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腫瘤#
腫瘤,可謂是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當然,「談癌色變」,也恰恰反映了人類對腫瘤性疾病的恐懼。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腫瘤的診治方法越來越先進,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都以攻克腫瘤作為終極目標,不斷努力。
作為大眾的一員,我們對腫瘤知道多少呢?最基本的,你能說出哪些器官可以發生腫瘤嗎?
腫瘤根據解剖部位的不同,分成很多類型,比如我們常說的肺癌、肝癌等;不同部位的腫瘤又有多種病理亞型和分子亞型,所以說還是相當複雜的。
有一類命名很特別的腫瘤,是一大類癌症的統稱——頭頸部癌。
頭頸部癌太複雜?不簡單的命名
與肺癌、肝癌等不同的是,「頭頸部癌」這個名字讓我們感到很陌生
可能因為頭頸部很「重要」,這裡所發生的腫瘤,類型之多也是居全身腫瘤之首,專家們這才用「頭頸部癌」這個命名對這些癌種進行了概括。
所以明白了吧,頭頸部癌是一類腫瘤的統稱,只要我們將其名稱內涵進行「拆分解析」,就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喉癌,甲狀腺癌,口腔癌,鼻咽癌,副鼻竇癌,下咽癌……(圖1)[1]。
還是太複雜,傻傻分不清嗎?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給大家。
鼻咽癌
男性多見,40~60歲為高發年齡。預後主要和臨床分期有關,分期越晚,生存率越差。
鼻咽癌常見臨床症狀包括鼻塞、鼻涕中帶血、分泌性中耳炎導致的耳悶堵感和聽力下降、復視、頭痛等。所以出現上面這些症狀時我們應該警惕。
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對病程較晚、放療後復發的患者,也可考慮手術和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
喉癌
50~70歲為高發年齡,也是男性多於女性。預後因腫瘤發生部位和分期不同差別較大。
需要注意,長期吸菸以及二手菸暴露、飲酒、空氣汙染使喉癌發病率明顯上升。
因此,預防喉癌發生,改變生活方式很重要。早期喉癌一般採用手術治療,晚期喉癌則以化療等全身治療手段為主。
口腔癌
和喉癌一樣,口腔黏膜長期接觸有極強刺激的物質與其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大多患者有長期吸菸和飲酒史。
一般表現為口腔內腫塊、結節、反覆出血、長期不愈的潰瘍,口腔麻木、灼熱或乾燥感,嚴重時可有說話或吞咽困難。口腔癌同樣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
口咽癌
口咽部位上續鼻咽,下通喉咽。包括舌根,軟顎,扁桃體和咽後壁。顎扁桃體、咽扁桃體、舌扁桃體在鼻腔和口腔通咽處,共同形成一個淋巴環,稱咽淋巴環,具有防禦功能。口咽血供豐富,較口腔癌易出現遠處轉移。
口咽癌治療方案取決於病灶部位,病理類型和分期,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手術、化療、放療以及單克隆抗體治療(結合放療)。患者應該在專門的頭頸中心由一個多學科團隊進行管理,以達到最佳治療結局。
下咽癌
下咽部位上續口咽,下通喉部,下咽癌與長期吸菸飲酒等因素有關,常表現為喉咽部有異物感,吞咽疼痛,頸部可觸及腫塊,聲音嘶啞,咳嗽等。
下咽癌早期由於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易被誤診為咽炎或咽喉神經官能症。因此,年齡凡在40歲以上,長期咽部異物感,尤其伴有頸部腫塊的,需常規電子喉鏡檢查喉部。
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下咽癌的重要手段,可以為下一步的化療和放療提供了療效保證。
頭頸部癌繁多,我們如何應對?
腫瘤的治療,無非就是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等。
這對頭頸部癌亦不例外。看到上面我們介紹的治療方法,一般是能手術則手術,不能手術則採用綜合治療原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頭頸部癌症狀明顯、疾病進展快。由於其發病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容貌、生活都不得不「因癌而變」,每日承受著極大的生理和心理雙重壓力。部分口腔癌、咽喉癌患者甚至因腫瘤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和窒息,直接危及生命。
因此,頭頸部癌的治療需要快速縮瘤、緩解症狀,選擇治療方法一定要謹慎!
