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高考英語改革:一次性壓力變持續性折騰

2020-12-11 齊魯網

  原標題:專家談高考英語改革:一次性壓力變持續性折騰

  前段時間,北京市考試院就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其中一個提法,英語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語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一降一升,引爆議題。

  近日,全國高考改革方案正式落地的消息不脛而走,部分媒體對英語退出高考改為一年多考、英語降分語文提分等種種說法言之鑿鑿,引發坊間熱議,官方則不斷闢謠。

  語言學習具有鮮明的功利性

  李行健

  教育部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教育部語用所研究員:

  英語今後退出高考統考,進行社會化考試,或者英語降分,語文提分,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探討英語和語文考試改革的未來走向問題,不是比較哪種語言更重要,而是促其「理性回歸」、各得其所。

  當年推廣普通話,安徽籍保姆熱情很高,為什麼?語言不通,在北京找工作就難。任何語言都是一種工具。語言學習帶有極強的功利性,有需求就重要。功利不可避免,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語言必須形成能力才有效,如半途而廢或今後不需要使用,都是嚴重的浪費。

  母語是什麼?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中小學教授母語,應重點培養學生使用這種工具交流和實踐的能力,即閱讀、寫作和口語。我們講「文以載道」,現有的語文教學思想性、政治性較強,對語文的工具性質和作用注意不夠。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大於文化知識的積累,大於對語文作為工具的掌握。思想道德教育也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不能流於形式。不能像某些人講的那樣,幼兒園教孩子熱愛黨,擁護社會主義,到了大學才教育學生不要隨地吐痰。

  =======

  一次性壓力變成持續性折騰

  陸建非

  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上海跨文化交際研究會會長:

  「得英語者得天下」,這是誇大事實,英語只不過很多人能說、在說、容易說而已。但是說拿英語開刀來證明一種文化自信,那是夜郎自大。

  「一年多考」、「社會化考試」等或許成為新招,然而,對於不甘落後,錙銖必較的「考試族」來說,一次性壓力定會變成持續性折騰,學校成本也隨之轉嫁給家庭。因此,注重中學課業成績、分類指導教學、運用信息化手段連接和擴大校內外「語義場」,使英語變成「興趣」而非「噩夢」等理念和舉措,應成為現實驅動的正道。

  英語考試被妖魔化之後,人們又將母語的弱化歸罪於英語,說它擠佔了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如果孩子不學英語,語文水平就會提高嗎?一定程度上,母語水準下滑,主要是資訊時代的「淺閱讀」、「少閱讀」所致。記憶、閱讀、交際模式徹底顛覆,漢字書寫生疏,直面交流木訥,小說詩歌冷落,自然情趣退化。

  =====

  仍有條框,很容易把「活」的語文教「死」

  陳躍紅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中高考改革,給英語降溫,給語文加碼,如此語文就能「王者歸來」嗎?不見得。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高考科目的分數比重來實現所謂「拯救」母語,能起到多大作用?

  無論是英語退出高考或交由第三方考核,抑或語文提分、英語降分,這些措施只是個信號,作為「風向標」提醒大家重視母語教育在整個知識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母語關乎一個國家的靈魂與信仰,是國家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要讓全社會意識到母語之於外語學習的重要性。

  治標更要治本,比起未來語文是加30分還是50分,我更關心考什麼,如果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還是死板的、一刀切的,那還不如不提分。語文教學、考試中如果有太多的標準答案,太多的條條框框,那麼很容易把「活」的語文給教「死」了。

  =====

  必須往前走,否則就是在和時代作對

  胡敏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兼校長:

  為什麼要進行英語高考教學的改革?實際上是被倒逼的,不改不行。中國的英語教育一路走來,過去是應試教育為主,今天是應試教育和能力教育並行,將來應該是能力教育為主,這也是英語學習回歸之路——回歸到符合語言學習和語言教育規律的正確道路上來。

