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數學獎揭曉:美英數學家因微分幾何和拓撲貢獻獲獎

2020-12-17 澎湃新聞

沃爾夫數學獎揭曉:美英數學家因微分幾何和拓撲貢獻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5 12:57 來源:澎湃新聞

以色列當地時間1月13日,2020年沃爾夫獎獲獎名單揭曉。今年的沃爾夫數學獎授予史丹福大學的Yakov Eliashberg教授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美國西蒙斯幾何與物理中心的Simon K.Donaldson教授,以表彰他們在微分幾何和拓撲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兩人將共同分享10萬美元獎金。

沃爾夫獎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獎之一,1978年開始頒發,每年在以色列頒發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科學家和藝術家,以表彰他們「為人類利益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所取得的成就」。沃爾夫獎的科學類別包括醫學、農業、數學、化學和物理;藝術類別包括繪畫與雕刻、音樂與建築。

其中,沃爾夫數學獎與另一項數學大獎菲爾茲獎並稱,被共同譽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最接近於「諾貝爾數學獎」。華人數學家陳省身和丘成桐分別於1984年和2010年獲此殊榮。

2020年沃爾夫數學獎得主Yakov Eliashberg現年74歲,是辛拓撲與切觸拓撲的創始人之一。辛拓撲與切觸拓撲的出現是過去四十年來數學研究中最驚人的進展之一,Eliashberg是這一領域的主要代表。

Yakov Eliashberg出生於蘇聯列寧格勒,1972年博士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他自1988年移居美國,並於1989年成為史丹福大學教授。

Yakov Eliashberg在1989至1992年的系列論文中塑造現代接觸拓撲的面貌,引入了現在廣為使用的數學語言。後來,他又開創辛域論(symplectic field theory)的基礎,並在辛拓撲與切觸拓撲中發現許多驚人的同倫原則,促使他解決許多懸而未決的開放性問題。

沃爾夫獎給Yakov Eliashberg的頒獎詞是:「Yakov Eliashberg教授因為其在辛拓撲與切觸拓撲中的奠基性工作,在偏微分關係同倫原則和多維複分析中的貢獻工作而被授予沃爾夫獎。」

2020年沃爾夫數學獎得主的另一位得主Simon K.Donaldson現年63歲,出生於英國劍橋,1985年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Donaldson目前是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西蒙斯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成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純數學教授。他於1986年獲得菲爾茲獎。

Simon K.Donaldson以運用物理學來解決數學問題而聞名,他使用楊-米爾斯方程解決了凱勒流形中的許多問題,改變了人們對於辛幾何的理解。

沃爾夫獎給Simon K.Donaldson的頒獎詞是:「Simon K.Donaldson教授因為過去35年來在幾何學的領導作用而被授予沃爾夫獎。自從他在4-流形和規範場理論方面的基礎性工作以來,他的研究已經成為了融合來自全局非線性分析、拓撲、代數幾何和物理的新想法的獨特結合。他最近在辛幾何與凱勒幾何方面的工作尤其引人注目。

2020年沃爾夫獎頒獎典禮將於6月11日在耶路撒冷舉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數學

