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富文呼籲對快遞包裝袋執行"限塑令" 明確監管職責

2020-12-17 騰訊網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接受記者採訪

西部網訊(特派北京記者 李媛)「當前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細化『限塑令』,在實踐層面上增強其執行力、強制力。」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在提案裡呼籲,遏制「白色汙染」應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發揮全社會合力解決好限塑問題。

「限塑令」缺乏足夠的配套制度和獎懲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發布,簡稱為「限塑令」。鞏富文調研發現,「限塑令」缺乏足夠的配套制度和懲罰手段,對減少生產和使用者缺少相應的獎勵。

鞏富文分析,「限塑令」根據當時消費領域包裝製品的情況,僅僅針對塑料購物袋進行限制。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發展,我國消費形態發生重大變化,塑料餐盒、塑料膠帶、塑料包裝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這些行業產生的"塑料垃圾"激增,在部分地方甚至已經超過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傳統商品零售市場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

「解決新行業產生『塑料垃圾'過多過濫問題已刻不容緩,應儘快將快遞包裝袋、塑料餐盒等納入「限塑令」的限制範圍,防止造成監管盲區。」鞏富文說。

委員建議明確監管部門職責 執法不力要依法追究責任

各職能部門監管缺位,是導致「限塑令」沒有有效落實的重要原因之一。鞏富文建議,應進一步明確生產、銷售、使用各環節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

環保、質監、工商等部門必須在塑膠袋生產的審批、監控、執法環節中出狠招、抓落實,不讓違規產品流入市場;質檢部門應當對生產不符合環保標準塑膠袋的行為進行監管;工商部門、環保部門要對違規銷售、商品零售場所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行為進行查處。

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對於執法不力,行政不作為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同時,各職能部門應當積極配合,通過聯合執法的方式,加強監管的連續性和力度。

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

鞏富文提出,可通過政府補貼,在超市等地對使用環保袋的消費者給予一定獎勵,這樣可能會鼓勵更多人養成隨身攜「袋」的好習慣。同時,未來的限塑,應當建立起一個從塑膠袋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而不僅僅是在消費端加收費用。

鞏富文建議,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對企業、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持開放、鼓勵的態度,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發揮全社會合力解決好限塑問題,共同推進遏制「白色汙染」。

