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讀經班"調查:多數因學習不好不適應學校生活

2021-01-08 齊魯網

齊魯網04月10日訊 教育部發文規範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明確提出: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教育,並且高度關注接受"私塾"、"讀經班"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學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選擇"讀經教育"的人群約有十萬人。"私塾"、"讀經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模式?他們為什麼要放棄九年義務教育?他們對教育的探索與革新帶給孩子們的是希望?還是不可挽回的遺憾?當對"在家上學"群體的關註上升到國家層面時,義務教育又該如何自我反思?一起來看記者的調查。

他們因為不同原因放棄體制學校,開始了讀經之路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焦點》報導,在濟南東部某高檔小區的一處住宅裡,工作日時間每天都會傳出琅琅的讀書聲。在這裡讀書的孩子從3歲到6歲不等,他們每天在讀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從《弟子規》到《四書五經》。每天的課程安排除了讀經,還有半個小時左右的戶外活動,偶爾還會有國畫欣賞等課程。讀經,成為了學堂孩子們的生活日常。

在另外一個地方--濟南南部山區一棟山間別墅裡,也有一個"讀經班"--營爾學堂。在這裡讀經的孩子更加年長一些,從6歲到16歲不等,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各自因為不同的原因放棄體制學校,開始了讀經之路。

記者:到這兒來覺得有什麼不一樣?

營爾學堂學生:心情不一樣。

記者:在哪裡心情更好些?

營爾學堂學生:在這兒心情更好啊。

記者:為什麼呢?

營爾學堂學生:放鬆,沒有壓力。

記者:在體制學校裡是個什麼樣的狀態?

營爾學堂學生:我是不愛學習。壓迫感!

跟記者對話的是三位十幾歲的男孩兒,他們分別來自山東、福建和山西三個不同的省份,卻都帶著對體制內學校同樣的不滿來到"讀經班"。出於隱私的考慮,記者在報導中為他們使用了化名。來自福建三明市的楊洋今年12歲,從小學四年級離開體制學校之後,三年時間裡,他輾轉四個學堂,最終來到了濟南營爾學堂。

楊洋說:「在學校,老師大部分其實只是為了賺錢而已,讓我們寫特別多作業,把我們分數提高他就有錢了。私塾不這樣,私塾更人性化一點。」

16歲的陳明來自山西長治,來學堂讀書之前他上初中二年級,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學校裡他算是搗亂的孩子。被爸爸送到學堂之後,他經歷了長達半年的逆反期。

陳明:當時在學堂哭著想回家,我當時不知道私塾是幹嘛的。

記者:你現在知道是做什麼的呢?

陳明:知道,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記者:你這個口號太大了,對你來說你覺得學傳統文化最直接的感受?

陳明:就是把目標定型了,起碼不學傳統文化的在學習中迷迷茫茫,而我們把目標定清楚,往前衝就行了。

記者:你的目標是什麼?

陳明:我的目標:弘揚傳統文化,想做一個傳統文化的企業,賣一些琴棋書畫之類的。

記者:你覺得琴棋書畫就是傳統文化嗎?

陳明:也不是,就是傳統文化裡面的東西,傳統文化包括很多很多。

記者:你有沒有感覺到跟同齡人一種脫節?溝通不暢?

陳明:對,溝通不暢,因為我想的和他們想的不一樣。

記者:那有沒有比較煩惱?

陳明:沒有沒有,沒什麼。他們做他們的我做我的,我不能讓他們把我拖在水裡吧。

記者:你覺得如果不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就一定是失敗的嗎?

陳明:我肯定是失敗了,但他們不一定。像我們這些學習不好的,而且不願意學的我覺得肯定是失敗了。

記者:就是這種體制內目前的教育方式不適合你們現在的這種狀態?

陳明:對。因為不是很人性化,就是有些孩子適合,有些孩子不適合。

很多學生從體制學校轉到讀經班,是因為學習不好,不適應學校的生活。但是從山東菏澤來到營爾學堂讀經的王峰卻是個例外,今年15歲的他剛到學堂半年時間,之前在體制學校裡可以說是位佼佼者--考試成績都在前十名。他又是為什麼不喜歡上學的呢?

王峰:作業太多,煩了,不想幹了,看見老師就煩,老師老是叨叨叨叨叨叨。

記者:這裡老師不叨叨嗎?

