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數位化賦能的高校內部控制研究——以BH高校為例

2021-02-19 財務管理研究

基於數位化賦能的高校內部控制研究——以BH高校為例

周寧 王翔宇 韓小汀 滕雙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間與環境學院

工業與信息化部

《財務管理研究》2019年 11月刊

(引用本文:周寧,王翔宇,韓小汀,滕雙傑.基於數位化賦能的高校內部控制研究——以BH高校為例[J].財務管理研究,2019(02):33-41.)

信息與溝通作為內部控制五要素之一,為組織內控的有效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隨著經濟環境不斷成熟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開始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業務控制、流程規範和風險規避,藉助信息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支撐事業發展已經成為組織管理的常態化模式,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內部控制逐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

當前,高校內控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受到理論和實務界的關注,但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論層面,對信息技術作用於內控的機理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基於對高校內部控制、數位化賦能等理論文獻的回顧,從數位化賦能視角出發,深入剖析BH高校內控機理,並進一步探究數位化賦能對單位組織架構及業務活動風險管控的影響。在理論方面,從多維賦能的視角打開了高校內控管理的「黑箱」,為數位化賦能理論體系提供應用案例補充;在實踐方面,為其他高校內控建設提供借鑑與參考。

由BH高校內控建設經歷的3個發展階段,可進一步總結為實現信息化從無到有的初建過程和實現信息化從有到優的修正過程。BH高校所謂的「內控信息化建設」實質為組織內控管理數位化實踐。因此,本文將從數位化賦能理論的結構、心理及資源3個維度入手,識別和剖析其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組織內控管理的賦能機理。BH高校在內部控制初建過程中,主要以實現部分關鍵業務模塊內部信息化為目標,儘可能減少人為控制參與度,降低組織內部管控風險。營造更精準、有效的內控環境。在大數據背景下,先進的管理理念、精準的數據處理模式使BH高校的內控環境朝著更精準、有效的方向發展。完善高校內部控制相關制度。BH高校利用信息化對內控相關制度進行重新梳理和驗證補充。 有效減弱相關人員舞弊動機。BH高校利用信息技術對業務活動實時追蹤,業務人員的行為無形中受到約束,對意圖舞弊者具有震懾和警示作用。增強師生辦理業務的自主性。信息化使業務運行效率得到提升,降低了師生辦理業務的時間成本,並給予其一定自主權。增強信息數據的真實可靠性。信息系統對信息輸入輸出的控制確保了數據的真實可靠,對業務人員的系統培訓降低了強主觀性帶來的風險。提升組織管理控制的有效性。信息化使各職能部門經濟活動和財務管控評價的準確度顯著提升,促使其及時發現並改正問題,實現有效管控。更精準的內控環境和更完善的制度體系為降低業務人員舞弊動機、提升師生辦理業務自主性提供了保障,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從而進一步優化組織內控環境;更完善的制度體系及內控環境會強化組織對資源的管控能力,增強信息的有效性,從而對業務人員及師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影響,增強其對組織內控目標及內控文化的認同。BH高校在內部控制修正過程中,主要以實現信息化全面覆蓋為目標,注重不同業務模塊之間的互聯共享,對系統採集的數據信息有更精細和高效的運用。增強系統間的互聯協同效應。各模塊系統的對接加強了部門間業務往來,打破信息壁壘,有效解決了信息孤島問題。優化高校內部控制業務流程。BH高校藉助工信部內控基礎性評價對業務流程重新梳理,使系統和實際業務情況更貼合。提高單位全員內部控制意識。系統的全面覆蓋,使更多業務人員體會到了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激勵業務人員提升自我能力。利用信息數據進行績效管理,有效激勵教職工,並促使員工提高信息技術處理能力。促進師生辦理業務效率的提升。越來越多部門實現了業務對接和信息共享,提高了數據信息的傳播速度並真實有效,提高了師生業務辦理的便捷度;便於業務人員精準處理信息;各業務模塊之間逐步實現對接,有效減少了業務人員處理重複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業務流程與系統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更加協同,有利於全員內控意識的提高,使業務人員辦理業務的效率及效果得到提升,實現組織的互聯協同;更完善的業務流程、更強的協同效應會保障高效及時處理信息能力的實現,業務人員因此得到積極評價,由此激勵其提高內控意識和自控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系統間的互聯協同性。

 

1.組織架構

(1)促進管理結構明晰化。互聯協同的信息系統促使管理結構從垂直轉向扁平,管理人員責任劃分更加明確,有效避免了責任界定、推諉等風險。

(2)推動運行機制協同化。在信息化環境下對業務流程的重塑,促進了系統與組織運行機制之間的協同性,降低了信息失真的風險。

(3)加強關鍵崗位明確化。利用信息系統對組織業務流程重塑,使組織內部資源得到優化整合,業務人員權限分明,從而降低貪汙舞弊的風險。

(4)促進位度體系健全化。高校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信息化有效彌補了財務控制體系制度上的缺口,降低管控風險。

