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奇怪哺乳動物

2020-12-20 騰訊網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表示,他們對一種6600萬年前的負鼠大小的哺乳動物的奇怪外表感到困惑,這種哺乳動物被稱為Adalatherium --譯為 "瘋狂的野獸"。

「根據我們對所有活著的和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的骨骼解剖學的了解,很難想像像Adalatherium這樣的哺乳動物能夠進化出來,」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David Krause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它甚至打破了很多規則。"

周五,Krause與紐約理工學院的Simone Hoffmann及其團隊一起發表了一份長達234頁的 研究報告 ,內容是1999年出土的Adalatherium化石骨架。他們在4月首次在 《自然》 雜誌上公布了20年的研究成果。這篇深度論文周五出現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會回憶錄系列》中,這是一本深入研究最重要脊椎動物化石的年度刊物。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種生物擁有像鱷魚一樣的肌肉發達的後肢,有力的前肢,兔子一樣的前牙和奇怪的後牙,看起來完全不像其他已知哺乳動物的牙齒。它的鼻子頂部的骨頭之間也有一個不尋常的空間,軀幹脊椎骨也比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多。

Adalatherium是老鼠大小的哺乳動物的 "巨人 "親戚,在白堊紀時期(1.455億年至6600萬年前)與恐龍並存。它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屬於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gondwanatherians,最早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

這種古老的動物奇異的外表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它的腿部肌肉發達,後腳有大爪子,這意味著它是一個強大的挖掘能力,但它的前肢卻不那麼粗壯,這可能意味著這種生物是一個快速的跑步者。

它的前肢像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前肢一樣蜷縮在身體下面,但它的後肢卻更加舒展,像蜥蜴的後肢。還有那些牙齒,這表明它是一種食草動物,但仍然很詭異。而且科學家們還沒有弄清楚鼻頂上那個洞的用途。

