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這快要放假了,應該高興,可我一個朋友最近卻越來越焦慮。
她說自己一點都不期盼過年,甚至有點恐懼。因為她家裡人擅長製造焦慮。
一回家就有人跟她說:「你看你姐現在,事業也有了,家庭也有了,人家就比你大2歲,你再看看你。」其實她一直在努力,可是每次回家都躲不開這麼一場PK。
這就是製造焦慮,就是一種把「你可以這樣」說成「你必須這樣」的強行焦慮。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純屬放屁。
別給我們年輕人製造焦慮了好嗎。
就好像一群人在一塊相處的好好的,總有一個出來整事兒,充當老鼠屎。
之前在朋友圈看過一篇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一時間很多人轉發,引起了不少人的焦慮和恐慌。
裡面說:你還在老家渾渾噩噩的時候,城市的同齡人已經身價15億了;還有什麼25歲的李叫獸,他的公司被上億元全資收購,還有一個年輕人不到2年,從一個畢業生,一躍成為BAT中的公司副總裁......接著告訴你,這個時候你和你的同齡人無論收入,地位,三觀甚至上班交通工具,都有著天壤之別。
然後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並無數次強調:
「你正在被你的同齡人拋棄,就算你呆在原地,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同齡人所謂的成功就都是一個樣子嗎?我沒有身價15億,沒賺大錢,就是被同齡人拋棄了?
那些認真工作,用心生活的人的價值在哪?那些拿著高額的薪水,累出一身病,活得像傀儡的人成功嗎?
不,我們沒辦法定義成功,就像你沒辦定義別人幸不幸福一樣。
我一個朋友,畢業後初入職場的他找到了一份很適合他的工作,他把它當成事業,希望通過這份事業讓自己一步步離夢想更近一些。
但是他身邊總有這樣的聲音跟他說,那個誰誰誰現在已經怎麼樣了,那個和他一邊大的人已經如何如何......
他開始越來越焦慮,慌亂,最後他辭職了,放棄了自己熟悉的領域,嘗試做了半年的自媒體,沒有結果;又轉行做了1年的銷售,沒有太多起色,他覺得不行還要出去試試,結果去北京呆了不到1年,又回來了,他每天從早到晚關注著各種消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直到現在,他每天依舊把自己弄得很忙,看到別人說同齡人正在拋棄他,他就不知所措,就像一隻被蒙住眼睛的鳥,因為焦慮,到處亂飛亂撞。
決定寫這篇文章前,我給他打了個電話,想約他一起吃個飯,聊聊現狀,電話打過去,他說他在深圳了。
他太焦慮了。
事實上,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他本可以順著自己當初目標和方向一直走下去,可現在卻沒有了方向。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的屁話別說了。
成功沒有固定的公式和模板,當你因自己做的某件事而內心充滿喜悅和成就感的時候,成功就已經屬於你了。
而你要做的就是緩解焦慮,方法就是找到問題所在,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
社會每一天都在進步,每個人都在走,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
其實,作為年輕人,我們只要不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無論做什麼,無論走得快慢,只要你認為開心,有價值,那就值得。
每個人有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也有自己願意為之付諸努力的動力。
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迷惑了自己的方向。不焦慮,別恐慌,同齡人沒辦法拋棄你,只要你不拋棄自己。
「在北京就說拼搏,在上海就寫奮鬥蝸居,大城市才叫努力,小地方都無心過活。」這更是羅圈屁!
經常看到這類影視劇,表達的就是:在北上廣漂泊有多麼多麼勵志,就是為了理想所以留在那裡奮鬥,回到小地方的就是無心過活,自我放棄,聽從命運的安排了。
那要這麼說,除了這些一線城市,別的城市就不該有人存在了嗎?
這種就和毒雞湯沒什麼區別,努力生活的人哪裡都有。
我在大城市打拼,被房貸壓的喘不過氣,但我有未來可期的夢想。
我回到小城市,過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但我有幸福美滿,富足知足的家庭。
我們每個人無論在哪裡奮鬥,都有這樣或是那樣的不滿,這很正常,沒有人的生活可以面面俱到,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取捨。
這種經歷取捨後的選擇,不應該僅僅在地域這樣一個單一的維度下進行比較。
外界的標準都是世俗的,生活的目標應該由我們自己定義。
別焦慮,堅定自己的心意,主宰你想要的生活,少做無謂的比較,也對別人的選擇多一點尊重。
這個社會動不動就有人販賣焦慮,製造緊張,再經過媒體、公號以及身邊人的放大,就徹底焦慮到了極致。
什麼「女孩子過了25歲,就進入衰老」「過了25歲,就得保養」......
別說,這類媒體、公號,或者說這些話的人,確實起「效果」了,成功的讓我開始焦慮,恐慌,於是我聽從各種建議,保養,護膚,買買買,結果呢,並沒有讓時光倒流,反而應了那句「熬最晚的夜,用最貴的護膚品。」
過度焦慮,適得其反,反而讓自己忽視了身上的問題。
適當的焦慮是好的。
但激發鬥志讓人進步的並不是焦慮本身,而是通過焦慮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所在,在一點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摩拜的創始人套現15億,這種優秀的人是少數,如果人人都這樣,那恐怕咱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應該是現在這樣的吧。
大部分就是普普通通的,難道普普通通的人就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了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真的要用一個人的水平來強行製造並放大我們的焦慮嗎?
所以真的,保持適當焦慮就可以了。
然後將注意力轉向自身,冷靜看待問題,找到你要走的路才是你該做的。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說: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放心吧,人生沒有那麼艱難,
很多事情都是有解決辦法的。
PS/.
生活本就很苦,關注我,彼此陪伴,一起給難過的日子撒點快樂~
本文作者:槓姐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