王峰:這裡老師很少說,挺好的。

記者:這裡還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

王峰:教學模式好呀。

記者:什麼樣的模式?

王峰:看什麼經典可以自己選讀,下午可以自己安排。

記者:一般你們下午都幹什麼?

王峰:看看書抄抄經。

記者:一點都不煩悶嗎?不鬱悶嗎?

王峰:煩悶啊。

楊洋插話:那是你心沒定下來,你心定下來了到哪都不煩了。

在對話中,記者感覺到,營爾學堂的這三位學子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客觀冷靜,對現狀滿意,對自己正在走的這條讀經道路也異常篤定!他們告訴記者,在讀經班,除了讀經他們偶爾還會學習書法、古琴、武術等等,但是,像電腦、電視、手機這些電子產品都是不允許使用的,外面的花花世界對他們來說很疏離。

在眼下的中國各地,以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為主導的讀經班有很多,所讀的內容從《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到《四書五經》,不一而足。在讀經界人士看來,孩子們從童蒙開始接觸國學經典,可以培養他們的正知正見,涵養品格,為未來的為人處世夯實道德基礎。

讀經班老師:「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教人做人

採訪中記者也接觸到了很多從體制學校轉到讀經班任教的老師,賀平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來自山西運城河津市,曾經在河津當地的小學校當過八年的教師。離職之後,她開辦了一家業餘讀經班,開始招收願意讀經的體制內學生。與此同時,她的孩子也在小學五年級時離開體制學校,開始讀經典。

賀平告訴記者:「我作為一個體制內的老師,我就覺得我的孩子要是以後上這樣的教育,我就不會滿意。我就感覺到好多孩子學得也不高興,心理也不健康,在厭學,他們學的那些知識也不是很有用。所以我就開始對教育思索,開始學習探索,就了解到了讀經教育。比如說我們知道'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嘛,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教人做人,可是你看我們現在的學校裡面,重點只在教孩子做題。」

與賀平的情況類似,山東菏澤曹縣的姬允是一位已經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她今年已經54歲了。在退休之前,她一直是曹縣當地一所小學的語文老師。從2014年開始,她在曹縣開辦起了一家孔子學堂,學堂所開設的課程包括全日制幼兒讀經和周末業餘讀經班等等。當記者問到在體制學校當老師和私塾裡當老師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時,姬允是這樣說的:「體制內那也是做教育,我們現在也是在做教育,可是體制內的時候沒接觸傳統文化,對這種人性的教育悟得不透,做得不好。因為現在的老師啊,他們都是功利性的,一切看分數,怎麼會考呀、比賽呀,誰的分數高誰教得好,還是應試教育。他們沒有考慮到:我作為一個老師怎樣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有利於孩子的人生?他沒有去關注人性教育這一塊。」記者問到:「您覺得傳統文化更關注的是人性教育?」姬允稱,「是呀,傳統文化像《弟子規》這些經典都是講的做人之道呀,天地之道、君子之道,對吧?」

