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的英語角誕生在王府井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青年急盼跨越國門與世界交流,於是,「英語角」應運而生,並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北京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隨後迅速「蔓延」到校園、文化館等場所。

2002年10月,北京中學生開展活躍的英語角教學活動。

01

到王府井「嘗鮮」

北京最早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上世紀80年代初,應了改革開放的大潮,王府井新華書店裡開闢出一個英語角。好些平時不好意思張嘴的年輕人,第一次在這裡用磕磕巴巴的英語相互對話。(201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特10版,《王府井的故事》)

2012年10月31日,《北京日報》特10版

英語角漸漸「蔓延」進了校園。

1988年暑假,北京六十一中職業教育中心創辦了一個中學生英語角。它的出現立即受到城近郊區數百名中學生英語愛好者的青睞,北京旅遊學院、外語師範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等10多所院校的大學生們主動提供義務服務。

北京日報報導了這個英語角1989年2月10日的活動情景: 當天下午,在北京六十一中明亮的教室裡,聚集著來自本市城近郊區的近二百名中學生英語愛好者,他們正在饒有興趣地進行著英語對話和演講活動,活動中不時地爆發出陣陣掌聲和歡笑聲。

這天雖然是正月初五,但前來參加活動的中學生絡繹不絕,其中有20多人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有的還是從海澱、石景山等地趕來的。他們三五成群,談笑風生。一位準備報考大學外語專業的高三女生高興地說:「我是聞訊從公主墳趕來的。我在課堂學英語,主要是聽,很少有會話機會,即使有,也是老師問什麼,我答什麼,很呆板。到了這個英語角,給我一種親切感,一點也不感到拘束,用英語自由交談,對提高聽力、口語會話能力很有好處。」(1989年2月14日《北京日報》2版,《六十一中英語角受學生青睞》)

除了這種單位或學校主辦的英語角外,社會上還有不少由英語愛好者自發設立、形成的英語角。

當時,在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工作的張勁林,正在夜校學英語,但苦於光會寫不會說。紫竹院的英語角強烈地吸引著他。可他家住左安門,來回跑路就得三個多鐘頭。於是,他與夜校學友商量,「咱不能自己辦一個嗎?」

1988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他們的「英語角」在龍潭湖舉行了第一次活動。雖只有8個人,卻給了張勁林信心。他組織夥伴們向學校、企事業單位、賓館發邀請信,在圖書館交朋友。外語學院陳琳老師聞聽城東南又有了個英語會話天地,十分支持,熱情覆信,親自幫助編改資料。到當年年底,「角友」達到60多人。(1989年3月31日《北京日報》1版,《張勁林倡辦一處英語角》)

1989年3月31日,《北京日報》1版

02

夜幕遮擋羞澀

早期的英語角多集中在傍晚活動,而且很多是在室外。夜幕下,人們褪去羞澀,開始張口說英語。

大學是當時英語角的「重鎮」。

1994年2月2日,北京日報8版的《雪中英語角》記錄下了人民大學英語角裡的情形:初冬第一場雪便給大地披上了厚厚的銀裝,但人民大學花園的英語角仍是熱鬧非凡,百餘名同學在這裡穿梭、交談。

在英語角裡有一對一單聊的;如果害怕這種單聊壓力太大,可以加入一個三到四人的小組,避免冷場;如果擔心自己英語口語水平較差,還可以找一個十來人的大圈,先以聽為主,碰上適合的話題,不時插上幾句。

這處人民大學花園裡的英語角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全國最有名的英語角之一,規模能達數百人,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

當時,不少大學都像人民大學一樣有英語角活動,其中很多是自發形成的。大部分英語角都是在周五晚上活動。每次活動時,人群逐漸聚集,三五成群,各自生長。

如何快速學好英語是英語角裡永久的話題。走入英語角後,大家會根據自己的英語,尤其是口語水平的高低,來選擇交流的對象。

晚上10點以後,人群才開始逐漸散去,走得最晚的一撥人能持續到夜裡12點。

1994年2月2日,《北京日報》8版

03

時髦休閒場所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英語培訓機構大量出現,口語練習方式日益多元化,很多城市的英語角逐漸衰落,連在全國範圍內最早開辦的上海人民公園英語角也已不復當年的盛況。在這種狀況下,京城的英語角卻仍保持著熱度。

