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讀書的「種子」

2020-12-15 人民網

  湖南衡陽市白沙洲工業園南江辦事處,古老的湘江在此拐了個彎,將這片城郊之地攬入懷中。辦公樓一層活動室,年輕的90後大學生譚延琮手拿雷射筆,在臺上講述「我眼中的日本」。臺下,可容納50人左右的會議廳擠得滿滿當當。他們中間,有鄉鎮幹部,有農民,也有暑期在家的孩子,有的是曾經的主講,有的將在不久後走上講臺、分享讀書感受。

  每個月兩期的讀書活動,南江街道已經舉辦了19場。在這片農村人口依然佔主體的城郊接合部,組織者半開玩笑地把舉辦讀書會比喻成在「文化沙漠」種草,而如今,草的種子已悄然發芽。

  遠不止在南江。4年多時間,這個名為大河讀書會的衡陽民間知識公益組織,用170多場讀書活動和獨特的組織方式,連接起數萬名閱讀愛好者。全民閱讀如何推廣?衡陽用自發的民間探索,提供了另一種「打開方式」。

  通過結伴分享,將一個個讀書愛好者連接在一起

  初入大河讀書會,謝燕感覺像是走進了另一個衡陽。

  擁有蔡倫、王船山和石鼓書院的衡陽,歷史上從不缺乏耀眼的文化光環。然而,在謝燕的印象中,隨處可見的牌館連同牌桌上麻將的撞擊聲,似乎更多體現著這座城市當下的「文化氛圍」。這位小學老師自小就愛讀書,但她發覺,真正能聊書的沒幾個。

  2016年底,經朋友介紹,她走進了大河讀書會,驚奇地發現,這座城市喜歡讀書的人,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注的一個領域,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

  這其實代表著大部分初來大河者的共同感受——平時總覺得自己像一座座「精神孤島」,可一旦有了連接,都會感嘆,原來自己並不孤單。

  大河讀書會的組建,緣起於幾位讀書愛好者的一次遠足。5年前的仲春,曾在衡陽媒體工作過的許豐華和在黨政機關任職的李康杏,邀幾位好友同遊南嶽。在王船山曾經隱居過的蓮花峰,李康杏提議,可否把平時的讀書聊天活動固定下來。此後不久,在衡陽市的一家咖啡廳,13名會員的第一場讀書會,蕩起了大河的第一朵浪花。

  「讀書太重要,可大家平時工作又太忙。怎麼化解這一矛盾?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結伴、分享、交流。」李康杏說。「每兩周開展一次,每次一個主題,大家輪流主講,講完後隨意交流。」許豐華說,在這裡,只有讀書愛好者的平等互動,大家既能沉浸於思想交流的愉悅,也可因見解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

  這個自由隨性的民間組織,因為新鮮血液的注入,也開始完善著自己的運行機制。2015年初,現任執行會長曾小惠加入讀書會。她提出,為保證讀書會的質量,需要建立內容品質控制機制。於是,每場讀書會,除了主講,增設了用來補充主講內容的副講,以及串場的主持人。更加關鍵的是試講機制,讀書會的幾位核心成員會對主講內容提前把關,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每位參與者都是創造者,可以組織籌備讀書活動

  「兩歲」那年,大河讀書會開始遭遇「成長的煩惱」。

  即便成立了專門負責活動籌備的秘書處,大河讀書會一年的活動也很難突破20場。「秘書處幹得很累,但讀書會的影響力並不大。」許豐華說。組織者意識到,如果按照舊有模式走下去,讀書會內的交流雖然精彩,可輻射半徑終究有限。

  創新來自一位普通會員的大膽舉動,由她提議的一次小眾文藝電影的眾籌,居然大獲成功。組織者開始反思:為何不充分調動每一位會員的創造力,讓大家都來參與讀書活動的組織籌備?

  這種後來被比喻為「種子」的組織模式,開始重構讀書會的活動籌備機制。任何一名會員都可以申請成為「種子」,他們是活動的負責人和領導者,被秘書處授權發起一場讀書會,可以調動讀書會的任何資源,聯繫主講、副講、主持人、志願者以及場地提供方,並對活動的全流程進行專業化推進。

  第一次擔任「種子」時,謝燕興奮又緊張,就像遭遇了一場大考。她一直關注家庭教育領域,好不容易從廣州請來了自己認識的專家,還得自己找場地和志願者,同時為活動的宣傳四處奔走。這場活動卻出乎意料的成功,在謝燕聯繫的衡陽市圖書館,擁有200個座位的多功能廳裡擠進了300多人。

  創新並未就此打住。會員梁新平自發組織的分會模式,又讓組織者開了腦洞。「如果每次活動都來讀書會總部,活動頻率肯定有限。」愛好國學的梁新平跟幾位好友一道,嘗試著開啟了國學分會的讀書活動。分會以國學為主題,興趣相投者自發聚集,規模雖小,但分享者更能沉浸其中。

