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一位悲情的藝術全才,生於南宋,一生才華橫溢,熟古樂、精書法,而被人記住和流傳最多的是他的詩詞。作為南宋難得的藝術全才,完全可以和北宋的蘇軾相媲美。論詩詞他與蘇東坡、周邦彥、辛棄疾並成為「宋詞四大家」,又有「詞家之冠」的稱號。而近代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對姜夔的評價是:「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人間詞話》第四十三則。其實姜夔不是無情,而是他的一生經歷,讓他只能把自己的情藏在最深處。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生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出生於鄱陽鎮,官宦之家,從小衣食無憂,受家庭教育薰陶,為他以後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命運往往會多磨難,姜夔六歲喪母,十四歲父親又因病去世,後依附於已經出嫁的姐姐直到成年。姜夔一生經歷四次高考,每次都名落孫山,所以一生沒有官職,四處流寓。姜夔一生坎坷,飽經創痛,然而他卻說「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他的詞柔情中有清剛,實非尋常詞人可及。後世評白石以健筆寫柔情,一往情深,自成高格。
今天我們說說他在書法方面的成績吧。姜夔在書法理論方面建樹頗豐,流傳下來的主要有《絳帖平》六卷、《禊帖源流考》一卷和《續書譜》一卷,又有《禊帖偏旁考》、《跋王獻之保母志》等。其中《續書譜》是一部非常重要書法理論著作,《絳帖平》專論叢帖《絳帖》之書,包含鑑賞書法技能的體現和對歷史事件、人物經典故事的了解,《禊帖偏旁考》專論《蘭亭序》技法,從字的偏旁書寫筆順、筆畫、筆勢著眼研究《蘭亭序》字的形態變化。流傳下來的姜夔的墨跡只有《跋王獻之保母志》從作品當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深受初唐各家書風影響,不流於時俗,清新俊雅。
姜夔書法理論著作方面最著名的就是《續書譜》,姜夔仿效孫過庭《書譜》而撰寫,但並不是《書譜》之續。 全卷分總論、真書、用筆、草書、用筆、用墨、行書、臨摹、方圓、向背、位置、疏密、風神、遲速、筆勢、情性、血脈、書丹等十八則,所述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實際上是他自己的心得。這部書是南宋書法理論當中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學術著作。宋謝採《續書譜序》云:「白石生好學無所不通,書法得魏、晉古法,運筆道勁,波瀾老成,尤好臨習《定武本蘭亭序》。所著《續書譜》一卷,議論精到,用志刻苦。「後人認為:「宋人論法帖者米芾、黃長睿以下,互有疏密,論者謂姜氏之評在米、黃之上,可見其研習之精湛。」
近代大師鄧散木先生作《續書譜圖解》,認為:「此乃書法學習必讀。」下面是老先生的《續書譜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