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晚上和閨蜜視頻,聊到孩子時說起孩子的語言發展問題,她愁容滿面的說:「我家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說幾句完整的話,我看別人家孩子都會背詩了!」
我當時就跟閨蜜說,想要孩子說話早,家長就要經常和他說話,耐心教他。結果閨蜜嘆了口氣說:「哪有時間呀!每天忙著賺錢,孩子都是婆婆帶,老人家什麼都好就是不愛說話,可畢竟是幫我們帶孩子也不好要求什麼。」
其實,很多孩子說話晚,到了2、3歲還說不清、說得少,大多都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很可能就是因為錯過了訓練語言的關鍵期。
寶寶從出生就已經可以分辨不同的語言了,正常來說0-3歲是語言訓練的關鍵期,3歲時寶寶就應該掌握大部分的口語,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
如果是語言發育較慢,到3歲左右才能說整句或者很少說話、發音不清楚,那孩子的語言能力一般會弱於同齡孩子。
所以,希望家長都能關注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不要錯過語言訓練關鍵期的3個階段:
1、多和孩子說話
想要孩子早說話,有更好的語言能力,家長就需要多和孩子說話,平常能說什麼說什麼,比如給孩子介紹家居用品、介紹正在做的事,千萬不要嫌麻煩、嫌累。1歲前孩子聽的詞彙量足夠多,孩子才能學著說話。
家長最好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讀繪本故事,注意聲音要有感情,最好還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和孩子有眼神的互動。等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可以從單方面的說變成雙方的溝通。
2、多重複新的詞語,強化記憶
家長還要注意,在和孩子說話時,儘量多重複新的詞語,幫寶寶強化記憶。比如一句話:「這個是椅子,它是粉色的。」最好可以說成:「這個是椅子,這把椅子是粉色的。」重複「椅子」這個詞,幫寶寶學習。
3、變化詞語,用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學會了一種表達方法之後,家長還可以變換詞語,用其他方式表達,幫孩子學會更多的詞語和表達方式。比如「開心」可以換成「高興」、「快樂」、「愉快」等同義詞,句式也可以變換。
4、語言遊戲
而且我特別建議家長有時間一定要多和孩子做一些語言遊戲,像一些遊戲的口令、童謠,或者遊戲中需要用的詞彙,還有詞語接龍、兒歌等遊戲都是可以幫寶寶在實際應用中鍛鍊語言能力的。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