuma House)是長屋的新名字,以委託人的姓氏命名,直到今天這家人還原封不動地在這裡生活。安藤認為最具有價值的並非房屋本身,而是它的擁有者在這裡長期生活。近些年來,由於大量的舊建築被翻新成獨家獨戶的組裝式或集合式住宅,長屋也變得稀少了,而有關舊時日本的生活故事,或許還在東邸上演著。

在日本的家裝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中,今天的建築設計師也常採納安藤忠雄為長屋設計的方案來改造老宅,不僅如此,他們已經開始用新型的碳材料改善潮溼環境,亦用電動鏡面來改善房間採光。這些創意似乎也改良了住吉長屋改造中最不可讓人接受的「為建築獻身」這一理念。

2006 年,安藤忠雄為同潤會青山公寓舊址設計的「表參道之丘」竣工,在這位設計師看來,大阪老街的個人住宅和東京繁華街上的複合式新興大樓,只有規模上的差異。安藤認為,在長屋改造時他建構了對外沒有任何開口、無表情的清水混凝土牆面,藉此表現在高速經濟增長的名義下不斷擴張的都市中,決定在此落地生根並與其對抗的個人意志; 而「表參道之丘」如同它今日的身影,並希望留下存續超過半世紀的風景。

本文整理自《理想的居所:建築大師與他們的自宅》賈冬婷 黑麥編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理想的居所:建築大師與他們的自宅》