"學習經典,學會做人",成為很多讀經界人士的共識,這也是他們所認為的現行義務教育最為缺乏的一部分。濟南市的陶波,是一位讀經孩子的家長,她同時也正在從事讀經教育的相關工作。陶波認為,理想的教育,首先應該開啟孩子的智慧,「因為讀經典的孩子是聖人的智慧在引導他,他不會被現實層面的一些東西給絆倒。如果你學得再多,哪怕學到博士,但你的心靈是陰暗的,勢必會在某個事情上爆發出來。這些孩子把生命中的那麼多時間用來學知識,而沒有學做人的智慧,我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全國各地讀經界人士的思想高度統一。在他們看來,我國現行的義務教育弊端重重,不利於孩子成長。正是基於這個想法,目前國內選擇"在家讀書"的群體越來越多,包括讀經班、私塾在內的多種"在家上學"教育方式正在成為國家教育部、教育研究機構以及義務教育學校都在關注的熱門話題。教育,到底該怎樣進行才更有利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面對"在家上學"群體的日益壯大,現行義務教育會受到哪些觸動和警醒呢?請繼續關註記者明天的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楊凡、楊本敬、梁延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調查學校分班「潛規則」 多數高中按成績分班
    記者調查發現,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更重視選擇老師,希望老師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有耐心等。而多數中學新生家長希望讓孩子進入學校的「實驗班」、「特色班」,或者此前幾年所帶班級高考成績出色的班主任所在的班級。「重點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各科任課老師,肯定都是學校的骨幹,經驗豐富、教學有方。另外,能進這些班級的學生,基本上成績都不錯,在這種氛圍裡,孩子學習肯定比在一般的班級要好。」
  • 「讀經班」仍隱蔽辦學,家長有沒有問過孩子?
    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4月9日《北京青年報》)  儘管「讀經班」一再受詬病,一再受治理,但仍然有「市場」,仍然隱蔽辦學,一些孩子繼續躲在「讀經班」中,接受哪些遠離科學的教育,不知道,「讀經班」的孩子是否願意?有沒有家長事先徵求過孩子的意見?
  • 讀經班是否可以替代普通的中文學校?
    故我們漢堡致謙學堂不建議學生「兼顧」兩種中文學校(讀經學堂和普通中文學校),甚至會勸退這樣的學生——因為這說明家長理念不清,理念不清則導致讀經時間不足,孩子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學習效果不佳。但是我們不反對其他學校兼顧。呵呵。但是致謙學堂絕對是主次分明。
  • 放棄「數理化」 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
    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讀經班辦在哪兒?隱蔽在郊區別墅 混班教學很普遍日前,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繫到某「讀經」書院自稱「申老師」的負責人,根據這位負責人提供的地址,北青報記者來到通州區裡二泗村的一個小院。小院門口並沒有懸掛任何牌匾,院內有一棟三層小樓,從外表看就是普通民宅。如果不是負責人出門迎接,很難想到這是一家「讀經」書院。
  • 如何開設「兒童讀經班」
    假若因您的熱心介紹,而讓更多人知道讀經教育,則可說是「功德無量」。         第二步:選定地點。古人說:「道場,道場,有道就有場」,開讀經班,只要有意願,地點幾乎無所限制,不論講堂、課室、辦公室、會議室、客廳、甚至是樹下,都可以做為讀經教學的地方。
  • 北青報:全日制「讀經班」為何仍在隱蔽辦學
    然而近日,記者在北京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時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4月9日《北京青年報》) 教育部之所以將全日制「國學班」「讀經班」「私塾」認定為非法辦學,是因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 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混班教學 放棄「數理化」學科...
    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  讀經班辦在哪兒?一家名為「思遠堂」的讀經班,就位於北五環仰山橋旁上元君庭別墅區,比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東門。北青報記者還是以學生家長身份,聯繫了學校的劉姓負責人,在問到辦學環境如何時,她表示,位於此處的讀經班共兩層300平方米,可以容納35個學生同時學習,周邊是奧森公園,孩子可以常常到那裡鍛鍊身體。
  • 面對違規「讀經班」,法律該現身了
    近日,記者在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但是,閱讀國學經典,完全可以在義務教育的課餘時間,或者在學校課堂上予以完成。而實際上,現在的中小學都開設了旨在關注傳統文化的閱讀經典課程,只要用心學習,同樣能夠領略古人智慧,汲取國學精華。現在的問題是,近些年出現的以「國學」「讀經」為噱頭的一些私塾學校,一般是全日制學習,蠻橫地替代義務教育,剝奪了孩子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 讀經少年歸來
