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個場景,讓人對這個蔡當局的施政,產生強烈的不安感受。
一個場景是,臺灣民眾到各賣場搶購衛生紙,造成全臺衛生紙缺貨,有的大賣場一天補了三次貨,仍然被民眾「秒殺」,買不到的民眾還在網絡上大嘆「世界末日到了嗎?」剛開春就發生物價上漲,民生緊張的情況,值得蔡蔡當局深為警惕。
另外一個場景是,蔡英文上周突然進行「國安」人事調整,但多半是互換位子,換湯不換藥,被媒體認為是「無感改組」。與此同時,民間評價與信任度最高的臺「央行」總裁彭淮南又在昨日正式退休。一來一往,讓人對這個蔡當局的人事安排,或多或少產生了不安的信任問題。
先說衛生紙突然大漲現象,雖說是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國際油價也上升,助長通膨壓力,但難道蔡當局沒有提前查覺國際情勢,進行必要措施預防嗎?對業者可能囤積哄抬,有沒有做必要之稽查與防範?柴米油鹽,人民大事,蔡當局最近的改組,內政部分幾乎文風不動,難道相關部會與官員都盡到了責任嗎?
無怪乎,反年改團體批評,蔡當局這一年九個月都專注在統獨、意識形態鬥爭,結果民眾搶不到衛生紙,都沒有人負責, 「我們關心民生,她只關心統獨!」這個說法或許失之偏頗,但持平而論,蔡英文上任以來,確實給人的印象是專注於所謂 「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但民生攸關的大小事,相形之下,好像沒有這麼受到重視,這次搶購衛生紙風潮,就可略見端倪。
這種「專注政治鬥爭,忽略民生所系」的情況,在這波改組更是明顯。首先,涉及臺「行政院長」內政職權部分,只動了一個「勞動部長」,而且還傳出是蔡英文表姐、原「勞動部長」林美珠罹病堅辭所致。但是在「拔管」大戲,卡住臺大校長任命案的「教育部」,儘管「部長」潘文忠也提辭呈,卻獲「府院」強力慰留,這給人的印象就更加強烈了。
這波改組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此:有問題的內政團隊,文風不動。表現不甚亮眼的「國安」團隊,也只是輪流換位子,讓人對蔡英文的用人有「黔驢技窮」之感。但是輪流換位子,卻是督導者與被督導者角色互換,破壞了過去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包含民進黨籍的陳水扁都謹慎為之的制度,對未來蔡當局體制運作,與基層文官的感受與士氣,恐怕將產生看不見的負面影響。在臺灣民眾對經濟前景不安,出現近似逃難場景的「搶衛生紙」情景時,「國安」機關與「內閣」卻只會把「大風吹」玩得不亦樂乎。難道,他們心中最軟的一塊,是自己的 「位子」而非人民的生活?
例如,原任「參謀總長」的嚴德發,突然不到幾個月就跳升「國安會秘書長」,變成原「國防部長」馮世寬的上級。如今嚴又忽然「降級」為「國防部長」,反而要接受「國安會」督導。吳釗燮與李大維更 「奇觀」,吳釗燮當「國安會秘書長」,協助蔡英文督導「外交部長」李大維,現在兩人互換位子,變成吳釗燮應該向李大維陳報後,再上達蔡英文;不要講官場制度與文化,就民眾的感受,就已經是「你搞得我好亂」了。
也只能說,蔡英文的用人打破陳規,不考慮適格問題,要誰當幕僚長或「國安首長」就誰來當,即使互換角色,都是以她為唯一核心。但是就連陳水扁都不曾這樣處理人事,蔡英文也許真的是「從同一個包廂找人」,手中的牌少到只能不斷重新排列組合,但這樣對蔡當局體制與文官感受,只會留下紊亂與混淆權責問題。
彭淮南走了,蔡當局團隊少了最受信任的「閣員」,同一時間又看到沒有章法的無感改組,民眾能怎麼辦呢?只能趕快去大賣場,搶著僅剩不多的衛生紙。我們要提醒蔡當局,這是此時此刻,多數民眾對這個蔡當局的記憶,如果還自我感覺良好,這個記憶與印象,很快就會定格下去。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