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生物學家葉玉如|與阿爾茨海默症的戰爭,我們能贏嗎?
阿爾茨海默症,人們對它更熟悉的名字是「老年痴呆」。它會襲擊人類的大腦,患者會出現記憶減退,語言和認知障礙,不認識身邊的親人家人,最終連吞咽的動作都會被遺忘。葉玉如:目前,我們對阿爾茨海默症了解的還是太少,所以就需要做很多基礎研究,來查明它發病的機理在哪裡。我們實驗室就希望能找出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因子,以及一些早期診斷方法。比如我們建立的測序平臺,就是用來檢測你患病的風險是高,還是低的。
-
世界上第2例愛滋病治癒被確認,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當地時間3月10日發表在《柳葉刀》的論文指出,「倫敦病人」血液內無法檢測出愛滋病病毒,成為全球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是治癒還是巧合,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首先來看下HIV是什麼?該病毒是一種逆轉錄病毒,本來是存在於大猩猩和黑猩猩中的,於1981年第一次在中美洲發現。HIV病毒與2019新冠肺炎傳染途徑殊途同歸,HIV病毒也是在捕獵大猩猩過程中傳染給人類,而後經過傳播在全球範圍內漫延。當然,COVID-19和HIV是沒有任何關係的。HIV為什麼這麼可怕?
-
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症嗎?
智商高更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症嗎? 在阿爾茨海默症的診斷和測試中,有一個高頻出現的詞語「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指人大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通常,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強、邏輯能力混亂的現象,進而影響、剝奪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認知能力包括人對基本事物的構成、關係以及身邊其他基本事物的理解和判斷能力。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從C肝病毒的發現,到C肝的攻克
在新冠病毒虐略全球的當今,授獎給同樣研究病毒的先驅科學家可謂意味深長,希望可鼓舞更多的醫學勇士儘早攻克新冠! 藉此,本文我們著重介紹一下C肝從發現到被"攻克"的暖心故事和科普C肝的預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和科學認識。
-
人類都攜帶有這個病毒:能誘發老年痴呆症
「研究稱阿爾茨海默症或與皰疹病毒有關」、「科學家稱阿爾茨海默症與大腦中的皰疹病毒有關」、「研究人員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大腦中發現皰疹病毒」。這些都是知名新聞機構採用的報導標題。雖然從技術上來說都沒錯,但具有一定的誤導性,特別是前兩個標題。人們聽到「皰疹」這個詞時,會下意識想到單純皰疹病毒1型和2型。這是兩種令人頗感羞恥的性傳播病毒。
-
歐洲科學家首次發現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歐洲科學家首次發現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科技日報 | 2020-12-02 09:23:39 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
-
【科普課堂】遠離百年孤獨 阿爾茨海默症的唯一黃金治療時間
她一開始發現自己記不住長長的臺詞,後來又被民眾發現手足無措地站在馬路中間,車來了都不知道躲。後來地方法院不得不強制她的二女兒來照顧她的生活。特點那麼,通過以上這些例子,這些名人的故事,我們能不能總結出來阿爾茨海默症另外一些特點呢?第一個特點,病程時間長。從七、八年起步,到二三十年的病例報導,現在都是很常見的。
-
Neurology:關注「自我感知」有助於及早發現阿爾茨海默症
在這項涉及449名老年人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主觀上感覺出現記憶障礙的個體通常也會表現出與脊髓液異常相關的可檢測認知缺陷。這些發現將有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症。該研究第一作者Steffen Wolfsgruber博士解釋說:「我們能證明那些因SCD而求助於記憶門診的人具有儘管很輕微但可檢測的認知缺陷。調查結果基於廣泛的測試、完善的數據分析以及相對大量的受檢人員。這顯著提高了測量靈敏度。因此,我們發現,被認為健康的受試者在智力方面的表現通常要好於SCD患者。這些差異很難通過標準的分析方法和少量人群樣本發現。
-
中國科學家破解寨卡病毒引發小頭症之謎
為什麼寨卡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小頭症?中國科學家28日說,一個胺基酸位點上的突變導致寨卡病毒的毒性顯著增加,進而引發小頭症。中國軍事醫學研究院秦成峰團隊聯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執恆團隊等共同完成了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英國《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
