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認生,這可苦了寶媽了,網友們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2020-09-03 溪溪吖吖

大家好,今天寶媽來說說寶寶認生的事!
寶寶現在一周歲了,對於旁人來說這也太好混了吧,一轉眼就一歲了。但是其中的心酸、艱難只有寶媽自己知道。
寶寶6個月的時候出現了認生現象。印象中寶爸的朋友第一次來家裡玩,剛一進門寶寶看到自己不熟悉的人一下子就哇哇大哭了起來,當時寶爸哄了很久都沒法讓寶寶心情平復。



這時做飯的我放下手裡的活把寶寶從寶爸手裡接過來,瞬間寶寶就停止了哭鬧,小眼睛不停打量著這個他沒有見過的叔叔。寶爸的朋友說小孩這樣是因為我們家裡人太少了長期只有我和寶爸,所以家裡突然多了一個他沒有見過的人然後他就會害怕,我覺得他說的並無道理。
也有朋友說因為寶寶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在帶所以自然認生,可能也存在這一觀點吧。



為了讓寶寶不那麼認生我經常帶寶寶去公園看一看、聽一聽老年人的吹拉彈唱或者坐公交車帶寶寶四處看看。總之哪裡人多熱鬧就往哪裡去。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兒,在外面人多的地方寶寶也不會顯得害怕,但是回到家以後只要我不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寶寶就會哭鬧,儘管寶爸在著寶寶看不到我也會哭的很傷心,身邊的人都覺得寶寶過於依賴我了,以至於大家都叫寶寶『小媽寶』當然寶爸也不例外。
我很疑惑到底怎樣才能讓寶寶多一些安全感,不那麼排斥不熟悉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認生,僅僅是在自我保護嗎?
    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歷一個「認生期」,這是寶寶心智發展和社會經驗積累的過程,從5個月開始,寶寶便出現了認生現象,到2-3歲,寶寶認生情緒會變得最為強烈。除了寶寶的自身天性,還有一些遺傳因素和家庭因素會影響寶寶的認生情緒。寶媽們可以從五個方面來正確的了解寶寶的「認生」情緒。
  • 寶寶認生怎麼辦?
    「認生」這個詞寶媽們並不陌生,相信很多寶媽們都經歷過孩子見人就哭,見人就躲的場景,很多寶媽總是覺得尷尬,有些寶媽為了緩解尷尬會去說孩子不懂事,怕人,還與寶媽懷孕時的心態有關係,孕期越謹慎,越擔心孩子的,寶寶認生機率會大。
  • 寶寶認生嗎?寶寶從這個月開始認生,預示著孩子智力發展較好
    此時這位媽媽說:「孩子從小認生,老是這樣子。」其實孩子認生是我們很多寶媽都會經歷的一個問題。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可愛,見誰都笑,來者不拒。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陌生人來看的時候就會表現得很害羞,孩子此時會轉過頭去或者不看他們,等到孩子再大些的時候,孩子又不怕生了或者是繼續怕生。那麼孩子怕生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或者說孩子出生的時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
  • 寶寶看見陌生人就大哭,父母別責怪,認生的寶寶反而大腦發育好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不知道各位寶媽的寶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其實這很可能是寶寶進入了認生期,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面對認生的寶寶,不少寶媽都很發愁,孩子這樣「害羞」可怎麼辦?但其實會認生的寶寶,反而是一種好現象,父母們不要過於擔心。
  • 孩子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到底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
    「寶寶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從不給人抱,看到不認生的寶寶好羨慕,想知道孩子認生到底好不好?」以上來自一位孩子認生的寶媽的煩惱,為了幫助寶媽排憂解難,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寶寶認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上文有提到,寶寶認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 寶寶從這個月齡開始認生,並非代表內向,反而意味著智力發育好
    各位寶爸寶媽們都是怎麼看待孩子認生的現象呢?執筆:小果編輯:小果定稿:楠楠三字經裡面曾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人生軌跡相當於一張白紙,這一切都需要父母開始引導,但是有的時候,父母掌握不好方法,常常會弄巧成拙。
  • 五個月的寶寶認生,只讓媽媽抱,掌握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前言:有位網友給筆者留言,說家裡的孩子五個月大了,小時候很可愛,誰過來抱抱她,親親她都行。但是隨著寶寶不斷地長大,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開始鬧脾氣了,其他人只要想要抱一抱她,她就開始哭、反抗,寶媽一接過來,寶寶就沒事了。寶媽覺得很困惑,之前孩子都不認生的,怎麼突然就開始認生了呢?
  • 寶寶從這個月齡開始認生,並非代表內向,反而意味著智力發育好
    各位寶爸寶媽們都是怎麼看待孩子認生的現象呢?執筆:小果編輯:小果定稿:楠楠三字經裡面曾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人生軌跡相當於一張白紙,這一切都需要父母開始引導,但是有的時候,父母掌握不好方法,常常會弄巧成拙。
