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歡迎來到谷思青年。
正所謂:越努力,越長胖,當代打工人,都是一邊拼命一邊喪。
職場喪文化無處不在,似乎已成辦公室常態。
90後脫口秀女演員李雪琴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都累成這樣,我就喪兩句咋的?」
對於喪,她是這麼理解的:外在形式的喪其實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緩衝,緩解一下精神壓力,平時蔫兒巴登的人反而不太會有一個大的崩潰。
在很多人看來,「喪」這個字, 折射出來的是社畜對996生活無力感的抗議。
但也有人認為:職場人應該學會控制情緒,不是你想喪就能喪。
那麼,日常喪一喪,就是情緒管理的失敗嗎?
1
喪不等於玻璃心
該皮實還得皮實
後浪們重感冒依然堅持在崗,凌晨改方案,嘴上念叨著離職,但是該幹的活依舊幹。
喪不是對挫折舉白旗,更不是遇到啥事都崩潰的玻璃心。
職場上的玻璃心,沒有人會同情。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演員李溪芮因為在表演中兩次卡了臺詞,影響了表演效果。
表演結束,自責的她沒能控制情緒,又「上演」了一場哭戲,邊哭邊責備自己不好,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結果,不僅沒能博到導師的同情,卻適得其反。
趙薇直說:「相當矯情」、臺下的戲比臺上還足」。
幾句點評犀利尖銳,道出了殘酷的職場真相:職場可以喪,但不歡迎玻璃心。
事實上,職場中一半的工作內容是在調整自己的情緒。
管理不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就管理不好自己的工作,這早已成為職場潛規則之一。
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妹子,做事雷厲風行,業績突出。
偏偏是這樣一個妹子,愣是管不好自己的情緒,一次又一次被負能量擊垮:
想法一被拒絕,就覺得天要塌了,第二個方案更是出不來;
犯了點小錯,就屢次重複道歉,反覆提起自己的失誤;
和男朋友吵架,就一整天黑著臉不和下屬溝通,影響了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要是單不小心沒談成,那更糟糕,摔手機扔文件都成了日常,本能挽回的合同自然也也改變不不了。
毫無意外,在公司晉級名單中,一直沒她。
領導曾這樣評價:「專業技能不錯,但在職場上能走多遠,要看這個女孩如果心理上能不能不去成長和改變了。」
從組織行為學角度看,情緒穩定是所有職場成年人的準入門檻,是一種職場規範。
對於脆弱的打工人,我們理解歸理解、同情歸同情,疏導歸疏導,卻沒有人會真正呵護你的脆弱。
當你被打上「玻璃心」、」情緒不穩定「的標籤,就意味著你將錯失更多的機會。
不善於控制情緒的人,日常和自己內心做鬥爭,哪裡還有時間專注工作?哪裡還有精力清晰思考?
反之,如果你擅長處理情緒,即使內心風起雲湧,五官依然風平浪靜,那麼你在任何領域都具有優勢。
面對社會的毒打,職場人就得皮實!
2
你對自己的情緒一無所知
「好煩啊!」
打工人經常發出這樣的感嘆。
但是很多人除了反覆說「煩」,到底怎麼個「煩」法,卻缺乏主動的感知。
這種對情緒的籠統感受,本質上是對自己的煩躁情緒一無所知。
也就是說,你壓根找不到情緒根源,調節情緒自然成了無解的命題。
自己就成了提線木偶,日常被「被情緒控制」。
心理學家Barrett(2016)研究發現:當你能精確地描述了當前發生什麼或者你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時候,你會更容易找到處理這種情緒的解決方案。
要管理情緒,首先就得了解你管理的情緒到底是哪一種,從而細化你的情緒顆粒度。
什麼是"情緒顆粒度"?
心理學上將分辨、定義情緒的能力稱為情緒顆粒度,也叫「情緒粒度」。
比如說,對於「喪」,我們還可以再拆分成幾種情緒:焦慮、憤怒、抑鬱、傷心、沮喪......
你越能細化自己的情緒,就越說明自己的情緒顆粒度細。
人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覺察,才是情緒瓦解的開始。
面對喪喪的壞情緒,聰明的打工人不是一昧地逃避,反而能從壞情緒中體察到自己的內心需求,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就像抽絲剝繭一樣,搞清楚什麼事讓自己開心,什麼事讓自己憤怒,探尋負面情緒出現的根源,了解自己的情緒需求。
那麼怎麼提高情緒顆粒度呢?我們可以按照這幾個步驟多加練習:
回想
想一想最近的一次喪,是什麼原因呢?
是自己的工作永遠幹不完,還是甲方爸爸一直對你的稿子不滿意?還是其它問題?
然後試著跟好閨蜜好兄弟聊聊看,也許他們也在經歷同樣的挫折,你們彼此的壓力都將得到一個出口。
記錄情緒日記
如果你第一時間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那就學著對自己說,將內心所有五味雜陳的東西都記錄在小本本上。
情緒記錄不要過於粗糙,把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生的過程,感受到怎樣的情緒與感受等等,儘量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
同時記錄要及時,否則隨著時間推移,情緒很大程度會被扭曲或誇大。
3
偶爾喪一喪
心理更健康
人在職場漂,焦慮少不了。
當焦慮成為一種「流行病」,壓抑就成為了一種治療方式。
但情緒控制不能單靠壓抑,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意義。
任何人都有崩潰的權利,負面情緒不是洪水猛獸。
選擇正確的對象,把握正確的程度,通過正確的方式釋放心裡的負能量,才是正確的情緒管理方式:
小夥子逆行騎車被交警攔住後,突然崩潰大哭:「我覺得生活好難啊!房貸6千,車貸3千,我基本上都在公司蹭飯,都5年沒有買衣服了……」引起了打工人的共鳴。
連續加班星期,好不容易可以早點回家做飯,卻被導航困住崩潰的女士,讓網友笑著笑著也跟著哭了。
武漢程式設計師下班後獨自在一家超市吃飯,因連續多日加班和家人通話時突然情緒崩潰落淚,超市服務員為他默默加上雞蛋和香腸。
理解和完全接納自己負面情緒,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這是更高級的情緒管理。
可以嘗試以下幾點建議:
1. 不讓情緒影響你的決策
你總不能在開會的時候嚎啕大哭吧?
也不能因為客戶不滿意而摔門走人吧?
更不能因為跟家人吵架就在辦公室對下屬隨意發脾氣吧?
將負面情緒關進籠子裡,暫時擱置,在適當的時間才把它們放出來。
2. 不做職場祥林嫂
負面情緒說多了,就變成祥林嫂了。
辦公室情緒需要緩解,並不代表沒事就無病呻。
不要讓負能量像病毒一樣,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3.給自己一個情緒空間
可以在下班後選擇一個獨處的空間,找一個可以傾訴的人,大哭一場,
將關進籠子裡的負面情緒,好好放出來。
寫在最後
偷偷跟大家說,因為看完不點讚不在看不關注的小夥伴們,我今晚又得回去好好哭一會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