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18日訊(記者 邢振宇 實習生 周國芳) "多次尋找未果之後,一個在濟南的生意夥伴告訴我,清朝祖輩陳贊熙在乾隆二十四年做過章丘知縣。這條重要的線索又給了我重新尋找的希望。"17日,作為廣東省惠東縣陳氏家族後代委託人,陳騰芳向記者介紹了這個跨越千裡的尋親故事,請本報幫忙尋找章丘當地的
陳贊熙後人。
在廣東惠東南山腳下坐落著古樸安靜的田坑古城,在此繁衍生息300多年的陳氏家族共出現了10個"大夫"。因此,田坑古城堪稱名副其實的"大夫第"。根據《惠州府志》和《歸善縣誌》記載,這些承載著田坑榮耀的"大夫"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人稱陳百萬的陳大績(寧齋公)和他的次子陳贊熙,以及他的侄孫陳鐸。
陳騰芳是陳大績長子的後代,此次主要是在章丘尋找陳大績次子陳贊熙的後人。"我們家族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十代了,整個家族算下來也有1000多人。"陳先生介紹說:"陳贊熙於1759年任章丘知縣,算下來也有至少十代人的時間了。由此推算陳氏家族在章丘的後人應該也為數不少。"
根據陳騰芳提供的資料,記者從《章丘明清民國縣令名錄》中看到,陳贊熙在乾隆二十四年任章丘知縣。陳贊熙,字允屏,號敬堂,歸善人,乾隆二十四年任章丘知縣;1770年—1780年在濟南府任職。另據清光緒《惠州府志》,陳大績次子陳贊熙在山東任濟南府同知時,"所至皆有清名"。與陳先生朋友之前在章丘縣誌中查到的資料一致,且均顯示陳贊熙為歸善人。
陳騰芳告訴記者,廣東惠東縣故名即為歸善。談到祖上陳贊熙,陳先生說道:"家裡還存有一些當時陳贊熙在章丘任知縣時歸鄉帶來的物品,包括一些牌匾等。由於廣東和山東相距較遠,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他(陳贊熙)很少回惠東,因此後來失去了聯繫。"
"家族的人都特別想找到陳氏家族另一支的後代來完善家譜,也算是一種尋根吧。我們遠在廣東,很少去山東那邊,所以主要是通過濟南的朋友來尋找。"陳騰芳再三拜託記者,希望能通過本報尋找到同宗同源的陳氏後人,完成家族1000多人的心願。
如果您有關於陳贊熙後人的線索,請致電本報讀者熱線96706,@齊魯晚報今日章丘官方新浪微博(http://weibo.com/qlwbjrzq)、騰訊微博(http://t.qq.com/qlwbjr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