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同一家超市,人們線下購物時自己帶環保袋或為塑膠袋付費,線上購物時電商平臺卻免費提供塑膠袋,且打包時毫無節制。外賣時,「打包盒+塑膠袋」是標配,部分中小商家所使用的塑膠袋質量低下。一個個塑膠袋串聯起了網購生活,平臺卻鮮有給用戶在使用塑膠袋時更環保的選項。
經過多年的推廣後,「限塑令」在線下大型商超已經全面落實,消費者購物時需要購買塑膠袋,很多人也養成了自帶環保袋、購物袋的習慣。然而,由於「限塑令」並未涉及到線上交易,導致無法實現全覆蓋監管,電商平臺都在免費提供塑膠袋,甚至為了保護快遞商品需求,出現「袋中袋」的現象。在電商購物愈發流行的當下,「限塑令」的缺漏也愈發凸顯。
從媒體調查的情況看,目前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電商平臺和商家普遍採取包郵制,在滿足一定金額後,不向用戶收快遞費,而包裝費包含在快遞費裡,自然也就不會為塑膠袋額外付費了。在網購時,用戶也沒有少用或替代塑膠袋的選項,只能被動接受塑膠袋的數量。
至於外賣行業,雖然收取價值不等的包裝費和配送費,但也沒有詳細標出塑膠袋的費用。可見,塑膠袋在網購時進入隱藏成本,雖然最終還是要用戶埋單,但違背了明碼標價的原則,也不利於環保。
由此可見,相比線下商超對塑膠袋的明碼標價,線上平臺和商家都未認真對待減少使用塑膠袋的問題,沒有對塑膠袋、塑料包裝的使用採取限制措施,完全是商家、揀貨員、打包員自己決定,根據商品的種類和多少來使用塑膠袋,只考慮運輸途中結實安全,並沒有考慮過環保。
11年前,「限塑令」剛推出時,外賣和生鮮電商還未如此發達。如今,網購、外賣已經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電商平臺亟待尋求「限塑令」下新的解決方案。基於環保的立場出發,有關部門也需要考慮對線上塑膠袋的使用予以限制,應儘快修訂「限塑令」,將線上購物納入進來,以擴大「限塑令」的覆蓋面,實現線上線下全面融合,共同執行「限塑令」,為環保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