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夠哺乳的蜘蛛 跨界牛人是重師校友

2020-12-12 上遊新聞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佔起博士(第一作者)與權銳昌研究員(通訊作者)在Science雜誌發表Prolonged milk provisioning in a jumping spider 研究論文,首次揭示無脊椎動物母親可以類似高等哺乳動物以母乳哺育後代。這意味著哺乳不再是哺乳動物特有的屬性,具備重要的原創性意義和科學傳播價值,有望為生物學基礎理論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上遊新聞記者發現,陳佔起是重慶師範大學的校友,不僅如此,本科體育專業出身的他,還是一名跨界人才。距離2018考研還有不到一個月,這位「大牛」對重慶備考學子有著怎樣的建議?現在,跟著上遊新聞一起走進陳佔起和他的生物世界。

首次揭示無脊椎動物以母乳哺育

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佔起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跳蛛(大蟻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上述各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國際著名動物生態學家Nick Royle認為大蟻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振奮,在整個動物界,除了哺乳動物以外,親代為後代提供來自親代體內物質(比如乳汁)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此項研究在大蟻蛛中發現了親代長期撫育後代的證據,並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全面論述。研究成果的激動人心之處還在於,提供了在無脊椎動物中發現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超長親代撫育的證據。」

體育人跨界生物學家的重師人 

上遊新聞記者發現,陳佔起2003年就讀於重慶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跨專業考研至湖北大學生態學專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2015年12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是否覺得吃驚,一個體育人,居然跨界成為生物學家?陳佔起認為,這是強烈的興趣愛好使然。從大一開始,陳佔起就在思考自己以後到底要從事怎樣的職業,因此那時候整日泡在圖書館廣泛涉獵各個領域與學科的書籍,包括經濟、物理、化學等。「我認為人一輩子就應該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當發現自己特別喜歡生態學,尤其是行為生態學後,我就從本科二年級開始準備,儘自己所能,爭取就讀生物系的研究生。」

跨度如此之大的跨考,陳佔起覺得有三方面的挑戰:首先,與生物系同學相比,在體育學院孤軍奮戰,難度係數高,缺乏相關的專業課基礎知識、教學資源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因此內心經歷了很多次的掙扎;其次,英語一直是他的弱項,但為了夢想又必須克服它;另外,家人和朋友出於對自己的關心,怕他失敗,會進行善意的勸阻,這在無形之中也會帶來一些壓力。

「因此,從大二起我就開始在圖書館自學專業課理論知識,能夠找到的生物學課本都看了至少五六遍。」自學總會遇到瓶頸,為了突破瓶頸,陳佔起從大三便去旁聽一位老師的所有課程,尤其是生態學。「聽課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即便自己內心經歷過許多掙扎,想要放棄,但為了不失敗,只能全力以赴。」

感念母校重師恩情

回憶起在母校重慶師範大學的歲月,陳佔起十分感慨,「重師是我走向世界的起點,學校所開設科目的全面令我受益匪淺。比如,會給我們體育學院的學生教授生物學知識,也有教科院的老師為我們教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儘管已經畢業許多年,但陳佔起仍對恩師們的教育記憶猶新。他還記得,體育學院的吳健老師對自己的跨考給予全力的支持和幫助,以前輩的身份給迷茫期的我指明了方向。「他幫我分析:通過學習體育,我有了身體的本錢和拼搏的精神,再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向,會使人生更加得豐富。另外,專業課老師也對我把精力放到了生物學上給予理解與包容。除此之外,與室友的和睦相處讓我的生活非常愜意。所以成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背後有許多人的助力。」

許多網友會覺得,陳佔起的人生簡直是「開掛」了,學生時代成功跨界,現在更是成為了蜚聲中外的科研人員。但是,陳佔起也用自己的奮鬥故事,鼓勵即將登上考場的考研學子。

「可以說,我是從大學才開始學習英語的,高中英語100分的題只能考29分,更是從未學過口語。」陳佔起坦言,考研時練習英語讀寫時自己錯誤百出,更別說口語交流。直到出國需要考雅思,對口語和聽力有要求,學英語的人生階段才真正開始。「我當時求教於一個英語比較好的同學,雖然是從音標學起,但我並不覺得晚,因為晚只是相對的。」

最後一年在重師沙坪垻校區一教一樓自習室和圖書館備戰考研的時光,時隔多年,陳佔起仍覺得既辛苦又美好。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上完體育室外課總是來不及換衣服就跑著去自習。「那時候曾經聽到過自習室裡的竊竊私語『體育系的學生也要上自習呀』,這讓我記憶猶新。」

「大學生一定要找到真正熱愛的東西,並為之全力以赴。那時自己便會主動捨棄休閒與享樂,同時願意去克服似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我並非否定娛樂,而是玩得有價值,不要沉淪,越玩越空虛。」談到對於夢想的堅持,陳佔起認為,不提倡用「堅持」這個詞,因為「這聽起來很痛苦」。

「其實一旦確定下來為之奮鬥的目標後,達成便會感到幸福與充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自己就不會整天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感慨空虛,抱怨老師、同學、專業與學校,只會覺得把精力放到這些上是浪費生命。因此不管自己現在處在怎樣的環境裡,總能找到出路。迷茫的大學生最缺乏的其實是找到真真正正讓你願為之奮鬥的目標。」

