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詩文書畫音樂樣樣精通,卻一直為此事發愁

2020-12-23 無計讀史

文 /章無計

介紹姜夔,就不得不提起蘇軾。

蘇軾: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書畫家,「宋四家」之一;音樂家,古琴高手;烹飪家,自創美食十餘種,東坡肉流傳至今。

相當於現代的莫言、冷軍、啟功、劉歡加一塊,兩個字概括一下:全才。神一般的存在。

那麼姜夔是何許人也,為何能與蘇軾相提並論?

很多人可能壓根不知道姜夔這號人物,現如今提起兩宋的騷人墨客也沒有姜夔的印象,但他在歷史上卻赫赫有名,和蘇軾一樣,是位「全才」。

二十歲左右,姜夔就寫出了極富盛名的詞作:

《揚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揚州一直都是出名的大都市,竹西亭又是賞景的好去處,我一到揚州就解鞍下馬,迫不及待地去那裡玩耍。想當年,十裡長街、紙醉金迷,可惜一打仗,人全跑了,路上長滿了青草,分外蕭條。

完顏亮領兵南下,搞得池苑荒廢、古樹被毀,是個人都討厭。不知不覺已近黃昏,不知道哪裡吹起了號角,角聲迴蕩在空空的古城,讓人聽了心裡發毛。

杜牧有著非凡的見識,想來他如果能見到揚州現在的樣子,也會大吃一驚吧。我即便詞工精湛,無人可比,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此刻也不能書寫心裡的悲傷。

二十四橋還在那裡,佳人依舊可以站在橋上吹簫,月光清冷,灑在江面上,隨波起伏。我記得橋邊上以前還有大把的紅芍藥,她們到底是為誰盛開呢?

這首詞語言簡潔,畫面空濛,筆法空靈,聲調低婉,寄寓深長,充分體現了姜夔詩詞要「含蓄」的主張。(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白石道人詩說》)

這和蘇軾「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悲情完全是兩個極端。

一種傾向於含蓄雋永,一種則是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兩相比較,顯然後者更容易感染人。

就好像情書寫得再情真意切,哪有LV包、卡地亞表、香奈爾香水來得管用?

這也許是姜夔現如今籍籍無名的重要原因,畢竟大家都這麼忙,誰有空去尋思你想的啥?

自古被稱為才子,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有才華、有顏值。

顏值屬於隱藏條件,表面上無所謂,提都不提,其實非常重要。司馬相如如果不是帥到沒邊了,光憑一曲「鳳求凰」,能讓卓文君一見鍾情?

文採斐然的姜夔,長相如何?

姜夔的長相就是才子的模範:外貌秀氣、體態清麗、氣質非凡,宛如神仙中人(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

美得像女孩子一樣,簡直帥到沒有朋友。

才子還有一個特點:佳人相伴。

才子、佳人向來焦不離孟孟不離焦,如果沒有幾段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都不好意思稱為才子。

司馬相如有卓文君當壚賣酒,蘇軾有小姨子深情相伴,姜夔的「佳人」又是何許人也?

01

赤闌橋,位於合肥,河岸兩邊柳樹叢生,青翠欲滴,風起,柳枝飄揚,宛若吹起一片綠雲,別有一番風情。

當時,二十歲的姜夔旅居於此(姜夔《送範仲訥往合肥》我家曾住赤欄橋,鄰裡相過不寂寥),就在赤闌橋畔,與「佳人」上演了一出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詞學界稱之為「合肥情遇」。

許多年後,嬌妻美妾在側的姜夔依舊無法忘懷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並且還將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於筆端: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江水不停地向東流去,一如我對你的相思,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如果我早就知道無法與你再相見,還不如當初未曾相識,因為思念實在太痛苦了。

多少次,你美麗的容顏浮現在我的夢境中,雖然比不上畫像清晰,也好過憑空思念。可光是做夢看見你,也會被討厭的山鳥給吵醒,很煩!

春天悄然而至,青草都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卻早已化作銀絲。我們相離的時間實在太長了,人們總說時間會讓人忘記悲傷,而我,怎麼反而更加悲傷呢?

除了你還能有誰,讓我朝思暮想?我年年歲歲期望能夠和你相聚,可是希望總是落空,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究竟是誰,能讓已越不惑之年的大才子思念成疾?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感,能夠二十多年後依舊讓人輾轉難眠?

是人間難得的絕色,還是多才多藝的才女,亦或不屬於人間的九天仙女下凡而來?

