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東博社 ,作者東博社
東博社
助推經貿合作,促進國際交流。面向東協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傳播平臺。
目前,亞洲新興經濟體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處於不同階段。一些國家逐漸放寬社交隔離措施,經濟活動重啟就緒,即將迎來隧道盡頭的曙光。而部分國家仍處於全力抗疫、封鎖隔離的階段。
不論各國處於什麼階段,它們都必須對現狀進行深刻思考,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危機,改善經濟長期發展前景。新冠肺炎疫情對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都造成了巨大衝擊,印尼也未能倖免。
▲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需跳出轉型困境(圖片來源:東博社)
旅行限制和隔離措施打擊了全球貿易和就業市場,財政赤字和債務擴大也將持續惡化。縱使大家對旅遊業、商業和消費的信心稍有重建,但在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和新一輪潛在疫情暴發的影響下,大家很快又被籠罩在陰影之中。
儘管當前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仍然具備長期發展的潛質。
一方面,據聯合國2019年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人口結構優勢明顯,在印度、孟加拉國和東南亞地區的人口中,20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的1/3以上;另一方面,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能力逐步提升,各國國內所湧現的大量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等相關公司,都印證了這一點。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庭、公司和企業家對新理念、新技術的追求,比如購物消費、商品銷售、銀行業務、課程學習和社交方式等。此外,外匯儲備上升、外債規模下降以及經常帳戶收支平衡,這令外界普遍認為,相比於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如今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更有能力抵禦外部金融衝擊。
隨著2020年危機的出現,各國政府機構及其央行迅速採取降息、增加資金流動性等金融措施幫助個人、家庭以及企業共度難關。
2020年5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宣布印尼政府將放寬社交隔離政策並進入更為持久的社會限制階段。同時,為了穩定經濟,政府也將採取財政刺激等調控手段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推動經濟復甦。
誠然,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難題將與之長期共存。政策制定者也應站在投資者和經商者的角度,以提高新興經濟體的吸引力為目的,採取膽子大、步子穩的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改善當地經營環境,為企業復甦提供助力。小至削減繁文縟節,打擊貪汙腐敗,大至取消對外商投資的限制,促進勞動力市場改革。許多國家在此方面已取得卓越成就,在此基礎上發展將使它們處於有利地位。
第二,增加各領域投資,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生產力,尤其是增加在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電信和網際網路連接、醫療保健、智慧教育和低碳化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投資。《亞洲發展展望2018》報告顯示,這些領域將是支撐發展中國家經濟長期增長的關鍵,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機器人、自動化、3D列印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進步。不論是深謀遠慮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危機過後的基礎設施改善,二者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性與韌性都至關重要。
第三,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並採取相應措施。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達卡、胡志明、雅加達、曼谷和孟買等地勢較低的城市極易受到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如今,為發展當地經濟,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重視抵禦氣候災害的能力,集資建設綠化、加強氣候防護,這也將成為影響當地企業和投資者經營管理的重要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的生命和經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其影響仍將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然而,危機與機遇總是並存的。政策制定者和企業管理者不得不重新審視危機並加快改革,把握機遇的新興經濟體不僅能迎來隧道盡頭的曙光,還能夯實基礎,在世界經濟的大海中乘風破浪。
報告丨「亞洲工廠」如何突圍全球競爭?關注丨後疫情時期中國製造業現狀調查與分析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外交部回應來源丨東博社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原標題:《關注丨後疫情時代,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乘風破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