    其實,我的個性比較一板一眼,追求事物的邏輯性,編程讓我很開心,只可惜沒有數學和英語基礎,發展前景不好。」讓她覺得有些諷刺的是,雖然很不喜歡讀經班,但回頭看自己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工作不怕苦,以及記性特別好的優點,似乎又都是讀經班的「副產品」。「對像我這樣從讀經班出來卻又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人來說,眼前沒有路,過往被社會和輿論否定,對內在韌性的考驗才是最大的。」
  • 回公辦學校不適應 堅持讀私塾的孩子,出路在哪裡
    羅媽說,女兒在孔子書院待了3年多,因為爸爸堅持一定要讀體制內的學校,所以就進入公辦小學讀一年級。「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吧,她一直無法適應公辦小學裡的教育,這段時間她很痛苦,但她爸爸說,再堅持一段時間看看吧。」  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選擇在家或私塾上學,廣東、浙江和北京位居前三。讀私塾的孩子也從學前延展到小學、初中。
  • 英語不好不適合「國際班」
    甚至到這學期,還有學生要求從其他學校轉入我校國際班。所以今年,我們根據實際需求,招收2個『中加班』、1個『A-Level劍橋班』、新增1個『中美班』,班級總數達到4個,以滿足家長需求。」鄭州九中國際教學中心主任謝翠梅說。   調查  學費高低各不同  雖然都是國際班,但是各自的收費標準相差很大。
  • 全日制「讀經班」1年收4.2萬 學生4點起床選修數學
    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位於通州的「讀經」書院沒有門牌,設置在民宅中讀經班辦在哪兒?隱蔽在郊區別墅 混班教學很普遍日前,北青報記者以家長身份聯繫到某「讀經」書院自稱「申老師」的負責人,根據這位負責人提供的地址,北青報記者來到通州區裡二泗村的一個小院。
  • 山東理工大學一學生系冒名頂替入學,學校:正全面調查 學歷註銷
    6月10日,媒體報導山東冠縣一名學生被冒名頂替入讀山東理工大學,6月10日,當地發布情況通報,已經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調查處理結果將向社會公布。據報導,陳秋媛(化名)打算報考成人教育學校,然而,在信息填報時她發現,「陳秋媛」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就讀」過,並順利畢業,只是學信網上的「陳秋媛」,照片欄上是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的頭像。原來,在16年前,她被另外一個「陳秋媛」冒名頂替上了大學。「搞不懂,為啥偏偏選擇了我們?」陳秋媛丈夫說,過去這些年,受學歷所限,陳秋媛輾轉多地辛苦打工,但同時也在尋求提升學歷改變命運。
  • 國際學校調查:教學質量良莠不齊 學習氛圍不敢恭維
    國際學校調查:教學質量良莠不齊 學習氛圍不敢恭維 原標題:   在缺乏有效行業監管與行業自律的現狀下,我國國際學校滋生收費標準不一、教學質量良莠不齊、辦學機制多元且權責不清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學校市場的良性發展
  • 專題 | 不僅僅是一所多語讀經學校
    老師不直接參與教學,而是在教室裡巡班一一為學生正音或解答學生的提問。年齡普遍較小的學庸論語班的教學當然是不同的,他們還需要亦步亦趨,老師播放錄音,學生分別跟讀,老師再予以正音。梵文的學習目前由校長楊嵋親自帶領。根據程度不同,梵文課分兩個班進行教學。雖然每天只有一個小時誦讀梵文的時間,一個學期下來也有一百五十小時左右的讀經量了。
  • 光明時評:「國學班」「讀經班」,這就當上學了?
    國學教育、讀經班只要是合法的,也可以有。但底線是,這些只能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不能替代義務教育。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
  • 對隱蔽讀經班要依法公開治理
    近日,記者在北京市通州、朝陽、西城、豐臺等區暗訪時發現,全日制「讀經班」依然存在,混班教學、放棄「數理化」等學科知識、授課教師無資質等現象依舊沒有消除。調查顯示,這些讀經班多隱蔽在郊區別墅、居民樓裡辦學(《北京青年報》4月9日《全日制「讀經班」仍在京隱蔽辦學》)。
  • 讀經班與私塾需納入法律框架
    日前,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讀經班不能取代義務教育,有些組織私塾和讀經班的人,自己都不識幾個字,有些是為了牟利,有些是作秀,還有一些很偏執。
  • 私立學校開辦讀經夏令營 每天反覆誦書無需理解
    一個月前,來到這所學校的第一天,她哭了一夜。但過了幾天,她就適應了這裡的讀經生活。 「昨晚,我們全班的女孩子又都哭了,捨不得分開。 」在今天的結營儀式上,她和小姊妹們表演了李清照的《一剪梅》,邊吟誦邊起舞,引來全場一片掌聲。談到備受爭議的讀經教育,遂昌王財貴經典學校常務校長餘慰全說:「讀經不但不會扼殺兒童天性,而且是最符合孩子天性的一種教育方式。既然公立學校不讀經,那麼就由我們民辦學校來推動吧。
  • 【讀經理論】理解力不好,怎麼訓練也無效
    理解力不是訓練出來的,是自然好的,理解的技巧才要靠訓練,但理解力既不好了,笨了,怎麼訓練也無效;理解力的底子好,不訓練也比人強。理解力的底子,就是腦神經的數量,它是憑訊息剌激而增長的,不是憑思考的訓練發展的。我有個比喻:要先開高速公路才能跑許多大車,不是放許多大車子去跑就能跑出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