  「種子」加分會的去中心化組織模式,成為大河讀書會至今堅守的組織形式。曾小惠將其概括為「人人參與,人人創造」,「讓每一位會員都能體現價值,因此而鍛鍊成長。」

  大河讀書會的影響力,由此開始「裂變」式增長——20多個分會相繼成立,成規模的讀書活動去年增加到40多場。

  堅守公益屬性,讓知識分享活動影響更多人

  「唯讀書與跑步不可辜負。」每天清晨,陳信總是最早出現在讀書會微信群裡的打卡者之一。他帶領的大河讀書會運動分會,每天6點半準時用晨跑和誦讀開啟新一天的生活。兩年多來,風雨無阻。

  在大河讀書會,微笑常常掛在每個人的嘴角,他們在堅持閱讀中追求更好的自己,也希望閱讀能讓更多人受益。

  謝燕已是大河讀書會的秘書長,雖然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對讀書會的事情卻從不含糊。「讀書會就像一個賦能平臺,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成長。」謝燕說,如今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這場知識公益活動不斷持續,影響更多人。

  這與南江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凌浩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初之所以力主把讀書分會建到辦事處,除了自己喜歡讀書,更希望把學習的習慣植入自己所在的團隊。分會成立半年多,讀書活動辦了19期,機關工作人員有的當主講,有的當「種子」,「每個人都在參與,每個人都在改變。」

  會員超過5000人,活動覆蓋人群數萬,讀書會曾引來商業機構的青睞。有商家提議以冠名的形式提供贊助,有的希望把讀書會的總部免費放到新建的商業綜合體中,但都被組織者婉言謝絕。「不接受任何商業贊助,永不與任何商業利益發生任何交易。」這是大河讀書會對外的承諾。「我們希望一直堅守大河讀書會的公益屬性。」許豐華說。

  每人每年200元的會費支撐著大河讀書會的基本運轉。除了少數專職人員的薪水,所有人都在無償付出,包括每一位邀請的主講嘉賓。「付出即是收穫,這是我們的價值觀。」曾小惠說。

  前不久啟動的「溪流學院」,是大河讀書會的又一次創新,目的在於為讀書會未來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報名參加者,將以「元種子」的身份,接受培訓和鍛鍊,從而成長為其他「種子」、主講、主持等角色的合格培訓者。每月起碼讀一本書,每周寫4篇讀書筆記——這是「元種子」們給自己定下的「通關」計劃,他們沉浸其中,只希望跟衡陽這座城市中喜愛閱讀的人一道,以書為媒,共建精神家園。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2日 12 版)

(責編:嶽弘彬、曹昆)

