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教造反沒事,佛教無緣無故,卻遭「四次」剿滅?

2020-12-14 迪迪的青春

自古以來,我國就盛行佛道兩教,佛教是外傳而來,道教是土生土長的。據史料記載佛教實在西周時期傳入我國,經過上千年的歷史傳承一直經久不衰,而然這兩個教派在歷史上卻經歷了風雨飄搖。那就是道教多次起義造反竟然沒有事,而佛教什麼都沒做就被剿滅四次?

我們首先簡單的來說一下這四次,其中有兩次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後兩次是在唐朝和五代十國期間。

第一就是佛教在我國古代被廣大發揚,很多歷史上的皇帝都會利用其來協助治理國家,用來統治人心,在古代很多周邊國家佛教是高於皇帝的,但在中國古代是不被允許的,佛教只是皇帝的工具而已,但是和尚的地位還是高於任何普通人。

第二就是古代的佛教是不響朝廷繳納賦稅的,不僅如此朝廷還要給其劃分大量的土地來蓋寺廟,還要給其土地來養他們。在打仗時又不需要來參戰,可以逃避責任和戰亂。

第三就是朝廷的更替和變化,戰爭下社會動蕩人人自危,根本吃不上飯,甚至連性命都很難得到保證,寺廟恰恰正是避難場所,很多人為了避免沒戰亂和賦稅,選擇出家當和尚,同時也是一些政治家的避難場所,但是老百姓這樣一來就會給統治者帶來麻煩。沒有充足的糧食來供給軍隊,人口下降,所以統治者必須清理佛教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在這些情況下,佛教難免會遭受洗禮,相比之下道教影響力不大,多以清修為主,與世無爭的修道。歷史上的記載很明確,但也不能阻止佛教的傳承,對於來兩派的歷史,大家還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廬山的佛教和道教
    廬山寺院密集,多達四百餘座,有「五百蜂房綴蜜脾」之說。胡適在1928年來廬山說:「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勢………」東西二林都建立在東晉時期,是廬山北部建立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兩座寺院。廬山佛學和佛教活動的主要任務是慧遠。
  • 理清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思路和政策 促進佛教道教健康發展淨化社會...
    其實質就是利用宗教資源謀取利益,其特徵就是背離佛教道教的非營利性質。佛教道教商業化有哪些表現?大致有如下10種:一是承包寺廟做生意。二是寺院搞成闊景區。三是濫造露天大像。四是撞頭鍾燒高香。五是放生形成產業鏈。六是拜佛網站斂錢財。七是景區亂擺功德箱。八是宗教名山「被上市」。九是菩薩冷清財神熱。十是假僧假道坑騙人。佛教道教商業化有什麼危害?
  • 四大天王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
    在道教的檔案體系中,四大天王是兄弟,持國天王魔禮海、廣目天王魔禮壽、增長天王魔禮青、多聞天王魔禮紅,也就是著名的「魔家四將」。四兄弟分別鎮守天庭的東、西、南、北門,司職「風、調、雨、順」,意在護國安民。不過他們的檔案來歷一直多受病垢,出處竟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為什麼《大悲咒》會這麼流行呢?最主要還是與《千手經》裡所宣揚的此咒的功效。如經中提及,誦持此咒可得十五種善生:「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道教和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達到人們追求的修為,是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道教是中國本土的,而佛教卻是來自國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歷史終點站,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道教和佛教的故事。
  • 道教與佛教的一些比較
    有部分佛教徒常拿出一些攻擊和詆毀道教為「小乘」並由此證明「道不如佛」的證據,但據我看來,恰顯得了道教的偉大。一些佛教徒常以為自己「四大皆空」「諸緣放下」,然而,道教是做不到如此這般的超脫三界,因為,信仰道教的人士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有道之士,在朝則「以道佐人主」,兼濟天下,心懷萬民;在野則「敬天法祖」,「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自在逍遙。要我們做到「無父無君」般所謂超脫,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大安法師告訴你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問:道教與佛教我都很歡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誦經時,時常兩個同誦,已成習慣,不知可否,請開示。大安法師答:道教你很歡喜,說明你可能跟道教有點因緣,道教的道德經也不錯。但是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道教終究還是屬於世間法。
  • 佛教與道教一直修煉的話,到最後會到什麼地步?
    在中國古代佛教與道教是最著名的兩大宗教,主要是傳講修身。佛教最高境界是成佛、道教最高境界是成神,那麼我們一起來區分一下佛教和神學道教這兩個宗教的差別。
  • 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而道教因為在中國本土宗教,所以還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其影響力並沒有佛教這麼深遠和強大。
  • 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為何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去過寺廟的人都會拜一拜四大天王,不少人則基本是見到菩薩就拜,秉著心誠則靈,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四大天王的來歷,而佛教裡的四大天王與道教四大天王的法力是一樣的,那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主要是這個原因。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2018年12月7-8日在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辦的「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學術工作坊。攝影:倪天勇本次工作坊於7日下午開始,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王頌教授首先致歡迎辭,並以「中國宗教研究與儀式研究」為題做了引言,向與會聽眾說明了儀式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 為何佛教和道教裡面都有四大天王,且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而且我國的四大天王和佛教裡面的四大天王基本上法力都是一樣呢,甚至使用的武器都一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奇怪的現象呢?四大天王最早是起源於印度,我們知道佛教是印度傳過來的,所以四大天王也是印度佛教裡面的因素。四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
  • 佛教道教場所不得亂燒香、亂放生
    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違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擾亂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損害佛教道教清淨莊嚴的形象,還會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去除病灶需要對症下藥,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對症佛教道教領域出現的商業化亂象,從10個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具體舉措。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近期,有網友吐槽說,有的佛教寺院在給信眾做「拜太歲」法事。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
  • 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佛道教場所執行國家統一稅收制度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簡述道教和佛教的一些區別
    佛教初傳中國,乃以老莊學說詮釋佛理,從而佛教與道教相似之處頗多,然而立論基礎和基本教義均不一致,其教規、教義、教派亦有不同,特簡介如下:1、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無色亦空;「凡物之過程,成住環空,終歸於空」,有亦是空,無亦是空;禪宗頓悟,只有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