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2月16日15:00
地點:外研社二層會議室
嘉賓:北京外國語大學、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專家、外研社新標準高中教材副主編 張連仲教授
主持人:親愛的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搜狐教育訪談節目。今天的節目請到的嘉賓是《英語課程標準》研究組核心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張教授,您好!
張連仲:各位網友大家!
主持人:教育部2012新修訂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它有哪些變化?
張連仲: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看,你剛才提到一個詞是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我們知道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了,在2000年前後就已經頒布了義務教育的課程標準,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在2007年教育部啟動了課程標準的修訂,今年年初終於從教育部把新的課程標準頒布出來了,至於說到變化,是這十幾年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一種經驗的總結,也是這十幾年全國外語教學界對於外語教育不斷深化的經驗和思路的總結。這裡要強調的有這麼幾點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比較突出的,一是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語言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兩個性質的統一,不單是英語教學,不但是英語課程標準,像日語、俄語等其它的外語語種這次標準修訂之後上升到一個人發展,都把這個作為一個重要的理念提出來,我想這個更深入展開,我不去談了。但是把語言教學,從一個英語教學的角度上升到一個教育的角度,上升到人的發展的角度,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去思考,去研究,也相信今後一段時間對我國的外語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二是課程標準修訂之後,根據這十幾年乃至今後對中國實踐的教學經驗,在很多目標的確定上,在原有體系性的建構基礎上,我們這次目標確定應該說更可操作,更接近實際,同時考慮到我國外外語教學的事實和各地教育中的不平衡性,現在更方便操作。比如小學需要學的單詞,大家比較習慣於講數量,小學的教學要求學生學習700個單詞,要求學生掌握400左右個單詞,這次修訂在原來的基礎上把400多一點的單詞具體的標準,供底下的教學有一個更好的操作方式。
主持人:論英語等級達標方面說有哪些修改?
張連仲:英語從義務教育到高中,我們建構了一個英語體系,這個體系是一個九級的英語學習的體系。從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不叫它小學就是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我們提倡小學三年級開英語,有條件的地方在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不管是一年級還是三年級開始接受英語,到六年級結束的時候,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級別體系當中的二級,當義務教育結束的時候,希望學生達到五級,進入高中階段,最後有一個六、七、八這樣的級別。大部分的地區,從現在涉及的高考來講,希望有一個八級左右的設計。當然,比較好的學校、特殊的需求,個別的學生可以想九級去發展,但是一個九級的體系設定。內部的設定、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要求,我們現在也做了一個微調,更符合學生主體的功能性的使用語言,更符合學生用語言去做事情能力的要求。在語法項目中,這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做了一些調整,個別項目做了一些簡化,降低了一些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研究組核心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張連仲教授 |
在詞彙方面,初中畢業的時候,就是義務教育結束的時候,課程標準試驗稿裡提到學生要學會1600-1700個詞彙,我們做了一個微調,初中畢業的學生達到五級水準的時候,學習1500到1600的詞彙,量上有一個變化,希望全國各地和基層地區、農村地區的學生在學習中,從目標上更容易達到一些,有更操作。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在文字的表述上,對教師的要求上,對教育資源的設計、評價方面都做了一些調整,應該特別明顯提出來的這次的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很大一部分,這部分叫做案例,增加了教學的很多的案例,指導教師課堂教學的操作,從評價的角度也增加了幾十個評價的,通常所說的測試,我們說它是評價,在評價當中,都給出了很多案例,可以指導我們老師從課程標準中找到操作的一些源泉、樣板、借鑑,能夠更好地推進他們的教學,總之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更加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語言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體現了對教師的關愛,體現了這十幾年對教育改革的發展的經驗總結,也體現了目前外語教學真實的課堂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和引領作用,當然也有很好的引領作用,為了今後十年左右我們的外語教學發展,我想這次的課標準已經打下了、指明了方向,設計的目標。下一步就是我們落實的問題。
主持人:從教學的角度看,老師應該如何落實這種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呢?
張連仲:我們已經搞了十幾年了,在課標的試驗稿的階段,教育部已經要求從課表試驗表的宣傳、推廣、培訓之外,教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教材也已經呈現了,在外語體系中,課程標準已經有了,教材發生了變化,課堂教學就要發生變化,這點上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幾年外語教學中,全國進行了各種層次的各種各樣的教師培訓,包括教育部這幾年搞的國培項目,全員培訓,多層次培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做了各種各樣的培訓。包括一些出版社,比如外研社在教材的推廣中,也主動承擔起了培訓教師,不光是如何教教材,更多的還是整個教育理念,教師基本素養的提升,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新的課標的推出,老師應該在原有的經驗、原有的教學改革操作、研究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課堂教學怎麼樣體現出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任務為基本貫穿的教學基本過程,使學生能夠用英語做一些事情,在這方面多動一些腦筋。
老師應該更多思考課表現在提的理念,怎麼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中是為教語言而教,還是為了教學生去學語言,教學生通過學習語言學會學習,從這個角度來學習,這是一個本質的最基礎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外語教學在國內整個基礎教育裡屬於比較活躍的,有很多的經驗、很多的嘗試,希望大家放開眼界,在學習課標的基礎上,不斷地去學習、去研究別人的先進經驗,改變我們的教學。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要記住用外語學習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在課堂上整個控制,所有的信息只是來自教師,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不能不僅僅是一個詞、一個句子的準確性,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能夠一節課學習下來,能夠用語言來做什麼事。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或者更長時間的學習,學生能力有什麼提升,所以對老師的要求更高,希望老師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能夠研究怎麼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