英國《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抗擊疫情需要全球攜手應對,需要各國科研人員通力合作。英國《衛報》12月6日發文追溯了全球科學家從發現病毒結構到疫苗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認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兼職教授張永振及其團隊早期對病毒結構的研究為全球抗擊病毒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科學家證明寨卡病毒直接導致小頭症,成果被「並行」發表
中國科學家證明寨卡病毒直接導致小頭症,成果被「並行」發表 齊芳/光明日報 2016-05-12 07:03 來源:澎湃新聞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攻克靈長類動物克隆難題
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 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科學家曾普遍認為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
-
...阿爾茨海默症,我們正變得可笑,失去能力又滑稽——《依然愛麗絲》
是的她得了阿爾茨海默症,一種醫學上至今任然沒有攻克的,並且病因也不明確的疾病。她是一個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有名的語言學教授。 朱麗安·摩爾 電影《依然愛麗絲》在2014年於全球上映,主演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是朱麗安·摩爾,一位非常優秀的美國女演員。
-
高膽鹼飲食,或能對抗阿爾茨海默症!
膽鹼在體內可作為甲基供體,並可作為乙醯膽鹼的前體,後者的失調可能參與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該研究通訊作者Ramon Velazquez及其團隊研究了膽鹼是否能減輕阿爾茨海默症的影響。 今年早些時候,該團隊在母親補充膽鹼的小鼠中發現了AD樣症狀減輕的跨代益處。這項新研究通過探索膽鹼在成年小鼠(非胎兒小鼠)中的作用擴展了這一研究領域。
-
AIMed|挑戰歲月神偷——攻克阿爾茨海默症到底有多難?|阿爾茨海默...
前言:本篇內容來自火石數智的智能醫學內容中心自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例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對其發病機制的探索和治療藥物的研發。一、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病情會隨著時間延長不斷惡化。
-
阿爾茨海默症日從央視微博評論裡,我們能看到什麼?
評論區裡陪伴、理解是大家呼籲的主題,大家排隊留言「多關心老人」,讓人看到了意識正在被喚醒,雖然病的種子無法拔出,但是我們可以用"愛"抑制它,但是這真的夠嗎?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和關愛嗎這個病跟我無關,真的嗎?
-
國際首例 中國科學家發現無脊椎動物能哺乳並長期養育後代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除了哺乳動物,還會有其他動物種群能哺乳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和陳佔起博士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該團隊在國際上發現首例哺乳動物之外的無脊椎動物——一種跳蛛(大蟻蛛)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這也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方向打開一片新領域。
-
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團隊 攻克多孔材料世界難題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李映偉教授(左三)團隊 記者 湯銘明 攝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主刊發表論文;新材料將首先在石化煉油和生物製藥領域發揮作用金羊網訊 記者李鋼、通訊員王雲昀報導:中國科學家攻克了一項多孔材料領域的世界級難題
-
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
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之前看了一檔節目《忘不了餐廳》,這個節目中記錄了一些特殊的老人,他們都是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病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是一種隨著年齡而記憶力衰退的病症,今天我們就跟隨RSHWHO渡氧專項項目研究,來了解一下阿爾茨海默症是什麼,阿爾茨海默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只是失憶?
-
中國科學家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關鍵基因
找到了治癒小麥「癌症」的良方——我科學家攻克小麥赤黴病的關鍵基因 小麥赤黴病是世界範圍內極具毀滅性且防治困難的真菌病害,一旦感染,不僅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更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近些年,小麥赤黴病發生面積不斷擴大,成為農業領域裡的世界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