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全和援圓。
王合全懷抱援圓,滿臉微笑。
援圓可愛的照片。
援疆幹部收養腦癱棄嬰 妻子開博客分享成長
博客裡,有一個博主名叫援圓,今年只有1歲零3月大。博客開通的11個月裡,共發布了143篇充滿童趣和溫情的文章,平均兩天一篇,記錄著小寶貝成長的點點滴滴。
也許這並不稀奇,很多年輕的父母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留下寶貝成長的印記。但是,援圓絕對是與眾不同的一個。她是一名維吾爾族女嬰,出生在新疆巴州,在媽媽的肚子裡才呆到7個月,就著急地呱呱落地。因為種種未知的原因,早產並伴有腦癱前兆的援圓出生後即被單獨留在了醫院,她的生身父母沒有再回來抱抱她。
一個來自河北的援疆幹部王合全來醫院看望她,凝視著小寶貝那雙圓圓的大眼睛,再也割捨不下。一番內心的糾結和掙扎,2012年中秋節之際,王合全將棄嬰帶回了自己在河北的家,託付妻子撫養,並取名援圓。為了了卻丈夫的牽掛,妻子開通博客,用網絡和千裡之外的丈夫分享寶貝成長的快樂。
從小喪父喪母 看見棄嬰觸景生情
天山網訊(記者楊姣姣報導)2012年,一個悶熱的夏日傍晚。來自河北的援疆幹部王合全翻看《巴州日報》時看到一條消息,有個早產女嬰被父母遺棄在醫院。
第二天,王合全便趕到醫院看望女嬰。此刻,這名維吾爾族女嬰小小的身體正在被肺炎、黃疸等五種疾病困住生命的呼吸,渾身皮膚紫紅,雙眼緊閉。
「我心裡很不好受,想到自己3歲喪母,5歲喪父的經歷,當時就萌生了收養她的念頭。」那是父女倆的初次相遇。
可是醫生說,女嬰是早產兒,以後是否會留下後遺症是未知數。而且這個女嬰走路有些繃腳尖,可能是腦癱的徵兆。
一番內心的掙扎, 一個堅定的信念對王合全說,「不管咋樣,我認定這個娃娃了。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不是最好的,但我們會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即便花光家裡所有的錢,也要醫治好孩子,讓她在溫馨的環境下成長。」
王合全,48歲,河北省農業廳水產技術推廣站研究員。2011年9月,作為援疆技術幹部被選派到新疆塔裡木河流域希尼爾水庫管理局。
王合全下定決心後,打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我也很喜歡孩子,願意和老公一起把孩子撫養好!」趙梅榮非常支持丈夫。
王合全立即趕往巴州兒童福利院協商收養事宜。登記、考察、公示,收養程序一一進行。
「一起援疆的同事給女兒起名『援圓』,紀念我在援疆歲月中獲得了『至寶』,也寓意我們一家人能團圓幸福。」王合全很喜歡這個名字。
爸爸厚著臉皮四處找母乳
2012年的中秋節,王合全帶著援圓一起回到了河北的家,一家團圓。
為了提高援圓的免疫力,王合全「厚著臉皮」四處尋找母乳,適逢表侄的女兒降生,援圓病好後的第一個星期,每天早上能被送去享受遲來的母乳,晚上回家後再帶回一奶瓶「夜宵」。
等到稍大,王合全拜託姐姐從90公裡外的山區老家帶來精挑細選的小米和笨雞蛋,小米粥和雞蛋羹成了援圓的營養大餐。
妻子趙梅榮又要照顧孩子,又要上班,很辛苦。於是他們花錢請了保姆,每天給援圓按摩,預防可能出現的腦癱。「保姆一個月工資3000,比我的工資還高呢。」王和全笑著說。
如今,讓王合全無比開心的是,援圓胃口很好,脾臟和消化能力都很好。個頭長的也快,混在同齡孩子中,已看不出早產兒的羸弱。
援圓咿咿呀呀地叫「爸爸、爸爸……」,王合全激動不已地回「謝謝、謝謝」。兒子在一旁善意地嘲笑:「援圓叫你爸爸,你謝什麼啊?」。