相關焦點

  • 新版限塑令來了: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
    2008年,我國就曾出臺過限塑令,但效果並不理想。環保人士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相應標準,讓新版限塑令更有可操作性,更見實效。大型超市塑膠袋使用率下降昨日,記者在徐東一家大型超市看到,收銀臺排隊結帳的顧客中,大部分老年人會自帶購物袋。「我們年紀大了,在超市採購米麵糧油拎不動。」
  • 十年「限塑令」,你的「膠袋習慣」甩掉了嗎?
    文/圖 羊城派記者 甘韻儀 實習生 白潔2018年年底,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意見,其中提及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倡導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探索建立快遞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減少包裝性廢物。
  • 外賣快遞超市將限用塑膠袋!新版「限塑令」來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範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 「如果限塑令執行下來,快遞費不可避免的水漲船高。」武漢一名快遞從業人員蔡先生說,不可能用紙袋替代塑膠袋,太容易破損,到時候可能採用紙盒裝快遞。紙盒的成本比塑料包裝袋貴不少,同時體積大更佔地方。
  • 升級版「限塑令」來了!多方行動打響「限塑戰」
    時隔12年,「限塑令」再度升級。明確到2020年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隨著禁令的正式落地,吸管全面「換裝」,降塑之路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禁令落地,大部分很規矩在85℃、都可、一點點等多家西點和飲品店,記者看到,在取餐區的吸管筒裡已規規矩矩地換上了紙吸管。
  •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新版「限塑令」將促環保升級
    同時,近些年快遞、外賣行業的發展,也導致塑料製品的使用量激增,增重了環保降解負擔。新版「限塑令」的出臺,對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再一次提出的新要求。擴大了限塑範圍,將只限制塑膠袋擴大為限制各類包裝袋、快遞餐盒、塑料日化產品、農用地膜等,更提出要通過生物降解技術替代部分塑料產品,並制定了未來5年的限塑計劃,充分體現了國家治塑的信心和決心,是推進我國環保發展的又一有力舉措。
  • 國家發改委準備研究調整限塑令電商等行業或限不可降解塑料
    當前,快遞等一些新流通領域,塑膠袋等使用較多,白色汙染愈加凸顯。在加快綠色包裝標準化進程方面,有何進展?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介紹,一方面,聯合工信部印發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推行包裝簡約化、減量化、復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
  • 「白色垃圾」成監管痛點,快遞外賣「減塑」差哪兒了
    快遞外賣帶來的「白色垃圾」已成監管痛點。↑11月12日,一位快遞小哥正在整理上午需要配送的快遞,在他11日配送的快遞中,一少半是塑料包裝。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攝「現在快遞堆得像山一樣,其中一半的包裝是塑料。」11月12日,北京豐臺的快遞小哥劉山(化名)在為貌似送不完的快遞奔波的同時,也擔心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汙染問題。
  • 廣東限塑令實施首日:可降解購物袋一元一個有點貴
    難題:可降解塑膠袋成本高早在2008年,國家就曾實施過「限塑令」。有研究顯示,以廣州為例,在實施一年後,當時消費者對「舊限塑令」的認知程度達到96%,可見當時「限塑令」已經深入人心。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記者,快遞行業平均一單快遞的利潤在五毛到一元之間,成本上漲可能影響利潤,企業會權衡;而消費者對於快遞價格較為敏感,他們更在意買東西包不包郵,所以消費端在短時間內難以為快遞綠色化買單。「綠色化、可降塑膠袋成本通常是非可降解塑膠袋的三到五倍不等。」楊達卿表示。
  • 「限塑令」執行 ,新沂市奶茶餐飲店已實施
    「限塑令」執行 ,新沂市奶茶餐飲店已實施 2021-01-06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限塑令」升級:政策先行 執法依據有待跟進
    9月1日,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正式施行,加強了塑料汙染防治相關要求,同時明確了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在監管和執法層面,新版「限塑令」究竟能否突破舊版「限塑令」落地難的困境,有法可依是其中的關鍵。多位環境法專家及律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限塑令」的處罰措施應適用於《固廢法》等法律,但仍需等待後續配套的規章出臺。
  • 「限塑令」已過十年,為什麼屢限不止?
    10年間,超市、商場執行「限塑令」比較到位,農貿市場免費塑膠袋依然隨處可見,讓「限塑令」遭遇「執行難」的尷尬。由於新業態的發展,快遞包裝、外賣飯盒……又出現了塑料垃圾回潮現象。有人說,「限塑令」該升級了。
  • 新限塑令敲定時間表,相關環保產業迎發展黃金期
    我國禁塑、限塑時間表已經明確了,相關環保企業和塑料降解技術將迎來發展黃金期。根據有關部門最新規定,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 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新版「限塑令」 外賣快遞限用塑膠袋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19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塑料汙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這部被稱為新版「限塑令」的文件一經發布便引發關注。
  • 廣州新版「限塑令」實施前夕:涉及行業多有對策,市面仍存限塑...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近日走訪廣州實施「限塑令」涉及的三大場所(酒店、餐飲、快遞)發現,多數企業在以往「限塑令」的要求下已經養成減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習慣,然而個別經營者對新版「限塑令」不知情,仍處於限塑「盲點」的狀態。
  • 升級版「限塑令」:快遞小件商品多使用塑膠袋 紙盒子成本高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江蘇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在這個升級版的「限塑令」中,明確要求,到2022年底,全省範圍的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減少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
  • 新版限塑令出臺 部分地區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產銷用
    新版限塑令出臺原標題:新版限塑令出臺 今年在部分地區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產銷用據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安蓓)《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意見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
  • 限塑令十年回頭看,你家裡的塑膠袋多了還是少了
    這是限塑令發布十年後杭州一位普通市民家中的變化。限塑令要追溯到2008年6月1日,當時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也是從那時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 青島最嚴「限塑令」年底生效,商超、市場、快遞等「用塑大戶」開始...
    &nbsp&nbsp&nbsp&nbsp如今,「限塑令」將至,青島商超、市場、餐飲等用「塑」大戶準備好了嗎?市民的使用習慣是否有所改變?日後打散啤、喝冷飲要用什麼塑膠袋與吸管?近日,觀海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調查。
  • 9年"限塑令"塑膠袋不減反增 快遞、外賣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
    9年「限塑令」,市場依舊我行我「塑」 塑膠袋不減反增,市民不在乎多花幾毛錢 快遞、外賣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 為此,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行,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 9年過去了,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限塑令」遇上了九年之癢:傳統領域「限塑令」名存實亡;新興業態,「限塑令」有心無力。 到底,「限塑令」現處於什麼樣的尷尬境地?又是什麼原因讓「限塑令」變得無關痛癢?
  • 網購時代 限塑令也應線上線下全覆蓋
    經過多年的推廣後,「限塑令」在線下大型商超已經全面落實,消費者購物時需要購買塑膠袋,很多人也養成了自帶環保袋、購物袋的習慣。然而,由於「限塑令」並未涉及到線上交易,導致無法實現全覆蓋監管,電商平臺都在免費提供塑膠袋,甚至為了保護快遞商品需求,出現「袋中袋」的現象。在電商購物愈發流行的當下,「限塑令」的缺漏也愈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