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詩人都喜歡寫「欄杆」?

2021-01-08 小仙說詩詞

之前小仙給大家詳細分析了古詩詞中兩個很常見的意象:落花和西樓。

>>>當詩人看到落紅成陣:流水落花春去也

>>>古詩詞中,為什麼偏偏喜歡寫「西樓」?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析古詩詞中一個很常見的意象:欄杆。

欄杆,在古詩詞中常常也寫作「闌幹」,意思基本相同。如果我們仔細回憶一下就會發現,這個詞出現在詩詞裡的頻率非常高,隨意舉幾個例子: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李白《清平調》

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詩詞裡,詩人會憑欄、倚欄、拍欄、敲欄……小小的欄杆在詩詞中便有了萬種風情。

為什麼詩人喜歡寫欄杆呢?

小仙認為原因不外乎兩種:

第一種、因為欄杆普遍存在啊!

對於詩人來說,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寫到詩裡面。

風花雪月、琴棋書畫這種就不談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也是詩裡的常客。很多不常見的事物,詩人也是不會放過的,比如說火山,岑參就寫過: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而欄杆是生活中常見的,因此出現在詩人的筆下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常見只是基礎,欄杆出現在詩詞中,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第二、因為欄杆很有詩意!

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總結過詩詞的社會意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大多數的詩人什麼情況下會寫詩?

當然是想抒發感情的時候。

什麼時候最適合抒發感情呢?

登高遠望的時候。

所以,古詩詞中「登樓」詩數不勝數,而只要登樓,就往往會寫到欄杆——因為欄杆是亭臺樓閣不可或缺的部分。

欄杆,聽起來也比較有詩意——至少比長凳、柱子好得多,所以詩詞中頻頻出現欄杆就不足為奇了。

出現欄杆的詩詞,詩人不是在思國,就是在思鄉或者思人,婉約的,輕倚欄杆,而豪放的,就情不自禁的大拍欄杆了。

欄杆:強烈譴責辛棄疾同學對我的傷害!

最後分享和分析幾首和欄杆有關的詩詞:

李璟《攤破浣溪沙·秋思》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幹。

此時的唐朝,已經如霜打的荷花,秋風中的黃葉,李璟作為一國之君,卻無力回天,只能獨自倚著欄杆垂淚。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璟還倚欄杆垂淚,李煜都不敢在欄杆邊看了,因為欄杆外的無限江山,此時已經改李姓趙了。

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暮春時節,柳永登高遠眺,對戀人的思戀不可遏制,最糟糕的是,他覺得沒有人懂自己的心思。

其實不是的,比如歐陽修,他就懂柳永的心思: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他說:你不要靠在高樓上的欄杆邊了,太危險呀!你的視線盡頭是連綿不絕的春山,而我已經在山的另一邊了。

嶽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不會沉溺在這種小兒女私情中,他憑欄遠眺,想的是光復河山,一雪靖康之恥。辛棄疾說「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其實嶽飛正好可以當他的知己,也明白他登樓拍欄杆的真意。

不過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最為惆悵莫過於:獨自莫憑欄,油漆未乾!