相關焦點

  •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治癒系的種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他們可能是花的種子,草的種子,樹的種子……網絡上經常出現這些話「不做作業父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為什麼要放暑假,因為老師快崩潰了,給老師留下休息的時間,為什麼開學,因為家長要崩潰了,給家長休息的時間。」
  • 耿倩倩: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都是一粒獨特的種子
    她認為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都是一粒獨特的種子,給予學生機會,鼓勵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自信心。「教師夢」源於父親的影響「一輛金鹿自行車,一輛大陽摩託車,陪他走過了鎮上的七八所學校。父親工作41年以來一直從未脫離過一線,哪裡需要教師,他就流動到哪裡;哪門學科缺老師,他就承擔哪科。」
  • 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讀書吧
    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讀書吧?我也非常喜歡讀書。高爾基曾經說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她就活起來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因為書就像一位朋友,伴隨我們的成長,帶給我們無窮的快樂。就來說說讀書為什麼會使我快樂吧!
  • 點亮身邊的讀書 「種子」
    點亮身邊的讀書 「種子」——記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剛記者 程 曦談起在清華遇到的那些「讀書種子」,他總有說不完的話。彭剛給予他們的不僅是心細如髮的關心指點,更有從教學體系上為他們拓寬成才之路的不懈努力。「通過教學和與學生的交流,得到他們的信任,甚至有幸對他們產生較長時間的正面影響,還是一件很讓人愉快的事情。總有那麼一些學生會讓你覺得,為他們花力氣,值了!」彭剛笑著說。
  • 每個男孩子心中都住著一個英雄,種下正義的種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開始有偶像,也會以偶像為榜樣,所以在這個時期好好引導孩子很重要,引入一些好的繪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既溫暖了親子關係,還在孩子的敏感期種下一顆正義向上積極的種子。在讀書這件事上,最不能做的就是強迫孩子。那怎麼讓孩子愛上讀書呢,就是讓孩子感覺讀書就像玩水玩沙子一樣好玩,讓孩子對書中的內容感興趣,就算你不讓孩子讀,他都不行。這套繪本採用的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奧特曼形象,第一眼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讓孩子願意看下去。
  • 管城區十八裡河中心小學:做一粒讀書的種子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和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一年級的新生們在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走過「花道」,穿過爸爸們搭建的「成長門」,孩子們幸福地揮手,純真的笑臉深深地打動了在場每個人的心。儀式最後,學校德育副主任張釗老師向一年級新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期望,他希望大家都能遵守學校紀律,早日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
  • 讀書 | 種一顆財富和智慧的種子
    現在想來,早期的財富觀都來自於三毛、金庸和周圍的同學、朋友。艾瑪在書中說:「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和喜歡的人做快樂的事。」「真正的財富自由,並不是擁有很多錢,而是有追求自己喜歡生活的自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 其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她說她覺得自己好差,每天都要拼了命努力,才會覺得多少配得上一點自己名校學生的身份,活得好難。她目前在世界排名前五的大學讀書,是個足可以進電視臺做主播的女孩兒,會三門外語。在我眼裡,她絕對是那種兼具美麗與智慧的學霸。但她說,在她就讀的學校,大家其實都好厲害。每次上課,當在她還在滿腦子搜尋書裡內容的時候,其他人就已經開始有理有據地跟教授討論或辯論了。
  • 「大別山書聲」黃梅種子教師首次交流會召開
    緊接著大家移步二樓閱覽室,觀摩晉梅小學種子教師鄧簫老師的一堂閱讀指導課。鄧簫老師帶著學生閱讀了繪本《彩虹色的花》。孩子們與繪本的交流對話,充滿了童真童趣和大自然的和諧。所有人都被帶入了繪本的世界,欲罷不能。
  • 換個角度看歷史:關於方孝孺的謊言之一,天下讀書種子從何說起?
    「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這句話,出自《明史·方孝孺傳》。按照《明史》記載,朱棣起兵時,他的第一高參——黑衣宰相姚廣孝知道,朱棣此去,必然一片腥風血雨,因此提前勸他,進了南京城後,千萬不能殺了方孝孺,否則天下讀書人就絕種了。
  •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大學階段經常讀書的人,跟不經常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的將從物質層面的追求轉移到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中去,如果說接受知識最有效而且成本最低的方式的話,讀書可以說是一個首選,而作為大學生來講,首先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大學校園裡面,有足夠的時間可供自己讀書學習,也許有人認為依舊奉行那句讀書無用論,那麼一起來看看在大學階段,讀書的人,跟不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如何製作每個人都喜歡的果凍
    如何製作出每個人都喜歡的果凍呢?除去所有種子。步驟2:將檸檬汁榨乾,取出種子。步驟3:將1升水倒入鍋中煮沸,將270克糖和10克果凍粉混合到鍋中並攪拌。第4步:當鍋再次沸騰時,請關閉加熱並將檸檬汁倒入其中。
  • 訪談│於莉: 構建家文化,讓每個人都很重要
    圍繞「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辦學理念,學校有條不紊地鋪開以「根的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如今,「做有根的中國人」的培養目標深得家長認可,也漸漸在孩子們心裡播下了種子。而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更讓人頻頻豎起大拇指。      面對種種讚譽,於莉卻說,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教師隊伍才是學校最大的功臣,1160名在校生及其家長給出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彌足珍貴。
  • 為什麼說: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李玫瑾教授指出:「當前父母管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
  • 頭條 為幸福而教:相信每一粒種子都是奇蹟
    ★★★★★★★★★★★★把每一個孩子當成種子,倡導教育以種子為中心,這所小學相信:教育是農業,教師是農人,學生是種子。而種子,從不抱怨出身,從不挑剔環境;無論順境、逆境,都在積攢能量,只為破土,向陽而生。「沒有枯燥繁重的課業,沒有填鴨式的學習,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有教無類的教學方式。
  • 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
    最近我總感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活在固定的階級,固定的圈子裡,唯一的區別就是有的人生活的井大點,有的人生活在小水管裡。 每個父母都知道,當孩子在8個月到12個月的階段,他們就會開始經歷「認生」階段!從那個時候起,他們開始在思維裡構建,什麼是我的?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的玩具,我的朋友!
  • 每個人都值得用寫作記錄成長
    不幸的很,這班老輩朋友雖然都答應了,終不肯下筆……」每個人都值得用文字記錄成長的歷程,就像我一直相信的,每個人的精進都是一部《史記》,這也是我創建公眾號「創客史記」的初心。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但在一個歷史階段,一個時代裡,一個地理範圍內,我們在同一個背景下創作了各自的故事,這是每個時代的大歷史,也是每個的《小史記》。
  • 物外:每個人都需要歸屬之地
    去森林過周末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需求,也能從這種接觸中受益。在工作日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會盯著電腦屏幕;在能夠自由支配的假日裡,選擇去林地放鬆。在自然中,重新調整大腦,平衡自身的能量,激活平時被忽略的感知。
  • 讀書筆記 |《追風箏的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風箏
    在微信讀書的想法圈,我看到很多同情哈森的,為阿米爾的懦弱憤懣和著急的,為索拉博的遭遇感到心痛的,說不清是誰的錯,也許是種族歧視、也許是謊言,可能還有時代的錯。在小說中,阿米爾的爸爸是一個英雄級人物,幾乎所有的人都尊敬他、崇拜他。他擁有高尚的品格、壯健的體型、豐富的物質和金錢。
  • |終於等到你|小種子中英文繪本館試營業給力促銷來了
    ‍當繪本遇見聖誕,開啟溫馨親子閱讀之旅 —小種子中英文繪本館試營業,「雙喜慶三節」給力促銷 館長寄語: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