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讀書節目:讓書香溢出"屏"外

2020-12-18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網絡讀書節目:讓書香溢出「屏」外

一直以來,世人通過書籍的閱讀,用理性抵抗濫情,用明慧抵擋誘惑,透過靜默的字句,獲取知識、凝練智慧、冷靜推理、審視批判。大眾傳播時代,媒介技術帶來更多可供文化寄身的載體,書籍閱讀作為文化傳播途徑的作用在弱化和受限,人們對書籍的基本需求——消遣、資訊、知識、審美、思想等,都能夠在其他大眾媒體上得到滿足,也由此衍生出更多元、更具象的閱讀實踐活動。

當前,網絡新媒體平臺紛紛推出優秀的文化讀書類節目,通過朗誦、解讀、演繹、評論等方式,將經典作品以視聽語言呈現。網絡上的閱讀,通過文學內涵引領視聽節目審美回歸,同時,網絡讀書節目也為文學經典提供了更為大眾化的棲息地。

帶來在場或虛擬在場的儀式感

網際網路平臺已經成為立體閱讀的主要媒介平臺。央視推出的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同時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央視網播出。實力文化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場景式讀書節目《一本好書》,優酷獨播的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等視聽節目,體現了媒體人對文化的敬意與堅守。

文學是一種交流的藝術,讀者作為審美主體為作品的價值落下錘音,而網絡讀書節目創造的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影像景觀,觀眾是信息的接收者亦是景觀的建造者,此類節目的「出圈」也體現了受眾對文化的追求和對立體閱讀的認可。與此同時,研究者們開始擔心兩個問題:作為「速讀」或「導讀」的網絡讀書節目會不會替代對書籍的「精讀」,從而顛覆傳統的閱讀方式?網絡立體閱讀會不會消解傳統閱讀的理性審美,從而破壞文化水準?

就第一個問題,可以從文化與娛樂的「博弈」進入討論。隨著技術的發展,媒介形態多樣,信息潮水般湧入人們的掌心——行動裝置,「苦讀的耐心」和邏輯的思考逐漸被視聽的感性瓦解。知識和文化需要以更多元、更廣泛甚至更潮流的方式被人們「閱讀」。在尋找新閱讀策略的道路上,學者們注意到了跨界閱讀,認為有些名著的閱讀需要跨越藝術形式的邊界來深入。相比於文字語言,視聽語言能夠更直觀、具體、確切地表現主題、烘託氣氛、渲染情緒,受眾也可以通過這種立體閱讀獲得比單純閱讀作品更為多元的感受和認知。於是,在這場博弈中,文化在貼著娛樂標籤的視聽語言中繼續「戰鬥」。

當然,這種策略是建立在對書本「精讀」的基礎上,所以網絡立體閱讀扮演的是「文化迎賓者」角色,以其自身屬性向受眾傳播經典,旨在引導受眾回歸書籍閱讀。同樣是藉助文化的強大力量,相對於書本,網絡立體閱讀融合了圖文、視頻,帶來在場或虛擬在場的儀式感,有助於強化集體記憶,激發情感共振,提高文學吸引力,連結文本閱讀,以回歸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使命。

喚醒閱讀傳統和審美回歸

《朗讀者》就是藉助電視媒介對閱讀的一種回歸。朗讀者和觀眾同時在場或虛擬在場進行了一場融讀、誦、看、聽為一體的文化情感盛宴。書本僅是朗讀者手中的一個道具,一個閱讀傳統的象徵物,承載知識和傳遞信息的任務由音視頻「接管」,閱讀作為印刷媒介的書本似乎被觀看讀書節目取而代之,儘管如此,「閱讀」一直在繼續。

