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湯養元,有一位中醫,杭城許多中風病人和家屬,都當他是自家人,他身材魁梧,眼神堅毅。
他是劉永輝,河南滑縣人,劉氏中醫第七代傳人。
劉永輝家學淵源,七代祖劉光明、曾祖父劉嵐峰,都是一代名醫。劉永輝10歲不到就跟隨父輩,捧起了《傷寒論》等大部頭,立志要成為名醫。
劉永輝成年後,就讀於河南中醫學院,進行系統學習,後師從全國百名老中醫畢福高,學習針灸,得畢福高傾囊相授。之後再隨院士石學敏教授,研習「醒腦開竅針刺法」,並將這些方法結合到劉氏中醫心法中,進行中風偏癱的治療。
在河南行醫幾十年,2017年,劉永輝來到杭州。
10年裡3次腦梗2次腦出血65歲範叔叔右側偏癱失語一年半
範叔叔65歲,有高血壓史,卻不肯吃藥,生活習慣也不好。從2010年到現在,經歷了3次腦梗和2次腦出血,最近一次發生在2018年12月。
「當天我正好在外面,晚上8點多打老範的電話沒人接。讓女兒回去看情況,卻發現他倒在地上,意識不清。」範叔叔的愛人說,雖然之前有過幾次腦梗和腦出血,但這次最嚴重。
ICU躺了一個多月才轉到普通病房,但是範叔叔右側肢體偏癱、失語了,還因為吞咽功能弱插了胃管。
一年多的時間裡,範叔叔輾轉了幾家康復醫院,康復效果都不明顯。
今年6月,在病友的推薦下,範叔叔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進了劉永輝醫生的診室。劉醫生說,範叔叔來得有點遲,中風就像人被點了穴,治療要及時的,針和藥都要及時上,才能快速增強氣血疏導。
「治療了一個月,劉醫生說胃管插久了不好,對恢復語言、消化系統等都有影響,我們就遵醫囑讓老範自己學習吞咽,一周後拔掉了胃管,這樣他舒服多了。」範叔叔的愛人說,「本來老範痰多、常咳嗽,很影響睡眠,晚上要用兩三個枕頭。中藥喝了一段時間,痰變少了,能平躺著入睡了。」
到現在, 5個月治療下來,範叔叔已經能發聲了,也能獨自一個人走上五六十米。「情況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感謝劉醫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51歲李先生腦出血40毫升搶救了9天以為一輩子生活都無法自理了
李先生, 56歲。五年前,51歲的李先生在家中突然摔倒,失去意識。家裡人著急忙慌把他送去了醫院,醫生診斷腦出血,立刻手術。搶救了9天,才把腦出血40毫升的李先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李先生出院後,後遺症非常明顯——右腿軟綿綿使不上力,沒法走路;右手幾乎抬不起來,並且抖得厲害,吃飯、刷牙、洗臉都只能靠左手,一穿衣服就累得滿頭大汗。
李先生在康復醫院住了半年,情況卻沒好轉多少,「我還年輕,想到以後要這樣生活,心裡很恐慌。」
去年4月,李先生找到了劉永輝醫生。針刺+中藥,治療了三個多月後,走路慢慢能使上勁了,右手抬起來相對自如,顫抖的情況也好了很多。
李先生說,現在,他喜歡在小區附近走走,買點菜回家,也喜歡炒菜,順便鍛鍊了右手。「恢復到這個樣子,以前我根本想都不敢想,我要再堅持一下,希望能儘快恢復工作。」
書法愛好者以為這輩子只能坐輪椅了一年後潑墨揮毫四個字「妙手丹心」
陳阿姨,60歲,書法家。2017年3月突發腦梗,導致半身不遂。出院後,陳阿姨一直沒找到系統的康複方法,不僅不能寫書法, 眼看著下半輩子都要坐輪椅了,心情很差。
2017年6月底,陳阿姨被老伴小心翼翼推進劉醫生的診室。劉醫生詢問了陳阿姨的病情,認為是她的頸椎出了問題,導致中風後一直走不了路。
於是,劉醫生用「醒腦開竅針刺法」和傳統針刺法相結合的治療措施,針對頸椎施針,用針灸打通經絡。同時,配合中藥補氣活血化瘀——黃芪、白朮、茯苓等補氣;川芎、白芍、當歸補血活血;全蠍、地龍、僵蠶等祛風通絡。
一開始陳阿姨不肯吃藥,她說,看到中藥頭就大。劉醫生耐心地勸她,不吃不行,因為她身體疲軟、氣虛,所以劉醫生在方子裡特別加大黃芪用量給她補氣,又加一點平肝熄風的藥來達到陰陽平衡。
治療了一年多,陳阿姨越來越開心,前年12月,有天在家裡無事,潑墨揮毫寫了四個大字——「妙手丹心」,送到劉醫生診室。「我原以為這輩子只能坐輪椅了,沒想到還有今天!」
劉醫生提醒,中風後,針、藥要及時上,越早越好。偏癱、失語耽誤太久,即使是神仙也幫不了忙的。12月16日-1月7日,劉永輝在湯養元義診,針對中風偏癱、心腦血管等疾病,每周放送30個義診號,門診時間:周三、四、五全天,周六上午。
文/張慧麗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