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累成這樣了,喪兩句又能咋的?真的不要再壓抑自己的情緒了!

2020-12-14 騰訊網

你好啊,歡迎來到谷思青年。

正所謂:越努力,越長胖,當代打工人,都是一邊拼命一邊喪。

職場喪文化無處不在,似乎已成辦公室常態。

90後脫口秀女演員李雪琴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都累成這樣,我就喪兩句咋的?

對於喪,她是這麼理解的:外在形式的喪其實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緩衝,緩解一下精神壓力,平時蔫兒巴登的人反而不太會有一個大的崩潰。

在很多人看來,「喪」這個字, 折射出來的是社畜對996生活無力感的抗議。

但也有人認為:職場人應該學會控制情緒,不是你想喪就能喪。

那麼,日常喪一喪,就是情緒管理的失敗嗎?

1

喪不等於玻璃心

該皮實還得皮實

後浪們重感冒依然堅持在崗,凌晨改方案,嘴上念叨著離職,但是該幹的活依舊幹。

喪不是對挫折舉白旗,更不是遇到啥事都崩潰的玻璃心。

職場上的玻璃心,沒有人會同情。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演員李溪芮因為在表演中兩次卡了臺詞,影響了表演效果。

表演結束,自責的她沒能控制情緒,又「上演」了一場哭戲,邊哭邊責備自己不好,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結果,不僅沒能博到導師的同情,卻適得其反。

趙薇直說:「相當矯情」、臺下的戲比臺上還足」。

幾句點評犀利尖銳,道出了殘酷的職場真相:職場可以喪,但不歡迎玻璃心

事實上,職場中一半的工作內容是在調整自己的情緒。

管理不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就管理不好自己的工作,這早已成為職場潛規則之一。

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妹子,做事雷厲風行,業績突出。

偏偏是這樣一個妹子,愣是管不好自己的情緒,一次又一次被負能量擊垮:

想法一被拒絕,就覺得天要塌了,第二個方案更是出不來;

犯了點小錯,就屢次重複道歉,反覆提起自己的失誤;

和男朋友吵架,就一整天黑著臉不和下屬溝通,影響了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要是單不小心沒談成,那更糟糕,摔手機扔文件都成了日常,本能挽回的合同自然也也改變不不了。

毫無意外,在公司晉級名單中,一直沒她。

領導曾這樣評價:「專業技能不錯,但在職場上能走多遠,要看這個女孩如果心理上能不能不去成長和改變了。」

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情緒穩定是所有職場成年人的準入門檻,是一種職場規範。

對於脆弱的打工人,我們理解歸理解、同情歸同情,疏導歸疏導,卻沒有人會真正呵護你的脆弱。

當你被打上「玻璃心」、」情緒不穩定「的標籤,就意味著你將錯失更多的機會。

不善於控制情緒的人,日常和自己內心做鬥爭,哪裡還有時間專注工作?哪裡還有精力清晰思考?

反之,如果你擅長處理情緒,即使內心風起雲湧,五官依然風平浪靜,那麼你在任何領域都具有優勢。

面對社會的毒打,職場人就得皮實!

2

你對自己的情緒一無所知

「好煩啊!」

打工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但是很多人除了反覆說「煩」,到底怎麼個「煩」法,卻缺乏主動的感知。

這種對情緒的籠統感受,本質上是對自己的煩躁情緒一無所知。

也就是說,你壓根找不到情緒根源,調節情緒自然成了無解的命題。

自己就成了提線木偶,日常被「被情緒控制」。

心理學家Barrett(2016)研究發現:當你能精確地描述了當前發生什麼或者你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時候,你會更容易找到處理這種情緒的解決方案。

要管理情緒,首先就得了解你管理的情緒到底是哪一種,從而細化你的情緒顆粒度

什麼是"情緒顆粒度"?

心理學上將分辨、定義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顆粒度,也叫「情緒粒度」。

比如說,對於「喪」,我們還可以再拆分成幾種情緒:焦慮、憤怒、抑鬱、傷心、沮喪......

你越能細化自己的情緒,就越說明自己的情緒顆粒度細。

人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覺察,才是情緒瓦解的開始。

面對喪喪的壞情緒,聰明的打工人不是一昧地逃避,反而能從壞情緒中體察到自己的內心需求,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就像抽絲剝繭一樣,搞清楚什麼事讓自己開心,什麼事讓自己憤怒,探尋負面情緒出現的根源,了解自己的情緒需求。

那麼怎麼提高情緒顆粒度呢?我們可以按照這幾個步驟多加練習:

回想

想一想最近的一次喪,是什麼原因呢?

