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盛行佛道兩教,佛教是外傳而來,道教是土生土長的。據史料記載佛教實在西周時期傳入我國,經過上千年的歷史傳承一直經久不衰,而然這兩個教派在歷史上卻經歷了風雨飄搖。那就是道教多次起義造反竟然沒有事,而佛教什麼都沒做就被剿滅四次?
我們首先簡單的來說一下這四次,其中有兩次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後兩次是在唐朝和五代十國期間。
第一就是佛教在我國古代被廣大發揚,很多歷史上的皇帝都會利用其來協助治理國家,用來統治人心,在古代很多周邊國家佛教是高於皇帝的,但在中國古代是不被允許的,佛教只是皇帝的工具而已,但是和尚的地位還是高於任何普通人。
第二就是古代的佛教是不響朝廷繳納賦稅的,不僅如此朝廷還要給其劃分大量的土地來蓋寺廟,還要給其土地來養他們。在打仗時又不需要來參戰,可以逃避責任和戰亂。
第三就是朝廷的更替和變化,戰爭下社會動蕩人人自危,根本吃不上飯,甚至連性命都很難得到保證,寺廟恰恰正是避難場所,很多人為了避免沒戰亂和賦稅,選擇出家當和尚,同時也是一些政治家的避難場所,但是老百姓這樣一來就會給統治者帶來麻煩。沒有充足的糧食來供給軍隊,人口下降,所以統治者必須清理佛教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在這些情況下,佛教難免會遭受洗禮,相比之下道教影響力不大,多以清修為主,與世無爭的修道。歷史上的記載很明確,但也不能阻止佛教的傳承,對於來兩派的歷史,大家還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