1997年8月的一個周六,本報記者探訪位於交道口的東城區圖書館的英語角。這是一個寬敞明亮的房間,看上去像個大教室。每個人只需花兩元錢,就可以購得入場券。隨著夜幕降臨,三三兩兩結伴而來的「說客」們,使英語角變得門庭若市。這裡年輕人居多,還有由家長引領而來的中小學生。有位男士見自己的兒子膽怯,便獨自發揮起來,中英文並用,連比劃帶說,生動傳神。原來,他在歐洲和美國先後工作了兩年,可謂近朱者赤。一位來自廣西的公司職員,借出差途經北京之便,慕首都北京英語角的盛名而來,與高手過招切磋之後,志滿而意得。最令人感動與難忘的是,一位美國63歲的工程師,來北京旅遊,住在附近的旅館裡,出於好奇來此坐坐,想不到充當了一晚英語教師。此後在北京逗留的三周的周末,他每回必到,分文不取地陪著大家說話,以至口乾舌燥、喉嚨沙啞、額沁汗滴。

將求知與消遣融為一體,將舞樂與交談並作一處的,是北京青年宮的英語角。每逢星期天下午2點,設在巨大舞廳裡的英語角便開始人頭攢動,少說也有幾百人。有趣的是,這裡「等級森嚴」,分成三個區域。貼在牆壁上的紙條赫然標註:初級水平、中級水平、高級水平。英語角還有一個節目主持人。這裡的入場券稍微貴一些,八元一張,因為會話過程中,穿插有舞會。吧檯上出售各種軟飲料、啤酒等,為交談的人們助興。英語角的活動從下午2時開始,一直持續到5時30分結束。不時有金髮碧眼的異國友人,穿梭在一個個談興頗濃的「群落」裡,馬上會變成眾星捧月,人們都渴望進行高質量的對話。在這裡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面孔居多,置身其中,你會感到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那濃鬱的文化氛圍和鮮活的時代氣息。(1997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花錢買話說》)

1997年8月20日,《北京日報》9版

在藍島大廈開設的英語角裡,除了自由交流,參加者還可以自告奮勇當主持,唱個英文歌曲,表演戲劇,氣氛輕鬆而熱烈。這個免費活動創辦後4年就接待英語愛好者5萬人次。(1999年4月16日《北京日報》,《藍島有個「英語角」》)

可以看出,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在北京這種國際交往比較多的大都市,英語角從當初單純的英語口語練習向著文化交流、人際交往轉變。一些英語角已經發展成為文化休閒娛樂場所。

英語角裡的外國人越來越常見,大學的英語角裡大學生不再佔多數,反而是社會人士更多。人們不再過於關注自己的英語語法是否正確、發音是否標準,而將重點放在了交流上,真正開始把英語當作了解世界的交流工具。

1997年,為了給英語學習者一個提高會話能力的場所,朝陽區文化館設立了英語角。圖為青年們與外國專家交談。陳德生/攝

04

「洋玩意」進社區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的英語角還是大家眼中的「洋玩意」,覆蓋人群集中在大學生和「白領」等高學歷人群,那麼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北京首次申奧成功,群眾學習英語的熱情高漲,市政府大力推進市民學外語活動,英語角徹底摘下了「高傲」的光環,走入尋常百姓中。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朝陽區團結湖街道辦起了老年英語班,14位老人參加。2003年,有3名學員通過了北京市中級英語考試。2004年,老年英語班的楊景琇向朝陽圖書館提出了創辦英語角的想法。在街道和圖書館的支持下,當年3月27日,銀色年華英語沙龍辦了起來。(2005年3月9日《北京日報》7版,《7旬老人辦起銀色年華英語沙龍》)

2005年7月11日,本市首個由社區居民自發創辦的外語協會——團結湖英語協會成立。5年後,會員已經從十幾人發展到千人。協會每周七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其中不乏學員們自發組織的英語角、英語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很多學員從最初認不全26個英文字母,變成了能和外國人進行交流。協會有60名成員參與了北京奧運會志願者服務,而外語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7月15日《北京日報》2版,《社區英語角》)

2010年7月15日,《北京日報》2版

當時,像團結湖英語協會的學員一樣,北京不少社區裡的居民都參加了類似的英語角等學外語活動。戴著紅袖標站在街頭值勤的北京大爺大媽見到外國人問路時,嘴裡經常能流利地蹦出兩句常用的英文。

