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不光是個雙春年,還是個「閏四月」的年份。
那首先,我們先來說一個為什麼會有閏月的出現。
我們現在記錄日期,一般會有陰曆和陽曆。很多人會將農曆成為陰曆,但細說開,農曆和陰曆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農曆是將陰曆與陽曆合併的一種曆法。
按照陰曆來看,大月份是30天,小月份是29天,那麼每年12個月就是354天。而陽曆則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年來計算,運行一周是365天,閏年是366天。當陽曆和陰曆合二為一的時候,就會出現年差。一般是每隔2到3年,就會增加一個月。為了減少年差,就出現了「閏年」。
那麼閏月將出現在哪個月份?這個得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判斷。
根據二十四節氣,出現閏月。更確切地說,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農曆每月會有兩氣,在月初的為節令,在月中以後的叫做中氣。如果出現一個月是「無氣」的情況,那麼這個月就是閏月。看今年的四月,整個月有立夏和小滿這兩個節令,沒有中氣,所以四月就是閏月。
科普知識在月初的為節令,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為節令;在月中以後的叫中氣,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
那說完了閏年閏月,我們再來看看閏年有哪些習俗禁忌呢?
給父母送閏月鞋
老話說,「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在很多地方,逢閏年閏月,孩子都要給父母買雙鞋子,來報答養育之恩,也祈求父母身體健康。有的地區則是說出嫁的女兒要給父母買鞋子。
送母親豬腳和面線
這個習俗,一般是在臺灣省。已經出嫁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面線給娘家的母親,一般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還要綁紅絲線和春花。
婦女要喝閏月茶
這個習俗是在武夷山地區,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是不能參加的。設宴喝茶是由村裡農家婦女輪流作東,並邀請鄰村的女人來,「茶宴」上都是以茶代酒,是用來交流鄰裡感情的一個好渠道。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有名的俗語,是「閏四月,吃樹葉」。這個就和農業收成有關了。四月是萬物生長的好季節,對於以前的農民來說,每年的四月都是青黃不接的尷尬時期。那個時候家裡的糧食都吃完了,但是新栽的莊稼還沒有成熟,很多朋友都會靠吃葉子來充飢。雖說這是一句很調侃的俗語,但是也反應來當時的社會情況。而如果說閏四月的話,有兩個四月,那麼莊稼就會更晚成熟,所以,吃樹葉充飢的時間也會長一些。
以上呢,就是閏四月的一些習俗和說法了,在大家的家鄉又有哪些不同的講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