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來一看日曆發現已經是6月2日了,才驚覺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我們的生活,各地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在農村還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不禁令人瑟瑟發抖:今年啥也不想了,保命要緊。眼下正是閏四月的第2個四月(陽曆5.23-6.20),應該注意什麼呢?一起說說各自家鄉的風俗與禁忌?
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
2020年為什麼會閏四月?日期又是怎麼定的?由於篇幅過長,在這裡就不解釋了,大家自行百度即可。
閏四月小編老家的習俗禁忌是:
(1)忌結婚。「四」和「死」諧音,而死亡表示分離,因此閏四月不適合結婚這種大喜事,傳統風俗稱如果在閏四月結婚會有感情不合、夫妻分離、成為寡婦等不好寓意; 不過結婚挑日子這只是迷信的說法,只要男女雙方適合,天氣適合,閏四月結婚是不錯的時候。
(2)忌安葬遷墳。部分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理由是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但現在不信鬼神,而且死亡的人一般採取火化處理,需儘快辦理喪事,這一點也是不建議相信的。
下面一起來看看各地農村關於閏四月的風俗與禁忌?
@jishizi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在維護中華民族凝聚力中佔有重要位置。閏月年首先要關注的傳統就是「孝文化「。民間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的說法,所以,閏四月的一件大事就是送父母閏月鞋。
閏四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則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鞋,祝願父母福壽延年。而父母會回送女兒雨傘、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兒的保護傘,祝福女兒早生貴子。
@舊時樓臺月
第一條剛剛小編已經說過了,不能結婚不能遷墳,我補充一個我們這邊的,閏四月要回娘家吃閏月飯。在很多農村地區,閏四月一直保留著回娘家吃閏月煩的習俗。閏月飯也叫「六親飯」,每到閏年閏月,娘家會請已經出嫁的女兒回家聚餐,如果父母在世,則是父母發出邀請,如果父母不在世,則是由兄弟代請。
@茉茉mo
在東南沿海地區,閏月有這樣的習俗,那就是已經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母親,通常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華。
@鄉村平哥
武夷山地區有閏四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裡農家婦女輪流做東,並邀請近村來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邊喝邊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進鄰裡和睦的作用。
@微遊棗莊
除了送鞋,我們那邊還講究「穿紅」。閏四月在我們那兒被稱為「惡月」,在這個月需要穿紅掛紅,比如說掛上紅色的燈紅,貼上大紅的對聯,手上佩戴紅色的掛件和手鍊,在辦公室內也可以放上紅色用品,還流行穿紅襪子、紅褲頭等。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我老家說的是,「閏四月,吃樹葉」。老人說過去窮苦年代的時候,尤其是古代,那時候生產力低下,氣候也較為惡劣,農民手中少有存糧,而閏四月雖然不多,但是每當閏四月的時候都是五月左右,那時候基本上農民存了一冬天的糧食都消耗殆盡。而且春天天氣乾燥,還可能有倒春寒的影響,本身對農作物產量就有一定影響。而過去農業都靠農曆,所以加一個額外的四月也就等於春天延長了,小麥會推遲上場,所以也就有「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了,來形容當時生活的艱辛。
以上。總結,其實說來說去,閏四月也沒有那麼可怕,不過是古人為了更好地計算節氣和日子罷了,各種風俗習慣也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和期盼。我們可以把「閏四月」權當作老天又多送了我們一個月的時間,讓我們把「疫情」失去的時間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