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中秋,放下手機聽聽祖先的叮嚀

2020-12-23 人民網

眼下不管過什麼節,氛圍似乎都湧到了手機上。祝福花樣百出,時時跳踉在小小屏幕,萬千心意,隔屏相望。於是在想,信息化來了,傳統節日意義何在?

中秋在即。不管當年語文素養如何,但凡中國人,幾乎心頭總會浮上來這麼幾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李白於公元726年的揚州旅舍,看著秋月秋霜,懷遠望鄉,隨手寫下的20個字,至今仍是網紅流行語;蘇東坡在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想念七年沒見的老弟,填了一闕《水調歌頭》,觸動了天下遊子的情腸,傳誦至今。

我們而今看見的,是李白與蘇東坡抬頭凝望過的同一個月亮。今人思親懷鄉的情腸,也同他們一樣,熱切中不無悲涼。古時交通不便,遊子的牽掛格外漫長且悽惶;而今微信視頻,哪怕遠隔萬裡,也隨時如在眼前,比古人幸運多矣!然而,當代社會人群的流動性加劇,每個中國人家庭幾乎都有咫尺天涯的懸望——我們仍然需要中秋,需要李白蘇軾們體貼而風雅的慰籍。文化傳承,就在這一字一句、世代相傳的念誦中,在「中有酥和飴」的月餅相贈與咀嚼中,在后羿、嫦娥與吳剛的遠古故事的祖孫相守的講述中,一一實現。

從這個角度看,做中國人很幸福。朗月秋風,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國相望,萬千心事都有先人幫你次第安排妥貼。節日,其實就是屬於文化、屬於親情的重要提醒。每逢春節、端午和中秋,便很感謝祖先的妙想,提醒我們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比如莫要輕慢父母的懸望、兒女的成長,該推開如山的事務,回家看看了。

節日,還是體現生命活力和文化創意的時刻。

在古代,中秋節更像民間狂歡。「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通宵達旦,樂舞燈煌,誰說中國人過於安靜自守?祖先是在用著一種輕鬆、活潑、健康的心境,設計並享受節日帶來的快意人生。

一直以為,朗照乾坤的月亮,與華夏最為親近。冷月有情,雖遠而彌近,似疏而實親,被先人寫入魂靈、攬在懷抱,存香於唇舌。有哪個民族,曾給月亮起過上百個表字、暱稱和小名兒?「金蟾」伴「玉兔」,「清虛」納「廣寒」,「素魄」影「桂宮」,「望舒」共「嬋娟」……咱中國的月亮,入詩入骨入相思,入口入味入肝腸,「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亮還被先人賦與了更堂皇正大的儀典。中秋拜月,與春節祭祖同是鄭重其事的禮儀。

有時候,覺得我們活得比祖先更蒼白,更懶惰,更單調,情願將這樣的美妙節日,拱手讓給商家,讓給移動終端,讓浩然的中國氣派、豐富的文化信息精氣神,被「吃」主宰,被「錢」掌控,被段子填滿,月白風清的雅事,有時還弄成了煮鶴焚琴的荒唐,不是不可惜的。

信息隨榮隨枯的今天,總有一些不朽,讓我們踏實。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樣的中國節,堅韌如絲,激活我們的文化記憶,不但有機緣觸摸到祖先的智慧,也能重新發現親情的溫暖。

中秋,真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呢!且把手機暫放一邊,攬過小兒女,講一講蘇軾與李白;洗手做羹湯,滿足堂上雙親的團圓渴望……

(責編:袁勃、王倩)