下面,我們將大家進一步深入認識頭頸部癌的治療。
01 早期、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癌的治療
對早期和局部晚期SCCHN,如果手術對機體功能和外觀影響較小,則首選手術,否則應推薦首選放射治療。
對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頭頸部癌,則可選擇同步放化療,或誘導化療+放療聯合或不聯合同步化療。對不適合進行上述治療的患者,西妥昔單抗聯合放療仍是最佳替代治療。
02復發和(或)轉移頭頸部鱗癌的治療
腫瘤復發和發生遠處轉移的治療一直是腫瘤領域的熱點和難題。但實際很多腫瘤患者都會經歷這一步,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沮喪。
幸運的是,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新方法的迅速發展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狀況和生活質量。目前,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已被寫進臨床診療指南[2]。
靶向治療方面,基於EXTREME研究及CHANGE-2研究,NCCN臨床實踐指南、ESMO指南,以及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均推薦西妥昔單抗聯合鉑類方案為頭頸部鱗癌患者的一線優選治療方案。
今年2月底,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正式獲得NMPA批准,與氟尿嘧啶/鉑類聯合,用於一線治療復發和(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R/M SCCHN),這填補了R/M SCCHN靶向治療領域的空白。
免疫治療方面,NMPA批准納武利尤單抗用於二線治療接受含鉑類方案治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進展且腫瘤PD-L1表達陽性(表達PD-L1的腫瘤細胞≥1%)的R/M SCCHN。
03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應如何選擇?
靶向治療無需等待PD-L1表達檢測結果:我們知道,頭頸部癌免疫治療的前提是「表達PD-L1的腫瘤細胞≥1%」,要想採用免疫治療,就必須檢測PD-L1表達。
而西妥昔單抗聯合氟尿嘧啶/鉑類化療方案應用時,無需考慮PD-L1表達狀態,這預示著其獲益人群更廣泛。因此,無PD-L1檢測樣本或不想等待PD-L1檢測結果的患者,可嘗試首先應用靶向治療。
PD-L1陽性患者
免疫單藥不一定優於靶向聯合化療。PD-L1檢測陽性的患者中,接近一半(42%)為PD-L1 低表達(CPS<20)。對這部分患者,免疫治療與靶向聯合化療的中位總生存期(OS)並無統計學差異(10.8月 vs 10.1月)。此外,對PD-L1 表達<1(PD-L1陰性)人群,免疫單獨療法相比靶向聯合化療獲益更少,免疫治療的中位OS為7.9個月,而靶向聯合化療長達11.3個月。
PD-L1陰性患者
免疫聯合化療不及靶向聯合化療。對PD-L1陰性或低表達(CPS<20)患者,兩方案的中位OS沒有統計學差異。但PFS及ORR方面,無論是PD-L1陰性患者,還是PD-L1低表達(CPS<20)患者,採用免疫聯合化療方案的效果,均不及靶向聯合化療。亞洲人群的分析結果同樣顯示,整體人群、PD-L1 CPS≥1、PD-L1 CPS≥20的人群中,與靶向聯合化療相比,免疫聯合化療均未能改善中位OS和PFS。
免疫治療副反應大,單藥應用存在風險:接受免疫治療患者,症狀往往緩解較慢,患者生活質量會受到影響。
目前單一的免疫治療對控制頭頸部癌的客觀緩解率低,容易出現疾病進展;免疫超進展一旦發生,患者將失去很多治療機會,生存時間急劇下降。
此外,儘管免疫療法整體毒副作用小,但一部分患者應用後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間質性肺炎、腸胃炎、肝腎功能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如果沒有重視,很容易危及生命。
而西妥昔單抗聯合氟尿嘧啶/鉑類化療時,起效快,快速縮瘤效果明顯,對吞咽和疼痛症狀緩解明顯,且毒副反應可控,能充分保證患者生活質量。
頭頸部癌過去一直只有放化療作為治療選擇。如今,先進治療手段的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抗癌武器。
西妥昔單抗獲批一線治療R/M SCCHN,有望儘快進入在我國醫保目錄,屆時隨著患者負擔的降低,其臨床應用有望和晚期結直腸癌一樣廣泛,從而使中國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單抗的比例大大增加,提高中國晚期頭頸部鱗癌治療的整體水平,使患者生存時間和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另外,頭頸部癌種類繁多、發病兇險,朋友們在了解危險因素和症狀後,應該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酗酒;出現危險信號時,要及時到醫院相關科室就診,以更好的排查和及時診治。
參考文獻:
[1] From https://www.cancer.gov/types/head-and-neck/head-neck-fact-sheet. Head and neck cancer regions. Credit: Terese Winslow.
[2]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