  • 五個月的寶寶認生,只讓媽媽抱,掌握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前言:有位網友給筆者留言,說家裡的孩子五個月大了,小時候很可愛,誰過來抱抱她,親親她都行。但是隨著寶寶不斷地長大,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開始鬧脾氣了,其他人只要想要抱一抱她,她就開始哭、反抗,寶媽一接過來,寶寶就沒事了。寶媽覺得很困惑,之前孩子都不認生的,怎麼突然就開始認生了呢?
  • 寶寶從這個月齡開始認生,意味著智力發育好,長大後往往更聰明
    等到孩子大一些,即使是見到長輩親戚,也總是條件反射般地躲到媽媽身後,這時候寶媽總是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就是內向,快出來,跟阿姨打招呼!」寶寶們認生,多是從4~6月齡開始顯現,而這個時候認生,可不是內向的表現。
  • 嬰兒認生怎麼辦?做好這3點,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認生期
    那天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覺得小嬰兒很可愛,湊得近了一些,小嬰兒哇哇大哭起來,這個阿姨就有些緊張地說:「小朋友,我孫子認生,你靠得太近,寶寶會害怕。」今天,這個七八個月大的嬰兒由媽媽抱出來曬太陽,與孩子奶奶不同的是,寶媽有意識地帶孩子到人群中去,「這是姐姐,跟姐姐打個招呼吧?」寶媽把著孩子的小手,去摸小朋友的手,孩子又嚇得哇哇大哭起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認生啊?
  • 寶媽曬圖分享,寶寶防驚跳的「新」方法,網友大讚:接地氣
    近日,一位寶媽曬出防寶寶驚跳的「新」方法,夠有新意,讓網友們大開眼界。寶媽曬圖分享的防寶寶驚跳的「新」方法,引起網友們的熱議天氣熱了,原來一直穿防驚跳睡袋的睡渣寶寶,睡出了一臉疹子。睡袋不能穿,包被也包不了。寶媽這一晚都得守著,只要娃一驚跳,就得安撫半天,實在是累到要癱倒。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那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呢?其實,了解了「認生」的內在涵義,就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好比的。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講真,這個社會對於「不認生」的寶寶,比對「認生」的寶寶友好多了——「你小孩怎麼這麼認生呀,要多帶出去鍛鍊一下呀……男孩子這麼膽小不好呀……」什麼什麼的。那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呢?其實,了解了「認生」的內在涵義,就知道根本沒有什麼好比的。什麼是認生?
  • 寶寶太認生和智商有關嗎?這兩者的區別
    我家寶寶現在都11個月了我都沒見過我家寶寶認生過,(都說寶寶在4個月的時候就會認生只讓媽媽抱或者讓爸爸爺爺奶奶抱。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只讓媽媽抱)我家寶寶誰抱都可以,這點我可不放心了。別的鄰居抱著我家寶寶時剛開始光哼哼兩聲一會就好了。
  • 寶媽在網上曬孩子的書架,網友:看這麼多書對寶寶好嗎?
    很多寶媽認為讀書是孩子上小學後應該幹的事,至少也要上幼兒園後。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讀書真的是太早了,寶寶那麼小什麼都不懂,讀書沒有什麼用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前一陣子貓爸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的視頻,視頻中主要曬的是她們家3歲寶寶的書架,我們可以看到,她們家3歲寶寶的書架上的書已經不亞於一個中學生的了。而且據寶寶的媽媽說,這些書百分這八十寶寶都已經看過。不但如此,寶寶還會講裡面百分之三十的故事。而這位媽媽分享這個視頻,目的是想告訴其他寶媽們,寶寶的潛力是很多父母無法想像的。
  • 陪寶寶睡覺,寶媽們經歷過的4大「尷尬」,看完笑慘了!
    哄睡一直都是讓各位寶媽萬分頭疼的事,因為寶寶的精力實在太充沛,一會要玩遊戲,一會要講故事,一會又要喝奶……而寶媽自己上了一天班,或者帶了一天娃,早就累得吃不消了,恨不得躺在床上就睡覺,所以經常會在哄娃的過程中自己睡著。比如說我就經常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睡著,故事講了一半,成功把自己催眠,等某個時間猛然驚醒,發現寶寶還瞪著眼睛看著我,那場面別提多尷尬了!
  • 寶媽曬圖炫耀,「新型」節約紙尿褲的方法,網友:窮就不要生
    而現在不僅年輕人的生活不同以往的人,在育兒技巧和知識上與老一輩人差別明顯,有一位寶媽學習老式紙尿褲的方法引網友們熱議。 當孩子排便後能在沙子中形成塊狀物,清理這些塊狀物的沙子也非常方便,所以這位寶媽覺得這個方法挺不錯的,於是才分享出來,但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
  • 寶媽曬圖炫耀,「新型」節約紙尿褲的方法,網友:窮就不要生
    而現在不僅年輕人的生活不同以往的人,在育兒技巧和知識上與老一輩人差別明顯,有一位寶媽學習老式紙尿褲的方法引網友們熱議。,於是才分享出來,但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有網友表示:「不管是不是用大鐵鍋炒過沙子,現在市面上尿不溼也不是很貴吧,這位寶媽的行為實在是看不懂,就不怕沙子中存在重金屬或者其它物質含量超標嗎?」
  • 真的有不喜歡孩子的寶媽嗎?寶媽:挺對不起孩子的,從小就不愛他
    我是屬於黏孩子類型,從孩子出生,有事出門就長不了,回家就親親親不夠[。我老大一周歲那時候我去上班,一下班就想立馬飛回家,趕緊看看孩子!有兩天,他跟奶奶跟的不跟我睡覺,我難過了好久,他之前都是我一手帶起來的,他奶奶看了幾天咋就帶跑了!?為此,真的不舒服了一陣子。今日話題:真的有不喜歡孩子的寶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