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非哺乳動物可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乳汁震動科學界!

2020-12-20 中國科普博覽

今天,中國科學院發布重大科學成果: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

今天,中國科學院發布重大科學成果: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這一成果發表在11月30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

權銳昌研究員(右)和陳佔起博士(左)在實驗室研究大蟻蛛(供圖:王曉亮/ 中科院科技攝影聯盟)

陳佔起博士展示大蟻蛛(供圖:王曉亮/ 中科院科技攝影聯盟)

科學家發現大蟻蛛有長期的"哺乳行為"

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大蟻蛛(供圖:陳佔起)

實驗室觀察大蟻蛛(供圖:王曉亮/ 中科院科技攝影聯盟)

"蜘蛛乳汁"是從生殖溝分泌出的液滴

研究發現,新孵化出的幼蛛會通過吸食其母親從生殖溝分泌出的液滴生長發育,並且在最初的20天之內完全依賴此液體存活。科研人員稱此液體為"蜘蛛乳汁",經成分測定表明, "蜘蛛乳汁"的蛋白質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而脂肪和糖類的含量則低於牛奶。20日齡的幼蛛體長可以成長到其母親的一半左右。從20天到40天,幼蛛會自己外出捕獵,也會繼續從母體吸食"乳汁",為"斷奶"前的過渡期。大約從40日齡起幼蛛完全斷奶,而此時的幼蛛體長已經達到成年個體的八成。

研究發現,幼蛛斷奶後並不會離開其母親,而會繼續回巢生活,甚至成年之後的雌蛛後代仍繼續和母親生活在同一巢穴。但是當雄蛛後代成年後,母親和其姐妹則會將成年的雄性個體驅趕離巢。該蜘蛛會照顧成年之後的後代,表現出了超長的親代撫育行為模式,而這種超長的親代撫育行為曾被認為僅存在於壽命較長的高等社會性脊椎動物類群中,例如人類和大象。

大蟻蛛(供圖:陳佔起)

研究成果振奮動物界

此兩項發現(哺乳、超長親代撫育)將激發科學家重新衡量和定位有關哺乳現象、哺乳行為以及長期的親代撫育在動物界,尤其是無脊椎動物中的存在現狀、進化歷史和意義。

大蟻蛛(供圖:陳佔起)

國際著名動物生態學家Nick Royle認為大蟻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振奮,在整個動物界,除了哺乳動物以外,親代為後代提供來自親代體內物質(比如乳汁)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而此項研究在大蟻蛛中發現了親代長期撫育後代的證據,並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全面論述。研究成果的激動人心之處還在於,提供了在無脊椎動物中發現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超長親代撫育的證據。大蟻蛛是獨立於哺乳動物系統進化而來的,此項發現會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親代對後代長期的乳汁餵養的進化。

本項研究成果是由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佔起和權銳昌主導完成的原創性科學發現。此項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科院東南亞中心、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一三五項目等的支持。

本文出品自"中國科普博覽",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科院科普雲平臺,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辦,依託中科院高端科學資源,致力於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相關焦點

