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 《繭》(「費孝通作品精選」)

2021-02-18 三聯學術通訊

1938年春季,費孝通先生進行了博士論文答辯。之後數月,他需對論文進行修訂。閒暇時,他做了一些輕鬆愉快的事。其中一件,便是在其業師之一弗思(Raymond William Firth,1901—2002)的鄉村寓所南英鄉間「桑谷村」(Thorncombe)寫作這部英文中篇小說《繭》(Cocoons)。同年6月20日,他將這部手稿作為禮物,呈給他的師母「親愛的弗思太太」。《繭》一書手稿一直被弗思夫婦珍藏著,如今被收藏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圖書館「弗思檔案」(Firth Papers)中。

《繭》從未出版,譯為中文後,僅約65000字。作為文學作品,它含有不少想像成分,卻不完全是一部虛構之作。這部富有紀實內涵的小說,刻畫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南鄉村一家新興制絲企業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圖景。「原型」來自作者對江村展開的細緻研究,而《繭》堪稱其名著《江村經濟》核心部分(有關江村蠶絲業與社會變遷的章節)的「文學版」。

此書敘述的故事,與費孝通先生的姐姐費達生及其人生伴侶鄭闢疆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在開弦弓村一帶推動的蠶絲業改革有著密切關係。

作為費達生與鄭闢疆共同事業的「局內觀察者」,費先生對這項事業在推進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展開了社會學解析。他指出,這項事業是由鄉土傳統內部生長出來的,不同於由外而內推動的文化變遷。要使它得到有效推進,行動者既須適應現代文明(尤其是備受重視的現代科技文明),但也不必作繭自縛,而應在實踐中求索,尤其是應認識身在其中的「當地傳統」(特別是鄉土中國的關係和權力的模式),並對之善加適應,否則,這項事業將不僅無法破繭成蝶,而且有可能被其他種種「方案」(如當時已出現的空想社會主義和國家經濟統治制度「計劃」)所吞噬。《繭》這部小說即透露了費孝通的上述重要思想。

《繭》既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又有歷史和社會科學價值,對於我們認識20 世紀前期「鄉土中國」的面貌,了解當時同時存在的種種新舊傳統、思想和行動的本質特徵與問題,理解一種社會思想的生成,都有著重要意義。

手稿2016 年由我的學生孫靜在「弗思檔案」中找到。孫靜歸國後不久,即開始對它進行翻譯。後來,因有完成其博士論文田野研究的任務,不得已在翻譯完全書前10 章後「半途而廢」。餘下10 章由北大哲學系博士生王燕彬接續譯完。之後,我花了不少精力,對譯文進行了校對和修訂。

在翻譯校訂過程中,我們這個「小團體」遇到不少難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譯文的遣詞造句、行文節奏的把握。在這些方面,費先生均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我們需儘可能在保障譯文準確性的前提下,使表述接近他的風格。然而,這卻是個大難題,我們只能勉力而為。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技術性困難,我們只能「大膽」地進行相應處理。

1.人物姓名。要把原作中的英文人名轉回中文,使其符合小說人物的性情和「韻味」,我們經常需要猜測。除了「Precious Pearl」明顯可以譯為「寶珠」之外,其他名字,如San-fo,我們權且譯作「三福」,Wang Wan-quai,譯作「王婉秋」,Wu Ching-non,譯作「吳慶農」,Li I-Pu,譯作「李義浦」。

2.人物稱謂。如「Grand Uncle」,從前後文看,這個概念顯然不是一般的稱謂,它在蘇南方言中視不同情形或被稱為「老伯」或被稱為「老娘舅」。概念是從親屬稱謂引申而來的,指的卻是地方上有名望的「和事佬」。而這也是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給予解析的維繫鄉村禮治秩序的「長老」。在翻譯校訂時,我們沿用了人物稱謂的地方習慣,及費先生的「社會學引申」。

