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多半父母這3種行為成「絆腳石」,中招的父母趕緊改

2020-10-29 天意媽媽談育兒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

寶寶的教育是家長們非常重視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的啟蒙教育,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在這其中就有一項父母非常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

其實在父母的身邊有很多孩子會說話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很多的老人都說「貴人語遲」,而實際上孩子說話晚,是另有原因。

寶寶遲遲不說話,家長萬分著急,殊不知自己才是「絆腳石」

莉莉的孩子幾年已經2歲了,身體發育的非常好,本來應該非常高興的莉莉,最近卻越發的憂愁,就是因為知道現在孩子說話還是會單一的發音,基本上超過5個字的話,就不會說了。但是身邊閨蜜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半年,說話就已經非常流利了,這樣莉莉更加著急。

其實在之前莉莉就使用過很多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說話,但效果甚微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就請了相關機構來教孩子說話,當專業的育兒老師來的時候,莉莉就將孩子相關的情況和育兒師說了,誰知道育兒師竟說:「孩子說話晚,多半都是父母的鍋,估計就是你平常說的話太多,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說話。」

聽到這裡,莉莉才意識到似乎真的是這樣,於是在之後的教育當中莉莉刻意讓孩子主動說話,孩子的語言情況才變得好很多,其實很多家長因為疼愛孩子,卻將孩子說話的機會剝奪了,這才成為了孩子說話的「絆腳石」。

父母這3種做法成為孩子說話的「絆腳石」

  • 1. 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很多父母太疼愛孩子,在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之前,就將孩子一切事情都想到了,幾乎不用孩子開口說話,就已經滿足了孩子所有的需求,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不用自己說話,父母也能滿足自己,這樣孩子以後就會「懶得說話」,再加上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的機會也少,這樣就更減少了孩子說話的機會。

  • 2. 不糾正孩子的發音

孩子在剛開始說話的時候,一定會因為不熟練而出現很多錯誤的讀音,或者是為了方便表達,出現很多疊音,很多家長因為感覺這樣的發音很可愛,在孩子的面前也會學著孩子說話,這對孩子學習說話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讓孩子的發音不正確。

  • 3. 孩子的語言環境太複雜

知道現在很多家長聽都會具備多套的語言體系,例如孩子的姥姥說東北話,孩子的爺爺說河南話等等,這樣複雜的語言環境,會讓孩子無法分辨正確的語言邏輯,對寶寶說話產生很大的影響,不知道大人們話語中的含義,這樣就會延遲孩子說話的時間。

想讓孩子早說話,家長都需要注意什麼呢?

  • 1. 多和寶寶溝通

父母想讓孩子儘早的學會說話,就要為孩子創造機會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完全可以多在孩子的面前進行溝通,這樣孩子也能在旁邊學習,也可以引導孩子說話,儘量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寶寶才能有說話的動力。

  • 2. 多在寶寶面前說話

孩子只有在自己的詞彙量儲備充足的時候,才會張口開始說話,隨著孩子的詞彙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說話才會越來越順暢,所以父母儘可能的在孩子面前多說話,讓孩子在日常的對話裡,學習正確的語言邏輯,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這樣寶寶以後學說話時,才能更方便。