(5)增強溝通交流互聯化。信息系統的及時更新填補了制度體系的漏洞,加強各業務模塊之間的互聯互通,逐步降低信息孤島效應。

2.業務活動

(1)及時保證信息準確完整。利用信息化對日常行為進行監控和引導,提高業務信息的真實準確性,降低貪汙舞弊風險。

(2)有效規避財政資金風險。利用信息採集和識別分析等功能對業務活動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對資產資金及時、有效和精準的管理,降低組織管控風險。

本文在梳理高校內部控制理論、數位化賦能理論及風險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總結了案例高校在內控建設各階段的業務特徵及流程風險,並從結構、心理和資源3個賦能維度對案例高校內控機理進行闡釋,展現了內控信息化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全過程,並構建了高校內控建設賦能模型。本文採用單案例研究方法,試圖解釋現象背後的驅動因素和內在機理,然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單案例研究方法本身帶來的不足。單案例雖然更能夠深入地探尋背後的理論及形成機理,但相對於多案例研究來說,研究結論的推廣性較差,說服力較弱。同時,以訪談為數據的主要來源,容易造成信息偏差。本文以BH高校為案例進行研究,目的在於從數位化賦能的視角分析高校內控建設全過程,解釋信息技術對組織內控的賦能機理,遵循從案例到理論的分析性歸納原理。在未來的研究中,可嘗試通過其他研究方法,更深入地探討信息化技術對內控的賦能機理,以提高對高校內控風險管理的賦能效果。


