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出土!和恐龍同期哺乳動物化石 專家:來自外太空

2020-12-20 騰訊網

▲馬達加斯加發現和恐龍同期的哺乳動物化石。(圖/路透)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古生物研究人員日前在馬達加斯加附近發現一具約66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生存年代大約和恐龍、巨型鱷魚差不多;特別的是,這隻哺乳動物的臼齒卻和一般的不同,他們也驚奇表示,「它的臼齒根本來自外太空!」據了解,這隻哺乳動物大約生活在當時的岡瓦納大陸,後因隕石撞擊和恐龍一起滅絕。

根據CNN報導,研究人員將此生物命名為「Adalatherium hui」,Adalatherium的意思結合了馬達加斯加語中的「瘋狂」和希臘語中的「野獸」兩詞。據了解,研究人員推測這具化石生前應該還處於幼年階段,體重大約3公斤,體型和老鼠差不多。

研究人員大衛(David Krause)表示,「Adalatherium hui」和目前所有已知道、已滅絕的哺乳動物非常不同,甚至非常難以想像它們的存在,「首先,它的臉部比一般哺乳動物有更多孔洞,讓血管和神經有流向通道,導致它的鼻子非常敏感,特別的是,它的鼻子還有一個大洞,無法和任何哺乳動物相比較,而它的牙齒構造也根本無法解釋,只能說來自外太空。」