兒子以前每個學期回家一次,現在每月找各種理由回家,陪援圓玩,逗她笑。兒子答應王合全,在父母年齡漸老後,會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王合全說兒子自小極少和他交流。身上或多或少有獨生子的自我。有了這個小妹妹,現在責任感強了。
王合全在新疆的時候,援圓會經常對著電話要爸爸,小手不停地在話筒上抓來抓去,想把「爸爸」拽出來抱著。
此時,遠在新疆的王合全也總是非常想念孩子。「下班後,大家都回家了,剩我一人在水庫呆著。我買風箏送給食堂的大師傅,就是為討好大師傅,能陪我說說話。」
五個月大在博客裡安家
8月15日,《發燒》,退燒貼不要,洗溫水澡不洗,除了哭喊,所有的行動都拒絕,凌亂的媽媽不知道該咋辦好了。唉!生病太難受了,脾氣見長應該算是正常吧嘿嘿~……
8月16日,《洗澡》,因為天熱出汗多,每天洗澡數次,媽媽懶省事,直接把我放到洗手面盆裡,我時不時對著化妝鏡子自戀,親親嘴,拍拍掌,碰個頭,做個鬼臉……
8月24日,《我是姑姑的止疼藥》,姑姑的腰做手術了……姑姑說疼啊!忍不住了就想想援圓,想援圓吃飯的樣子,走路的樣子,大笑的樣子,害羞的樣子^
這些充滿了童趣的日記,都是王合全的妻子趙榮梅在援圓博客裡發表的文章。
這個博客於2012年10月2日開通,當時援圓剛剛來到河北的家,只有5個多月大。「今天起開博,記錄我的成長。」這是博客裡的第一篇文章,標誌著援圓在博客安家,留下第一個「腳印」。從此,趙梅榮在悉心照顧女兒之餘,在博客中記錄女兒的成長成為她的一個大事。
遠在新疆巴州的王合全,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妻子寫的博文,援圓「說」自己吃水果蔬菜了,他會興奮地大聲告訴同事;援圓「說」自己感冒了,他會急得團團轉。王合全說:「看女兒的博客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北大上學的兒子、援圓的外婆等人也是博客裡的常客。「因為援圓的到來,家裡的氣氛也變得很好。」趙梅榮說,以前老公在新疆工作,兒子在外上學,家裡只有她一個人,冷冷清清的,經常不按時吃飯。自從援圓到家後,她有了牽掛,親戚、朋友也常來看望援圓,家裡每天都是歡聲笑語。
兒子以前每個學期回家一次,現在每月找各種理由回家,很樂意陪援圓玩,逗她笑。兒子答應王合全,在父母年齡漸老後,會承擔起兄長如父的責任。王合全說兒子自小極少和他交流。身上或多或少有獨生子的自我。現在責任感強了。
「孩子長得快,一天一個樣,我會堅持把博客寫下去的。以後也將把博客送給援圓,讓她繼續記錄自己的生活。」趙梅榮說。
長大後,願幫孩子尋找親身父母
目前,一歲多的援圓已經開始了「求學之路」,每周去上外教學習班。
「其實也就是玩兒,在玩兒的過程中培養膽量、訓練協調性。」王合全說,雖然一年的學費要一萬多,但覺得這錢花的值!援圓已經慢慢顯現出語言和舞蹈的天賦。
「等援圓再長大些,我會帶她回庫爾勒學習維吾爾族舞蹈和語言。我太喜歡新疆的舞蹈了,熱情、隨性、開心!我希望遠離新疆的援圓能和生長在新疆的孩子一樣,熱情、純真。」
談到未來,王合全說:「在領養援圓之前,我們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盡己所能照顧援圓,等我老了,兒子會接替我照顧援圓。 假如有一天,援圓開始期盼找尋親身父母,我一定會帶著她去尋找,或許在某個角落,他們也在默默地關注著援圓,帶著不能訴說的難言之隱。」
像每一個幸福的嬰孩一樣,援圓日日成長,蓄積力量,等待著亭亭玉立,等待著成熟堅強。
像每一雙溫柔的父母一樣,王合全夫婦全身心的呵護援圓,委以生命的一飯一蔬,在漫漶人生徵途中遞上溫暖厚實的手掌。風雨迎送,不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