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顏、神無月,這些日語中的唯美漢字是什麼意思?

2020-09-09 清酒釀日語

觀看日劇時,我們經常發現日文中有許多漢字,並且很多人會開始見字生義,妄自揣測句子的含義。

但是,許多中文在放置在日語時已經完全改變了它們的含義。例如,實際含義是老太婆的「老婆」,用於比較新入職員工的「新米」,「勉強」是「學習」的意思等等。

不僅如此,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還為眼中的景色和內心的情感創造了一些特殊的詞彙。例如,單個單詞「凪」表示風平浪靜,而詞彙「花鳥風月」則概括了所有美麗而優雅的自然風光。

今天,我們將介紹其中一些「漢字」。從表面上看,它們是簡單的漢字,但實際上卻具有豐富而真實的含義。

看一下這些單詞,大家能猜出它們的真正含義嗎?


01

秋津(あきづ)


從字面上看,也許是秋天的某種風景,但這個詞實際上是一種小蟲子-蜻蜓。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與昆蟲有密切的聯繫。日本是世界上非常熱愛昆蟲的少數國家之一。

在古代書籍中,日本曾被稱為「秋津島」,「飽津島」或「蜻蜓洲」。在《日本書紀》中,神武天皇登上寶座並嘆了口氣:「這是一個多麼宏偉的國家。儘管國家很小,但它就像一條連續的小山,像蜻蜓在空中交配。」因此,出現了「秋津洲」這個說法。

在日本,蜻蜓有200多種,在九州等西部地區,可以看到無數的紅色蜻蜓在6月和11月的關東飛來飛去。因此,「秋津」是指紅色蜻蜓。


02

野分(のわき)


日本是風の國。它恰好在季風區。四個季節吹不同的風。日本人非常關心風的變化,對風也有不同的感受。

即使是不同季節的風,日本人也給它們起名字。 「野わ」(のわき)是強烈的秋風,大約在210日到220日之間吹來。

在日本文化的春天開始的第210天是第210天,實際上是9月1日左右。在這個時候,日本經常受到颱風的襲擊,因此在了解時間之後,你大概會猜到「野分」是颱風。通常,在「野點」吹襲後的第二天,天氣變得晴朗而乾燥。

有一個特殊的「風名」,在初秋也有北風「 雁渡」(かりわたし),因為雁兒將在秋分時乘日本從東亞大陸吹來的季風來到日本。

秋風在日語中也特別被稱為「 素風」,意味著風無色。最初,風沒有顏色,但是人們只想強調秋風是無色的,沒有深遠的意義。由於中秋節期間中國的五行思想是白色無色的,秋風吹在身上,所以特別容易產生孤獨感,因此這種「無色」的設置更為合適。

風的名字更加生動,從秋末到初冬吹來的風叫做「 木枯」(こがらし),它是從樹上吹下最後一片紅葉並使樹裸露的風。


03

時雨



作為一個雨水大國,日本在不同季節也有不同類型的雨水:春雨,菜籽雨,五月雨,傍晚雨,雨雨,滋雨等,數不勝數。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日語中的許多詞組,例如「 時雨心地」,指快要下雨了的天空的模樣。

「時雨」其實蘊含著悲傷的心情,這是從深秋到初冬,突然的陣雨往往是寒冷的冬天的開始。

因此,就像「時雨新地」一樣,似乎是要在下雨,但實際上卻描述了即將悲傷快要止不住流露的心境。

「 時雨」是冬天的「死亡」季節的降雨。它總是在不知何時會在地下沙沙作響,然後無意中停止。可以說是無常之雨。

在日語中,「 時雨月」也是農曆十月的另一個名稱。元祿七年(1694年12月1日)逝世,著名的句詩人松尾芭蕉逝世,人們也稱他的死日為「史玉吉」。


04

朝顏(あさがお)


看到這兩個詞,也許您會想到日本著名的電視劇《晝顏》。

實際上,還有另一個相似的詞:夕顏(ゆうがお),這三個詞都是花的名字。

「朝顏」是牽牛花當它在奈良時代後期從中國作為藥用植物傳入日本時,確實被稱為「牽牛子」。但是後來,由於牽牛花在早晨開放並在短時間內枯萎,就如同美人易敗一樣,因此被稱為「朝顏」。例如,有諸如「美古き古短命か朝顏は」之類的句(類似於自古紅顏多薄命),以花的名義表達了感傷嗟嘆。

「夕顏」——葫蘆花通常也生長在道路的拐角處。這朵白色的小花在黃昏時開花,在清晨凋謝,與「朝顏」相反。


05

嫁が君(よめがきみ)


