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育兒
寶寶的教育是家長們非常重視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的啟蒙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在這其中就有一項父母非常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
其實在父母的身邊有很多孩子會說話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很多的老人都說「貴人語遲」,而實際上孩子說話晚,是另有原因。
莉莉的孩子幾年已經2歲了,身體發育的非常好,本來應該非常高興的莉莉,最近卻越發的憂愁,就是因為知道現在孩子說話還是會單一的發音,基本上超過5個字的話,就不會說了。但是身邊閨蜜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半年,說話就已經非常流利了,這樣莉莉更加著急。
其實在之前莉莉就使用過很多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說話,但效果甚微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就請了相關機構來教孩子說話,當專業的育兒老師來的時候,莉莉就將孩子相關的情況和育兒師說了,誰知道育兒師竟說:「孩子說話晚,多半都是父母的鍋,估計就是你平常說的話太多,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說話。」
聽到這裡,莉莉才意識到似乎真的是這樣,於是在之後的教育當中莉莉刻意讓孩子主動說話,孩子的語言情況才變得好很多,其實很多家長因為疼愛孩子,卻將孩子說話的機會剝奪了,這才成為了孩子說話的「絆腳石」。
很多父母太疼愛孩子,在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之前,就將孩子一切事情都想到了,幾乎不用孩子開口說話,就已經滿足了孩子所有的需求,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不用自己說話,父母也能滿足自己,這樣孩子以後就會「懶得說話」,再加上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的機會也少,這樣就更減少了孩子說話的機會。
孩子在剛開始說話的時候,一定會因為不熟練而出現很多錯誤的讀音,或者是為了方便表達,出現很多疊音,很多家長因為感覺這樣的發音很可愛,在孩子的面前也會學著孩子說話,這對孩子學習說話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讓孩子的發音不正確。
知道現在很多家長聽都會具備多套的語言體系,例如孩子的姥姥說東北話,孩子的爺爺說河南話等等,這樣複雜的語言環境,會讓孩子無法分辨正確的語言邏輯,對寶寶說話產生很大的影響,不知道大人們話語中的含義,這樣就會延遲孩子說話的時間。
父母想讓孩子儘早的學會說話,就要為孩子創造機會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完全可以多在孩子的面前進行溝通,這樣孩子也能在旁邊學習,也可以引導孩子說話,儘量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寶寶才能有說話的動力。
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詞彙量儲備充足的時候,才會張口開始說話,隨著孩子的詞彙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說話才會越來越順暢,所以父母儘可能的在孩子面前多說話,讓孩子在日常的對話裡,學習正確的語言邏輯,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這樣寶寶以後學說話時,才能更方便。
寶寶的學習能力還不足以同時學習兩套語言體系,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發音和詞彙,儘量不要養同一個事物出現多個名稱,尤其是在前期寶寶學說話的時候,簡單的語言邏輯更有助於寶寶學會說話,也能讓寶寶的發音更規範。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說話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