  • 3. 家長要規範自己的語言

寶寶的學習能力還不足以同時學習兩套語言體系,所以父母在引導孩子說話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發音和詞彙,儘量不要養同一個事物出現多個名稱,尤其是在前期寶寶學說話的時候,簡單的語言邏輯更有助於寶寶學會說話,也能讓寶寶的發音更規範。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說話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家長看似「周到」的行為,是寶寶說話的「絆腳石」,父母趕緊改正
    ,是寶寶說話的「絆腳石」有的孩子很早就學會了說話,而有的孩子遲遲說不來一句話,如此一對比,不得不讓家長們感到擔心著急,這是為什麼呢?,寶媽這個看似「周到」的行為,卻成為了孩子說話的絆腳石,若是你也存在這樣的行為,那麼可要趕緊改正過來了。
  • 寶寶說話晚,可能和父母這些行為有關,有這3種做法的父母抓緊改
    在和別人家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邦邦因為說話沒有別的小朋友好,有的語言不會說,同齡的小朋友有的不願意跟他玩。張女士這才覺得,自己兒子確實比別的同齡小朋友說話晚了很多,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社交,就趕緊帶著她到醫院去諮詢了醫生。
  • 家長這四種做法,是寶寶開口說話的「攔路虎」,踩坑父母趕緊改
    而同小區的另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不僅說話清楚,而且還會說一些簡單的長句。兩者相較之下,足以說明欣欣寶寶在說話上的落後,這可急壞了欣欣的父母。為了幫助欣欣寶寶儘快的學好說話,欣欣父母用過很多方法,但是一無所用。
  • 寶寶說話晚、說不清,多半是父母種下的因,幾種錯誤行為儘早糾正
    但其實有時候他們不開口說話或說話晚,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長沒給孩子機會說。》幫助父母解決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教難題,內含12大精選主題,以及多方位階梯式語言啟蒙、科學的內容編排、貼近生活場景的小故事,再加上富有童趣的畫面,家長不僅能一邊領娃學說話,還能讓其會說話並愛上說話。
  • 寶寶說話晚,責任在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早說話並不難
    但有時候孩子開口說話晚,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問題。我同事家的孩子,2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多和孩子交流。有些家庭忽視了與寶寶的溝通,認為這麼小的孩子,說了他也不懂。孩子沒有得到良好的語言環境,開口說話的時間就會晚一些。
  • 寶寶說話晚,責任在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早說話並不難
    但有時候孩子開口說話晚,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問題。我同事家的孩子,2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多和孩子交流。一般的寶寶在7-12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就可以開口說話了。在保證孩子健康的前提下,這個時間早晚取決於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高級翻譯」幫倒忙,父母學著「笨點」才行
    而不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單純的指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晚,這根本是兩個概念。相反,在排除了身體疾病的原因外,如果寶寶遲遲不願開口,對於他成長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寶寶不愛說話啥原因,很多與父母做法有關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犯下這4種錯誤,參照對比下,別好心幫倒忙了!1.
  • 寶寶說話晚,或是身邊有「高級翻譯」,父母學著「慢半拍」才行
    而不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單純的指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晚,這根本是兩個概念。相反,在排除了身體疾病的原因外,如果寶寶遲遲不願開口,對於他成長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寶寶不愛說話啥原因,很多與父母做法有關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犯下這4種錯誤,參照對比下,別好心幫倒忙了!1.
  • 寶寶說話晚,可能是父母教錯了,細數教孩子說話的4種錯誤態度
    很多父母從懷孕開始就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看一些專業的書籍。娃出生以後,他們常常會按照書本來,比如說話,大部分父母都會從新生兒開始給孩子打基礎,希望寶寶能夠早說話、會說話。但是,很多時候往往事與願違,父母已經很努力了,孩子仍然不會說、說話晚。為什麼會這樣?很可能是父母教錯了!細數教孩子說話的4種錯誤態度!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要背鍋,做到這4步還可挽救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父母這3種行為要背鍋,做到這4步還可挽救語言是人與人交流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從寶寶出生那一刻的哭聲開始,其實就在向外界表達想法。而與他人交流,應該就是再隨後的幾個月以來的說話,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做到簡單的語言交流。
  • 心理學家:孩子說話晚,多半和3種媽媽有關,希望沒有你
    3.嚴厲教育的媽媽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可過於嚴厲的媽媽也無法育出好兒,過分嚴肅的媽媽是良好親子關係的隱形殺手,孩子面對嚴厲的媽媽,只有膽怯而無親密之感。孩子不敢在媽媽面前大聲說話與溝通交流,日以繼夜,孩子心的話堆積成了壓力之山。
  • 寶寶說話晚?可能全「賴」父母,學會「3勤1懶」,寶寶說話快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有人說說話越早的孩子越聰明,但其實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影響孩子說話有很多因素,像男孩普遍比女孩說話更晚,雙語家庭的寶寶也會更晚開口,但有的時候,寶寶說話晚,完全是父母的「鍋」。
  • 寶寶說話晚是貴人遲語?別讓無知害了娃,3種錯誤行為早點糾正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用「貴人語遲」一詞來形容說話比較晚的孩子,意思是孩子開口晚,比一般孩子更聰明。那「語遲」一定是「貴人」嗎?她覺得很奇怪,她和宸宸爸爸都是一歲就會說話了,為什麼宸宸到現在還不會說話呢?坐在她旁邊,一位年紀稍長的老人笑了笑說:「孩子一歲半不會說話得不少呢,我們老一輩有種說法叫做『貴人語遲』,你家這孩子以後可比一般孩子要聰明呢!所以別太擔心,該說話時自然就會說了!」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開口晚?說話不清楚?這些行為父母小心中招
    作為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予孩子,最好吃的飯菜、最好看的衣服、最好的教育……然而,當父母竭盡所能、傾其所有時,孩子卻沒有按照父母預計的軌道發展。不開口、開口晚、說話不清楚的孩子越來越多,這不得不引起父母的關注和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開口晚、說話不清楚等語言問題。
  • 衝調米粉有四個常見誤區,中招的父母趕緊改,要不然寶寶白吃了
    執筆:橘裡編輯:橘裡定稿:楠楠寶寶在半歲以後,輔食的選擇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對於新手寶媽們來說,這是一個既耗費精力又費腦子的事情。就單拿衝調米粉這一樣來說吧,在一些沒有經驗的父母眼中,衝米粉就像是衝咖啡一樣簡單,隨便倒點水似乎就可以了。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是來自3種家庭,父母要警惕
    就為了這句「為了孩子」的話成了許多家庭的一個魔咒,父母因為孩子的事過得不好,卻不知孩子因為這樣的父母承擔了很多原本不該承擔的壓力和痛苦。>有的家長本身很糟糕,有了孩子也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父母做什麼,孩子會在一旁看著學習模仿。
  • 這4種父母,養不出孝順孩子,有的趕緊改
    孩子們,成績有好有壞,智商有高有低,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也正是這些因素才讓孩子們各有優勢,各有特點。但是有一個品質,是所有孩子都必須有的——那就是孝順!父母辛苦養育,孩子要知道孝順!不過,下邊這7種父母可要當心,小心你養出一個不孝順的娃!
  • 寶寶說話晚是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父母一定要注意!
    雖說個體發育有差異,寶寶們開口說話有早有晚,但是一般來說如果寶寶晚於標準說話時間,可能就是智商發育遲緩的表現了,父母一定就要注意啦!研究表明,導致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發育因素和疾病因素兩大類。而影響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病因包括聽力障礙、智力缺陷、發音器官神經肌肉性病變,甚至是孤獨症等。
  • 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不改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因為孩子的家庭矛盾,多半來自媽媽,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媽媽養育孩子的態度跟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極大的關係。如果不及時做好教育孩子學會有自律行為,那麼孩子就會放肆無比,愈來愈嚴重了,對身心健康有嚴重影響,建議家長們看看以下幾點,有助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學習成績。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
  • 孩子說話晚,講不清?寶寶並不是愚笨,「真兇」可能是父母
    也就是說,說話晚的孩子命好,但從現在的社會來看,孩子要是說話晚,那肯定是「有毛病」。這就讓很多家長擔心,擔心孩子語言能力,或者是身體有什麼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除了身體器官原因,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說話晚,講不清,「真兇」有可能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