編輯:晨晨      媒體合作:010-88379131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釘釘為高校打造數位化學習場 賦能外語教育轉型升級
    11月29日,首屆釘釘未來教育高校數位化峰會暨「全國高校大學外語教育數位化聯盟年會」在杭州舉辦。本屆大會以「數位化時代下的外語教學數位化」為主題,深入討論高校外語教育如何基於釘釘平臺開展數位化建設,促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全面提升教師數位化能力,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能力。
  • 數據賦能管理: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精準化取向與路徑
    以移動管理平臺為依託,利用伴隨式數據採集、動態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構建起集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畫像、數據反饋為一體的數據賦能管理的核心體系,從而實現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需求」和「供給」的精準化。以學業輔導為例,通過數據賦能,可實施學業的動態預警,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幫扶、高效率的共性化教育,以精準化助推「管理育人」取得良好成效。
  • 高校應對新冠肺炎危機的內部治理體系建構研究:基於協同理論的視角
    因此,如何在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同時又能最大程度地恢復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就需要大學內部各治理主體之間為完成共同目標而實現高度協同,構建起非常時期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的協同體系。因為在如此重大疫情面前,如果內部治理體系中各治理主體各自為政或者協同能力弱,就會導致抗擊疫情工作的失敗,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協同學理論的視角構建起高校內部治理體系應對危機的協同性體系以及實現條件。
  • AI賦能!人臉識別系統助力高校迎新工作
    為了保障新生順利安全入校,滿足學生人證比對入學登記、刷臉入門、刷臉測溫、刷臉籤到等業務場景,廣東天波以人臉識別技術、體溫檢測技術為核心而建立的數位化的迎新系統平臺,為高校新生入學保駕護航,真正實現了「刷臉」報到,為新生打造了全新的入學體驗。最終達到學校、教育局對校園迎新期間疫情防控管理的核心目標。
  • 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以新疆烏魯木齊市高校為例
    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以新疆烏魯木齊市高校為例李志英華東師範大學 十八世紀初,泰勒提出的「高報酬能提高滿意度」成為了「滿意度」研究的發韌之作,它引領了工業革命之後頗為壯觀的「滿意度」研究大潮。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興起的霍桑實驗室,開闢了行為科學研究的新道路,為西方管理學構建了新的管理理論框架,同時樹立了新的管理哲學理念。提出了與傳統管理理論截然不同的全新管理理念,得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工作滿意度的決定性因素為情緒。繼此之後,美國學者霍波克(Hoppock,1935)和中國學者徐聯倉(1978)等人相繼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工作滿意度研究。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揭開了新的歷史序幕。
  • 天拓四方智能製造解決方案賦能高校培養數位化人才實現教育再升級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數位化時代,數位化轉型已成為當前中國產業升級的急迫需求,而做好轉型升級的根本是需要有合適的配套人才。專業數位化技術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高層次、實用性、複合性、國際化且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與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成為各大企業爭相搶奪的對象。
  • 烽火FitIN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來自政府、研究機構、行業組織、以及各界企業代表在現場共同解讀當前政策,交流探討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進程,引領企業深化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變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烽火通信以國內通信電子製造行業領軍企業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商的雙重身份受邀出席會議,由戰略與市場部總工程師李鏗發表了題為《FitIN賦能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演講,分享了烽火FitIN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以及母公司中國信科在5G智慧工廠建設、產線智能製造升級、國際標準引領和行業生態夥伴建設等應用實踐。
  • 融媒時代我國高校新聞教育數位化轉型研究
    我國高校新聞教育應該反饋這些轉變,思考應對之策。本文以數位化轉型為背景,為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數位化轉型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教育;衝擊與轉型 融合媒體的平臺由報刊、雜誌、電視、移動終端組成。融合媒體環境下,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 共話技術變革與教育創新 50餘所高校商學院書記院長探訪騰訊總部
    以疫情期間為例,騰訊教育通過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騰訊樂享、企業微信等產品,支持了全國十幾萬所學校的停課不停學活動;在高等教育板塊,則主要為高校提供信息化服務及產學研校企合作。當前,除了新工科人才培養,騰訊教育也在積極探索新商科教育,「把騰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能力,提供給高校,助力學校進行精準大數據營銷的研究。」
  • 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工科「大火」,看企業如何賦能高校教育
    其實不僅優必選科技,一些人工智慧獨角獸公司也多有涉足教育;但難點是如何在落地上真正系統性地為現有高校教育生態賦能,同時又能打造成人工智慧公司本身的一項核心業務,這方面優必選科技是如何做到兩者兼顧,非常值得AI產業和教育屆關注研究。
  • 高校如何賦能新型職業農民
    賦能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社會適應力,是對農村生產力要素的改造與升級,可加速鄉村地區生產力的發展,並從量變引起質變,推進生產方式的變革,振興鄉村,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為智力資源的集聚地,高校理應充分利用其優質資源,成為社會服務的中心,為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理解力、科技應用力和致富帶動力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技術、文化和科技方面的支持。
  • 淘寶大學攜手CareerComes賦能高校學子就業
    自4月13日起,在電商行指委的指導下,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淘寶大學聯合CareerComes職業來啦,邀請阿里新商業數位化專家、知名職前教育專家,CareerComes職業來啦創始人Flora Zheng為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規劃提供指導和建議。
  • 中子星創科:探索養殖領域的產業數位化賦能
    金融科技 賦能產業 近幾年來,以ABCDI(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為代表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為農業產業數位化提供了良好的升級基礎和新的發展機遇。
  • 華為雲: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賦能產業集群式創新
    產業雲積極踐行國家「新基建」的方針政策,2020年在全國超過30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開展近150場工業類主題論壇,為各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提供專家諮詢、技術賦能、產業生態等支持。雲本無形,卻於無聲處潤澤著大地;華為雲,如天際絢美的霞彩,都能為數位化世界帶來創新的甘霖。
  • 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退出機制研究——基於87個案例的數據分析
    為實現該目標,《綱要》提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毫無疑問,高等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隊伍的質量,而師資隊伍建設則與教師聘任制度密切聯繫。目前,高校在教師聘任制度的實施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而在高校教師退出制度及機制方面則進展緩慢。本研究以教育部直屬高校87個退出案例作為數據資料,揭示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退出的現狀和面臨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 網信中國:天津穩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
    為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戰略,深入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天津市持續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探索構建「設備數位化—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數位化—工廠數位化—企業數位化—產業鏈數位化—數位化生態」的典型範式,積極培育「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位化生態,為推動產業數位化轉型、培育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支撐
  • 杭州師範大學籤約億方雲,推進高校信息資源數位化發展
    ,入選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浙江省雙創示範基地、推研免試資格學校,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理事單位。來源:杭師大《杭州日報:杭師大用的黑科技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杭州師範大學也在積極推動校園信息資源向數位化、數據化轉變
  • 薪酬水平對高校教師科研生產率的激勵——基於「全國大學教師調查」的實證研究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公立本科高校教師科研生產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15YJC880125);原文引用請下載:張和平,沈紅.薪酬水平對高校教師科研生產率的激勵——基於「全國大學教師調查」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9(07):84-91.一、文獻回顧在現有文獻中, 探討高校教師薪酬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關係的研究非常少。
  • 科技助力數位化升級 賦能驅動智能化系統
    在探索的科技路途上,也許有困惑迷茫之時,但科技也實實在在地為諸多行業、不同領域展示了一片光明的前景,一批以科技能力為看家本領的優質企業應運而生。以信也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積極探索大數據、AI等科技能帶來的正面效果,用自身的技術助力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並嘗試進一步尋求為金融行業外的組織與機構賦能。
  • 高校校長、書記是「內部產生」好,還是「外部調入」好?
    黨委書記與校長作為高校主要領導者,對學校的發展改革至關重要。那麼,高校的黨委書記與校長到底是由本校內部產生好還是外部調入好?哪種方式更有利於學校的發展呢?本文作者嘗試通過實證研究,對以上問題作出解答。李峰、魏玉潔基於108所「211工程」高校的學科動態調整數據和大學校長履歷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內部提拔產生的校長、有「本校血統」的校長、無海外經歷的校長、任職時間長的校長、積累更多行政管理經驗的校長在推動組織變革方面表現得更加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