而隨著北京這座城市的國際交往不斷增多,市民開始接觸英語以外的其他外語。高校中,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們加入到英語角,也將英語角變為名副其實的「外語角」。在這些外語角裡,不光是中國人在學外語,很多外國人也在努力地學中文。

截至2012年6月,全市已建立社區外語培訓點701個、社區外語角433個,每年開展活動超過4萬次。據初步統計,全市外語人口數量已從2002年的300餘萬人發展到550餘萬人,超過常住人口總數的35%。(2012年6月17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外語人口十年增長近一倍》)

2012年6月17日,《北京日報》1版

時至今日,北京的一些高校、社區裡,仍有英語角、外語角的活動。可以說,在世界城市建設過程中,英語角對於提高北京市民外語交流能力、提升城市外語服務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北京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你當年去過嗎?「洋玩意」還曾進社區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青年急盼跨越國門與世界交流,於是,「英語角」應運而生,並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北京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隨後迅速「蔓延」到校園、文化館等場所。
  • 你去過英語角嗎?北京第一個誕生在這兒,而後迅速「蔓延」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青年急盼跨越國門與世界交流,於是,「英語角」應運而生,並在各大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北京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隨後迅速「蔓延」到校園、文化館等場所。1、到王府井「嘗鮮」北京最早的英語角誕生於王府井。
  • 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依然屹立於北京王府井商業區的世紀老店
    北京王府井的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是新中國第一家兒童用品商店,成立於1956年,歷經了風風雨雨依然屹立於繁華的王府井大街。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歷史已經超過60年,可謂世紀老店。北京王府井的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是中國最早的兒童用品商店,目前看來裡面有一些陳舊,但是依然琳琅滿目,物美價廉。
  • 中國最早的英語角,記錄了上海爺叔的青春歲月
    這個中國最早誕生的英語角,曾經也是上海爺叔們青春歲月裡的一部分。「年輕人講『格幫上海爺叔CN都老棺材了,英語講了噶好啊』。伊不曉得阿拉老早年紀輕辰光,都在此地混的。」今年60多歲的老侯膚色偏黑,聲音洪亮。他謙虛地說自己英語「不來事」(不行)。「但是我吶,善於跟外國人吹牛逼,隨便talking(聊天)。」
  • 王府井步行街——北京的商業名片
    王府井步行街——北京的商業名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7:50 來源: 和鞋店:始建於一九O二年,一九三二年落戶於王府井大街的同?和鞋店,以經營鞋類產品而聞名,屬於前店後廠,能夠根據消費者的特殊需要現場為顧客量腳型訂製皮鞋。曾經為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彭真、楊尚昆製作皮鞋,是北京著名商標。    建華皮貨服裝公司:前身為德源興,始建於一九二七年,主要經營皮貨、顧繡、絲綢。
  • 北京王府井十大美食
    王府井是北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條美食街,這裡匯聚了北京以及全國各地的風味美食,王府井美食豐富多樣,彰顯了老北京特色。今天為你介紹王府井步行街十大特色小吃,這些小吃人氣高,味道好,你都吃過嗎?蟹黃湯包蟹黃湯包看起來晶瑩剔透,外觀精緻,吃法獨特,成為了在北京王府井有非常好吃的蟹黃湯包。推薦店鋪:鼎泰豐包子,狗不理包子春餅
  • 公共汽車退出北京王府井
    中新華社北京十月一日電從今天起,原來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經過的公交汽車一律改道行駛,前來逛街購物的顧客用不著再躲閃公共汽車了。  根據從今天起正式實施的《王府井步行街地區管理規定》,原在王府井步行街上行駛的公交汽車一0三路快車、一0三路慢車、一0四路快車、一0四路慢車、八0三路空調車,一律繞行校尉胡同,新東安市場站移至校尉胡同站。  為方便顧客出行,王府井步行街附近新設立了四個計程車上下站,分別位於世都百貨南側、光大銀行北側、校尉胡同北口東側和東方廣場西側。
  • 那些年我們去過的英語角
    連日來,大河報記者走訪了包括高校在內的近20個鄭州市英語角。  記者調查發現,存活的英語角,規模和人數均不比當年;目前,有十多個英語角因「無人問津」而自動消失。除了高校英語角,社會上仍可聚集人氣、正常運轉的英語角也就三四家。
  • 中國工藝美術第一店——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
