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是中國歷史上的常態,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以來,僅大一統王朝就多達9個,割據政權更是超過了50個。歷朝歷代都不乏想要推翻朝廷的人,比如秦朝的陳勝吳廣、漢朝的張角、唐朝的黃巢、宋朝的方臘、明朝的李自成以及清朝的洪秀全等。
這些人在後世的眼中都是「起義」,但在當時,統統都是「造反」。而要論哪個地區最愛造反,四川稱第二,就人敢稱第一。古蜀人最早在四川建立了古蜀國,古蜀國的三星堆遺址與中原文明有著明顯的區別。因為地理位置相對閉塞,蜀地長期有著眾多的少數民族共同生活。
因為在四川建立的古代割據政權中,沿用「蜀」為國號的較多,所以四川也多被子川蜀相稱。古代四川民風彪悍,所以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說法。西漢末年的「白帝」公孫述、蜀漢昭烈帝劉備、前蜀王建、後蜀孟知祥以及大西張獻忠莫不是憑藉四川割據一方的。
四川是一個「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省份,四川人愛打麻將是全國都出了名的。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一坐就是一天,過得好不悠閒。但四川人一旦打起戰來,那是真的不要命。在八年抗戰中,川軍以其對抗日戰爭的貢獻贏得了「無川不成軍」的美譽。四川軍人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保路運動、討袁戰爭、護國戰爭以及護法戰爭,都有四川軍人的貢獻。
進入到軍閥混戰的階段後,據不完全統計,四川發生的大小戰爭超過500次!因為動靜不夠大,或者說表現的不夠「強」,所以並不為外省人所熟知。但是一旦開始打日本人,曾經戰鬥力較差的川軍突然像打了雞血一樣,都是豁出了性命在打戰。300萬川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太多的犧牲。
雖然在這些戰爭中,川軍的表現很不太好,但在之後的抗日戰爭中,川軍都是拿命在拼。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長沙會戰、入緬作戰,川軍往往屍橫遍野,但卻從未後退一步!在淞滬會戰中,川軍第20軍26師,打得只剩下了500人,一個營的編制!團長級別的指揮官也犧牲了兩位!僅僅從抗日戰爭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四川人在戰爭時期驚人的爆發力。
當然,民風彪悍只是原因之一,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四川地處長江上遊,向東可以順流而下攻取荊襄。北面有著崇山峻岭,要打戰也只能通過狹窄的棧道。李白在《蜀道難》中這樣寫道:「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這樣的交通情況,嚴重的限制了四川與外界的交流,因而也是避免外界進攻的天然屏障。
再者,四川土地肥沃,成都平原是我國四大平原之一。有土地、有水源、有人口,即便是敵不過外界的政權,也可以憑此自保,所以諸葛亮說「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所以說,四川能夠成為古代「造反第一大省」不是沒有道理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沒有彪悍的民風,再好的地理優勢也白搭。所以說民風彪悍才是成就四川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