是自己的工作永遠幹不完,還是甲方爸爸一直對你的稿子不滿意?還是其它問題?

然後試著跟好閨蜜好兄弟聊聊看,也許他們也在經歷同樣的挫折,你們彼此的壓力都將得到一個出口。

記錄情緒日記

如果你第一時間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那就學著對自己說,將內心所有五味雜陳的東西都記錄在小本本上。

情緒記錄不要過於粗糙,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生的過程,感受到怎樣的情緒與感受等等,儘量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

同時記錄要及時,否則隨著時間推移,情緒很大程度會被扭曲或誇大。

3

偶爾喪一喪

心理更健康

人在職場漂,焦慮少不了。

當焦慮成為一種「流行病」,壓抑就成為了一種治療方式。

但情緒控制不能單靠壓抑,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意義。

任何人都有崩潰的權利,負面情緒不是洪水猛獸。

選擇正確的對象,把握正確的程度,通過正確的方式釋放心裡的負能量,才是正確的情緒管理方式:

小夥子逆行騎車被交警攔住後,突然崩潰大哭:「我覺得生活好難啊!房貸6千,車貸3千,我基本上都在公司蹭飯,都5年沒有買衣服了……」引起了打工人的共鳴。

連續加班星期,好不容易可以早點回家做飯,卻被導航困住崩潰的女士,讓網友笑著笑著也跟著哭了。

武漢程式設計師下班後獨自在一家超市吃飯,因連續多日加班和家人通話時突然情緒崩潰落淚,超市服務員為他默默加上雞蛋和香腸。

理解和完全接納自己負面情緒,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這是更高級的情緒管理。

可以嘗試以下幾點建議:

1. 不讓情緒影響你的決策

你總不能在開會的時候嚎啕大哭吧?

也不能因為客戶不滿意而摔門走人吧?

更不能因為跟家人吵架就在辦公室對下屬隨意發脾氣吧?