其實都不是,她只不過是南宋多姿多彩的煙花之地的一名普通歌姬——柳蕭蕭。(姜夔 《送範仲訥往合肥》君若到時秋已半,西風門巷柳蕭蕭

她既無李師師的絕美,也沒有柳如是的才情,而是依靠著自己獨特的歌喉,深深地套牢了才子姜夔,以至於終其一生他都無法忘懷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情人眼裡出西施,或許就是這樣吧!

可是,既然愛得如此深切,為何要分開呢?難道是姜夔作為一名體面的才子,娶青樓女子實在太丟人而無奈分開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聊一聊古代的國營妓院。

國營妓院始於齊桓公時期,管仲設「女閭」(徵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當時齊桓公正忙著問鼎中原,買裝備、養軍隊,用錢如流水,再多的稅賦也頂不住,管仲愁啊:你讓我哪裡去搞那麼多錢?

後來他發現妓院是個來錢的好路子,果斷國有化,輕輕鬆鬆日進鬥金(《國策·東周策》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

一閭二十五戶,七百閭就是一萬七千五百戶。

一萬七千多個小姐姐任你挑,想想就激動。

漢朝的國營妓院分宮妓(供天子玩耍)、官妓(供官員玩耍)、營妓(伺候軍隊裡的大老粗),由此,在官方引導下,該場所有了更深一步的發展。

唐宋年間,國營妓院進入鼎盛時期,騷人、俠少、商人全都呆在紅燈區裡鬼混。(《開元天寶遺事》長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於此

霓虹燈徹夜常亮,放眼望去,全都是漂亮的小姐姐。(《東京夢華錄》向晚燈燭輝煌,上下相照,濃妝妓女,數百集於主廊

明朝的國營妓院叫作教坊司,龜公必須戴綠頭巾,束綠腰帶,現在常說的「綠帽子」的稱呼就源於此。

但是,隨著吳三桂為了「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衝冠一怒,滿清入主中原,傳承兩千餘年的國營官妓就此廢止。

講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狎妓,一直以來都被官方認可甚至成為一種風尚,納青樓女子為妾更是常見之事。

丟人是絕對不可能丟人的。

既非如此,難道是老婆吃醋不允許嗎?

唐初名相房玄齡,懼內,太宗賞的美人被老婆逐出府。

太宗很生氣,指著一杯毒酒,給了房夫人兩條路:「要麼一起好好過日子,要么喝毒酒拜拜。」(《朝野僉載》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

結局大家都知道,房夫人喝的是醋,「吃醋」這個詞從此運用至今。

唐朝的開放與包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尚有悍妻不準夫君納妾,難道姜夔也受此困擾?

其實當時二十歲的姜夔尚未娶妻,他後來娶的妻子蕭氏也是大家閨秀——名仕蕭德藻的侄女,他的妻子在知道柳蕭蕭之後,還一直鼓勵夫君納其為妾。

真正阻撓姜夔與心上人的,是他一直為之發愁的一件事。

02

究竟是什麼樣的事讓大才子一直發愁呢?

說出來不禁讓人大跌眼鏡:屢試不第。

19歲左右,姜夔開始參加科舉考試,連考四次,全部敗北。

就好比舉重冠軍搬不動一袋普通的大米,不科學啊!

這和南宋著名詞人柳永一個德行,考了四次都沒上榜,所以兩個人的詞風有點相像,都是:憂傷、悲傷、哀傷。

宋代科舉考試有三個等級:解試、省試、殿試。

解試,三年一期,在省城考試,考期八月,故謂之「秋闈」,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省試,鄉試後的第二年舉行,由禮部主持,考期多在二三月,故謂之「春闈」,考中的稱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殿試,由皇帝主持,親自排定名次,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殿試第一名就是人們常說的「狀元」。

一般舉人就可以當官,姜夔連考了四次,連個舉人的身份都沒有撈到,而一介白衣想要為青樓女子贖身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宋代為青樓女子贖身有兩大難點:一是高昂的贖金,二是脫離「娼籍」。解決這兩個難點一要有錢,二要有權。

姜夔少年時期喪父,一直依靠姐姐生活,可以說是家無餘財。作為讀書人,當不了官就沒有穩定且豐厚的收入,就沒有體面的身份。啥都沒有,咋去贖人嘛!