3.地方名物。小說中多次提到「service agent boat」這種船隻。從《江村通訊》到《江村經濟》,費先生都用「航船」來稱呼這種交通工具。然而在編校過程中,我卻感到「航船」不見得能充分體現費先生所用的「service agent boat」的意思。「航船」僅表現這種特殊船隻的交通屬性,不能與一般船隻相區別,而費先生筆下的「service agent boat」,卻明顯意味著一個區域性的水上「買賣制度」。在《江村通訊》中,費先生說,「航船」這種東西,構成一個比「店」更重要的網絡。開弦弓村依兩條河流而成,而這兩條河流也是兩個「買賣區域」,「航船」正是這兩個區域的核心。「航船」可以乘坐,也起著代買代賣的作用,但其收入不來自佣金或工錢,而來自絲和米的交易。「航船」主經手「主客」絲米的出賣,從中收取一定費用(《費孝通文集》第一卷,第372—375頁,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航船」的這一運作方式,不免令我對這個詞語中的「航」字產生了疑惑。後來經多方詢問才了解到,「航船」被當地人理解為「行[讀h1ng]船」,其中「行」字所指,大抵與費先生所說的「買賣制度」有關,「行船」為聯繫市鎮貨航與村社家戶的船隻,故亦得名於商行的「行」字。為了使《繭》中文版保持與費先生已發表作品的一致性,我們保留了「航船」這一名稱,但我個人也擬在此給「行船」一詞留有一席之地,以期來日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相關焦點