「Adalatherium簡直太奇怪了,」Hoffmann在發布會上說。「比如說,想要弄清楚它是如何移動的,這很有挑戰性,因為它的前端和後端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然而,這種 "瘋狂的野獸 "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最終更清晰地講述哺乳動物,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些哺乳動物是如何發展的。「Adalatherium是關於南半球早期哺乳動物進化的一個非常大的謎題中的重要一環,」Hoffmann說,「在這個謎題中,其他大部分的碎片仍然缺失。」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在距今2.2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是不是胎生已經不可考。考慮到今天的哺乳動物仍有卵生的種類,最初的哺乳動物是卵生的可能性更大。恐龍時代同時生活著大量哺乳動物,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好幾十種中生代哺乳動物的化石,相信還有更多的原始哺乳動物沒有形成化石或還沒有被發現。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各個方向的探索研究,其中研究地球不同時期的生命史成為了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的一個項目。通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同樣存在一類稱霸地球的物種,它們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的生存時間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漫長的1.6億年。
  • 與恐龍共存的哺乳動物
    谷歌首次演示量子優越性;俄羅斯科學家啟動"CRISPR嬰兒"研究項目;阿爾茲海默病藥物「復活」。本期內容還包括《自然》插畫師的冷冷冷笑話,以及與恐龍共存的遠古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Andrey Rudakov/Bloomberg/Getty 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表示,他已經開始對人類卵子進行基因編輯——或將成為第二個製造基因編輯嬰兒的科學家。今年早些時候,Rebrikov稱自己想步首位編輯抗愛滋病基因的科學家的後塵。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 科學家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進化論再遭質疑
    古生物學家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存在於六千六百萬年前的新物種,其非比尋常的解剖結構,再次對進化論進行了質疑,也增添了新的謎團。《每日科技新聞》(Scitech Daily)12月19日報導說,這是一種生存於恐龍時代的哺乳動物,科學家無法用進化論來解釋其獨特的身體解剖結構,認為「它改變甚至推翻了很多進化規則」。研究人員將這種生物命名為「Adalatherium hui」。
  • 為何食肉恐龍大多有小短手,到底有何用?科學家給出答案
    說起恐龍,我們都知道它們的種類有很多,因為它們生活在富氧時期,所以大多體型都非常龐大,我們都知道恐龍的體型非常龐大,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大部分的食肉恐龍卻長著一雙與體型不相配的小短手,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用途。像霸王龍、刺龍、暴龍等。那麼,這些恐龍的前肢是用來幹嘛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民間流傳幾種假說。
  • 和恐龍同期哺乳動物化石 專家:來自外太空
    ▲馬達加斯加發現和恐龍同期的哺乳動物化石。(圖/路透)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古生物研究人員日前在馬達加斯加附近發現一具約66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生存年代大約和恐龍、巨型鱷魚差不多;特別的是,這隻哺乳動物的臼齒卻和一般的不同,他們也驚奇表示,「它的臼齒根本來自外太空!」據了解,這隻哺乳動物大約生活在當時的岡瓦納大陸,後因隕石撞擊和恐龍一起滅絕。
  • 科學家發現兩恐龍新種:距今7500萬年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對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保存了75年的兩副角龍骨骼化石進行研究時,英國古生物學家尼克-朗裡奇博士吃驚地發現,這兩副骨骼的主人都是此前未知的新種恐龍,生活在750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此之前,這兩頭恐龍被認定為加拿大的恐龍種群。但根據朗裡奇博士進行的研究,它們與美國西南岸的恐龍之間的血緣關係更近,說明它們是新種群。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探究哺乳動物進化史 科學家深入研究遠古生物「瘋狂的野獸」
    根據今天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描述了一種 6600 萬年前和恐龍同個時代的奇異哺乳動物--Adalatherium。它是南半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謎團的重要部分,而且很多東西目前依然缺失。
  • 恐龍是如何被發現的?
    奇怪的骨頭。普勞德分辨出這塊奇怪的骨頭是大腿骨末端,並且屬於一種極其巨大的動物,例如羅馬戰象。但後來事實證明,這是普洛特給出的世界上第一個恐龍化石的科學例證。
  •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
    恐龍頭骨化石上,科學家發現「子彈孔」,到底是誰留下的?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的生物是恐龍,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當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時候,恐龍卻已經消失不見了。我們現在也只能通過一些恐龍化石來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的場景,目前關於恐龍到底是如何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的,科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火山爆發說地球倒轉說等等,目前科學界最為主流的說法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不見。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找到的恐龍化石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這些恐龍化石的保存並不怎麼完整。
  • 孩子們最想知道的恐龍知識來了!《給孩子的恐龍簡史》讀懂恐龍
    最早在陸地上行動的哺乳動物外貌有些像蜥蜴,以及主龍類。《給孩子的恐龍簡史》是一本非常嚴謹的科普書,書中對恐龍起源的描述也是根據目前考古得到的相關結論和推測做出的。三疊紀距今2億4600萬年前至2億100萬年前,為中生代的第一個紀。恐龍出現於三疊紀中期。為什麼那個時期恐龍非常活躍而且淨化得很好呢?書中也給出了答案。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
  • 最新研究證明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才敢在白天活動,靈長類最先
    恐龍對地球上的動物產生過怎樣的影響?人們很難想像,因為對恐龍的恐懼,恐龍同時代(中生代)的哺乳動物,生活「單調」得只剩下夜間世界,全部晝伏夜出。直到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才敢在白天活動。迅猛龍和一些翼龍具有明顯的夜行性特徵,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恐龍時代晝行性哺乳動物存在的證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博士研究生Roi Maor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研究直接支持了「夜行瓶頸假說」。後者是人們理解哺乳動物進化的核心概念。在今天,這種理解尤其重要,因為它是規劃有效保護方案的必要條件。
  • 最早的哺乳動物是如何與恐龍一起繁榮發展的
    化石的大量發現表明,古代哺乳動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適應性,使它們能夠利用天空、河流和地下巢穴。他們在巖石中發現的是已知的最早的哺乳動物幼崽或其侏羅紀親戚——而且不止一個,而是38個,這是過去十年中有關哺乳動物起源的最重大發現之一。卡巖塔獸屬處於哺乳動物形成的起始時期——研究人員說,它為研究哺乳動物的特徵和早期親屬的特徵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 世界首例非哺乳動物可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乳汁震動科學界!
    今天,中國科學院發布重大科學成果: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
  • 揭秘與恐龍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LUCI BETTI-NASH 科研人員近日出土了與恐龍同時代的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顱骨化石。該類動物生存在7200萬~6600萬年前,屬於一種叫作岡瓦那獸的哺乳動物類群,該類動物曾在1.8億年前的岡瓦納大陸上活動,該大陸後來分裂為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非洲、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群島以及印度半島。 此前,研究人員僅了解到岡瓦納獸的牙齒,以及下顎骨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