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鎮化建設小城鎮給力 以小促大做好發展大文章

2020-12-12 齊魯網

山東:以小促大 做好城鎮發展大文章

來源: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3月28日訊  小城鎮一直是山東城鎮化建設中的短板,十二五期間,在構建新型城鎮化的大格局中,山東省中小城鎮建設將成為帶動城鎮化發展的新引擎。

  正在建設中的東營市東營區新型農民創業園,作為聯結城鄉,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工程,項目建成後,將使周邊50公裡範圍內的一二三產業優化升級,整個區域形成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格局。創業園位於東營區的城鄉結合帶,超過150個億的投資,為創業園轄區駐地牛莊鎮,提供了絕佳的發展契機。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黨委書記許明德說:「隨著我們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型工業園區、商貿物流園的建設,小城鎮的輻射面積,將達到20平方公裡。」

  目前圍繞「一群一圈一區一帶」的新型城鎮格局,山東正在全力推進城鄉互動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崛起,讓120多個鄉鎮形成了自己的主業;濟南都市圈的形成,使周邊60多個鄉鎮對接省會;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的確立,則讓70多個的邊遠鄉鎮,煥發新的生機;魯南城鎮帶的發展,更讓周邊70多個鄉鎮邁進經濟發展快車道。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巖松說:「小城鎮的發展,將在其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對全省城鎮化發展,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經濟帶動,政策助力。山東確定連續3年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16個經濟強鎮加快城鎮化發展。濰坊目前已把全市68 個鄉鎮全部納入放權範圍。

  根據安排,山東今年將通過資金、人才等政策支持,培育100個有一定產業基礎、特色鮮明的經濟強鎮,爭取3到5年使20個小城鎮成為小城市,與中心城區銜接,形成組團式發展。