  如果說20年前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學英語的目的主要是應試、升學、考職稱,那麼進入21世紀,實用型的英語學習者逐漸佔據主流。即使在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最嚴重的中學階段,學生和家長也努力地在應試需求和能力需求之間尋找平衡。如果說,在過去英語學習因為對升學的巨大作用而成為「剛需」的話,那麼高考改革真正在全國推行之後,英語學習就會是將來學生「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改革不等於削弱。現在中國已經融入全球化,必須往前走,否則就是在和時代作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降分設等 真能減輕高考英語壓力?
    關於江蘇高考改革的傳言剛落下帷幕,雖然仍不明確,但看似削弱英語學科地位的做法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爭議。日前多省市推出或傳出的新版高考方案中,對英語的態度類似。
  • 專家:北京成高考改革風向標 四川或也將改革
    而日前江蘇、山東等地相繼傳出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都把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一時間,高考英語改革引起廣泛關注,關於「高考英語該不該取消,該怎麼改」等熱點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  教育專家、四川省教育學會研究員紀大海認為,高考英語的改革勢在必行,北京的改革是國內高考英語改革的一個風向標,具有標誌意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包括我省在內的各個省市,都會在高考英語改革上根據本省情況進行深度改革。」
  • 「高考改革」拿英語開刀 學生擔憂壓力反而加大
    比如,在山東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聽力測試即將被取消;北京英語在高考總分當中的權重也極有可能被削弱。如此重磅的消息,引起了各方激辯。  全國多地相繼傳出高考改革消息。在江蘇,英語將「退出」高考,而是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對此,江蘇省教育考試部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高考改革方案目前還沒有定論。在山東,從明年起將取消英語聽力測試。
  • 各地出臺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改革_北京高考改革_河南高考
    北京市一零九中學高一年級的小郭說,早在幾天前就聽聞了高考英語或許會改革。 從幼兒園開始,小郭已學習英語13年。二年級起,父母就為她報了劍橋少兒英語學習班,一直持續到五年級,每周都上課。
  • 專家:高考改革終結"啞巴英語" 解開教育"死結"
    高考改革,對基礎教育領域來說,意味著「指揮棒」變了,高中教育也必須順勢而變。不少教育界專家認為,改革為高中教育轉型落下重子,很多過去被視為在應試背景下難以解決的瓶頸、困難,現在有了新出路。  新改革解開教育界「死結」  長久以來,有一個重要問題一直躲在高考「指揮棒」背後,即高中的定位。
  • 江蘇高考方案儘量保持與國家一致,不搞折騰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談高考改革我也看了對江蘇高考的分析和江蘇高考方案的評價我首先作了檢討,江蘇片面追求升學率,減少分母,突出分子,這是我們執政理念出了問題,曲解了中央的政策,造成群眾不滿意,也造成了嚴重的不良社會影響,我們追求標新立異,折騰過多,美其名曰改革,實質為折騰、亂折騰。現在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我們要全面認真反省。江蘇素質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響,但是我們應試最厲害,抓得最兇,江蘇高考的難度也是全國之最,課外培訓熱,孩負擔重,家庭經濟負擔也重。
  • 高考英語聽力改革:一年兩考,擬採取計算機化考試變聽說考試
    高考英語聽力改革:一年兩考,擬採取計算機化考試變聽說考試 武文娟、林豔/北京青年報 2016-10-24 08:52 來源:澎湃新聞
  • 高考英語改革或給學生帶來新負擔
    日前教育部對「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進行了澄清,稱目前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完善中。針對引發公眾廣泛關注的高考英語改革問題,光明網教育獨家採訪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外青少首席教學顧問曹文。
  • 俞敏洪談高考英語改革:是一種福音 對改革有信心
    高考英語是最近幾個月的熱門話題,教育部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究和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而改革的方向則是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6月7日下午,在浙江大學舉行的「中國夢·創業夢」大學生創業高峰論壇上,俞敏洪、徐小平、王利芬作為創業導師來到了現場。  作為以英語起家的中國教育界的大佬,俞敏洪經歷了三次高考。他是怎麼看待高考英語改革的?
  • 高考英語考試改革頻出 專家否認將越來越不重要
    高考英語考試改革頻出 專家否認將越來越不重要   英語四六級考試將於12月14日如期開考,這是此項考試改革後的首次試水。而在本月初,教育部網站剛剛披露了高考英語改革的方案:高考英語將改為一年多次考試。在一些地區,今年高考英語分數比重在降低。面對英語考試的改革頻出,有評論認為,英語「越來越不重要」了。真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據悉,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旨在「突出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
