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以色列,我們總會對這個建國才幾十年的猶太人國家感到驚嘆。這個國家不僅國土面積狹小,而且僅有的2.57萬平方公裡,沙漠覆蓋率高達三分之二,真正的可用耕地面積只有615萬畝,人均分攤不足0.7畝。
但是,就是這個土地稀缺,水源匱乏的彈丸之國,同時又在周邊阿拉伯國家的虎視眈眈包圍下,他們不僅實現了猶太民族的復國目標,還在五次中東戰爭中,擊敗了強大的阿拉伯國家的聯合進攻。同時又通過自強創新,發展經濟,成為亞洲四個發達國家之一。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能取得這樣了不起的成就呢?
一、農業生產依靠高科技。
作為一個沙漠上的國家,建國之初的以色列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耕地和水資源的先天不足。但是以色列人,卻僅用了5%人口的農民,不僅完全實現了糧食的自產自足,還向其它國家大量出口優質的水果,蔬菜,棉花等農副產品,創造外匯收入。
由於以色利的農產品營養豐富,綠色天然,因此成為挑剔的歐洲人首選供應商,以色利也獲得了「歐洲廚房」的美譽。
發達的農業離不開水資源,而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是沙漠。以色列作為一個沙漠國家其境內的唯一水源地是加利利海,連全國的生活用水都無法保障,其農業用水又是從何而來呢?以色列的農業生產極為先進,除了採用滴灌節水技術外,以色列在全國建立了先進的海水淡化工廠,不僅效率高,成本也和其他國家的自來水廠差不多,甚至更低。目前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工廠所生產的淡水佔到了全國約60%的淡水供應量。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驕人的農業成績,也和以色列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分不開的。在水貴於油的中東,以色列率先在所有農田中,採用現代化噴淋滴灌和自動控制技術,使灌溉用水的平均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是傳統農業灌溉利用率的十倍以上。
圍繞自動滴灌技術發展的精準農業模式,是對作物種植區域內的數據採集、監測、反饋,由計算機自動處理,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農事操作和管理,反覆循環生產,實現較高的自動化農業生產水平和收益。
二、軍事發展依靠自主革新。
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外,和周邊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是以色列建國之初的生存困境之一。在軍隊數量上明顯處於劣勢的以色列,把高度發達的軍工技術,作為提高軍事實力的主要手段。
和其它一些國家不同,以色列並非單純地購買它國武器,而是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革新,加以改進和優化,歸為已用。
以色列曾經把法國的「幻影」戰鬥機改進成自己的幼獅戰鬥機,又把英國的「百夫長」坦克改成「戰車」坦克,把俄羅斯的AK突擊步槍改成加利利自動步槍。
同時,以色列還自行設計製造了各種戰鬥機,大口徑火炮、炸彈、飛彈、艦艇等近千個武器產品。這些武器,除了用於自身保護外,還大量出口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以色利的「費爾康」預警機和「梅卡瓦」坦克非常搶手,一度脫銷。小到烏茲衝鋒槍,大到無人機,以色列已經成為和美國、俄羅斯一樣的武器出口大國。
進入20世紀以來,以色列開始涉足核武,通過內蓋夫核能中心的核研究成果,以色列一躍成為除聯合國五常之外,為數不多擁有核武製造能力的國家。
三、經濟推動依靠新技術。
在全球猶太精英及美國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的科技創新得到飛速的發展。連昔日引以為傲的新農業,在以色列的經濟佔比中,也逐年下降,目前僅佔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2.5%。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力軍。
閃盤、ZIP、Skype語音等網絡及計算機新技術,包括美國英特爾的近半數CPU新產品,都在以色列誕生。
在生命科學及醫療設備領域,以色列更是成為全球新技術的領跑者。共有一千多家健康醫療器械及生物製藥公司,成為國際上第二大醫療器械供應國。
目前,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類公司,已經超過80家,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四、教育水平依靠高投入。
目前以色列的科技創新能力已躋身全球前十位,高科技產品出口額排名第十六位。這一切成就,歸功於以色列國內的發達教育水平。
在以色列,政府為每個小學生的年教育投入達到4000多美元,大學生則高達11000多美元。
高投入帶來的是教育成果的高產出。在世界上,每萬人科學家和工程師佔比中,以色列遠高於其它國家。人均論文發表數,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還擁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些都足以說明,以色列的國民教育水平已遠超其它發達國家水平。
在強敵環伺的中東,把詛咒當成祝福,不斷創新和拼搏的以色列人。正以自強不息勇於挑戰的姿態,昂首步入科技強國之列,贏得世界目光的聚焦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