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一座古墓,揭開大唐攻滅高昌國的一段往事
唐代石棺
高昌遺址
高昌國是西域的一個漢人政權,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東南,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公元499年,蘭州榆中人麴嘉成為高昌王,他和他的子孫統治高昌140多年,歷史上稱作「麴氏高昌」。唐貞觀十四年(640年),高昌國被唐所滅。1973年榆中發現的交河郡夫人墓,正是高昌國王麴文泰的孫媳婦之墓。
榆中交河郡夫人墓的發現
1973年8月,在甘肅省榆中縣城西4公裡、隴右名山興隆山北2公裡的朱家灣村範家溝的半山腰處,人們意外發現了一處石棺墓。打開墓室,發現墓有穹頂,墓室高達3米,長、寬各為4米。墓室全由厚實寬大的青磚砌成。石質棺材首南足北,位於墓室的西側,整個棺材長2.35米,寬1.08米,高1.21米,石棺底、蓋和其他部件以鐵榫牢牢拴住,異常緊密。石棺四周有朱雀、神龍、巨虎、獸頭神紋浮雕,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四神紋中,左青龍、右白虎則棺主為男性,反之則為女性,故人們判斷此棺內所殮為女性。
1990年,北大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考察時,對石棺雕刻讚譽不已,稱這是一具唐代浮雕的典型傑作。從這具石棺來看,此墓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可惜的是,此墓早期被盜。1973年文物專家清理墓葬時發現石棺後端被人砸開了一個洞,墓主人屍骨被遺棄於棺外。但出土文物依然非常有價值,墓室中除發現了馬骨和馬鞍殘塊、銅環飾件、羊骨、狗骨外,還發現了一枚鑲嵌綠寶石的金戒指、飾龍金牌一個,8釐米長的小刀兩把。最為珍貴的是,墓室北端發現了一塊青石板鐫刻的《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銘》墓志銘殘塊。
從殘存的21行墓志銘,人們得知,此墓所葬之人是麴崇裕的夫人慕容儀。據墓志銘記載,某年的八月初一,由於住室起火,慕容儀和家人在救火中不幸溺水而亡,薨於金城宅內。按照皇族喪葬規制和禮儀,用3個多月雕刻了石棺,將墓地選擇在麴氏祖籍地榆中,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安葬於榆中興隆山下的朱家灣村。
麴崇裕受任交河郡王的年代在公元690年-公元700年,此時正是武則天時代,距離大唐攻滅高昌國,麴氏歸唐60年左右。
麴崇裕,高昌國王麴嘉的第十世孫,其祖父高昌國王麴文泰,是末代高昌國王麴智盛其弟麴智湛之子,公元690年,麴崇裕授左武衛大將軍,交河郡王,鎮軍大將軍,雖然官居二品但卻受到武則天的寵信。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武后命左豹韜大將軍麴崇裕為中軍大總管,率軍10萬人進討李貞,李貞兵敗自殺。
高昌國王麴文泰被唐軍嚇死
唐滅高昌,麴氏歸唐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從高昌國建立前後說起。高昌前期為西域車師國故地,西漢在此築高昌壘,成為漢王朝的國土。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先後成為前涼、前秦、後涼、北涼、西涼所有,後來又被柔然佔領,總之這裡城頭變換大王旗,屢屢更迭統治者。到了公元499年,來自金城郡(今蘭州)的榆中人麴嘉成為高昌王,子嗣沿襲,統治這裡140餘年。高昌麴氏有兩支,來自蘭州榆中的一支為中央王族,來自青海西寧的一支為地方旁支。高昌國多民族雜居,但屬於漢人建立的政權。
到了唐代,公元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繼位,向唐朝進貢了一對狗。後來唐太宗時又進貢了一件狐皮裘,以示結好大唐,西域諸國看到麴文泰親唐,也都開始在突厥與大唐之間站隊。唐太宗對此很高興,就賜麴文泰妻子姓李,這相當於麴文泰成了大唐的女婿,高昌王麴文泰歸藩。
然而,麴文泰雖然對大唐示好,心中卻另有盤算,首鼠兩端,一面歸藩大唐,一面又勾結突厥,利用高昌國佔據絲路交通要道,扣留、阻撓大唐商旅使節,甚至勾結突厥襲擊大唐。反覆無常的麴文泰讓唐太宗很是反感,唐朝派使者到高昌,要麴文泰遵守大唐的規矩,否則就派兵滅了他。麴文泰對使者說:「鷹飛於天,雉伏於篙,貓遊於堂,鼠叫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意思說,「雖然你們是猛鷹,在天上飛,但我們是野雞,躲在草叢之中,雖然你們是貓,在廳堂上走來走去,但我們是小鼠,躲在洞中吱吱地叫,你們能奈我何,我們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為什麼一定要強迫我們遵守你們的規矩呢?」
這話傳到了李世民耳朵裡,惹得李世民大怒。公元640年,李世民派侯君集帶15萬大軍攻滅高昌。
麴文泰得到唐朝起兵的諜報,對文武百官說:「唐朝距我七千裡,沙磧佔了兩千裡,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大軍怎能通過?!貞觀四年我入朝拜謁,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和隋代不能相比。今天他們發兵來討伐,多則糧食供給不上;發兵三萬以下,我們能夠打敗他。我當以逸待勞,坐等他疲師困弊。如果唐軍屯兵在我堅城之下,不過二十天,糧食吃盡,必然撤走,然後我從後攻擊,一定有所虜獲,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誰知在熟悉當地地形的唐將契苾何力帶領下,15萬唐軍很快來到了高昌國的家門口,麴文泰一聽唐軍有15萬人馬,嚇得面如土色。整個高昌國人口才3萬,軍隊不過4000人,根本扛不住,急忙向突厥求援,卻得知突厥人早就逃竄到千裡之外,麴文泰驚懼之下,一命嗚呼,被活活嚇死了。
唐滅高昌控制西域經營絲路
說起來,這個麴文泰和大唐高僧唐玄奘還是結拜兄弟。麴文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據說玄奘西天取經路過高昌時,每次講經,麴文泰都親自執香爐接法師入堂,並當著300聽眾的面,跪在地上,請玄奘法師踏著他的背坐到法座上去。他還約定唐玄奘西天取經回來到高昌國做客,沒想到兩年之後他就把自己作死了。
麴文泰之死,實因自己政治上的不明智。他和強大的唐朝反目之後,和西突厥聯合,壟斷絲路貿易,攔截商人和使者,引起西域各國和商人的強烈不滿。特別是高昌百姓,早就對麴氏父子賞罰無度、營修不已、法令苛責、賦斂繁重的黑暗統治不滿。當唐軍還在西進途中時,高昌百姓就編出了一首歌謠:「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相滅。」
果然唐軍才一露面,高昌國王麴文泰就完蛋了。
高昌國末代國王——麴文泰的兒子麴智盛在恐懼中向侯君集投降。唐太宗冊封麴智盛為金城郡公,他的弟弟麴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天山縣公。公元690年,麴智湛的兒子麴崇裕被唐朝政府授為左武衛大將軍、交河郡王,深得武則天寵信,享受皇族待遇。他的夫人慕容儀也享受皇族待遇,死後被葬於金城郡(今蘭州),同樣受到貴族階層的尊榮。
唐滅高昌,在其地設立西州和庭州,意味著唐朝從此進入西域,開始了對西域的統治和經營。高昌亡後,疏勒和于闐歸附唐朝,使唐朝完全控制了西域,大唐將突厥勢力趕出西域並設置安西都護府,大規模經營絲綢之路,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大唐王朝。
撰文/黃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