  • 高考改革後英語怎麼學:態度需重視 方法要改變
    10月21日,北京市向社會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立即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其中尤以「2016年高考英語從150分下調到100分,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這一條最為引人注目,成為社會爭議的焦點。  在各路專家學者就考試新政發表意見的同時,各種情緒也在家長圈中發酵:「英語課外班還要繼續嗎?」「會不會換教材?」
  • 大家對高考改革後英語可以考兩次有什麼看法?
    高考改革陸陸續續在全國推展開來,這也成為每個家庭避不開的話題。在前面我提到過高考改革的內容,比如不分文理,按比例算四小科分數,英語考兩次等等,今天我們就變化最大的科目英語來深入的聊一聊。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都在謀求合作共贏,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中外合作,而且我們國家越來越高的文化自信也需要國人走出去傳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英語不好,將會成為求職路上的一個大絆腳石。其次,再談一下英語改革的背後含義其實英語改革的呼聲並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大家對英語也一直是各有所想,各有所云。
  • 新高考改革英語如何教?聽聽專家怎麼說
    7月7日,由長沙市教科院主辦的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基於技術環境的英語教學整合》課題研討會在長沙市明德中學舉行。   7月8日訊新高考改革下,英語教學如何從知識點傳授轉變為綜合能力培養?7月7日,由長沙市教科院主辦的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基於技術環境的英語教學整合》課題研討會在長沙市明德中學舉行。
  • 傳英語退出上海高考 改革方案的「概念化」誤讀
    近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向市政協部分委員通報了關於此輪「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關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有望打破「一考定終身」。對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總體方案公布,報經教育部審批後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據此前公布的相關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訂方案草稿。(《新京報》2月13日)  這再一次引起輿論對高考改革方案的關注。對於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各種解讀都有,包括英語退出高考、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打破一考定終身、其他科目不考了等等。而實際上,這些解讀都存在偏差和誤讀。
  • 高考英語成績倒加分?揭秘各省高考英語改革那些事兒
    我們都知道,新高考改革後,英語的變化最大,即由原來的只考一次,變成了考兩次,成績取兩次中的更高者,這似乎是一件很好的事,讓同學們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然而,日前,浙江英語高考成績公布後,同學們紛紛炸開了鍋,這是怎麼回事呢?
  • 江西高考英語改革 家長喜憂參半
    「據說,高考英語科目要進行社會化考試了,不再統一參加高考統考了!」近來微信圈中,廣泛傳播著一條這樣的消息,即《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消息顯示,2017年全國高考改革方案初定為英語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級就可參加全國社會化的統考,外語一年兩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記入高考成績。
  • 搜狐專訪教育部專家談2012英語新課標改革
    時間:2012年2月16日15:00地點:外研社二層會議室嘉賓:北京外國語大學、全國基礎外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專家、外研社新標準高中教材副主編 張連仲教授
  • 高考英語改革有何積極作用?
    高考英語的一年兩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考試改革,是屬於先頭兵,但是一年兩考如果只是增加考試的次數而不從徹底的體制的改革來進行深入改革的話,英語高考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所以應該儘快完善社會化的改革,促進高考英語社會化的改革儘快執行,更為其他科目的社會化考試打下基礎。
  • 蔡章兵:從2014CCTV英語電視大賽,談當前英語教學改革
    本屆英語電視大賽,為眾多學子提供了展示實用英語技能的舞臺,而提倡掌握英語實用技能是當前英語改革的重頭戲。我們藉此機會,採訪了中學英語教育專家、CCTV全國中小學英語電視大賽總決賽評審團副主席、奇速英語創始人蔡章兵教授,請他從本屆英語電視大賽,談一下當前英語應試教育改革的新趨勢。記者:蔡老師,本屆英語電視大賽的流程是怎樣的?
  • 千餘郵件支持北京中高考改革 專家:英語熱難降溫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方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今晚結束。昨天,來自北京市教委的消息,從10月22日正式開始徵集意見至25日時,已收到上千封郵件和20多封傳真,市民100%支持中高考改革,部分市民還提出了各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