節目第二季第三期以「生命」為主題詞,演員胡歌講述自身故事並朗讀《哈姆雷特》經典片段,言語交流和口頭朗誦共同鑄造了一個強大的「話語圈」。靜默閱讀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此時此刻共情共景朗讀,卻能使一千合而為一。此時,一旁的鏡頭正記錄下集體情感的瞬間,這就不得不聚焦到「視頻圈」的魅力。這個聲音和圖像實現了時空的跨越與交錯,伴隨著技術手段的迭代更新,具象化、沉浸式地傳遞信息與情感,對大眾有著天然的「引誘性」,引導人們共情加入。

網絡立體讀書節目,無論受眾最初以何種心態加入,都會在靠近經典的同時增長見識。網絡立體閱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攪動了知識和思想的流動,成為許多人打開名著的第一扇門。看完網絡視頻節目,有人走進城市的朗讀亭成為「最美朗讀者」,閱讀從私密、個性化,走向分享、公共化;有人回歸傳統的靜默閱讀,享受著一行行文字帶來的深度思考的快感。無論如何,網絡立體閱讀在以自己的方式,引領著讀者進行新的閱讀實踐,這是對文化的傳播,也是傳承。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視頻平臺也在娛樂、膚淺的標籤背後展露出引領受眾審美回歸的努力。無論是《一千零一夜》的提煉式解讀,還是《一本好書》的演繹式導讀,網絡讀書節目都在交流著一種實用的智慧,喚醒人們回歸閱讀。加之視頻平臺用戶基數龐大,為網絡讀書節目提供了可觀的受眾群體;大數據等技術精準掌握受眾習慣和喜好;彈幕、留言、分享、話題、短視頻等形式加強用戶互動性;專注打造優質的文化節目IP,用戶忠誠度高。由此,網絡讀書節目也一步步形成了「網絡圈」。

很明顯,在讀書節目這一立體閱讀實踐中,所有的媒介圈彼此互相交錯、融合,沒有誰消除了誰,只有為對方產生新的意義,並通過共同協作,浸入式地進行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承。需要明確的是,任何力量都無法自我傳承,必須通過某種中介或載體。因此,網際網路平臺的讀書節目都作為立體閱讀實踐存在,以視聽「導讀」進入,以呼籲書本閱讀為目的,起到了增長見識、普及知識、文化傳承、傳遞正向價值觀的作用。

讓經典依舊在知識的山谷裡迴響

雖然無法替代文學作品帶來的邏輯思維和理性審美,網絡立體閱讀可以通過視聽方式,儘可能貼合文學作品的本真意境和獨特靈韻。《一本好書》,一個環形舞臺,若干個場景切換和一群實力演員串聯為一本多維立體的「好書」,從道具到臺詞,從演繹到評析,以強大吸引力的可視化,呈現還原作品的同時實現了審美追求。

《一千零一夜》是現代「說書人」的表率,「在夜晚,在街頭」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正是文學來源的平凡世界,他們手握書籍,將自身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感知和領悟娓娓道來。由此,網絡立體閱讀也實現了快餐文化下從感性審美向理性審美的回歸,同時也回應了研究者們的第二個擔憂。

網絡讀書節目作為實現經典閱讀的一股力量,拓寬了當下通往閱讀的入口,改變了進入方式,留下繼續深入的可能。碎片化時代,更應該重聞書香,回歸閱讀,結合網絡化、影視化、大眾化的閱讀節目,讓經典文學作品繼續成為照亮智慧的明燈,依舊在知識的山谷裡迴響。