    王府井工美大廈工藝品商場隸屬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經營工藝美術品最早、經營面積最大、商品檔次最高、最具中國文化特色和權威認知度的專營店。以經營工藝美術品的「全」「特」「精」「絕」而獨樹一幟,享有「中國工藝美術第一店」之美譽。
  • 新作丨北京王府井文華東方酒店王府井的新地標
    北京王府井文華東方酒店坐落於北京市中心黃金商業區王府井,是一間具有活力的高端精品酒店。酒店佔據備受矚目的王府中環頂端兩層,並由世界知名建築師Kohn Pedersen Fox操刀設計,室內設計由HBA 及Adam Tihany構思打造。
  • 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百貨大樓恢復營業了
    2020年4月13日,北京,位於王府井步行街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已於4月11日恢復營業了,每日營業時間為每日10時至22時,進入商場還需主動接受體溫檢測。北京,位於王府井步行街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已於4月11日恢復營業了,每日營業時間為每日10時至22時,進入商場還需主動接受體溫檢測。
  • 北京王府井出現的這個人你肯定認識!
    北京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
  • 王府井百貨電商:未出師將先死
    據官方介紹,王府井早在2007年開始探索線上業務,發展初期,以北京雙安商場、廣州王府井、長沙王府井作為試點,將線上業務作為實體店服務延伸以及零售渠道的補充。2010年商務部公布的北京市「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名單」有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當當網、紅孩子商城、中糧我買網等14家企業,王府井百貨集團屬於其中之一,享受國家扶持。
  • 國內十大步行街 別以為只有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
    如今,南京新街口步行街匯集了30家大型商業綜合體,700家商店,1600家商戶,商業集中度超過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徐家匯。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雛形初現於元朝,至明朝時開始成為北京的商業中心。
  • 北京順義一中學女教師陳屍英語角 警方已介入調查
    北京順義一中學女教師陳屍英語角 警方已介入調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9日 08:56 來源: 新京報     昨(8月18日)晨6時許,在北京順義區南法信鎮南卷村村口的英語角旁,村民發現一具女屍。
  • 「相親角」打敗「英語角」-虎嗅網
    然而,這個曾經熱鬧非凡的「英語角」如今已漸漸沒落。只有在外國人出沒的時候,又或者是來了個表現欲極強的人,才能依稀浮現昨日的熱鬧光景。一、中國誕生的第一個英語角上海人民公園地處上海市最繁華中心,緊鄰南京東路、市人民政府,邊上還有歷史悠久的上海國際飯店。
  • 北京王府井變了!究竟什麼情況?
    王府井之變,緣自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首都北京,有大都市的氣象萬千,也有背街小巷的不盡如人意。「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細,越要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北京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 牛鼻子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確保首都功能、人居環境、城市品質、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精細管理:胡同恢復古樸寧靜報房胡同,與王府井大街相交。
  • 紀錄此刻:從北京前門大街到王府井,一路車少人稀,不見遊客!
    在特殊的時期記錄一些關於北京的特殊時刻,是每一位深愛著大北京的人,義不容辭之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大多數人仍然宅在家裡,而偌大的北京街頭就顯得相對空曠。趁著天氣晴好,我一個人蹬著單車來到了天安門廣場,用相機記錄下百年不遇的清靜時刻。
  • 鄭州英語角人氣急劇下降 目前僅剩幾個在運轉
    業內人士稱,學習英語的渠道增多等,是英語角不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核心提示20世紀70年代末,鄭州在紫荊山公園有了自己第一個「英語角」;90年代,鄭州英語角廣場人頭攢動;如今,到英語角學習的人越來越少。  一處開闊、安靜的地方,幾十個人聚在一處,不論颳風下雨,堅持用英語交流,這是英語角的原始形態。
  • 北京王府井商圈變身網紅打卡勝地
    王府井apm網紅店熊本熊咖啡北京王府井商圈被譽為中國第一商業街,高端、沉穩且富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如今正增添新的關鍵詞。北京商報記者在王府井商圈主要商場內發現,年輕人正成為主要的客群人群之一,這些年輕人集中「駐紮」在商圈內的網紅餐廳,讓帶有歷史色彩的王府井商圈變得越來越「潮」。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王府井商圈悄然進駐了不少網紅餐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