  •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我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打開一片新領域。
  • 「哺乳」不再是哺乳動物專屬?中國科學家發現會長期哺乳的蜘蛛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蜘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北京時間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養育後代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除了哺乳動物,還會有其他動物種群能哺乳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和陳佔起博士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該團隊在國際上發現首例哺乳動物之外的無脊椎動物——一種跳蛛(大蟻蛛)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這也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
  •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存活  Emma Chou • 2018-12-01 14:49:09 來源:前瞻網
  • 【中國新聞網】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
    【中國新聞網】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養育後代 2018-12-03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 蟑螂奶、蜘蛛奶,動物界有哪些奇葩的哺乳行為
    還有一些鳥類,比如我們熟悉的鴿子、帝企鵝等都有「哺乳行為」。但是它們無論是在行為模式、持續時間還是從功能上都與哺乳動物的哺乳有很大不同。於是在這個時候,一隻神奇的小蜘蛛現身了。2018年我國科學家權銳昌及其博士後陳佔起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並證實了一種名為大蟻蛛(Toxeus magnus)的跳蛛也具有「哺乳行為」,而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的哺乳現象十分一致。親代蜘蛛通過生殖溝分泌液滴,供新孵化的幼蛛吸食,科研人員將這種液滴稱為「蜘蛛乳汁」。
  • 哺乳動物中,人類乳汁「水分」最大
    哺乳動物,顧名思義,分泌乳汁餵養寶寶的動物。哺乳期間,雌獸的乳腺發育,生產含有免疫細胞、抗體、蛋白質、脂肪和糖分的乳汁。營養豐富的乳汁給寶寶提供成長的力量,應對生存的艱辛。海洋哺乳動物的餵食地點分兩處,一處在陸地上,另一處在海洋裡。海象、海豹、海獅在陸地上哺乳,它們的肚臍兩側各有一條褶皺裂縫,哺乳器官收縮在褶皺內。餵食寶寶的時候,褶皺裡的乳頭會伸出體表,寶寶像其他陸生動物一樣趴在媽媽的肚皮上吮吸吃奶。在海洋裡哺乳的鯨魚,跟海豹一樣,哺乳器官藏在肚皮上的褶皺裂縫裡。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夠哺乳的蜘蛛 跨界牛人是重師校友
    上遊新聞記者發現,陳佔起是重慶師範大學的校友,不僅如此,本科體育專業出身的他,還是一名跨界人才。距離2018考研還有不到一個月,這位「大牛」對重慶備考學子有著怎樣的建議?現在,跟著上遊新聞一起走進陳佔起和他的生物世界。
  • 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是怎麼哺乳的?
    1海洋裡的哺乳動物哺乳類動物(Mammal)是恆溫脊椎動物,大部分都是胎生,並藉由乳腺哺育後代,且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用肺呼吸,科學家目前為止還未發現不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鯨目鯨目是水生哺乳動物中最大的門類,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水生哺乳動物。在我國的管轄海域內鯨目種類豐富,迄今為止發現的已經達到9科、26屬、38種,其中既有已知的地球上現存動物中體積最大的藍鯨,也有體長僅有1米左右的江豚。
  • 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正所謂「十月懷胎」+哺乳是大部分哺乳類動物的標誌。這也是哺乳類動物歷經億萬年來演化,提高後代存活率的一種繁殖方式。但凡事都有例外——鴨嘴獸。它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即下蛋、又哺乳),而且有毒。在人們發現它們後,簡直顛覆了科學家對哺乳動物的印象,一度認為是一個惡作劇。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做了乳汁成分分析,乳汁營養不夠嗎?
    2、乳汁裡到底有多少秘密哺乳動物的乳汁都具有物種特異性,每一種哺乳動物的乳汁,都是最適合該物種的幼崽生長發育的需要,人類作為哺乳動物種的一員,當然也不例外。而母乳中的一些神奇活性成分還可以孩子帶來直接的臨床益處以及母乳餵養結束後的潛在遠期益處。
  • 科學家發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奇怪哺乳動物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表示,他們對一種6600萬年前的負鼠大小的哺乳動物的奇怪外表感到困惑,這種哺乳動物被稱為Adalatherium --譯為 "瘋狂的野獸"。
  • 「哺乳動物」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用乳房來區別最方便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kexuedayuan)   作者:賴明東(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   我們知道,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複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 什麼是正確的哺乳姿勢?如何挑選吸奶器?乳汁淤積了怎麼辦?
    正值「世界母乳餵養周」來臨之際,我們特邀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的主治醫師黃欣,來跟大家聊一聊關於哺乳的那些事兒~作者介紹:黃欣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治醫師,現任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學會青年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乳腺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擅長 : 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以及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尤其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乳腺癌的遺傳性、家族性及其相關治療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 澳科學家發現新種類蜘蛛 狀如軟糖僅1毫米長
    澳大利亞發現了這種外形如豆形軟糖的蜘蛛。(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媒體)據澳大利亞媒體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昆士蘭州發現兩個蜘蛛新種類,其中一種蜘蛛外形酷似軟糖,體長僅1毫米。昆士蘭博物館的巴赫爾博士稱,她的研究團隊在多爾比鎮發現了這種「豆形軟糖妖精」蜘蛛。該蜘蛛只有1毫米長,並擁有一個如同盔甲般的硬殼。
  • 一個神奇的物種,既能生蛋又能生仔,科學家:人類正在見證進化
    不過,科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種生物,可以同時產卵和生子,這就是三趾石龍子,這種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可謂是動物進化的異類。根據美國《分子生物學》雜誌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一隻三趾石龍子完成了一項非凡的壯舉:它在同一個孕期內產下三顆蛋並生下一個活胎。
  •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嶽冉冉)我國科學家將一件在內蒙古發現的約1.2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並認為混元獸是人類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認為是袋鼠等有袋類哺乳動物祖先的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
  • 墨西哥科學家發現毒蜘蛛新品種 被咬一口皮膚就腐爛
    據英國《太陽報》12月10日報導,墨西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毒蜘蛛,人只要被它咬上一口,皮膚就會腐爛。這種蜘蛛被命名為Loxosceles Tenochtitlan,儘管其毒性並不致命,但對人體組織有著強大的破壞力,可造成皮膚壞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治癒,還會留下永久性疤痕。而這種咬傷對兒童來說更為危險,毒液最終會進入血液,破壞紅細胞。雌性蜘蛛的毒性是雄性蜘蛛的2倍。
  • 哺乳動物中少有的藍色——山魈
    ,其中當然不乏一些奇形怪狀的獨特物種,下面要介紹的便是一種極為獨特的哺乳動物——山魈。山魈是現存已知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動物,其長相獨特,甚至也可以用醜陋、嚇人這類的詞來形容,面孔鬼魅,長長的臉,若是第一次見到,估計會被嚇一跳,但山魈其實不僅僅奇特在其長相,你要是仔細觀察,還不難發現其面孔帶有亮紅色和藍色,帶有紅色面孔並不奇怪,但帶有藍色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這時有人就要說了,藍色有什麼好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