相關焦點

  • 「春風十裡不如你」是哪位詩人寫的詩句?
    上大學時,有個舍友特別喜歡詩歌,有一次,偶爾在他床鋪下的書桌上發現他剛寫的詩稿,他出去上自習去了,我隨意地看了一眼,你來自遙遠的沙漠,去往莫名的遠方,只是在這裡逗留片刻!我不知道詩人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時間過了很久,我們聊天中我無意間提到這件事情,我問他為什麼把這幾句詩不寫完,他說他放假回家無意間看了正播的電視劇《書劍恩仇錄》,看到沙漠的風景。回到學校後慢慢腦海中就出現這幾句話,但他又不知道後面該寫什麼,那天坐著沒事他就把那幾句話寫了下來!我不由得告訴他,這幾句話寫得挺好!
  • 為什麼高層建築的玻璃幕牆不設欄杆?
    但是不少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沒有有的高層建築裡沒有欄杆呢?不怕發生一些意外嗎?現如今國內外許多建築樓面都沒有設置欄杆,對於安全性這一問題,工程師們心中還是十分有數,像夾膠落地的玻璃就可以不設欄杆,因為夾膠落地玻璃被撞擊後並不會飛散,而是呈一種蜘蛛網形狀從玻璃的內部破碎,其自身可以承受相當大的重量,在室內人員即使發生意外也不會有墜落的危險,而且撞擊的那一瞬間不會有絲毫的玻璃碎片飛出,因為其受力點都傳到了內部。對人來說是相當安全的。
  • 王安石最精妙的一首詩,通篇寫懷人,卻沒有一個相思字出現,真高
    我個人還是喜歡蘇軾多一些,畢竟還是喜歡蘇東坡的豁達、開朗,能從他的詩詞中學到很多處世哲理。今天我們就先把東坡先生放一放,來品讀一下蘇軾的死對頭-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詩作。王安石大家也都了解,在這小編就不對他的生辰八字進行介紹了,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王安石很精妙的一首宋詩,通篇寫懷人,卻沒有一個相思字,這手法可是真高啊!且看這首詩: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這首詩是春夜懷人之作。
  • 女生翻欄杆大腿被刺穿,為什麼不敢走校門?
    大學生都成年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負責,所以大學裡的管理相對中小學要寬鬆很多。但這不代表大學生就可以為所欲為,基本的校紀校規還是要遵守的。被刺傷的女生始終都表現得很堅強,似乎那條腿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但在旁人看來,這絕對稱得上痛徹心扉。大家都想不通,放著校門不走,這個女生為什麼要冒著危險翻欄杆呢?為什麼不敢走校門?
  • 晚唐詩人黃滔路過洞庭湖寫了一首五絕,看似簡單,但容易被誤解
    這五個字我們都認識,但是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很難讀懂。不著急,我們慢慢來分析。難在「碧嶂」兩個字。詩人為什麼要用屏障來形容青山?屏障有什麼特點?詩人沒有寫。不是他不想寫,是他根本就沒有發現新秋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有什麼區別。問題就來了:既然新秋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沒有區別,詩人為什麼還要寫「新秋」呢?
  • 在朋友圈發自己寫的詩歌,被朋友調侃「帶詩人」,該如何自處?
    在朋友圈發自己寫的詩歌,被朋友調侃"帶詩人",覺得非常難受,是我太玻璃心了嗎?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是不懂。什麼是「帶詩人」?這又是什麼梗嗎?雖然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結合整個問題,還是大概知道不是好話。所以,題主不開心是正常的,無故被調侃,甚至侮辱,是個人都不會開心,並不是誰玻璃心的問題,何況文人本來就敏感——雖然維護你的自尊心不是別人的責任,但是一般都有進退。如果沒有,那麼就要分析下原因了。為什麼別人不知進退地羞辱你?
  • 驢背上的詩人:李白、陸遊等人為何都喜歡騎驢?
    錢鍾書說,驢子仿佛是詩人特有的坐騎文人似乎只有騎驢才像是個真正的文人正所謂"馬背上出將軍,驢背上出詩人"為什麼詩人都偏愛騎驢呢其次,騎驢悠閒,詩人出遊之時,可以在驢背上盡情感受祖國的山水,路邊的風景,遠處的山川,都是在慢慢感受,如果是馬,一呼而過,恐怕連景也看不清楚。而且詩人不用走路,既不耗費體力與精力,也不用擔心前路所在。可以坐在驢背非常從容地對文章進行構思,悠閒自得。自然界是靈感的最好來源,整天悶在家對於詩人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 古代詩人都有自己喜歡喝酒的地方,這些地方寫在他們的詩裡
    特別喜歡陸遊寫的《遊山西村》,特別是這首詩裡的喝酒場面,讀了這首小詩特別想找個農家小院去喝酒。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古代的詩人喝酒都有自己喜歡的地方,這些地方在他們的詩裡。李白喝酒願意高朋滿座和一群朋友在酒樓上高談闊論,推杯換盞,縱情歌唱,身上的錢的花光了,把騎來的五花馬,身上的千金裘換來銀子繼續酒喝,人生得意之時就要這樣盡情地享受歡樂,李白喝酒要的是一個豪情萬丈的場面。
  • 女詩人張文姬為什麼寫木槿詩?喜歡木槿花,就用詩歌去讚美它
    作者及相關簡介:此詩的作者是南朝宋時的女詩人張文姬,張文姬是鮑照的妻子,張文姬的詩今僅存四首,都屬詠物詩,而《雙槿》就是其中一首。張文姬很有文才,他在自己的丈夫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沙上鷺》「沙頭一水禽,鼓翼揚清音。只待高風便,非無雲漢心」。用以激勵丈夫。
  • 流浪詩人1-9:我為什麼天天精力充沛?