他無奈離開柳蕭蕭,歸根結底還是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現實問題——愛情和麵包,不可兼得。

仕途無望、佳人不可及的姜夔懷著憂傷的心情,開始了四處遊學的生涯,或許是上天眷顧,終於在他31歲這一年,讓他碰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蕭德藻。

蕭德藻,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歷任湖北參議、湖州烏程令,楊萬裡的好朋友。

蕭德藻非常賞識姜夔,不僅和他拜了把子(忘年交),還把侄女嫁給了他,也就是上文所提及的蕭氏。之後,蕭德藻又把姜夔推薦給了楊萬裡。

楊萬裡,南宋大臣、著名詩人,無論是在官場還是文壇都有一席之地。

看了姜夔的文章之後,楊萬裡推崇備至,將他和唐代陸龜蒙相比,稱讚他妙筆生花(為文無所不工),馬上和他磕了頭、拜了把子(忘年交)。

楊萬裡覺得光是自己欣賞還不夠,發給自己朋友圈的同時,還特地@範成大:老哥,你給瞅瞅!

範成大給姜夔點了贊,認為他高雅脫俗,有魏晉名仕之風。

紹熙二年(1191年)冬,姜夔冒雪拜訪範成大,看著範成大諾大的莊園、成片的梅林,騷性大發: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昔年月色皎潔,我在月光之下,梅花之旁,吹奏玉笛。笛聲悠揚,喚起了我的相好柳蕭蕭,她不顧夜露清寒,執意同我攀折梅花。

現而今,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逐漸老去,之前絢爛的文採也隨著時間慢慢消逝。竹林外梅花稀疏,但奇怪的是,那幽冷的清香卻依舊沁人心脾。

江南不復之前的繁華,一片寂寥。如果蕭蕭在這,我一定要折枝梅花給他戴上,以解我相思之苦。可惜我和她離的太遠了,積雪覆蓋在路上,更難行走。

我雖然和你把酒言歡,內心裡卻是淚如雨下,看著紅梅,我又不禁想起了蕭蕭。我一直記得拉著她的手遊玩的場景:那裡梅樹千株,紅花萬朵,西湖水清冷幽寒。此刻,梅花被片片吹落,不知道何時才能再次得見梅花盛開的景象?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梅樹上的紅花如玉一般晶瑩剔透,兩隻翠鳥,一同棲息在枝頭。我在客旅他鄉時,總能想起她的倩影:佳人獨立夕陽之下,無聲地倚著修長的翠竹。

就像王昭君遠嫁西域,怎麼都不習慣北方的天氣,永遠都在想念故土的芬芳。我多麼渴望她戴著叮咚環佩,趁著月光,投入我的懷中。可是,這種願望只能隨花而逝,空留一腔相思。

還記得壽陽宮中的事情嗎,公主酣睡之際,一朵梅花飛揚直下,恰好落在她小巧的峨眉上。春風無情,不管梅花多麼清香美麗,依舊吹落。

我應該早早給她安排好歸宿,但這只是我白費心思,就像梅花一樣總會隨波而去。玉笛聲起,說不出的憂傷。到那時,我想要再去尋找梅花的幽香,所見的那一枝已悄然入戶。

你看這情感寫的多好啊,暗香、疏影,有首歌叫《暗香》,有個女藝人叫江疏影,都跟筆者一樣是個文化人。

作詞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譜曲,二是填詞。

一般詞人都負責填詞,如柳永「奉旨填詞」;曲因為沒有版權保護,向來都是隨手拿來用,如:憶江南、滿江紅、青玉案。

姜夔就不:我音樂天賦這麼高,我自己來。暗香、疏影都是他自己譜的曲,填的詞。

這兩首詞詠梅,既是憂國之思,也是對自身境遇的感慨,順便還思念了一下老情人柳蕭蕭。

範成大尋思你都老大不小了,還想著十多年前的情人做甚?立即指著自己的歌姬表示:「噥,這是小紅,長得漂亮吧,送給你了。」

得到楊萬裡和範成大的欣賞,姜夔的關注度一下子暴漲。

朱熹對他另眼相看,喜歡讀他的文章,讚賞他的音樂天賦;辛棄疾和他填詞對唱、把酒言歡。

此時姜夔寓居湖州白石洞天,人稱「白石道人」,許許多多的士大夫都跑過來和他玩耍,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是姜夔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候,以一介布衣之身,交遊廟堂貴胄,整日裡吹吹牛、吟吟詩、喝喝酒,這日子過得沒誰了!

