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雲華
刺痛神經。志玲小姐姐和島國的男人結婚了。
但不可否認!島國有些地方真的值得我們學習,比如農業經營模式和經營農業的態度,尤其是日本第六產業。這也是為何國人紛紛去日本考察農業的初衷吧。
到底啥是第六產業。我說一個概念,大家就能理解第六產業,這些年中國倡導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其90%一二三產業模式與精髓源自日本的第六產業。
我們再從淺層次理解「第六產業」:農業與工業、服務休閒、商業等業態融合形成新業態。
日本六產新業態已經如火如荼的發展了。比如,日本mokumoku農場 這個案例大家已經非熟悉了。
今天,我們介紹的另一個案例就是用「第六產業」精髓做農業的無印良品。
這些年,賣毛巾、賣被子、賣拖鞋等生活必需品的無印良品一直做商業布局,從其布局情況來看可以用1個詞來形容「跨界」,但這些布局都沒有逃離無印良品「生活主義」的理念。
比如:賣房子、做酒店、開菜市場;2019年,無印良品又對外宣布:進軍農場。
縱覽無印良品的商業布局,我也悟出一個道理:懂人性,才會走得更遠。尤其是做農業。
01
賣菜:滿足消費者底層需求
2017年7月份,無印良品(MUJI )在日本東京有樂町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個「蔬果賣場」(MUJI vegetable)。這是無印良品首次在門店銷售新鮮蔬菜和水果。
我們曾經實地走訪無印良品的果蔬賣場,被其滿滿的性冷淡設計打動。在店裡,從菜品的擺放和產品包裝細節,依然能看出無印良品對細節的重視。雖然種類不多,但是都是精挑細選應季商品。並且這些農產品都會標示生產農場名稱與位置,以及建議食用方式,非常的貼心。
我們還發現,除了新鮮蔬果外,也會同時販售適合與這些食材搭配的調味料,或是以該食材為主成分的加工食品,前後共有約 300 多項食品雜貨。更辣眼睛的就是店裡還展出一些農耕時用的道具。
截止目前,無印良品已經東京、大阪開設的新門店就採取了生鮮蔬菜與常規商品共通售賣,樓上還可以用餐的混合模式。
從無印良品的蔬果賣場,我們看到以下幾個關鍵信息:
1、精選的農產品:滿足人們對好產品的渴求
店鋪的農產品區,都是當季最新鮮的。同時這些果菜農產品基本上不打農藥,或者農藥使用少於正常量低於50%。
2、做好連接:做好人的溝通
無印良品的初衷就是希望城市與農村、城裡人與農民相互了解和互動。因此,店裡的蔬菜都會標上產地和農戶的名字,並可以給產品留言和建議,另外農戶們還是寫上這些寫農產品的「做法和吃法」等信息。
02
開農場:滿足消費者高層次需求
賣菜不是無印良品的終極目標。無印良品的大招,還在後面呢?
2019年3月份,無印良品在日本東京的郊區千葉縣鴨川市西部,與當地的農場合作,還開了一間名為「裡のMUJIみんなみの裡」的全新店鋪。你不僅可以買到、吃到最新鮮的農產品,而且可以親自下地體驗農活。
這個農場店鋪佔地160平方米的店鋪的前身,是一個當地村公所,無印良品對建築內部進行了裝修和改造,並保留了 「みんなみの裡」(大家的村莊)的名稱。
此外,店鋪邊上佔地面積更大的MUJI食堂,自然也選擇了當地最新鮮的蔬菜,製作出特別的限定菜單。豆腐漢堡、蔬菜冷麵、鴨川特色的小菜、壽司等,都是獨一份的。
除了慣常的產品販售、無印良品食堂外,它還是一個能夠買到當地新鮮特色蔬菜的特別店鋪。
無印良品的生鮮農場店怎麼玩的呢?