大衛也補充,「Adalatherium hui」的脊椎骨比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都還多,因此可以推斷出它的行走方式應該很奇怪,因為前腳和後腳不合。另一位研究人員西蒙娜(Simone Hoffmann)則表示,原本「Adalatherium hui」的前臂和肩膀都可以和一般貓狗進行比較,但它們的後腿太奇怪了,而且還有爬行動物才有的寬闊膝蓋關節。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歸結「Adalatherium hui」出現應該是因為8800萬年前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度大陸分開後,孤立的島嶼不斷發展才會造就出這種奇特的生物,此外,該研究團隊也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許多奇怪的化石,包括巨型鎧甲掠食性青蛙、齒狀恐龍等等,目前該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揭秘與恐龍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LUCI BETTI-NASH 科研人員近日出土了與恐龍同時代的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顱骨化石。該類動物生存在7200萬~6600萬年前,屬於一種叫作岡瓦那獸的哺乳動物類群,該類動物曾在1.8億年前的岡瓦納大陸上活動,該大陸後來分裂為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非洲、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群島以及印度半島。 此前,研究人員僅了解到岡瓦納獸的牙齒,以及下顎骨的形態。
  • 科學網—揭秘與恐龍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LUCI BETTI-NASH 本報訊 科研人員近日出土了與恐龍同時代的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顱骨化石。該類動物生存在7200萬~6600萬年前,屬於一種叫作岡瓦那獸的哺乳動物類群,該類動物曾在1.8億年前的岡瓦納大陸上活動,該大陸後來分裂為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非洲、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群島以及印度半島。 此前,研究人員僅了解到岡瓦納獸的牙齒,以及下顎骨的形態。近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的新研究成果中,研究團隊則呈現了該哺乳動物一個新物種的完整顱骨。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爬行動物和鳥類都是卵生的,胎生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徵。胎生的哺乳動物早在恐龍時代就出現了。後來的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這些原始哺乳類進化而來的,而和恐龍沒有什麼關係。哺乳動物分哪幾類?哪些是胎生的?
  • 科學家發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奇怪哺乳動物
    「根據我們對所有活著的和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的骨骼解剖學的了解,很難想像像Adalatherium這樣的哺乳動物能夠進化出來,」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David Krause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 盤點世界各地奇異的恐龍化石
    哺乳動物胃中發現的恐龍化石這是一種叫Repenomamus robustus的哺乳動物。在它的胃裡發現了小恐龍的化石。科學家說這種動物的最後一頓晚餐可能是1.3億年前哺乳動物獵食小恐龍的第一個證據。恐龍的心臟在2000年4月20日,北卡羅來納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了恐龍骨骼及心臟化石。恐龍的心臟擁有兩個心室和一條主動脈血管。
  • Rukwa Rift Basin項目命名來自東非裂谷系統的新白堊紀哺乳動物
    Galulatherium jenkinsi下顎的側視圖,這是非洲大陸白堊紀時期最完整的哺乳動物,本周由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命名。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了一種來自恐龍時代的新型哺乳動物,代表了非洲大陸白堊紀時期最完整的哺乳動物,並為這個星球上過去多樣的哺乳動物提供了誘人的見解。
  • 加拿大出土神秘恐龍化石,疑似霸王龍家族成員,專家取名死神龍
    中科院專家認為,若無意外的話,預計5月份,這顆小行星將會與地球擦肩而過,屆時天空可能會出現異象。對此,網友依然表示十分擔憂:這顆小行星會不會撞上地球?眾所周知,地球雖然處於宜居帶,近有月球、遠有木星保駕護航,但是依然會有個別小行星狡猾地穿過重重保護,直衝地球而來。2018年中秋節夜晚,就在大家吃完月餅、賞完月球、享受天倫之樂之後,都回房沉沉入睡。
  • 南極洲發現恐龍時代最大的恐龍蛋化石!軟殼還能保存至今……
    這類動物卵的質量上限約為700克,而新發現的這枚卵重達6.5千克,突破了這個上限,可比擬馬達加斯加象鳥的巨卵或非禽類恐龍中最大的卵。」這枚卵因巨大的體積和稀有度成為考古發現的轉折點,因為此前從未有軟殼動物卵保存下來。魯維拉爾說:「軟殼動物卵很容易腐爛,因而難以保存為化石。」
  • 才不是恐龍的配角呢!早期哺乳類的「演化大爆炸」
    哺乳動物的幼崽接受父母照料的時間更久,從而發育出相對較大的大腦。Hoffman和Rowe發現的這些幼體化石有發育完善的骨骼和牙齒,這表示它們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而且不像如今所有的哺乳類那樣是由乳汁哺育的。這些化石是過去10-20年間為哺乳動物演化提供啟示的一眾裡程碑式的發現之一。雖然世界各地都有重要的化石出土,就數量而言還是來自中國的最多。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圖註:遭到近鳥龍捕殺的侏羅獸,圖片來自網絡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同樣發現於中國遼西,是爬獸(Repenomamus),生存於距今1.25億年前。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
  • 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進化論再遭質疑
    古生物學家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存在於六千六百萬年前的新物種,其非比尋常的解剖結構,再次對進化論進行了質疑,也增添了新的謎團。《每日科技新聞》(Scitech Daily)12月19日報導說,這是一種生存於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科學家無法用進化論來解釋其獨特的身體解剖結構,認為「它改變甚至推翻了很多進化規則」。研究人員將這種生物命名為「Adalatherium hui」。
  • 最早的哺乳動物是如何與恐龍一起繁榮發展的
    化石的大量發現表明,古代哺乳動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利用天空、河流和地下巢穴。直到9年後,一位準備研究這塊化石的專家才注意到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這塊化石上嵌有細小的牙齒,顎骨只有1釐米長。「他們立即停止了準備工作,開始考慮對幼崽進行無損檢測的方法,」伊娃·霍夫曼(Eva Hoffman)說。
  • 該恐龍重50多噸,還有最大哺乳動物
    由如今上溯到恐龍時代,我國也是大型恐龍的主要活動區,恐龍門類中,著名的馬門溪龍,就發掘於我國的四川宜賓市馬鳴溪渡口,其化石保存十分完整,這種蜥腳類亞馬目恐龍體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7米,體重在30~55噸之間,是已知最大的恐龍之一。
  • 建昌化石之最:第一種羽毛有顏色的恐龍(圖)
    中華侏羅獸化石產自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距今1.6億年的侏羅紀髫髻山組,其名稱含有「來自中國的侏羅紀母親」之意,代表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中華侏羅獸的發現為哺乳動物演化歷史建立了一個新的裡程碑,將以前的白堊紀記錄提前了3500萬年,成果於2011年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表明中華侏羅獸體型很小,體重約13克,具有攀爬能力,是一種樹上生活的食蟲哺乳動物。
  •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恐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圖)
    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據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據報導,2014年,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出土了卡布雷拉噬頜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距今已有2.3億多年歷史。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Temp Muller)表示,「它的狀況如此之好,讓我們收集了大量關於它的解剖學信息。」
  • 恐龍打起來誰最厲害?霸王龍與三角龍對決化石出土,最後贏的是它
    研究人員表示,霸王龍和三角龍化石出現在同一時期的地層中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它們是最後滅絕的一批恐龍。而為了爭奪當時僅有的生活物資,二者總是會發生各種衝突。
  • 甘肅104件恐龍和古動物哺乳化石將首赴臺灣展出
    圖為大唇犀正立面。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攝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代表甘肅古生物學研究方面最新成果的104件恐龍和古動物哺乳化石展品將於12月啟程分批運赴臺灣,為明年三月在臺灣開幕的「從龍到獸」古生物化石展做準備。  記者29日從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獲悉,目前,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將參展的化石標本進行拆卸、清理並打包裝箱。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浙江義烏一村莊發現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杭州11月20日電(記者馮源)浙江省義烏市是聞名中外的小商品之都,而在距今8000萬到1億年前,當地則是「恐龍樂園」。浙江省的古生物學家經過近5年的調查研究,已經在當地的觀音塘村發現了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密集。
  • 阿根廷出土7千萬年前大猛龍化石,長10米為同類恐龍之最
    古生物學者在阿根廷南部出土了一具大猛龍(megaraptor)化石,年代可以追溯至7000萬年前,而且是地球上同類肉食性恐龍滅絕前最後一批之一。大猛龍化石據路透社5月19日報導,阿根廷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者3月中旬在南部聖克魯斯省出土了這具化石,包括椎骨、肋骨和部分上肢肩帶,部分已經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