  到2015年,山東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探索山東城鎮化:「就地就近」轉化
    百鎮示範,讓城鎮化降低"門檻"強縣不少,強村不少,可就是沒有強鎮。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節點,小城鎮一度成為山東省的"短板".據測算,如果每個小城鎮平均多吸納1萬人,山東的城鎮化率就可以達到60%以上。抓好小城鎮建設,可謂迫在眉睫。2012年6月,山東省下發了《關於開展"百鎮建設示範行動"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意見》,確定100個鎮,在發展用地、擴大財權、金融服務、資金扶持、機構設置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政策,著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次中心。
  •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鎮化與新型城鎮化
    在這種模式下小城鎮被置於相對次要的位置,只是在城市化的後期才被重新重視起來。    中國則正好相反,在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化剛發軔的時候,百業待興,沒有能力去搞大城市的發展,就只能嘗試小城鎮的發展。畢竟中國農村有廣袤的土地,土地資源充足,在農村搞小城鎮,可以攤薄建設資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隨著鄉鎮企業的崛起,將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到當地的小城鎮具有可行性。
  • 山東促進小城鎮發展 計劃2020年建成6000個農村新型社區
    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宋軍繼表示,山東將會促進縣域本地城鎮化,推進城鎮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城市文化建設,計劃2020年建成6000個農村新型社區。   促進縣域本地城鎮化 2020年建成6000個農村新型社區   《規劃》指出,下一步,山東將會加快縣城發展,充分發揮我省縣(市)數量多、基礎好、空間大、成本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縣城,2020年縣(市)城區平均人口規模達到35萬人,其中50萬人以上的縣(市)城區達到14個。
  • 「建築界」新型城鎮化發展邁入新的更高階段,山東「十三五」譜新篇
    三是城鎮化布局更加優化。省政府批覆實施《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積極培育新生大中小城市,大力培育中小城市,開展15個中等城市、15個I型小城市、10個新生小城市試點,打造30個重點示範鎮,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形成了2個特大城市、9個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75個小城市、1072個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 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原標題:推動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的要求,正意在於此。
  • 南安羅東:「三高」標準推進小城鎮建設
    原標題:南安羅東:「三高」標準推進小城鎮建設   日前,南安羅東鎮舉行銀河新城控規二期、三期徵求意見會,與會鄉賢、相關負責人、村居主幹等緊緊圍繞規劃設想和思路,
  • 莆田市長翁玉耀到仙遊調研項目和小城鎮建設
    6月24日上午,市長翁玉耀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仙遊縣,實地調研項目建設。他指出,仙遊縣要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同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圍繞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等重點工作,優化服務,狠抓落實,推動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力爭實現「雙過半」,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 著力做好住建事業「五篇文章」
    省住建廳廳長 李昌海全省住建系統將著力做好「五篇文章」,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住建貢獻。做好完善城市空間結構文章。圍繞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推進道路、橋梁、給排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布局,推進區域重大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水平。做好完善住房制度文章。
  • 于濤方: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與城鎮化展望
    于濤方教授通過對黃河流域城鎮化和發展特徵、發展和轉型中累積的風險、生態文明戰略下面臨的新形勢、新趨勢等研究分析,提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化展望。「能源流域」城鎮化和發展特性于濤方教授指出,從國家層面看,黃河不僅是一條河流,也是一條複雜流域,一條「能源流域」,一條文化流域,一條生態流域,在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地方層面看,由於上述角色和特徵,黃河流域又具有多元特性和獨特的城鎮化過程。
  • 構建新發展格局 激活小城鎮功能
    除了再次重申並深化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的戰略以外,又指出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構建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並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應該說,這是一種將城與村、工與農貫穿起來系統考察的發展思路。在這樣的系統性脈絡中,小城鎮的功能定位也應該有一種系統性的再思考,並切實與實際國情和歷史經驗結合起來。
  • 山東 做好動能轉換大文章(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這是濟鋼產能調整邁出的關鍵一步,也是山東以斷尾求生的決心和勇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一項力舉。山東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但大而不夠強,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如何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省委、省政府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為統領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民工回家小學生返鄉 這或是中國又一次大發展前兆
    縣城臃腫不堪,學校人滿為患,就業機會難以提供,公共設施配套壓力大,而鄉鎮發展卻停滯不前——經過前幾年縣城發展的高速膨脹期後,中部一些地方從縣(市)到鄉鎮的官員,已經深刻意識到縣城和小城鎮平衡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各級政府投資的安置易地搬遷貧困戶小區,以及公租房建設,汙水處理廠布局一些小城鎮,帶動了城鎮的發展,交通、通信、電力等同步改善。● 「拐點」近了?
  • 自貢市貢井區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長徵大道、S305貢井段、旭水河北岸濱河公園、西城溼地公園等改造已經全面完成;貢興路、金源街、福源街、富興路新城區七條主幹道建設如火如荼……   近年來,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自貢市貢井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一主一副多基點」城鎮體系建設格局的構想。
  • 南安兩個鎮入選「泉州十佳特色小城鎮」,特點是……
    據悉,為全面呈現泉州小城鎮建設發展成果,總結、分享泉州城鄉融合發展經驗,泉州市住建局會同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泉州晚報社等相關部門,開展「泉州十佳特色小城鎮遴選」活動,經市民投票
  • 2018.06:我國特色小鎮發展的理論與實踐脈絡分析(張麗萍)
    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來源首先是基於歐美國家小城鎮發展的田園城市、衛星城和新城運動理論,然後是基於發展中國家小城鎮發展的自中心發展、分享空間和灰色區域理論,還是我國小城鎮發展研究的眾多理論研究成果。從實踐傳承看,我國特色小鎮建設是城市發展、新型城鎮化、「雙創」、鄉村振興、「網際網路+」和特色產業培育等工作相互融合的新成果。
  • 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辦公廳(室):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是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重要結合點
  • 聚焦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五大核心問題
    近十幾年的發展經驗證實,將土地做抵押換取銀行貸款搞建設,是一條完全可行的道路。對土地制度改革大方向的定調,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政策、資金、紅利擺在眼前,各村鎮帶頭人要引領農民抬頭看路、把握機遇,終在不依賴「等、靠、要」的前提下,根據當地資源稟賦走出各自的城鎮化道路。關於新型城鎮化的模式選擇,宋洪遠研究員在會議上談了他的看法。
  • 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專題)報導之二:強化試點示範...
    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來,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小城鎮特色發展」的工作思路,將培育重點鎮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目前,我省重點鎮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大城市周邊鎮、中等城市市郊鎮和區域中心鎮。
  • 【關注】特色小鎮建設不少地方玩反了, 四部委緊急糾偏!
    特色小鎮不夠「特」、假小鎮真地產、政府大包大攬、只管前期申報不管後期發展……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暴露出的這些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12月4日發布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裡裝。
  • 國際經濟學家鄭雄偉析城市化與城鎮化
    我國之所以有城鎮及城鎮化之說,主要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僅僅發展城市不可能實現大量鄉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所以才提出在加快城市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小城鎮,通過小城鎮吸納大量的鄉村人口,並在戰略上將城市與小城鎮的發展融入一體,就出現了城鎮及城鎮化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