1、靠近城市消費者
農場一定要離城市消費者越近才會越有機會。
無印良品的農場生鮮店位於東京千葉縣鴨川市宮山,距離東京市中心大概90公裡,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同時,農場的周邊環境是傳統的日式小鄉村,店鋪位於鄉道旁邊,後面和四周都是梯田、大棚和小丘陵。這種格局類似工業上的前店後場,只不過這裡的場是農場。
2、店+場的產業模式
無印良品的農場生鮮店採用店+場的模式。
農場生鮮店佔地160平方米,前身是一個當地村公所,無印良品對建築內部進行了裝修和改造,並保留了 「みんなみの裡」(大家的村莊)的名稱。該店裡的基本上是當季的農產品,有自己合作基地的產品,也包括周邊農戶的農產品。
後邊的農場是跟當地的農戶進行合作的,這周邊的農地面積並不大。主要種植了一些水稻和水果、蔬菜等。
3、體驗式營銷
世上最大的營銷:體驗式營銷。體驗式營銷解決:1)品牌認知;2)市場教育問題;3)刺激購買。
無印良品的農場沿用日本體驗式營銷。但有一個例外,無印良品並沒有在合作的農場搞「採摘」,而是採用預約式的農活體驗。
比如,消費者通過在線預約的方式再在某個時間來體驗插秧或者收割水稻、果蔬採摘農活。
同時,這些農活體驗都不是免費,而是收費制。比如,體驗種植插秧,收費為1500日元。除了體驗農活,還有可以現場學習製作壽司。。這也中國的採摘活動不同。
4、文化節慶活動
文化節慶活動已經成為縣域吸引遊客和推廣品牌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日本「第六產業」的核心。
無印良品的農場藉助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來到農場休閒與遊玩。比如,兒童畫展、傳統的日本鼓演出、村裡的年糕大賽...
無印良品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幫助成立的消費者和兒童認識農村、並來到農場休閒旅遊,過另一種生活方式。
5、餐飲+零售的經營模式
餐飲+零售已經是現在新零售的主流,目前,盒馬鮮生、京東7FRESH都採用餐飲+零售的模式。
無印良品開在鄉村的這家生鮮店也一樣,而這裡的餐飲則更具特色:早中餐都有不同的飯菜供應。比如,早上有吐司或者飯糰、中午有當地的食材做成的壽司、價值10-40左右的便當盒飯。
這便當都是採用當地的食材製作,很多都是手工製作,是當地的傳統手藝,同時,還有用本地新鮮水果做的水果冰激凌。另外,在餐廳,消費者還可以自己自作美食。
這也是農場到餐桌概念逐漸受追捧的原因之一。這些食材都來自農場和周邊的農戶家。
我們可以看到,無印良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縮短距離,從原產地到製作過程,甚至可以讓消費者參與進食物的製作中去。
無印良品運營公司良品計劃會長金井政明表示:「現在城市人與食品生產者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每天都在消費,卻不知道產地生產者們的辛勞。正是基於此種想法,我們開設了這家生鮮賣場,希望能夠縮短這一距離。」
03
商業邏輯
談到商業邏輯。其實就是跳出農業,用全新的思維審視農業和消費者需求。無印良品的做農業的商業邏輯有以下3點:
1、滿足用戶底層需求
永遠記住:用戶的需求才是我們的存在的價值。
經營農業必須要跳出農業,不做二、三產業的附庸,而是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用硬核的產品與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
可以看到,無印良品不是賣產品,而是賣「生活方式」,從而滿足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需求。
2、用產業重構農業商業
農業需要突破或者顛覆的地方很多,想要在農業走上成功或者能實現抱負。我們認為,應該藉助產業來深耕農業。
即時當下,技術顛覆了傳統農業,但農業還必須要從技術顛覆轉變成商業重構,這樣才能實現技術的最大化。
因此,用產業思維來改變農業,是全局性的、聯動性的。的確很有意義。
無印良品藉助新商業打通農業、工業、商業新連結方式,不僅僅改變傳統農業,還連接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農業的建設,實現人貨場的價值再造。
3、不賣產品賣服務
在產品同質化的時代,如果產品都是一樣的,那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我想就是服務。
無印良品的用高質量的服務來滿足用戶,比如餐飲服務、體驗服務等。
其實,農產品是一個以產品為王的產業,但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服務的屬性至關重要,用優質的服務來推動農產品的銷售。這也是一種經營方法。
04
總結
在農業領域,無印良品為何能走向成功。除了無印良品的精湛的現代化管理經驗,還有一點就是洞察人性。
在中國農業的發展歷程中,阿里、京東、蘇寧等巨頭公司,乃至中化、中糧、北大荒等產業巨頭紛紛切入農業,我想他們除了對趨勢的洞察之外,對人性的也非常了解。
記住!做農業,必須要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