當「嫁」和「君」放在一起時,人們自然會想到男女之間的關係。但是,您永遠無法猜測它的真正含義,因為它實際上是人類看不見的動物-老鼠。

在日本,老鼠被稱為「 嫁が君」(よめがきみ),有時它被稱為「嫁」(よめ)。人們對此的一種解釋是,老鼠在夜間活動,而在夜間它們可以使用「夜眼」(よめ)-可以在夜間看到它們並獲得這個名字。但這只是一個傳說,原始詞源尚未得到證實。

「嫁が君」的字面翻譯是「妻子是你」,所以有人認為這個名字源於中國傳說中的老鼠嫁女的故事。據民間傳言,人們將在除夕把老鼠「嫁出」,麵食上插花,放在床上或空曠的房間裡餵老鼠,以減少老鼠成災的傷害。儘管也有關於老鼠在嫁女兒的故事,但它們尚未形成民間習俗。因為日本人很少將老鼠與死亡,破壞,毀滅等聯繫在一起。相反,在古代傳說「」中,老鼠可以給人類帶來好處,有時甚至被視為具有預測能力的野獸。


06

水無月(みなづき)和神無月(かんなづき)


這是兩個經常出現的日語單詞。乍一看,它們很容易被誤解為在某個時間或某種神話中的月亮。

實際上,它們分別是6月和10月的暱稱。

水無月,也就是6月,正是日本的梅雨季節,有說法認為此時田間作物正需要水分,日本人為了感謝天神的降水而使天界無水,將六月稱作水之月。

神無月,即十月,字面意思是「諸神離開的月份」。在《日本一鑑》中有這樣的記錄:十月的神沒有月亮,而普通的神則出雲。只有出雲說上帝有月亮。結果是日本人相信十月份將有800萬神靈聚集在出雲市。除了出雲,日本各地都沒有神靈,只有出雲稱十月為「上帝有月亮」。

在日語中,有12個月有自己的「別名」和「 雅稱」。例如,3月是「 彌生」,因為這是植被幾乎開始生長的月份。 11月是「雪見月」,因為此時「霜降初見小雪寒氣的月份」。