  • 重讀費孝通《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
    12月12日,北京大學文研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共同舉辦了「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會,重讀費孝通,再議「社會科學中國化」這個百年議題,以此紀念費孝通留給世人的巨大思想遺產和他偉大的「士人」品性。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卓越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
  • 三聯推費孝通作品精選 中篇小說《繭》首面世
    費孝通作品精選書封 三聯書店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12日在北京大學舉行。「費孝通作品精選」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和費孝通家人以及其後輩學人通力協作,從他七百餘萬字的著述中精選最有代表作的作品,凡12種,三百餘萬字,包含了費孝通不同學術時期的代表作,涉及農村農民問題、邊區民族問題、文明文化問題、世界觀察、學術反思等多個層面。
  • 長期封存於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檔案中 費孝通小說《繭》首次翻譯出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近日出版的「費孝通作品精選」中,《繭》一書,是近期發現的作者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繭》為費孝通英國留學期間所寫據介紹,《繭》一書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的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新維度。
  • 「費孝通作品精選」發布:「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12月12日,北京大學文研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共同舉辦了「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會議邀請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銘銘、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楊清媚等老中青三代專家學者與會,再議「社會科學中國化」的百年議題,紀念費老博大的思想遺產和高潔的「士人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費孝通作品精選》認識不能僅限於《鄉土中國》「精選」完整呈現其學思歷程  費孝通的作品在不同出版社一版再版,但迄今並沒有能貫穿其一生學術思想貢獻的系列權威版本:全集部頭太大,編排方式也很難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目前市面流通的各種選編本則略顯隨意和雷同。
  • 紀念「最後的士人」費孝通誕辰110周年 300餘萬字精選作品完整呈現...
    對費孝通的認識不能僅限於《江村經濟》《鄉土中國》「作品精選」脈絡完整呈現其學思歷程費孝通的作品在不同出版社一版再版,但迄今並沒有能貫穿其一生學術思想貢獻的系列權威版本:全集部頭太大,編排方式也很難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目下市面流通的各種選編本則略顯隨意和雷同
  • 三聯推費孝通作品精選
    近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從其七百餘萬字的著述中精選最有代表性的12種作品編纂出版「費孝通作品精選」,脈絡性地呈現費先生的學思歷程和主要成就。12月12日,北京大學文研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共同舉辦了「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會,重讀費孝通,再議「社會科學中國化」這個百年議題,以此紀念費孝通留給世人的巨大思想遺產和他偉大的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他有世界性學者的眼光,還寫過小說
    我們可以把這本書看作費孝通名著《江村經濟》的「文學版」;而它的創作背景又與30年代左翼文學遙相呼應,體現出費孝通的研究與時代思潮的關係。這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並翻譯成中文。近日,《繭》一書首次出版,收錄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刊行「費孝通作品精選」之中。
  • 大城市崛起+農村空心化,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在21世紀失敗了嗎?
    對鄉土的關注和思考貫穿了費孝通的一生。上世紀30年代,費孝通遠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求學,依據自己在吳江開弦弓村的調查,寫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一書,獲得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盛讚。費孝通的鄉土研究對當下還有何啟示?中國鄉村離他的設想有多遙遠?北京大學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日前在北大舉辦了「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大學的多名學者與會,探討了費孝通鄉土研究的得與失。
  • 費孝通冥誕107周年,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他? | 咪咕悅讀匯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費孝通先生出生於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一個重視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兩天前正是他冥誕107周年。費孝通是誰?關於這本書,吳老師在兩年前追憶費孝通先生的小文中這樣寫道:這本書的誘因是一個讓人心碎的青春悲劇。就在四年前的1935 年秋天,燕京大學社會系學生費孝通與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廣西大瑤山做瑤寨實地調查,在翻山越嶺中,費孝通誤入瑤族獵戶為捕捉野獸而設的陷阱,王同惠為了救他獨身離去尋援,不慎墜淵身亡。
  • 《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新書發布會舉行
    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   10月19日《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新書發布會在北京魯迅博物館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對這套《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的出版給與了高度評價。  《魯迅著作初版精選集》以北京魯迅博物館珍藏的魯迅作品初版本為藍本,這些藏書歷經時光磨洗,已成稀缺版本。目前,除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存有有限的幾本外,均無全本。
  • 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出版:日本作家們的「低處高思」
    最近,新經典出版公司引進了日本巖波書店的十三種圖書,通過五年時間的翻譯、編輯,合稱「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目前已上市七卷:《過勞時代》《格差社會》《京都》《日本的誕生》《日本的漢字》《日本的神話》《日本文化關鍵詞》。其餘六卷,將在2019年夏全部出齊。12月15日下午,「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辦。
  • 雙宮繭蠶絲被與單宮繭蠶絲被的區別
    對蠶絲被比較了解的應該都知道,蠶繭分為雙宮繭與單宮繭,更好理解來說,就像普通蛋與雙黃蛋一樣,雙黃蛋裡面有兩個蛋黃,雙宮繭裡面有兩個蠶蛹,它們一起吐絲做繭,所以雙宮繭的個頭單宮繭要大。單宮繭蠶絲被:就是一個蠶寶寶吐絲結繭的蠶繭繅制的蠶絲,也就是普通蠶繭絲,做成的蠶絲被,但是單繭蠶絲是線狀結構,製作蠶絲被時,我們需要將絲綿拉成網狀,一層疊一層的鋪上,所以單宮繭絲不適合製成蠶絲被。
  • 【徵文】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
    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田野調查作品。「田野調查」即實地調查研究,通過「親眼觀察、親耳聆聽、親身體會」的調查,撰寫著述,呈現都市和鄉村中人們的日常社會經濟生活,反映社會變遷中的各種現象、各類問題及趨勢。
  • 2019年,這些新書值得我們期待
    我們從近期「開卷信息」公布的暢銷書單中發現,暢銷榜排名基本很少動搖,以經典老書(例如餘華的《活著》)和東野圭吾的推理系列為主,鮮有新書登榜。這一方面體現出了經典作品確實經久不衰、廣受歡迎,另一方面,圖書市場的多元性也令人擔憂——畢竟,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好書出現。
  • 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
    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新華網、騰訊網、華僑城創新研究院共同發起第四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徵集田野調查作品。「田野調查」即實地調查研究,通過「親眼觀察、親耳聆聽、親身體會」的調查,撰寫著述,呈現都市和鄉村中人們的日常社會經濟生活,反映社會變遷中的各種現象、各類問題及趨勢。
  • 什麼是雙宮繭?雙宮繭蠶絲被和普通蠶絲被有什麼區別?
    更耐用:雙宮繭由兩個蠶寶寶相互纏繞共同吐絲形成的,因個頭比一般蠶繭大,蠶絲纖維更粗更長,做出來的被子不結板,使用壽命比普通蠶絲被高6-8年更蓬鬆:普通蠶絲是線狀結構,而雙宮絲是縱橫交錯的網狀結構,因此拉制絲胎的時候,蠶絲的蓬鬆度更好,比普通蠶絲被厚度高40%品質好:雙宮繭個頭豐滿,
  • 費孝通:暮年漫談|「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
    原創 費孝通 三聯學術通訊2020年,是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20世紀中國享有國際聲譽的卓越學者,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費孝通: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丨費孝通在鄉村工作者看來,中國鄉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說起私,我們就會想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語。誰也不敢否認這俗語多少是中國人的信條。新書預告費孝通作品精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年12月出版----原標題:《費孝通:差序格局丨"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
  • 張悅然:寫《繭》如換筆,艱難而必要
    2016年初,隨著長篇小說《繭》在《收穫》雜誌上發表,張悅然的微博、豆瓣小站上一下子熱鬧起來,讀者們紛紛留言表達對這部新作的期待,對她目前寫作狀態的關注。「我會看這些留言,看到一直有讀者在等待,就覺得很感動。」完成了《繭》的進一步修改、確定單行本封面方案後,只待新書出版的張悅然看上去篤定而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