我們不是可被隨意放置的物品,住宅也不是居住的機器。

走進世界18位知名建築大師的家,發現居所的理想狀態。

《理想的居所》一書選取18位世界建築大師為自己和家人及普通人設計的自宅為案例,探訪世紀頂級建築大師的私宅。配以精美圖片和動人文字,講述這些自宅建造背後的故事,帶你走進建築大師的家,尋找自己理想居所的模樣,學習讓自己現有的居所更美麗和舒適的智慧和美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安藤忠雄 | 用清水混凝土為上海寫了幾首詩
    在前兩日接到有關「安藤忠雄在上海的建築作品」選題時,我表面水平如鏡,內心卻蠢蠢欲動著。本就熱愛,故為其創作,又何樂而不為。--- 安藤忠雄」冷PLAYERS上海保利大劇院深沉與寂靜,理智與冷冽。建築冰冷外表下的勃勃生命力,總能令人感受到沉靜之下的有序之美。
  • 安藤忠雄和他設計的十大美術館
    1969年,28歲的他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自此開啟了其「無敵是多麼寂寞」的建築師生涯。早期作品「住吉長屋」令其在日本名聲大噪,90年代後,安藤忠雄開始參與公共建築、美術館建築等大型建築的設計。
  • 安藤忠雄 回歸建築初心
    歷經兩年醞釀,由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將於12月16日正式亮相上海。「人們和書的關係日漸疏離,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增加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使人們對書產生新的認識。猶如光之於建築,只有閱讀,能讓未來的希望照亮人們的心房」。
  • 安藤忠雄 | 真正的幸福,是向光狂奔去
    遠看它是那麼的不起眼,一個素雅的清水混凝土大箱子,百多平米的大小,甚至連一個明顯的入口都找不到,僅有一個不太大的門牌。穿過一條小小的長廊,我感受了她的神聖。那一天天氣不錯,陽光從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的圍合中穿越,一個大大的十字架。
  • 安藤忠雄:為全世界寫下混凝土清水詩
    從1976年在日本大阪憑藉「住吉的長屋」一鳴驚人至今,安藤忠雄走遍全球,完成對建築的多年夙願之際也成功地讓自己的作品「滲透」到全世界。 第一站:變與不變-從清水混凝土到木的「輪迴」 沿著安藤忠雄的「建築地圖」來一次環球之旅,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因為僅是日本就「密布」著安藤忠雄的「寶藏」。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安藤在大阪府、兵庫縣、京都府和東京都打造了富島邸、小筱邸、六甲集合住宅、城戶崎邸等私人住宅。清水混凝土建築漸漸成為人們熟知安藤的第一張名片。
  • 從設計到建工,安藤忠雄「一條龍」全包!
    起初日站君還會想,清水混凝土應該怎麼樣與傳統結合才會不覺得突兀?安藤忠雄老師在設計螺旋樓梯的時候,並沒有採取額外的裝飾、花紋,而是在螺旋樓梯的角度上做了改變,隨著高度、角度發生偏移。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盤旋而下,震撼之中帶著傳統文化特有的沉重感,又透著一分輕盈。
  • [分享]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資料下載
    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專題為您提供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內容簡介 安藤忠雄1941年,生於大阪,1962~1969自學建築,20前曾經學過木工,最傳奇的一點大概得數他曾學過拳擊。
  • 78歲的安藤忠雄,新作品是一座美術館,將落地廣東順德
    安藤忠雄,一直用光塑造著他的建築空間,關於光與人生。 他曾這樣說:「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 現年78歲的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曾設計了88個博物館、美術館!
  • 安藤忠雄新作圖書館落地,360度環繞猶如童書森林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這個世界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建築師之一,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不論是「住吉長屋」、「萬博會日本政府館」、還是「光之教會」都成為了建築史上的標誌性作品。近日,安藤忠雄的新作「童書森林中之島」(こども本の森中之島)在大阪落成,這也是他獻給家鄉兒童的一份禮物。
  • 安藤忠雄:美術館+書店=光的空間
    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建築和對光的運用舉世聞名。他曾說:在我的作品中,光永遠是一種把空間戲劇化的重要元素。安藤忠雄堅信,建築設計就是要截取無處不在的光。位於上海的文化新地標,新華書店和明珠美術館的CP組合,光的空間。
  • 追尋光與影的原點 ·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開創了一套獨特、嶄新的建築風格,成為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
  • 安騰忠雄:清水混凝土詩人
    「沒文化的日本鬼才」自學成才安藤忠雄甚有傳奇性,年少時家境貧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過。
  • 書店+美術館 安藤忠雄在上海留下新作「光的空間」
    安藤忠雄「光的空間」設計手稿。圖片由新華發行集團提供  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建築和對光的運用舉世聞名。他曾說,「在我的作品中,光永遠是一種把空間戲劇化的重要元素。」這次他在上海即將留下的新作便直接以「光的空間」命名。
  • 安藤忠雄新作: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 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HEM)位於廣東順德,是由家族發起、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
  • 日本79歲「房術」大師 安藤忠雄 又出驚人新作|建員原創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世界頂級建築大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拳擊手出身,自學成才。 藝高人膽大的安藤忠雄接受挑戰,直接將高9米、直徑達30米的巨型混凝土圓柱,插入穹頂作為展覽空間。
  • 臺中亞洲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臺灣首座建築,了解真正的建築大師
    大家應該對臺中霧峰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還相當不熟悉,位於亞洲大學校區內,2013/10才正式開幕啟用,這可是臺灣第一個 安藤忠雄 設計完成的作品,來這走一趟,就能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建築大師,完全顛覆臺灣人對建築想像的可能性!!!
  •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展覽作品欣賞
    在樣式主義的高層大樓上,藉由象徵20世紀的鐵、玻璃、清水混凝土這些材料建構的現代建築之嵌入,使兩者直接地產生相互地碰撞,從而在新舊交會中,不斷地孕育出源源不絕的新刺激之建築。 EDITA TOKYO1993 《GA 建築師12 安藤忠雄作品集2》 A.D.A. EDITA TOKYO 《現代建築大師Ⅲ——安藤忠雄》 鹿島出版社1995 《安藤忠雄作品全集》 PHAIDON PRESS LIMITED, London1997 《GA 細部2 安藤忠雄》 A.D.A.
  • 禁慾系安藤忠雄VS潮流玩家W ,日本首家W酒店即將開業
    這不免令我好奇:有「清水混凝土詩人」美譽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如何與常常給人「潮嗨玩樂」印象的W酒店碰撞出火花?  禁慾系外貌VS熱情潮流內在,「表裡不一」的大阪W酒店註定不凡。  享譽全球的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其實出生於日本大阪,而巧合的是,日本第一家W酒店就選址他的家鄉。
  • 【建築案例】小筱邸住宅 / 安藤忠雄
    項目名稱:小筱邸住宅(Koshino House)建築師:安藤忠雄項目地點:日本兵庫縣蘆屋市項目時間:1980年—1984年 (2006再改造)安藤忠雄用其標誌性的混凝土網格修建了兩層高的空間。牆壁採用清水混凝土,刻意保留了施工模板的孔洞痕跡。由於先進的施工工藝,混凝土表面質量非常好。有人看到這樣的混凝土表面,感覺有「纖柔若絲」的肌理效果和輕質優雅的印象。
  • 和美術館5年終竣工 安藤忠雄雙螺旋樓梯全球唯一
    起初日站君還會想,清水混凝土應該怎麼樣與傳統結合才會不覺得突兀?雙螺旋清水混凝土樓梯,盤旋而下,震撼之中帶著傳統文化特有的沉重感,又透著一分輕盈。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清水混凝土雙螺旋樓梯!在「移步換景」這方面,弧形的混凝土牆面有序的環繞著,再加上安藤忠雄老師精選了許多能開花的植物,根據不同的時節、花期,有「夾岸數百步,忽逢桃花林」的意思了!同時,美術館周圍沒有設置圍牆,這個花園是對公眾免費開放的,這也是安藤忠雄老師的規劃之一,這樣,美術館會更好地融入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