歡迎關注公眾號:和道日語——分享日語學習乾貨

相關焦點

  •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教你學日語中漢字,日文無念是什麼意思,對日語漢字有多少了解 2020-11-18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和咱們中國的漢字還是有區別的。日本人甚至還仿照中國漢字的結構,自己仿造了一部分「和製漢字」——和字(わじ)。大家在閱讀日文書籍時,會見到一些連中國人都不認識的「漢字」,這些文字就是「和字」了。
  • 在日本千萬別亂用漢字,這些日語漢字完全≠中文意思!
    ,但其實日文漢字並非每個字都跟中文意思相通!我們常說的:「這小錢而已啦!」可能是指一頓飯請客時會說的話,不過在日語裡大多意指鋼鏰兒。日語中如果想表達中文「這都是小錢兒啊~」那應該怎麼說呢?一般會說「大(たい)したお金(かね)じゃありません。」
  • 去日本旅遊,這些漢字的日語意思你必須知道
    大家去旅行的時候會發現,日本的街道,店鋪,車站,很多字都是漢字,但是讀起來就不是一回事了,這些漢字我們雖然認識,很多意思卻跟中國的不太一樣,一不小心可能還會鬧個笑話。今天菲菲就來給大家整理一期我們去日本時常見的漢字,日語都是什麼的意思!
  • 這些日語漢字意思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在日語裡,有許多漢字跟中文都是互通的,對於從小學習漢字的我們來說,就算完全不懂日語,看了漢字就大概能略知一二其意。
  • 中日漢字意思差異
    我們原以為自己所遭遇的苦難僅只帶來損毀或痛苦,後來才認識到,神借著衪的護理之工通過這些遭遇豐盛地祝福了我們。 約瑟斷沒有想到,他被販賣到埃及是為了使他得益;然而他卻活著得見神的美意(創世記45:5)。我們曾有多少次像大衛一樣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呢?  (詩篇119:71)我們遭遇患難時先是嘆息和流淚,後來卻以喜樂視之,為此而稱頌神!
  •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dao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 這些日語漢字你都讀對了嗎?
    其實應該是大家一開始都念對了,就是「橫濱」,但是來到日本以後,發現日語中的「橫濱」的漢字卻是【橫浜】,這不應該是念「橫bāng」麼?於是開始糾正自己的發音,認為是翻譯錯誤之類的。但是其實這個翻譯沒有錯,日語中的漢字「浜」對應的中文漢字是「濱」,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進行過一次漢字簡化運動,當時把「濱」簡化為「濱」,然後再簡化為了「浜」,意為「海岸」。
  • 【日本留學問答】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Q: 日語中漢字的意思跟我國的一樣嗎? A: 大體上的意思都是一致的,很多國人到日本旅遊走在大街上都可以看懂70-80%的日語,也能夠自行找到想要購買的物品,這就是日文漢字和中國意思相近的最好體現。 除此之外,漢字多也是咱們中國人學習日語的優勢,比如N4、N5等級較低的日語考試,為了照顧歐美人,特意將漢字寫成假名的現象也不少的。
  • 【學習】日語12個月的稱謂是怎麼來的?
    「因為寒冷,所以更要加衣」-->更(さら)に衣(きぬ)を著る-->衣更著 (き‐さら‐ぎ),這就是2月讀音的由來。(三省堂)きさらぎ也可寫為「生更ぎ」,是草木更生的意思。(廣辭苑)此外,也有一種說法稱,「如月」二字是中國古代對二月的稱呼,日本沿用了下來。
  • 日語中有多少漢字?
    今天給大家科普下日語中的漢字~請聽題:丈夫、勉強、切手、怪我這些詞在日語裡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在結尾公布哦~ 日語中到底有多少漢字呢?2014年 中日學者雙劍合璧,編撰了一本叫《漢字海》的書。裡面總共收錄了10萬2447個漢字。這是中國目前收錄漢字字數最多的書。
  • 日語裡的這些漢字意思跟漢語相差原來這麼大
    今天跟在日本留學的同學聊天,聊到了日語裡的漢字。我問他日語裡的漢字的意思是不是跟漢語一樣呢。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記得中學的時候讀過一篇英語閱讀理解,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不懂日文的女士去日本旅遊。到餐廳吃飯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說日語,就在紙上寫上「面」,日本的服務員就懂了。在那之後我一直以為日語裡漢字的意思跟漢語應該基本都是一樣的。結果我這個日本留學的同學今天跟我說了幾個字,我才知道差異原來這麼大。下面我列出來。1,邪魔。舉例:不好意思,我想邪魔一下。
  • 日文中的漢字:這些漢字在日文中的意思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沉迷追劇的小編也發現一個問題:臺詞中有很多漢字的出現,但字幕的意思跟出現的漢字大多沒什麼關係,有的甚至大相逕庭,看得小編懷疑人生。日文中有大量的漢字,從日本街頭的各種招牌就可見一斑。畢竟從隋唐時期開始,日本就是中國的腦殘粉,文字也吸收了大量的漢字。簡單來說,現在的日文是由中國古漢字和演變出「假名」的組成的。
  • 日語中的漢字到底該怎麼讀?
    在日語中漢字的讀法,與漢語的讀法是有很大差別的。今天就來簡單聊聊日語中漢字的讀法。簡單說,日語中漢字的地方有兩種,一種是音讀,一種是訓讀。什麼是音讀和訓讀呢?音讀,就是模仿漢字本來的發音而形成的發音,即漢字傳過去的時候,當時的日本人所聽到的中國人的發音,於是他們也模仿這種讀音。由於日文假名是拼音文字,於是就用假名來記錄這些發音,它們才得以流傳到現在。
  • 日語 這些日文漢字,你認識嗎?
    和製漢字,又稱日製漢字,指誕生於日本的原創漢字。日語中稱其為「國字」。
  • 那些日語漢字還是中文漢字的意思嗎?
    所以很多人在除了英語選擇第二語言的時候,都優先考慮日語。因為大家都說日語簡單啊!但是還是有很多前輩說,因為日語漢字與中文太過於相似,所以我們更容易混淆。那到底日語漢字是怎麼發展過來的?作為中國人學日語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呢?
  • 日語中為什麼會有漢字?漢字在日語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漢字是公元5世紀隨著一批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有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古代日本雖使用日語但僅限於語音上的交流,並沒有自己的文字。 漢字剛剛傳入日本時,日語完全使用漢字書寫,甚至直接用漢語書寫,也就是「口中說日語,書寫是漢語」。
  • 日本人和日語是怎麼來的?和我國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令人感嘆!
    日本人和日語是怎麼來的?和我國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令人感嘆!日語的語法結構和漢語差很遠, 反而是英,法,漢,藏的語序更近似。當然,近代研究已經不把語言結構當成種族劃分的依據。烏拉爾—阿爾泰語系存在巨大爭議,不少國家的教科書只承認印歐語系。日語是孤立語系?還是阿爾泰語系?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日本文字中夾雜的漢字的意義與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相關嗎?我們來看下面這組詞:非常口、激安、老婆、放題、人參、注文。而在日文中,這些詞的含義則如下:「非常口」是緊急出口的意思;「激安」是非常便宜的意思;「老婆」是老年女性的意思;「放題」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意思;「人參」是胡蘿蔔的意思;「注文」是預定、點菜的意思。
  • 班班FM | 那些和中文意思完全不一樣的日語漢字,別再理解錯啦!
    作為中國人,我們學習日語是有著先天優勢的,因為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看一眼就知道大致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