將負面情緒關進籠子裡,暫時擱置,在適當的時間才把它們放出來。

2. 不做職場祥林嫂

負面情緒說多了,就變成祥林嫂了。

辦公室情緒需要緩解,並不代表沒事就無病呻。

不要讓負能量像病毒一樣,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3.給自己一個情緒空間

可以在下班後選擇一個獨處的空間,找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大哭一場,

將關進籠子裡的負面情緒,好好放出來。

寫在最後

偷偷跟大家說,因為看完不點讚不在看不關注的小夥伴們,我今晚又得回去好好哭一會了。

-END-

相關焦點

  • 喪情緒降臨:小「喪」怡情,太「喪」傷身,如何走出喪情緒?
    第一是自己不用再苦苦掙扎於喪的情緒裡,喪就喪了吧,就這麼著吧;第二剛好自己寫文沒方向沒靈感,適當地提供了寫作素材;第三在寫的過程中,對喪情緒做了進一步的認清,邊寫邊找原因。寫到最後莫名有種喪情緒好像也就這樣的感覺,雖然目前我好像對它手足無措。接受這個設定過後,再想起頹廢的周末兩天,內心好像也平靜了許多。
  • 喪情緒降臨:小「喪」怡情,太「喪」傷身,如何走出喪情緒?
    第一是自己不用再苦苦掙扎於喪的情緒裡,喪就喪了吧,就這麼著吧;第二剛好自己寫文沒方向沒靈感,適當地提供了寫作素材;第三在寫的過程中,對喪情緒做了進一步的認清,邊寫邊找原因。寫到最後莫名有種喪情緒好像也就這樣的感覺,雖然目前我好像對它手足無措。接受這個設定過後,再想起頹廢的周末兩天,內心好像也平靜了許多。今年確實挺難的。
  • 別做這件事,因為真的很喪
    抱怨,讓人很喪聽人說:不要到處宣揚自己的內心,這世上不止你一個人有故事。更不要總是對一個人宣洩你的抱怨,這件事真的很喪,誰有勇氣一直面對你的唉聲嘆氣。任何事情,她總是看到消極的一面,不是婆婆不夠理解她,就是自己辭職帶孩子多麼委屈,姐姐媽媽對她不夠關心,準備投資的項目又擱淺了…。A形容他們的對話感覺自己永遠是在吹皮球,用盡力氣也吹不起來。A想讓發小不那麼抱怨,頹喪,讓她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可她終究不成功。她很累,不想繼續吹皮球了。
  • 北大李雪琴爆紅後首度發聲:喪一點沒什麼不好,天天打雞血才可怕!
    李誕喪不喪,暫且不論, 但李雪琴是真的喪, 她形容喪,就像那些病病歪歪的老人,平時身體老不好,但很能活。 陳坤說:「我在李雪琴身上看到了勇敢和誠懇,也看到她遇到很多事情都能正面面對。」 李雪琴在微博上這樣評價自己:
  • 都說抑鬱症患者都常壓抑情緒,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不壓抑自己?
    我可以跟你一起看電影或電視,但時間不要太長,內容不要深奧難懂,因為我的注意力不會太過集中。跟我制訂計劃不要定太重要的人生規劃,而是計劃像一起去散步、野餐、去海邊這樣的小事情。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總喜歡說:「我現在情緒很糟糕,我為什麼不能一直開心?人家被人就不會因為這樣狀態愁眉苦臉啊!」他們喜歡看別人如何如何,而且習慣用自己頭腦中的生活狀態來引導自己,否定當下。這其實就是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形成的不好習慣。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壓抑自己的壞情緒
    是不是希望,最好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能夠不去體驗這些負面的情感?情緒的英文叫做 Emotion,它的拉丁文詞根叫做 move (流動)。其實情緒,是流動在我們身體裡的能量。不論是憤怒、悲傷、焦慮還是絕望……每種情緒都有他們的價值,而它們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活力。
  • 「喪青年」是這個時代裡無聲的叛逆者
    但幾天過去後,你發現自己的熱血已經冷卻,很難再堅持自己的優秀原則。你內心充斥著「成就自我」的欲望,卻又在無法堅持時「放棄自我」。每天在體內消化著這些不能共存的矛盾時,逐漸心生無力。導致你再次陷入到自我懷疑、焦慮、無力的情緒中。你重新審視世界,也反省自己的平凡。嘆了口氣,安慰自己道:算了。你突然發覺:喪,這個生活態度很好用。
  • 如何正確釋放,自己心中壓抑的情緒?使自己的心靈得以解放
    其實這樣的一種心理過程就是用愛來釋放壓抑在自己心中負面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了愛的原諒、用了愛的理解,用了愛的寬容,用了愛的感恩。我們用了愛的這些方式,一下子就消除了壓抑在心中的負面情緒,我們的心情一下子就愉快了很多。這個方法就是用善意的情緒來化解惡意的情緒。
  • 情緒是能量,遵循能量守恆原則,你壓抑的情緒轉成了什麼呢?
    結果現在都想起來了,我的狀態很不好,我每天都是打起精神來給孩子們做飯,我太累了。以我這樣的狀態,孩子高考報名,我想都不想,一定要孩子按我的來,沒有商量,連報考的老師都說,我孩子的問題可能需要先把媽媽的問題解決了,媽媽問題解決了,孩子的問題就非常好解決了。
  • 2020壓抑心累煩躁的句子