可惜好景不長,十多年後,隨著蕭德藻因年邁、貧弱而離開湖州,姜夔再次失去了依靠,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他又該何去何從?

03

姜夔一生屢試不第,非常之不幸,但是,他又非常的幸運,總是能夠得到朋友的接濟與幫助。

年少時,有姐姐的扶持;青年時,賣字畫為生,時常有朋友幫助;壯年時,獲得了蕭德藻的賞識。

蕭德藻離開湖州之後,已過不惑之年的姜夔又得到了好朋友張鑑的幫助,在杭州和張鑑一呆就是六年,培養了非常深厚的基情。(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張鑑,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張俊曾孫,富N代。

當年韓信只是在亭長家蹭了幾個月的飯,亭長夫人就不給他做飯了,還拿話擠兌他,韓信受不了,自己跑了。

張鑑不僅白養姜夔,還要為他出錢捐官,以彌補他之前屢試不第的遺憾。

宋朝捐官成風,正九品的虛銜一萬貫左右,正八品的虛銜兩萬貫左右。宋江謙稱「呼保義」,這也是一個官銜:正九品保義郎,價值八千五百貫。

一貫等於一兩白銀等於兩吊等於一千文,現在「二百五」的稱呼就是「半吊子」演化而來。

八千五百兩銀子,非常糙地用現在的銀價算一下,也得九十多萬人民幣,那可值一輛卡宴啊!

兩宋作為中國古代經濟最繁榮、商業最發達的朝代,銀子的購買力肯定遠大於現在。

張鑑花很多很多的錢就只為給姜夔買個身份,能有這樣的土豪朋友實在太讓人感動了,想哭!

不過姜夔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兄弟,考不上沒關係,買進去就太丟人了!咱好歹也是才子不是,要憑本事做官。」

拒絕了張鑑買官的提議,可見姜夔對於科舉取仕還是有點小信心的。慶元五年(1199年),姜夔向朝廷進獻《聖宋鐃歌鼓吹》,得到一次「免解」的機會。

就是解試沒必要考了,姜夔可以直接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

四十多歲的姜夔懷著緊張而激動的心情參加了考試,根據「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標準,這個年紀如果能及第的話還不算晚。

柳永四次落第,五十歲參加第五次科考總算上了榜,任上還得了「名宦」的好評,美滋滋。

姜夔怎麼說也該中了吧?

遺憾的是他又沒考上,這頭要炸!

心灰意冷的姜夔落寞地離開了京城,心中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考了!

與張鑑相處的這段時間裡,姜夔也留下了許多佳作,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下面這首:

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將詣淮南不得,因夢思以述志。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溼紅恨墨淺封題。寶箏空,無雁飛。俊遊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

離別總講究時候,就像現在,我見到梅花就會想起你。多少回我在夢中夢見牽著你的手與你漫步花叢。

可是今晚你卻沒有出現在我的夢中,獨自留我一人四處徘徊,是你在怪我沒有去尋你嗎?寒氣入被,徹骨寒冷,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

我想提筆給你寫封信,還沒寫完,眼淚就已經打溼了信紙。我的古箏靜置許久,沒有你在,彈起來也是索然無味。信寫完了,可是你在哪裡呢?我不知道哪只大雁能夠飛到你身邊。

我一個人在大街小巷瞎轉悠,幾乎沒有人,只有夕陽下古木的樹影隨風而動。你還記得麼?以前我們可是相約泛舟西湖的,可是現在都成了過眼雲煙。歌曲唱罷,恰好是芳草萋萋的日子,我此刻已經淚溼衣襟。

又是梅花,又是柳蕭蕭,看官都生氣了:你這麼想她,把她娶回來不就好了嗎?你辦不到,張鑑還辦不到嗎?

其實姜夔何嘗不想尋回柳蕭蕭,只是宋金交戰,合肥陷入敵手,柳蕭蕭也已杳無音訊。

正所謂造化弄人,我欲養,你卻不等我!

