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蘇軾之後的又一藝術全才-姜夔,他的小楷美極了

2020-12-20 翰墨今香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志》

姜夔,一位悲情的藝術全才,生於南宋,一生才華橫溢,熟古樂、精書法,而被人記住和流傳最多的是他的詩詞。作為南宋難得的藝術全才,完全可以和北宋的蘇軾相媲美。論詩詞他與蘇東坡、周邦彥、辛棄疾並成為「宋詞四大家」,又有「詞家之冠」的稱號。而近代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對姜夔的評價是:「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人間詞話》第四十三則。其實姜夔不是無情,而是他的一生經歷,讓他只能把自己的情藏在最深處。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生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出生於鄱陽鎮,官宦之家,從小衣食無憂,受家庭教育薰陶,為他以後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命運往往會多磨難,姜夔六歲喪母,十四歲父親又因病去世,後依附於已經出嫁的姐姐直到成年。姜夔一生經歷四次高考,每次都名落孫山,所以一生沒有官職,四處流寓。姜夔一生坎坷,飽經創痛,然而他卻說「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他的詞柔情中有清剛,實非尋常詞人可及。後世評白石以健筆寫柔情,一往情深,自成高格。

今天我們說說他在書法方面的成績吧。姜夔在書法理論方面建樹頗豐,流傳下來的主要有《絳帖平》六卷、《禊帖源流考》一卷和《續書譜》一卷,又有《禊帖偏旁考》、《跋王獻之保母志》等。其中《續書譜》是一部非常重要書法理論著作,《絳帖平》專論叢帖《絳帖》之書,包含鑑賞書法技能的體現和對歷史事件、人物經典故事的了解,《禊帖偏旁考》專論《蘭亭序》技法,從字的偏旁書寫筆順、筆畫、筆勢著眼研究《蘭亭序》字的形態變化。流傳下來的姜夔的墨跡只有《跋王獻之保母志》從作品當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出於二王一路,用筆精到,典雅俊潤,深受初唐各家書風影響,不流於時俗,清新俊雅。

姜夔書法理論著作方面最著名的就是《續書譜》,姜夔仿效孫過庭《書譜》而撰寫,但並不是《書譜》之續。 全卷分總論、真書、用筆、草書、用筆、用墨、行書、臨摹、方圓、向背、位置、疏密、風神、遲速、筆勢、情性、血脈、書丹等十八則,所述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面,實際上是他自己的心得。這部書是南宋書法理論當中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學術著作。宋謝採《續書譜序》云:「白石生好學無所不通,書法得魏、晉古法,運筆道勁,波瀾老成,尤好臨習《定武本蘭亭序》。所著《續書譜》一卷,議論精到,用志刻苦。「後人認為:「宋人論法帖者米芾、黃長睿以下,互有疏密,論者謂姜氏之評在米、黃之上,可見其研習之精湛。」

近代大師鄧散木先生作《續書譜圖解》,認為:「此乃書法學習必讀。」下面是老先生的《續書譜圖解》:

相關焦點

  • 姜夔的小楷《跋王大令保姆帖》,流傳了800年,這字太驚豔了
    姜夔《王大令楷書保母磚題跋卷》的確,姜夔一生並不是很如意。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官宦之家,他十四歲時父親病故,和姐姐相依為命。姜夔《王大令楷書保母磚題跋卷》姜夔在當時可以說是唯一能夠與蘇軾比肩的藝術全才。雖然命運坎坷,但是姜夔為人卻豪放瀟灑,憑藉自己的「驚世駭俗」的文採和書法,在當時頗有影響力,很多名流士大夫都想與他結交,就連當時的大學者朱熹都對他讚嘆不已;辛棄疾更是將其視為知己,唱與他對飲,互相填詞酬唱。
  • 姜夔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姜夔王獻之保母志跋》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 蘇東坡之後最著名的藝術全才,一首揚州慢雖然難背但是意味深長
    作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人,蘇軾可謂名滿天下,他的詩詞歌賦繪畫音樂都有不俗的成就。詞人蘇東坡到了南宋,也出現了一位藝術全才。這個藝術全才和蘇軾一樣,詩詞歌賦繪畫音樂都有涉獵,且造詣都不低,而且因為其詞作的深刻內涵,在文學史上享有很高聲譽,更是被譽為蘇東坡之後最著名的藝術全才。
  • 姜夔:看了這幅小楷作品,才知道什麼叫「典雅」
    姜夔(這個字念夔(kuí)),字堯章,號白石道人。百度百科備註的是「南宋文學家、音樂家」,看來他作詞作曲的功夫,是高過書法幾個頭的。因為科舉不順,姜夔終生未仕,靠賣字和朋友接濟過日子,活的比較慘澹。姜夔的傳世書法作品比較少,《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是其中之一,非常精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姜夔的詞很典雅,他的書法作品亦如是。
  • 靜心讀詞《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
    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丙辰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鬥。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 從漢晉到明清,小楷的驚世名帖
    他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具「古槎怪石之形」的藝術美感。其書法成就,後人讚譽頗高。《小楷黃庭經》為蘇軾64歲時所作,是其小字中的精品。 蔡襄書法藝術較全面,行、草、楷都很有造詣,正楷端重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尤以小楷為上乘。蘇軾說:「君謨小字,愈小俞妙」,朱熹稱他的小字為宋朝第一。 此書小楷有千餘字,但縱觀全帖無一倦筆,頗有二王楷法。字字勁實端嚴,橫逸飄髮,既靈活又沉著,是蔡襄書法藝術的傑出代表作。
  • 宋代著名詞人姜夔,書法同樣驚豔|黃庭堅|跋王獻之保母帖|姜夔|書法...
    導讀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可以看出他的書法用筆精到,典雅俊潤,且受初唐諸家書風影響,不隨時俗,清新脫俗。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局部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小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夏雲小楷臨古系列之十:臨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志
    夏雲小楷臨古系列之十:臨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志,網友留言「夏雲出品,必出精品」。夏雲小楷臨古系列之十:臨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志,網友留言「夏雲出品,必出精品」。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原帖夏雲,一九八二年出生於江西興國。
  • 那些精美絕倫的小楷 驚豔了歲月——小楷的發展史與怎麼寫好小楷
    宋代的小楷大多也以行書筆意書寫,倒也獨具特色。宋代小楷小楷發展到元、明、清時進入小楷藝術發展史上自唐之後的另一佳境。元代在書法全才趙子昂的引領下,在小楷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趙子昂秉持復古主義的藝術思想,上追魏晉隋唐,對鍾繇、二王、唐代歐陽詢、褚遂良及顏真卿等楷書名家的小楷經典心摹手追,刻苦研習,始創妍美、嫵媚一代小楷新風。元代擅寫小楷的名家除了趙子昂,還有鮮于樞、倪瓚、張雨、黃公望等人,他們都在小楷藝術上有所成就。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溫柔敦厚」的師教被引入藝術的創造原則之後,就要求詩詞在藝術表現上要蘊藉含蓄,深婉委曲,內容要濃鬱厚篤,既不叫囂乖張,又不淺顯直露。簡而言之就是含蓄蘊藉哀而不傷。含蓄蘊藉是文學藝術表現總體原則,哀而不傷是對這個總體原則的補充。《中庸》謂:「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談到「中」這一範疇時說:「此須自心體認出來。非言語所能喻。中只是天理。日,何為天理?日,去得人慾,便識天理。
  • 姜夔:詩文書畫音樂樣樣精通,卻一直為此事發愁
    相當於現代的莫言、冷軍、啟功、劉歡加一塊,兩個字概括一下:全才。神一般的存在。那麼姜夔是何許人也,為何能與蘇軾相提並論?很多人可能壓根不知道姜夔這號人物,現如今提起兩宋的騷人墨客也沒有姜夔的印象,但他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和蘇軾一樣,是位「全才」。
  • 蘇軾小楷《養生論》,讀了很受益!
    蘇軾小楷《養生論》拓本蘇軾小楷《養生論》墨跡本選頁 蘇軾小楷《養生論紹聖二年四月八日書,蘇軾時年60歲。《養生論》原文: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 他是名副其實的清代「小楷王」!一手精美楷書,100多年無人超越
    按古人標準來說的話,小楷應是真正的書家必備的一項技能,無論是以行書聞名天下的王羲之,還是開創了歐楷新風的歐陽詢,亦或是肆意揮毫、無拘無束的「草聖」張旭,他們都能寫得一手精美絕倫的小楷。那麼,到了清朝時期呢,小楷之風依舊非常盛行,像林則徐、成親王、黃自元等書家,都以小楷名世。
  • 南宋詞人姜夔(kuí):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單說起姜夔此人,大多數人都不熟悉,畢竟宋詞江湖,高手眾多,牛人大咖更是大都集中於早中期,而對後期至宋末,能被人熟知的詞人甚少。公元1154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姜夔出生於饒州鄱陽的一個破落官宦之家, 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並且在知縣這個職位上病卒,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接濟度日,直到成年。
  •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如此精妙的字,不知下了多少年功夫!佩服
    明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是空前的繁榮,這個時期的書法將「尚態」之風發揮到鼎盛,而提起明朝時期的書法家,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唐伯虎、文徵明、李應禎、沈周、祝允明等等。明朝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他這樣評安慰文徵明: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意思是唐寅有才情,但為人輕浮,恐怕一事無成;而我兒子日後的前程卻是非常遠大,非常人所能及。
  •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南宋名士姜夔的漂泊一生
    這一年,姜夔二十二歲。我們無從得知,姜夔此時是白衣如雪還是布衣氈笠。金主完顏亮立馬吳山之後的揚州,在姜夔筆下呈現出一種沉重感傷,這也許是宋室南渡帶給文人心靈的共同陰影,而戰爭的殘酷與士大夫的家國情懷在沉澱中衝撞,猶厭言兵四字就成為了最濃縮的悲涼。
  • 姜夔很出名的一首詞,明朝無人評點,卻在清朝被捧上了頂峰
    說到唐宋多才多藝的文人,很多人都會想到蘇軾。其實,南宋也有一位文學家,也是難得一見的藝術全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一不精。此人就是被清人稱為「詞中之聖」的姜夔。姜夔少有才名,卻在科舉考試中屢屢受挫,一生未仕,常年漂泊江湖,遊歷四海。
  • 姜夔:人窮時常常能獨善其身,達時卻未必會兼濟天下
    作為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並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如此全才,其人生卻並異常坎坷。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甚至只能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甚至姜夔死後,都是靠朋友吳潛等人捐資,才勉強葬於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才不至於暴屍荒野,其身世不可謂不悽慘。
  • 這8本小楷字帖太漂亮了,這才是真正的書法,珍藏!
    3.洛神賦十三行/王獻之王獻之所書《洛神賦》(十三行)體勢秀逸,筆致灑脫,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從《洛神賦》(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