(作者:邵的灣,系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博士,供職於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朗讀者》、《一千零一夜》節目等溢書香
    原標題:網絡讀書節目:讓書香溢出「屏」外一直以來,世人通過書籍的閱讀,用理性抵抗濫情,用明慧抵擋誘惑,透過靜默的字句,獲取知識、凝練智慧、冷靜推理、審視批判。當前,網絡新媒體平臺紛紛推出優秀的文化讀書類節目,通過朗誦、解讀、演繹、評論等方式,將經典作品以視聽語言呈現。網絡上的閱讀,通過文學內涵引領視聽節目審美回歸,同時,網絡讀書節目也為文學經典提供了更為大眾化的棲息地。
  • 「書香鷺島 全城共讀」 廈門「雲讀書」活動周六線上開「讀」
    廈門網訊 (通訊員 王雅) 書香鷺島,全城共讀。2020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
  • 悅享書香情,閱讀美人生!書香家庭巾幗讀書促進會舉辦2019年度聯誼會
    悅享書香情,閱讀美人生!書香家庭巾幗讀書促進會舉辦2019年度聯誼會 2020-01-22 1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江新華戰疫情 全民閱讀傳書香「書香中國·龍江讀書月...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大慶市新華書店手繪世界讀書日POP海報,營造全民閱讀的書香氛圍。  新華「主播」引領雲上閱讀  因疫情影響,黑龍江新華書店集團積極轉變思路,開闢線上空間,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與讀者來了一場雲上的「約會」。集團各級新華書店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書友群等形式,組織開展了多場雲上閱讀主題活動。新華員工變身網絡主播,帶讀者一起暢遊「雲上閱讀」。
  • 書香家庭:浸潤書香,享讀書之樂
    因為讀書,他們忙碌而快樂。因為讀書,他們充實又幸福。在書香家庭劉玉惠家裡,瀰漫著濃厚的書香之氣,大大小小的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儼然成了一個小型圖書館,身為人民教師,劉玉惠深知讀書對人的影響之深,她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從小就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 龍江讀書月|佳木斯—全民閱讀 書香滿城
    為推動全民閱讀,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讀正版書的良好氛圍,23日,樺川縣在縣時代書店以網絡在線直播的方式舉辦了2020年度「書香滿樺川」全民閱讀活動暨「綠書籤行動」系列活動。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宮秀麗以網絡視頻的形式參加活動。
  • 央視《讀書》欄目 李潘:電視讀書節目怎樣活下去
    而讀書是很私人,相對小眾的一件事,而且需要反覆琢磨、反覆閱讀,因此,它是反娛樂的。無論紙媒、電子傳媒都可以反覆閱讀,電視卻不行。"     除了電視媒體做讀書節目的先天不足,還有一個很大的壓力來源於電視的收視率導向。"因為看電視的人常常不喜歡讀書,所以在這種狀態下,電視讀書節目沒有生存空間或者生存空間很狹窄。你只能自己去爭取,這就是現實。"李潘這樣感慨地說道。
  • 不愧是書香江蘇!網絡大數據顯示,江蘇人在網絡平臺購書讀書人口佔...
    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江蘇網絡平臺購書讀書人口佔比排名全國第二例如,江蘇讀書人口佔比排名全國第二,蘇州讀書人數排全國第八,南京讀書人數居全國第十。教輔、兒童讀物、小說,最受到南京、蘇州讀者歡迎。報告顯示,2018年在淘寶、天貓、閒魚、阿里文學等平臺上買書、讀書的人,平均每人多讀了1本書,人均購買紙質書達到5.5本。
  • 營造讀書環境 共享書香校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近日,我校組織學生開展以「浸潤書香 同步小康」:全民曬書單、曬書屋為主題的讀書教育系列活動,旨在培養我校學生愛祖國、愛國學的熱情,提高學生誦讀水平,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共享書香滿溢的校園。
  • 世界讀書日|讓書香溫暖廊坊
    對於很多人來說,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使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是世界讀書日的意義所在。對於一座城市而言,閱讀潤物無聲,豐盈城市的靈魂。作為全省首個「書香城市」,隨著一系列倡導全民閱讀的活動的展開和多元化閱讀體驗平臺的搭建,書香芬芳已飄散在廊坊大地的大街小巷。
  • 商南檢察院開展「書香潤初心 奮進新徵程」讀書分享活動
    為推動黨員幹警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能力素質,增強機關凝聚力、戰鬥力。近日,商南檢察院黨支部組織開展「書香潤初心 奮進新徵程」讀書分享活動。此次活動共設置「一本好書」節目品讀、「書韻流香」分享閱讀、「我聲飛揚」經典誦讀等三個環節。
  • 2018廣州讀書月啟動 書香羊城十大好書發布
