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宣講安全用藥科普知識。
市民在接受免費義診。 馬文章 攝
株洲傳媒網11月1日訊(記者 馬文章)10月31日上午,我市2018年「安全用藥月」主題宣傳活動啟動。今年活動主題是「安全用藥、共享健康」,旨在大力宣傳普及安全用藥知識,提升全民安全用藥和自我防護意識。
工作人員通過現場答疑、專家講座、派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群眾宣傳講解了安全用藥常識、藥品不良反應和降糖藥的合理使用等相關知識,讓群眾直觀學習和掌握藥品安全科普知識。
據了解,「安全用藥月」活動將持續至11月中旬。期間,市食藥監局將舉辦在線訪談、健步行、知識競賽、有獎競答等一系列活動。
家長慎選兒童「海淘藥」
在電子商務發達的當下,年輕的家長喜歡選擇各種「海淘、代購」兒童藥品,「安全、有效、不存在副作用」是這些海淘藥的最大賣點。
「孩子一生病,最忙的是家長,特別是給孩子餵藥的時候,跟打仗一樣。」家住天元區濱江社區的陳女士告訴記者,3歲半的女兒彤彤(化名)前段時間突然發起燒來,還一直咳嗽不止。
「藥太苦了,大人都喝不下去,別提孩子了。」陳女士聽聞周圍有些年輕媽媽都買過日本的「麵包超人藥水」,效果不錯,於是託朋友找代購訂購了幾盒。服用兩瓶後,彤彤的病情仍不見好轉,無奈送往醫院診治。
市食藥監局藥品市場監管科科長彭宗海表示,海淘藥品大部分是通過非官方途徑得到的,大多沒有經過國家藥監部門的監管備案,質量不能保證;而且說明書和標籤都是外文,用藥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及用藥注意事項等有時很難搞清楚,家長還是要慎重選擇。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不能簡單減半或減量使用成人藥品。」彭宗海建議,每個家庭都可以專門為孩子準備一個小藥箱,準備一些常用藥。用藥前,家長必須看清楚藥品說明書,如果孩子服用後病情未見好轉或病情加重,應儘快就醫。
藥品不可隨意濫用、停用
「有的患者不考慮個體差異,道聽途說、跟風用藥,造成慘痛教訓。」市食藥監局藥品不良反應中心主任黎志福稱,每個人的個人體質和病情存在差異,隨意用藥會耽誤治療,嚴重的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比如常見的阿司匹林,眾所皆知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但它對胃黏膜會產生損傷,所以服用前一定要進行血象和胃鏡檢查等。
藥不能隨意用,更不能隨意停。「有些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突然停藥會造成病情加重,像降壓藥、胰島素、抗心絞痛藥等都不能突然停藥。」黎志福提醒。
如今,各種養生節目、養生公眾號等盛行,經常會推薦一些偏方、秘方等,很多患有慢性病、疑難雜症患者容易輕信,當做「治病法寶」。
對此,神農中醫館醫師李鵬表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不同病人用藥的用量、療程都會不同,很少有一個方子適用所有人,所以不可盲目相信這些偏方、秘方。
相關連結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你中招了嗎?
近日,中國藥學會發布了「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發布會上,中國藥學會安全用藥科學傳播專家團有關專家對十大用藥誤區進行了解讀。專家表示,合理用藥應當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適當性」四大原則。
據悉,這些誤區是中國藥學會從其主辦的「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活動中收集到的81.6萬次有效答題中分析梳理得出,它們具有公眾誤識率較高、潛在風險較大的特點。
2018年公眾十大用藥誤區分別是:追求療效濫用藥、自行停藥沒危害、胰島素有依賴性、使用藥品不得法、別人能用我就用、不良反應很可怕、偏方秘方治大病、海淘藥品放心用、換季就去洗血管、迴避風險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