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肖菁 通訊員 鍾法
2017年8月成立的美名公司開發了「美麗啪」,這是一個以開展免費試用為主要業務的平臺。原本的初衷是通過收取淘寶、天貓、京東等商家一定費用後,幫商家在「美麗啪」上組織試用,但是做著做著就變了味,變成了刷單平臺。
去年9月,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美麗啪」平臺做出行政處罰,罰款150萬元。
(2018年7月10日,餘杭區市場監管局對「美麗啪」平臺進行現場查處。)
而後阿里巴巴再一次通過民事訴訟手段追究刷單平臺的法律責任。今天(6月6日)上午,該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
在訴狀中,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稱,「美麗啪」平臺組織商家進行刷單炒信,對真實消費者形成的評價數據構成了嚴重汙染,破壞了原告構建的評價體系,對使用評價數據進行購買的消費者構成了嚴重誤導,也嚴重損害了原告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
因此,告的是不正當競爭。庭審也是圍繞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以及如何擔責這兩個爭議焦點展開。
「美麗啪」說自己做的是試用平臺,但是事實上,在規則的設計上,試用用戶首先需要在淘寶平臺上進行下單購買,提交試用報告和評價截圖,商家進行審核後,才能夠得到相關款項的返還。
從「美麗啪」員工在工商詢問筆錄中的陳述中可見,在實際操作中,試用用戶的評價受到了商家的不當幹擾,用戶在給予好評後,商家才會通過審核,將貨款退還給用戶。
這樣一來,評價還會是真實的嗎。
也正是在這個規則的設置下,截止2018年7月10日,美名公司組織電商發布商品試用活動高達42107起,但少有用戶給予差評,美名公司在庭審中所列舉的給予差評的兩筆訂單,評價內容卻均為好評。
而且,這些免費試用形成的是正常的交易訂單,直接計入交易數據,這些試用用戶為了得到款項返還經過商家審核的評價,也計入交易評價體系。
這就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
淘寶認為這種誤導也直接傷害了阿里苦心經營的來自買家的真實而誠信「評價體系」。
法院認為,網際網路經濟是「眼球經濟」和「注意力經濟」,「美麗啪」的做法屬於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幹擾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幫助不誠信的淘寶商家通過炒作信用,獲得了更多的交易機會和競爭優勢。這不但損害了消費者和其他同行業經營者的利益,亦破壞了淘寶公司努力營造的公平、透明、誠信的網絡購物環境,影響消費者在淘寶平臺上的購物體驗,對淘寶平臺的信用評價體系產生不信任,從而損害淘寶公司的市場聲譽與競爭力,構成對淘寶公司的不正當競爭。
截止2018年7月10日,美名公司共組織電商發布商品試用活動42107起,其中虛假交易的試用活動17453起,美名公司通過「美麗啪」平臺淨收入1796萬元,淨利潤803萬元。
法院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侵權時間、侵權規模、侵權所造成的影響、侵權人的主觀過錯、權利人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等因素,按照法定賠償的方式酌情確定賠償數額。判決美名公司賠償淘寶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200萬元,並在生效三十日內在淘寶網顯著位置刊登聲明,消除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