上遊新聞記者 楊辛玥 重慶師範大學 供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哺乳」不再是哺乳動物專屬?中國科學家發現會長期哺乳的蜘蛛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蜘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北京時間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養育後代
    孫自法 攝中國科學家這一重要發現及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1月30日以《一種跳蛛的長期哺乳行為》為題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並被重點報導。中科院當天在北京就該發現及成果舉行新聞發布會,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團隊介紹說,哺乳歷來都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獨有的行為,儘管有一些類群的動物,例如鳥類和蟑螂也提供類似「乳汁」的分泌物餵養後代,但是無論是從行為模式上、持續時間上還是功能上都與真正的哺乳動物的哺乳相差甚遠。該研究團隊發現,名為大蟻蛛的一種跳蛛具有長期的哺乳行為,並且這種哺乳行為在方面都和哺乳動物極其一致。
  •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我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打開一片新領域。
  • 【中國新聞網】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
    【中國新聞網】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養育後代 2018-12-03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此兩項發現(哺乳、超長親代撫育)將激發科學家重新衡量和定位有關哺乳現象、哺乳行為以及長期的親代撫育在動物界,尤其是無脊椎動物中的存在現狀、進化歷史和意義。
  • 蟑螂奶、蜘蛛奶,動物界有哪些奇葩的哺乳行為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哺乳行為可以說是哺乳動物最具標誌性的特徵,母乳為後代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有些雄性哺乳動物也能夠產奶,雖然很少派上用場,但這也並不奇怪,畢竟哺乳動物體內多多少少都具備乳腺這一用於產奶的特殊腺體。
  • 世界首例非哺乳動物可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乳汁震動科學界!
    今天,中國科學院發布重大科學成果: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
  •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
    中國科學家發現蜘蛛哺乳行為 幼蛛出生20天全靠「母乳」存活  Emma Chou • 2018-12-01 14:49:09 來源:前瞻網
  • 工行跨界推出工銀途牛牛人信用卡
    昨天,中國工商銀行與途牛旅遊網在南京正式發布工銀途牛牛人信用卡,該卡是金融和旅遊行業首次網際網路化跨界合作,也是工行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年輕客戶群體的「網際網路+」信用卡產品,更是工行辦卡網際網路化、產品網際網路化、服務網際網路化的創新誠意之作。
  • DOTAMAX牛人精選:6400盤小魚人 96%勝率蜘蛛
    DOTAMAX牛人精選:6400盤小魚人 96%勝率蜘蛛 DOTA2 貼吧 ▪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2019-06-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
  • 中國科學家發現玉米增產基因
    中國科學家發現玉米增產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6 14:23:38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田豐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來自大芻草(teosinte)的葉舌等位基因能夠縮小植物結構,並增加高密度玉米產量。
  •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即1.74億年前,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新屬種——這一發現挑戰了關於梁龍類恐龍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
  • 中國科學家腫瘤研究有新發現 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中國科學家腫瘤研究有新發現 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2018-10參與互動    中國科學家腫瘤研究有新發現
  • 中國科學家發現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
    據新華社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周舟)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從歐亞大陸中生代蛾類標本中發現了兩億年前昆蟲結構色的確切證據,這是已知最早的昆蟲顏色,為昆蟲鱗片和顏色演化提供了新證據。  結構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顏色,包括鳥類身上的羽毛、甲蟲等。
  • 澳大利亞發現蜘蛛新品種:關於蜘蛛,你了解多少
    最近,澳大利亞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蜘蛛——Cryptoforis hughesae,科學家將它和其他已知的活板門蛛一起建立了一個新的屬Cryptoforis。Cryptoforis hughesae 活板門蛛會用絲狀鉸鏈的板門建造隱藏的洞穴,然後從裡面鑽出來抓住毫無防備的獵物。
  • 中國科學家發現世界首例朊病毒,我們能最終攻克阿爾茨海默症嗎?
    就在1月21日,新華社公布了一條震驚科學界的消息:中國科學家發現世界首例病毒中的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茨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小編可以很負責任的向大家保證,這條消息絕對屬實,新年快到了 新華社童叟無欺。   當然,對多數人來說,這條消息也基本沒什麼用處。
  • 科學家發現蜘蛛可以利用地球感應電場飛行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蜘蛛可以利用地球感應電場飛行據外媒BGR報導,有些動物天生就是飛行高手,但大多數都不是。過去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各種蜘蛛物種通過釋放出像帆一樣的絲帶,利用氣流帶它們學習飛行。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科學家能夠為全世界上課
    中國科學家對國家的自然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發揮著核心作用。對於尋求答案的世界各國來說,什麼有效、什麼無效的集體經驗將提供至關重要的學習機會。中國的寶貴經驗能夠為全世界上課。文:丁玎譯
  • 南澗無量山發現蜘蛛新種
    近日,貴州銅仁學院研究團隊在雲南南澗無量山新發現了五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新種分別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雲南南澗無量山保護區科研監測工作再傳捷報,目前發現的五個蜘蛛新種,增添了我國蜘蛛新種類。研究隊一行於2015年8月到南澗無量山指導開展蜘蛛資源監測,並採集了部分蜘蛛標本。
  • 75歲老人潛心研究蜘蛛20年 日照發現386種蜘蛛
          家住東港區興海路林業局家屬院的王昌貴今年75歲,1991年就開始研究生活在日照地區蜘蛛的種類、生活習性,2002年從市林業局退休,仍然沒有放棄對蜘蛛的研究,為了觀察蜘蛛產卵,他曾經手持電筒和雨傘隻身雨中數小時,現在他已經在日照發現27個科、70個屬、386種蜘蛛,並且為每一種蜘蛛都製作了一個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