相關推薦

評論(56)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數學獎?拜託,請別再鬧笑話了
    拜託,請別再鬧笑話了---借沃爾夫數學獎帶你看看帝國理工學姐眼中的IC就在上周,2020年沃爾夫數學獎獲獎名單揭曉,這是與菲爾茲獎齊名的數學界至高榮譽。(重點來了!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就連大數學家約翰納什,因為對博弈論的巨大貢獻,獲得的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不是諾貝爾數學獎)嘻嘻,說到博弈論,A-Level 學Decision Maths的寶寶們,有沒有想起被game theory 支配的恐懼呢…由於獲獎者其中一位是來自帝國理工學院數學系的教授,所以今天,就讓小編從一個
  • 中國科大微分幾何研究及《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叢書
    《微分幾何學雜誌》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唐納森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在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研究方面源遠流長,聚集了一大批人才。1958年,中國科大創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創辦中國科大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1964年改名為數學系)。
  • 20世紀拓撲學簡介
    但直到20世紀下半葉,通過本文介紹的12位菲爾茲獎獲得者以及其他一些大數學家的工作,拓撲學才真正脫穎而出,成為數學發展的領頭羊,把傳統的數學領域——數論、代數、幾何、分析加以改造,並推向一個全新的水平,而且還給理論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經濟學甚至心理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應用。這種成就是高斯的數學女王——數論與傳統的前沿——分析所達不到的。
  • 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開幕三大獎項全部揭曉
    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中外數學家齊聚清華園,共同探討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最新研究進展。開幕式揭曉和頒發了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三大獎項:2019年ICCM數學獎、陳省身獎和ICCM國際合作獎。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教授,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高鴻鈞院士等到會並致辭,全球華人數學家代表,海內外高校及院所領導、知名學者、學生代表等一千餘人出席開幕式。
  • 華人數學家排行榜
    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2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 陳省身的主要工作領域是微分幾何學及其相關分支.還在積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極小子流形、網幾何學、全曲率與各種浸入理論、外微分形式與偏微分方程等諸多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 3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
  • 數學家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丘成桐教授獲阿爾伯塔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中國僑網3月28日電 3月28日,華人數學家丘成桐院士因在世界數學、物理學等諸多科學研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對中國數學研究發展的推動與付出,由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 窺一斑而見全豹:菲爾茲獎獲獎名單的解讀,數學家真的了不起
    機遇與挑戰當代數學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即便是一流的數學家也會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同時也讓數學家在許多領域都有機會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拓撲學、代數幾何、分析學、代數、數論、偏微分方程等,成果最為豐碩。
  • 中國四位數學家分獲華羅庚、陳省身數學獎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數學界享有盛譽的三大獎項——華羅庚數學獎、陳省身數學獎和鍾家慶數學獎二日在北京同時揭曉,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摘得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兩位青年數學家獲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另有八位數學界年輕學者獲得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優秀博士論文獎。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阿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三大獎項」,如今,Gregory Margulis 已經成為集齊三大獎項的數學家之一。阿貝爾獎以挪威數學家 Niels Hendrik Abel 的名字命名。
  • 數學最高獎女得主烏倫貝克 因何說她的貢獻顯著改變了數學領域?
    阿貝爾獎委員會評價稱,烏倫貝克在幾何分析和規範場論的基礎工作極大地改變了數學格局,還稱讚她是「科學和數學領域中性別平等的強烈倡導者」。阿貝爾獎委員會主席Hans Munthe-Kaas表示,凱倫烏倫貝克因其在幾何分析和規範理論方面的基礎工作獲得2019年的阿貝爾獎,她的貢獻顯著改變了數學領域。
  • 我國現代十大數學家,這才是中國的脊梁!
    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2 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陳省身是二十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他一生遊走與中、法、美等國,為數學作出了巨大貢獻,獲得數學界終身成就獎——沃爾夫獎!。
  • 世界因你而美麗 丘成桐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丘成桐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變革並極大擴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影響遍及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眾多數學和物理領域,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本概念。他在工程學的各個分支也有很重要的貢獻,這些學科包括控制論、圖論(應用到社會科學)、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和三維圖像處理等。
  • 華羅庚陳省身鍾家慶三大數學獎揭曉
    在11月2日開幕的中國數學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同時揭曉。李大潛、嚴加安獲得華羅庚數學獎,宗傳明、吉敏摘得陳省身數學獎,邸亞娜等8名博士生獲得鍾家慶數學獎。   設立於1991年的華羅庚數學獎,主要獎勵我國有傑出學術成就和社會貢獻的50歲以上的資深數學家,每兩年獎勵兩人,是一種「終身成就獎」。今年的獲獎者李大潛為中科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歐盟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傑出數學家。
  • 中國數學界歷史地位前十的數學家,每一位都是一座豐碑!
    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範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範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 中國數學家耗時6年,證明重要幾何猜想!我們離菲爾茲獎有多遠?
    中國科技大學陳秀秀、王斌兩位數學家,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剛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這兩個猜想,屬於數學裡面的微分幾何領域,微分幾何就是用微積分去研究幾何的性質。在普通人看來,幾何就是方塊、三角形、圓形以及各種曲線。
  • 十年磨一劍:中國數學家在微分幾何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Hamilton-Tian conjecture)和「偏零階估計」(Partial C^0-conjecture)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數學與歷史:中國著名的大數學家們
    另外華羅庚還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 位數學偉人之一。 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陳省身陳省身現代微分幾何的開拓者,曾獲數學界終身成就獎----沃爾夫獎!
  • 微分幾何簡介
    7.1外微分形式、德·拉姆定理與霍奇定理7.2黎曼流形的完備性7.3曲率與拓撲7.4等距嵌入7.5纖維叢8微分幾何和分析學新的結合微分幾何的產生   微分幾何學的產生和發展是和數學分析密切相連的。在這方面第一個做出貢獻的是瑞士數學家歐拉。1736年他首先引進了平面曲線的內在坐標這一概念,即以曲線弧長這以幾何量作為曲線上點的坐標,從而開始了曲線的內在幾何的研究。   十八世紀初,法國數學家蒙日首先把微積分應用到曲線和曲面的研究中去,並於1807年出版了它的《分析在幾何學上的應用》一書,這是微分幾何最早的一本著作。
  • 2020年阿貝爾獎公布,又一位數學「三大獎」大滿貫得主誕生
    二人都曾獲沃爾夫數學獎,Gregory Margulis 還是 1978 年菲爾茨獎得主。阿貝爾獎、沃爾夫獎、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三大獎項」,如今,Gregory Margulis 已經成為集齊三大獎項的數學家之一。
  • 幾何與拓撲系列一 | 數學工作者必備書單(第5期)
    尤其是近年來弦論的發展使得復幾何成為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研究的一個活躍區。本書作者旨在為該學科提供一個容易理解的介紹。書中比較詳細的綜述了基本概念,也有一些加深理解的練習。各章附錄可以對讀者了解科研動態的起到指引作用。本書適用於數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和相關的專業人員。 目次:局部理論;複流形;Kähler流形;向量叢;上同調的應用;復結構的形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