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一個行業都有大量的商業精英和技術人才。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行業乘著風口迅速崛起,湧現出許多知名企業家,如房地產大亨許家印、李嘉誠、網際網路大佬馬雲等,他們都曾經坐上首富之位。當然,也有一些名字只是「曇花一現」,早已漸漸被人們淡忘。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永遠是一個「常勝將軍」,也沒有人一輩子可以一帆風順。今天可能是首富,而明天就有可能會跌到谷底。誰也不能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唯有努力活在當下。
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施正榮這個大人物曾短暫地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但他最終結果卻非常悲慘。當年,施正榮花40萬元賺了1400億元,成功登上了首富寶座。然而,他的資產最終只剩下12億元。幾年後,施正榮的1400億資產「人間蒸發」,他經歷了什麼?
施正榮曾經通過網絡接觸到了項目,但他的財富並非來自網際網路。他創立了尚德電力公司,成為中國太陽能行業的領導者。儘管他顯示出了自己的優勢,但他仍然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
施正榮自幼勤奮好學,生於江蘇省1963年。在長春工業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後,他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的碩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後,他被送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留學,以優異的多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獲得博士學位,後任該中心研究員、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他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但相比於往後的高光首富時刻,這只是開始。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施正榮並沒有選擇順風順水的學術領域多做研究。相反,在國外賺錢後,他決定回中國創業,他可能受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一股下海經商浪潮的影響,以及他敏銳的洞察力,嗅到了蘊藏在新能源中的無限商機。
當時,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施正榮也只是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技術和經驗。他不願意一輩子為別人工作,決心開創自己的事業。於是,他拿出40萬元積蓄,回到老家創業,當時國家政策扶持太陽能產業,當時的國家政策也為施正榮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高學歷加上優越的技術,讓施正榮得到了zf600萬美元的融資,2000年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憑藉大量企業的融資、自身的技術優勢、政府扶持、及各項優惠的優勢之下,施正榮的公司在短短四年產能就達到了540兆瓦,銷售收入達到100億美元,躋身世界光伏行業前三強,他和企業也由此成為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標杆形象,因此他被稱為「新能源教父」。
趁著這一強勁勢頭,尚德於2005年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一舉獲得4億美元融資。被外界稱為「光伏界的微軟」,施正榮也因此成為華爾街最受歡迎的明星。
北京時間2006年1月13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收盤時,無錫尚德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股價達到每股34.02美元。施正榮持有6800萬股,市值達到23.13億美元,約180億6億元人民幣——遠遠超過200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10億6.4億、胡潤富豪榜富豪黃光裕的14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大陸新首富。
財富的增長給施正榮帶來了更多的自信,但同時,他的初衷也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計劃如何享受生活,漸漸沉迷於紙醉金迷的世界,甚至租了一整架飛機來參加會議,豪華轎車更是他的標準裝備。此外,施正榮還聘請具有國外工作和生活經歷的精英人士來管理企業,還要求所有進入高層的人士必須在外國人面前說英語。
如果說這些只是富人奢侈的「作」和對過去貧窮生活的補償,那麼對同行和政府領導的蔑視則才是真正將尚德推向深淵的手。
由於尚德在中國的發展史無前例,尚德的巨額利潤也吸引了大批人進入光伏產業,這導致了自身光伏產業的快速衰落,地方政府為尚德的崛起做出了很大貢獻。成功上市後,施正榮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在一次新能源峰會上,施正榮指著許多同行和政府官員說:「你們回去好好反省一下。」
此外,光伏產業的原材料也開始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在這兩座山腳下,尚德也連續兩年虧損。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政策對尚德造成致命打擊,公司陷入危機,施正榮也被踢出管理層。時隔7年,施正榮再也沒有出現在富豪榜上,從186億資產破產而歸。
2012年,其市值僅為12億元,僅7年就蒸發了1000多億元。因此,施正榮現在這個名字很少被提及。短短7年時間,施正榮的1400億資產被徹底消耗殆盡。在遺憾中,施正榮曾經感嘆,所有的榮譽都是過去的。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取決於他有多少錢,而取決於他能否將財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