    哈哈,流浪詩人寫的詩,都叫流浪詩。為什麼過去沒有人提出來?哈哈,因為沒有鐵流,沒有趙孝森,沒有金詩元。我寫《鐵流詩傳》時,覺得鐵流的詩,都是在輾轉囚禁的流浪中用來記事的,只有把詩記在腦海裡,才不會被監管方搜走。我突然感悟道,一個人總待在一個地方,只能讀萬卷書,寫不出詩;只有行萬裡路,才會詩情洋溢。人生千萬裡,越是走得艱難,仿佛越有詩情。
  • 《把欄杆拍遍》精讀教學初探
    一切都要踏踏實實,從仔細研讀文本開始。解決方案:第一、好詞好句的感受和積累梁衡先生透露《把欄杆拍遍》寫了三年,他對散文創作的要求是「背」,就是說他寫的東西都是拿來給人背誦的。假設你是一位作家,寫文章也要考慮先寫什麼,再寫什麼,要謀篇布局。所以,同學們把握了結構,理解文章也就容易多了。知道作者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能做到微觀在握,宏觀在胸。對以後自己的寫作也有啟示。
  • 清代鄭板橋為什麼喜歡竹?不僅畫竹還寫竹,千磨萬擊還堅勁
    歷代文人對竹子的喜愛,就不用一一道出了,蘇軾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人們不僅喜歡在生活中使用竹製品,也喜歡畫竹,更喜歡詠竹。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和文學家,為什麼說鄭板橋是竹的代表呢?因為他以畫竹出名。
  • 錢鍾書喜歡什麼樣的清代詩人
    錢先生評論詩人喜歡挖苦,用語非常尖刻,但又幽默生動,常常鞭辟入裡。排名高的詩人,他未必稱讚,排名低的詩人,他也未必瞧不上。借錢先生對點將錄的評語,正可以看出這位大批評家的詩學見解。王老師特地摘錄了錢先生對幾位詩人的評語,作為典型與示範。
  • 什麼是欄杆?欄杆介紹!
    欄杆,英文名balustrade,就是一種起分隔、導向的作用遮攔物。欄杆起源我國3000多年前的周朝,在我們古代的時候欄杆又被稱為「闌幹」或「勾闌」,古時候的欄杆一般多用在橋梁和建築物上,進入現代以後才逐漸的應用其他地方。
  • 古人大多寫詩讚美牡丹,但宋朝有一位詩人卻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一直以來都是深受大眾的喜愛,尤其是在古代,很多的詩人都寫過詩,高度讚美的牡丹,例如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元稹等等,這些偉大的詩人,那都是在自己的詩作中,專門寫過牡丹這種花。可是到了宋朝,卻是有這麼一位詩人,他卻是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當然在這裡所說的貶低並不是真正的貶低,他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反人們喜愛讚美的心態,通篇都是在描寫牡丹劣勢。那麼寫詩貶低牡丹的這位詩人,便是宋朝的王溥,他還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所寫的詩作,便是他的《詠牡丹》,從這題目的字面上來說,這是在讚美牡丹,可是通篇卻把牡丹描寫的一無是處。
  • 宋朝和尚寫了首禪詩,28字無一生僻,其中的道理很多詩人都悟不出
    古代,詩詞歌賦是文人們表達內心感想的一種形式,其中禪詩是古詩詞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禪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文人們所寫,另一種是出家人所寫。而出家人中禪詩寫的較好的有齊己、寒山等人,他們的作品但從文字本身,很難與王維等大詩人相比擬,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大道理,卻是很多詩人都悟不出的。
  • 唐詩三百首:每一個寫傷春之情的唐代詩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林黛玉
    作為中國古代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最高水平的長篇小說,《紅樓夢》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收穫了無數的讚譽。尤其是作者所塑造的林黛玉形象,幾百年來一直深入人心。其實,林黛玉的形象,雖然是曹雪芹獨創,但是早在唐詩當中,就已經有了林黛玉的影子。
  • 王源因躲狗仔翻欄杆,發文致歉,還被寫進道德與法治的課本裡!
    【每日搭配一點點】每日幹活不多,希望大家能喜歡,2018年秋冬,動物紋和格紋很是瘋狂,設計師們多用疊加的手法來強調這些流行元素,讓其成為了一種偏執的風格。然而單獨的印花套裝,手袋等等卻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 宋代詩人酒醉大睡,醒來以後寫了一首詩,寂寞中自有一種灑脫
    古典詩詞當中,喝酒和寫詩很多時候都是一回事兒。不要說李白蘇軾等人喜歡飲酒作詩,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還時常在寫詩詞之前小酌一番。這些詩人們為什麼喜歡飲酒?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在尋找另外一個超脫的空間。熟悉的生活並不如意,也找不到詩詞創作的靈感。
  • 師者|物理大咖李淼跨界做「科普」,卻最喜歡被稱為「詩人」
    最近幾年,李淼喜歡和網友在微博互動,粉絲已積攢了近50萬,他還活躍在各類視頻節目中——最近的一次是7月底參加《朗讀者》,為觀眾朗讀了1978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一期的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眼下他正在為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寫「情報」。而粉絲們最為熟知的是他這些年來先後出版的科普類作品,量子力學、宇宙學、相對論等晦澀的科學理論在書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