    心累就該學會放手,儘量讓自己好受,而不是死死抓著等它流逝。今天小編整理了2020心累煩躁的句子,一起來看看吧!2020壓抑心累煩躁的句子11、我們的幸福,只練習了一半,學會了離開,卻未學會忘記。8、我想要有那麼個人,能保留我的簡訊,在想我的時候去翻看。9、一個人是否愛你,是否在意你,是感覺得到的。不要騙自己,不要勉強自己。10、只要有人掛念,思念就有了根。不會再像漫天飛舞的蒲公英。11、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修行,各自向前。12、有些記憶就像是蜜蜂蟄在掌心的刺,雖然很小,但是全身都會痛。
  • 在情緒裡成長:怎樣走出情緒壓抑?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C君,根本沒辦法識別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更沒辦法表達出來。長年累月下來,她的情緒被壓抑著無法表達和識別。這種壓抑,已經到了全自動化的程度。就像一個順著坡往下滾的皮球,一旦開始滾動,根本停不下來。所以即便C君現在已經不在家裡了,沒有人限制她表達情緒,但她也還是沒辦法停止壓抑自己。
  • 生活好累好壓抑的句子發朋友圈
    打一個巴掌,再給一顆糖,反反覆覆。你什麼時候才明白,他只是沒那麼喜歡你。2. 我現在能笑著說出來的事情其實在過去都壓得我喘不過氣,我其實一點都不酷,特別是在你面前。3. 難過就不要聽擾心緒的歌,餓了的話就吃東西,怕黑就不要待在暗處,你總是一個人,別為難自己。4. 你喜歡的人,恰巧也喜歡你,該是件多麼幸運的事。5.
  • 不要壓抑憤怒的情緒,爆發出來吧!該發火時就發火吧
    很多人日常思考的關於憤怒的問題大都是:自己被人侮辱冒犯,比如被人身攻擊、被人出言不遜等,心裡非常難過……自己該如何調節心態。這樣的問題實在是讓人莫名其妙:為什麼首先是自我調節?被人冒犯、侮辱,錯的不是自己,為何不去跟冒犯他人的人說出自己的憤怒?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憤怒。
  • 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發朋友圈的句子
    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發朋友圈的句子1.無眠的夜,望著窗外暈著橘紅燈光的空氣,居然有一種虛脫的感覺,感覺到周圍一切的一切都在飛速地旋轉,飛速地變幻,瞬間天昏地暗,鬥轉星移,滄海桑田,唯一沒變的,還是自己。情緒低落心情壓抑發朋友圈的句子3.從沒有人對我真正好過,我只能在寂寞的時候,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不哭。
  • 李雪琴:打工人沒有容易二字,全力以赴地過,間歇性地喪
    最近,她對喪文化的精闢解讀又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鳴。她說:「我覺得喪是一個緩衝,本來你工作壓力就很大,精神再緊繃,這人就容易廢。」「你讓我媽那個年代的人去想像現在的工作強度,那都不可能!都累成這樣了喪兩句又能咋地!」這不是萬千打工人的心聲嘛,還是李雪琴懂我們!
  • 別喪啦,我們一起出去曬曬太陽
    對於喪,人們持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方認為,在網絡上發洩這些無異於12年左右那場浩浩蕩蕩的QQ空間刷屏。實際上,在當今喪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人們不會在網絡上大肆宣揚自己的負面情緒。大多時候,那些痛苦的詞句都被藏在心裡。如果說QQ空間是年少的酸澀;那喪文化就是少年成長為青年後深切體會到生活的苦。
  • 天津易職學:情緒壓抑的5大危害,每種都能毀了你的人生!
    這些年,情緒管理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很多人都在高呼:「你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真正的高情商,就是能控制情緒」……於是很多人便認為,只有壓抑負面情緒,讓自己沒有脾氣才是最正確的。但事實上,情緒是不能被控制的,更不能被壓抑。
  • 我累了,真的好累(致自己)
    想一個人躲起來,不願別人看到自己的傷口。有時候,心裡突然冒出一種厭倦的情緒,覺得自己很累很累。不敢多言,不敢傾訴,莫名其妙的想哭,心裡積攢了太多的委屈。我真的很累,心上的,身上的。好想一個人靜靜,給自己放個假。我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卻容不得停下腳步,連個喘息的時間都沒有。
  • 正視孩子被壓抑的情緒,不要等爆發了才明白!
    「不過就是沒分到組,有必要難過成這樣嗎?」「沒事!沒事!同學都不懂事。沒事、沒事了,快去吃飯休息去!」「不需要為這種小事難過啦!」這樣的回應,看似在安慰孩子,實則是否定孩子的情緒感受。聽起來很熟悉嗎?(三)否定孩子情緒感受的真實性,或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有必要難過成這樣嗎?、擦擦眼淚,不要難過!)。(四)指責孩子自然流露的情緒反應(動不動就生氣、心情不好,這樣怎麼行?)。
  • 不要再壓抑你的「性趣」了,你們的愛情就是被它「謀殺」的
    一、男女的壓抑方式比如,女性在開始「辦事」之前說自己太累了,或者故意錯開上床的時間,或者明明有性趣卻說自己沒性趣,又或者在「辦事」的時候指責男人讓她不舒服,再或者在辦完事後轉過身背對男人,這些都是壓抑「性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