相關焦點

  • 父親的叮嚀
    父親的叮嚀一直在我心裡。    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警校,穿上了警服,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如今,我先後在派出所、禁毒等多個崗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父親仍然不放心,怕我偷懶,怕我工作不認真、不努力。這次崴了腳,醫生要我在家休息,父親卻說,只要能動就不要在家裡,去上班!你們現在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受國家的培養,一定要好好幹。
  • 人民網內蒙古優品2020年中秋節網上特賣會今日開啟
    人民網內蒙古優品2020年中秋節網上特賣會今日開啟 2020-09-10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民網一評《王者榮耀》:是娛樂大眾還是「陷害」人生
    智慧型手機普及,手遊市場火爆,但手機不能淪為「黑網吧」甚至「手雷」。遊戲研發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視潛在危害,不能只重體驗而不計後果。如果一款遊戲埋藏了「魔鬼的種子」,那麼一旦推向市場,就會害人害己。作為企業,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責任的擔當,正如一知名企業所堅持的,「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要放棄一些短期收益。」
  • 人民網內蒙古優品2020年中秋節網上特賣會9月10日開啟
    為更好的發揮中央媒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引導作用,恰逢2020國慶節、中秋節雙節將至,「人民網內蒙古優品2020年中秋節網上特賣會」於9月10日上午正式開啟,內蒙古知名企業將陸續參與活動。
  • 人民網評:疫情零星散發不必恐慌,但防控不能鬆勁
    人民網評:疫情零星散發不必恐慌,但防控不能鬆勁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微信編輯:陳婧 統籌:嶽翔、馬如瀟、王之、尚書
  • 能讓小低頭族主動放下手機
    「剛上中學的孩子,整天離不開手機電腦,低頭玩遊戲不理人,說他就不耐煩,整天就關在房間裡,怎麼辦?」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報導稱近六成青少年沉迷於手機網絡。好像有了手機、電腦以後,孩子就變得冷漠,不聽話了。
  • 人民網評:家國相依,當中秋和國慶撞了個滿懷
    今年中秋的滿月,朗照著國慶,也朗照著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不一樣的世界。中秋、國慶,雙節相依。剛剛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疫,這讓國人百感交集,一位網友形容,「中秋和國慶就此撞了個滿懷」。中秋,本是合家團圓的佳節;國慶,則是國家的慶典——家與國,在2020年,以這樣的姿態同日相擁,意味深長。
  • 人民網評:激活「文化基因」愛上中國春節
    為了驅霾,鞭炮禁了;有了微信,家書沒了;有了視頻,拜年也可以省了;如今,怕只剩下那頓家人齊聚的年夜飯了……如果沒有了這些祖先珍視的年俗,除了劃分時間以及黃金假日之外,春節還有什麼意義?春節,難道也要像端午、南音、京劇、傳統桑蠶絲織技藝一樣,在漸次凋零中,做實驗室式的辛苦搶救和考古式的發掘不成? 那麼,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充盈著中國氣派的年味兒,和我們一起進入新時代呢?
  • 虞城「舉辦放下手機去閱讀·萬冊圖書捐校園」大型公益活動
    12月6日上午,虞城縣「放下手機去閱讀萬冊圖書捐校園」大型公益活動在虞香書屋舉行。縣有關領導及虞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新聞出版局長金輝,縣教體局副局長楊海旺,縣科協副主席湯亞傑,縣高中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洪思,城區的小學校長和全民閱讀促進會班子成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如果說學姐發聲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那其他人的轉評、傳播、審判、「人肉」,則是這場「鬧劇」的推手。 眾所周知,人的直接經驗所能感知的周邊環境是極其有限的。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幾乎是人們獲取大量信息的唯一有效途徑。媒體對某個事件報導得越多,此事件就越容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想放下一個人,該怎麼做?聽聽情感專家怎麼說!
    導讀:想放下一個人,該怎麼做?聽聽情感專家怎麼說!文|在外人面前拼命維護你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閱讀由在外人面前拼命維護你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想放下一個人,該怎麼做?聽聽情感專家怎麼說!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段難易放下的感情吧,只不過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至於為什麼放不下一段感情,這個對於我來說,就很難解釋了,那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總會不時的浮現在你的世界裡面,想要觸摸卻怎麼也碰不到。可偏偏還不想放棄。「戀舊的人總像個拾荒者!」都說失去後才會珍惜,因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總以為一個人不會離開,卻在你最堅信的時候,選擇了離開。
  • 中秋民俗古今談--文化--人民網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中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至明代《西湖遊覽志會》方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這類描述到清代以後逐漸增多,所記載的月餅製作方式也逐步完善。   「中秋恰逢秋收,新谷登場瓜果豐收,新酒同時上市,所以中秋飲食豐富。」
  •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三:我們的擔當!
    【相關閱讀】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二:誰是補刀者?
  • 遂寧一中開展2020年國慶、中秋花燈展評活動
    活動自開展以來得到了遂寧一中老師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持。  活動展評現場,花燈齊聚。整個文化走廊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同學們的作品或寫意,或寫實,巧奪天工,在夜晚點亮之後,如群星璀璨,不禁引得駐足觀看的師生發出陣陣讚嘆之聲。
  • 人民網三評「國民素質」之一:中國人就是沒素質嗎?
    人民網今日起推出《三評「國民素質」》,就此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近期,「天降三把刀」「伸腿絆高鐵」「搶奪方向盤」「遛狗不拴繩」等等不文明現象屢見報端,輿論予以強烈關注。不文明行為再小,也是暴露了我們一些社會成員的公民素質「欠費」;不文明現象再微,個案的頻繁發生也會影響國家形象。國人素質怎麼了?這樣的追問映射了人們關於不文明行為的焦慮與沉思。
  • 想起你的叮嚀,是一個人的幸福
    那一天,愛像風箏斷了線,你一遍遍叮嚀,我安靜地聽著,心早已痛的無法呼吸。我從不懂得如何去愛你,總是在一個人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起你。我想擁抱你,伸出手只能在風裡。又走進了一個秋天,還是想站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遠遠的看你一眼,哪怕只是一眼,我也心安。
  • 《孔子的叮嚀》出版
    近日,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研究員的新著《孔子的叮嚀》一書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系楊朝明院長主持的《山東畫報》之《孔子叮嚀》系列文章的集結,共收集了從2015年以來在專欄中發表的65篇文章。正如楊朝明在《序言》開篇所提到的,叮嚀,就是叮囑或者告誡。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TikTok交易」
    人民網三評「TikTok交易」之一:披著羊皮,狼還是狼! 人民網三評「TikTok交易」之二:渾水摸魚,想都別想! 關於對原始碼的審查,是「TikTok交易」協議最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議題。 原始碼是TikTok這類網際網路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是企業的核心資產。
  • 人民網評:落實「三個堅決」,書寫中華民族千秋偉業
    【相關閱讀】人民網評:做好6個必須,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網評:直面問題,深化共產黨人的自我革命
  • 手機控?學習動力哪裡找?學習成績怎麼提高?放下手機吧
    但是有沒有學生打著學習的幌子去使用手機呢?做作業時,拿出手機掃一掃,很快就能得出標準答案,拿筆一抄,真是是省時省力。但是不經過思考完成的作業可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嗎?抄完了答案是不是可以正大光明地玩手機了?反正作業「做」完了。我們心裡都是涼涼的:要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吧!都感到愕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