帶著對柳蕭蕭的思念、屢試不第的遺憾、國家興亡的悲憤,在張鑑死後,姜夔為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

嘉定十四年(1221年),老無所依的姜夔悄然而逝,靠著朋友吳潛等人的資助勉強下葬。

姜夔即便一生不仕,也不願捐錢為官,其風骨就像範成大所說的魏晉之風:高潔淡雅。

(完)

相關焦點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姜夔著名詞作《揚州慢》·詞意圖姜夔好學、好客,尤其在音樂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可以說姜夔對詩詞歌賦、音律書畫,無一不熟諳精通,是一個身兼多種才藝的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書影姜夔在曲詞與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她的身份完全是不相匹配的,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他一定是南宋高級音樂機構的主管,亦或是優遊的學者型官員,其實他一生過得相當清貧
  • 他是清朝書畫大師,詩書畫印樣樣精通,在清朝無有出其右者!
    趙之謙初字益甫,號冷君,工詩文,擅書法,初學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後自成一格,奇倔雄強,別出時俗。善繪畫,花卉學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運用各體字體題款,長於詩文韻語,這也是他高出其他清末畫家,成為繪畫巨匠的一個重要因素。趙之謙是整個清代書畫領域裡的異數,集書、畫、印於一身,其藝術上個性之倔強整個清代鮮有能出其右者。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他是一位富有獨創性的書法家和篆刻家,此外,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覷。
  • 鹹安區有兩位農民「音樂家」 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鹹安有兩位年過花甲的農民「音樂家」,從未進過音樂校門,卻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歷經兩年的發展,成為周邊群眾廣為傳頌的「音樂之星」。他們就是汀泗橋鎮大坪村的餘謀君和董早良。自做二胡學習音樂「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近日,在汀泗橋鎮大坪村一幢綠樹掩映的小樓裡飄出陣陣悠揚的琴聲、歌聲 。
  • 「樣樣稀鬆」不如「一樣精通」
    原標題:「樣樣稀鬆」不如「一樣精通」   當今社會流行著一個熱詞:斜槓青年,意為不滿足單一職業、擁有多重身份的年輕人。這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和寬容,折射出新一代年輕人擁有更開放的思想和多元的價值觀,值得肯定。
  • 姜夔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姜夔王獻之保母志跋》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 婉約詞人姜夔一生窘迫,是為情所困還是懷才不遇?
    風雨漂泊幾十年,姜燮雖歷盡滄桑,卻不曾有厭生棄世之意,只緣這人間的煙火太溫暖;他才華橫溢,思想超群,屢試不第,亦從無去章冷硯的頹廢,只因生命中有這一段深戀,使他寂寥的心空,有了徘徊不去的煙霞……姜夔精於詩文、音樂和書法。多數人讀姜夔的詞作,很是過癮。有記遊、送別、懷歸、傷亂、感遇等內容,用詞清麗淡雅,清新挺拔,他把婉約詞派推到新的高度。
  • 姜夔:反俗為雅,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自成一派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代表作品有《揚州慢·淮左名都》、《疏影》、《暗香》等。姜夔數次科舉不中,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詞風瀟灑,講究韻律,多自度腔,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 姜夔:人窮時常常能獨善其身,達時卻未必會兼濟天下
    譯文:淮河左邊的揚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都會,這裡有著名遊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時,我還特意為此解鞍下馬停留。而如今那昔日的繁華熱鬧的揚州路早已不在,如今只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自從金兵跨過長江,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戰爭中浴火的城市,其中悲慘之境,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不忍再談。
  • 姜夔在鄱陽(文 姜清水)
    從此語中可以看出,姜夔從出生到漢陽去之前,在鄱陽生活有十年左右。「孩幼」兩字,一般理解姜夔十歲左右,姜夔的出生之年,學者們也是以此兩字為主要證據推斷出來的。「女須因嫁蔫」語,說明其姐這時期已嫁漢陽,又據姜夔《浣溪沙》詞序中「予女須家沔之山陽,左白湖,右雲夢」句,知其姐嫁漢陽縣山陽村。