    3月30日,由書香羊城全民閱讀活動組委會辦公室主辦、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廣州讀書月啟動儀式暨書香羊城十大好書發布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活動拉開了2018廣州讀書月帷幕,發布了2018書香羊城十大好書,來自廣州市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社區的500多名讀者代表,一起見證了今年「廣州讀書月」的開啟。
  • 「讀書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寧波90歲老太太王蟾閨的書香生活
    老太太告訴記者,離休25年來,她每天都要花一兩個小時讀書看報,摘抄做筆記;每天都堅持看新聞節目,看著國家和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她心情愉悅,渾身通泰。她說,讀書是最好的養生之道。進步書籍助人成長王蟾閨老人是寧海城關鎮人,1930年4月出生。參加工作後,她認識了丈夫孫苗。
  • 「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全民讀書月活動啟動
    在4月23日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2017年湖北省「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全民讀書月活動4月20日在省圖書館舉行啟動儀式。省委書記蔣超良精心挑選了四本好書,委託相關部門負責人向全省人民推薦。這四本書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學習關鍵詞》《大國信仰》《工匠精神》。
  • ...盼打造「書香城市」-知識經濟,書香,讀書,成年人,電子書,全民...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日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公布了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結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報刊和電子書閱讀量均有所下降。其實更讓人憂慮的是,總喜歡讀書,且最應當讀書的未成年人的閱讀量也不大,2019年我國14—17周歲青少年課外圖書的閱讀量僅為12.79本。這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成年人對當地舉辦全民閱讀活動的呼聲較高。2019年,有68.2%的成年人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其中,城鎮居民佔比為68.9%,農村居民佔比為67.4%。
  • 象山90歲老太太王蟾閨的書香生活:「讀書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老太太告訴記者,離休25年來,她每天都要花一兩個小時讀書看報,摘抄做筆記;每天都堅持看新聞節目,看著國家和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她心情愉悅,渾身通泰。她說,讀書是最好的養生之道。進步書籍助人成長王蟾閨老人是寧海城關鎮人,1930年4月出生。
  • 汪涵林志炫助陣"書香中國" 盤點愛讀書的明星[圖]【2】
    大腕兒裡面沒「草包」 而對於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天天打飛的、日日跑通告的明星們來說,他們有空讀書嗎?他們讀書又是為了什麼?充電、填補空閒,抑或只是附庸風雅?記者一一採訪了楊冪、張靚穎、孫楠、林志炫等,除林志炫坦言平時讀書較少外,其他明星都表示有日常閱讀的習慣。楊冪說最愛在機場候機時撇開助理一個人到書店溜達;張靚穎會一口氣買上二三十本書回家慢慢看;至於孫楠,因為有一個愛讀書的老爸,他簡直是埋在書堆裡長大的,成家後自己的藏書也甚是可觀,「二樓一整面牆都是書」。 在「書香中國」晚會後臺,記者也採訪了央視主持人朱迅。
  • 園外園心怡園 ▏讓閱讀成為習慣 讓書香充滿家園
    培養幼兒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的習慣,親子閱讀是幫助孩子養成自主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為孩子的一生累積最寶貴的財富。8月3日至8月18日,園外園心怡園開展了為期15天的「讓閱讀成為習慣 讓書香充滿家園」親子閱讀打卡活動。
  • 分享讀書感悟書香浸潤校園——臨渭區貟張逸夫小學十二月師生讀書...
    為了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構建書香校園,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校園風尚,我校「全民閱讀——師生讀書」計劃在本月的師生讀書分享中再掀新高潮。「腹有詩書氣自華」,與書為友,以書為鑑,拜書為師,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 鉛山:讓書香溢滿校園(多圖)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說:「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在中國古代,便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佳句。可見,讓書籍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