  • 書畫造句和解釋_書畫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4、圓明園的毀滅) 書畫參考例句: 1、陳老先生自退休後,每天深居簡出,以書畫自娛。 2、此次的書畫聯展雖有布置上的小缺點,然而瑕不掩瑜,仍受到不少讚譽。
  • 球報:孫繼海樣樣精通 還要小心樣樣稀鬆
    中國人有句古話:「樣樣精通,樣樣稀鬆」,古人的話總是有些道理的。  孫繼海可謂多面手,聯賽之初還是後衛的身份,但10餘輪比賽下來,基岡卻發現,中國SUN在防線上似乎並不合適,他的防守與其他球員相比略顯粗糙。
  • 江南抒寫:南宋詞人姜夔與無錫
    一、姜夔:拜謁尤袤,聆聽詩法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元日,姜夔到了金陵;三月又至杭州,由蕭德藻引介拜謁了楊萬裡。楊萬裡看過姜夔的詩文,忍不住讚美其「裁雲縫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聲」。姜夔從漢口出發至行都錢塘見楊萬裡,頗有當年李白出川進京謁見賀知章的情形。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作者:姜清水(江西)在中國文學史尤其是詞學史上,姜夔無疑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宋末至清末六百年來在文壇享有崇高的榮譽,薛礪若在《宋詞通論》中下了一個中肯而明確的論斷:中國詞學自南宋中末期一直到清代的終了
  • 一代帝師高士奇深得「雜家」康熙聖寵,詩文書畫一流,字也漂亮!
    因為他興趣廣泛,求知慾特別旺盛,學習內容包羅萬象,於天文、地理、經學、詩文、歷史、數學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學,每樣也都下過一定功夫。在文理學及書畫上,他即向高士奇學習。高士奇是康熙身邊近臣,一生效忠於康熙,常隨駕西徵及南巡,同時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諸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學者。他學識淵博,能詩文,擅書畫,精考證,善鑑賞,所藏真跡書畫甚多。
  • 明朝奇葩皇帝朱厚照,精通五種語言,除了不會做皇帝其他樣樣精通
    明朝亦是如此,明朝一直都是一個褒貶不一的朝代,明朝既有過經濟大繁榮時期,也走過下坡路。明朝眾多的皇帝之中,他們有的心懷雄才大略,而有的卻是玩物喪志。這大概就是歷史社會現象的變化。明朝有這樣一個皇帝,玩物喪志,荒淫無度被後人所謾罵,有這樣一個皇帝,他樣樣精通,但是卻不是做皇帝的料。但是為什麼他能夠成為皇帝呢?他就是朱厚照。
  • 媒體:江澤民除愛好音樂還擅長書法 精通多門外語
    我們家在讀書做人方面的良好家風,一直是代代相傳的。」書中稱:7時歲,江澤民進入揚州遠近聞名的瓊花觀小學上學,學校的課程設置兼顧了現代和傳統兩方面。其中,傳統課程部分圍繞四藝——文學、音樂、書法和中國象棋,這些都成為江澤民為之鐘情一生的愛好。在這裡,江澤民還接受了大量的書法訓練。「政事兒」注意到,官方曾於1991年發布了江澤民在中南海練習書法的圖片。
  • 鏟屎官化身全能奶爸,搖搖椅哄睡覺樣樣精通,薑還是老的辣
    養狗子養到最後,鏟屎官已經化身全能奶爸,搖搖椅哄睡覺樣樣精通,薑還是老的辣!有個網友家的柯基生產完,就遇到了一點小問題,不過好在有鏟屎官這個養狗老手化身的全能奶爸在一旁幫忙,現在情況很快得到了控制。網友家的柯基剛生產完,身體還沒有很好的恢復過來,躺在地上輸營養液,因此沒法顧得上自己的小狗崽。
  • 隨身空間小說:種田+美食+雙潔+虐渣,空間在手採藥打獵樣樣精通
    隨身空間小說:種田+美食+雙潔+虐渣,空間在手採藥打獵樣樣精通嗨,我的小寶貝你們最近過得怎麼樣呀?下面小編今天繼續給大家推薦女主自帶隨身空間的小說咯!夏芷可是採藥打獵樣樣精通的。全文男女主雙潔,一起虐極品渣渣。喜歡的朋友可以和小編一起閱讀喲!第一本:《空間靈泉之田園醫女》——馨煙精彩劇情:原本她在現代的時候,只要負責一些大的方向就行,所有的瑣事都是由自己的助理跟經紀人來處理,現在徐皓軒在她心中的地位,也就同一個經紀人差不多的樣子。
  • 南宋詞人姜夔(kuí):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單說起姜夔此人,大多數人都不熟悉,畢竟宋詞江湖,高手眾多,牛人大咖更是大都集中於早中期,而對後期至宋末,能被人熟知的詞人甚少。公元1154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姜夔出生於饒州鄱陽的一個破落官宦之家, 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並且在知縣這個職位上病卒,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接濟度日,直到成年。
  •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黍離之悲
    姜夔是南宋婉約派代表作家,布衣終身,是一位清高的雅士。他一生好學,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聲。當世名流如辛棄疾、朱熹等人都極為推重,姜夔名聲震耀一時。靖康之變後,南宋在北宋的半邊廢墟上重建。宋高宗在位期間,金兵兩路大規模進攻南宋。揚州也遭受了兩次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