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

2021-02-15 人民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和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有關規定,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國家宗教局、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住建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旅遊局、證監會、國家文物局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近年來,佛教道教發展總體平穩,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投資建造、承包經營寺廟宮觀等商業化問題最為社會所關注。商業化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會影響佛教道教的健康傳承發展,還會敗壞社會風氣,引發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

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二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假借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活動、謀取利益,以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為主要遊覽內容的景區,不得利用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收取高價門票,從嚴控制興建佛教道教主題內容的文化景區。

三是繼續整治濫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修建或承包經營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嚴禁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四是規範燒香、放生活動,引導信教群眾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

五是依法加強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從事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和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

六是規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經營活動,經營活動的收益用於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自養及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

七是加強佛教道教團體和場所財務監督管理。佛教道教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稅收、資產、會計制度,開設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依法辦理稅務登記。

八是引導佛教道教界正確認識和處理商業化問題,深化教風建設,抵制商業逐利和奢靡之風,杜絕教職人員直接參與商貿活動、為商業活動站臺等行為。

九是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要求各級黨政幹部嚴守政策法規紅線,不得支持參與「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不得以發展經濟、促進旅遊和繁榮文化名義助長宗教熱,嚴禁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從宗教事務中謀取利益。

十是依法依規處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各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運用輿論力量推動治理工作。

《意見》的出臺,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維護佛教道教界合法權益,確保佛教道教健康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在我國,佛教道教歷史悠久,信教群眾眾多,影響廣泛。近年來,佛教道教發展總體平穩,但在新形勢下一些問題日益凸顯,社會反映最強烈的是商業化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違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擾亂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損害佛教道教清淨莊嚴的形象,而且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為深入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1.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必須堅持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得以「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分紅提成」等方式對佛教道教活動場所進行商業運作並獲取經濟收益,禁止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為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用於宗教活動的房屋、構築物及其附屬的教職人員生活用房不得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享有該場所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得從中獲取經濟利益,不得藉此幹預場所的內部事務,該場所必須交由佛教道教界管理使用。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內不得設立只對少數人開放的會所。

2.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假借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活動、謀取利益。非宗教活動場所、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不得開展宗教活動,不得收取宗教性捐獻。歷史上曾經是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現未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的,不得以佛教道教名義舉行開光、祈福、進香等活動,不得以功德箱等形式募集和收取宗教性捐獻。以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為主要遊覽內容的景區,不得利用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收取高價門票。從嚴控制興建佛教道教主題內容的文化景區,興建此類景區,須嚴格履行有關法定手續,並充分聽取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佛教道教界意見,接受當地宗教事務部門的政策指導和行政監督。禁止以佛教道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嚴禁行業協會、商會、公司企業冠以佛教、道教名稱。嚴禁假冒或僱傭假冒佛教道教教職人員進行宗教活動、騙取錢財。

3.繼續整治濫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修建或承包經營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嚴禁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從嚴控制在宗教活動場所內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對於違反《宗教事務條例》、城鄉建設規劃和文物保護規定,不符合宗教儀軌或造型粗劣的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應當予以拆除,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未經批准建造的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一律不得對外開放,不得開展宗教活動,不得收取門票和宗教性捐獻。已經批准開放的,必須交由宗教界管理使用,不得進行商業運作、宣傳並從中獲取經濟利益。

4.制止亂燒香、亂放生活動。嚴禁佛教道教教職人員和旅遊從業人員等以任何名義誘導、脅迫遊客和信教群眾燒高香、抽籤卜卦,炒作售賣「頭香」「頭鍾」。依法查處劣質違規燃香類產品,規範香燭經營。佛教道教團體、場所和教職人員要倡導文明敬香,優化寺觀環境。屬於文物保護單位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要將文明敬香作為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佛教道教界要進一步規範放生活動,引導信教群眾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嚴禁利用放生活動開展商業性經營,堅決禁止各類違反法律法規、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身安全的放生活動。佛教道教界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放生活動。

5.依法加強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從事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和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非宗教活動場所、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和個人設立的網際網路宗教信息平臺不得組織宗教活動,不得開展「網上燒香」、「網上禮佛敬佛」、網上功德箱募款和售賣佛教道教衍生商品等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捐贈。宗教活動場所、宗教團體、宗教院校設立的網際網路宗教信息平臺接受宗教性捐贈,應當遵守《宗教事務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

6.規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經營活動。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內可以經銷佛教道教用品、藝術品和出版物,開展與其宗教宗旨、習俗相符的經營活動。經營活動的收益用於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自養、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引導佛教道教界增強法律意識,在法律政策範圍內開展與其教義教規相符的經營活動,依法加強對場所設立的素餐館、法物流通處等經營網點的監管。有關單位和個人在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內設立商業服務網點、舉辦陳列展覽、拍攝電影電視片和開展其他活動,應當事先徵得該場所同意。

7.加強佛教道教團體和場所財務監督管理。佛教道教團體、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稅收、資產、會計制度,開設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如實申報收入狀況、資金使用情況等重要信息。符合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條件的,可依法申報稅收減免。佛教道教團體和場所興辦的經濟實體,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獨立進行財會登記核算並照章納稅。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指導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組織,制定完善財務和資產管理、會計核算、功德箱管理等制度,引入社會監督管理機制,加強財務公開,以適當方式向信教群眾公布財務收支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

8.支持佛教道教界正確認識和處理商業化問題。鼓勵和支持佛教道教界深化教風建設,完善教規制度,引導教職人員遵規守戒,弘揚崇尚節儉的優良傳統,抵制商業逐利和奢靡之風,不斷提升教職人員素質,糾正信仰淡薄、戒律鬆弛等問題,懲治教風不正、借教斂財等行為。支持佛教道教團體、院校和場所加強對教職人員的監督管理,引導教職人員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提升自身宗教修養、開展宗教教務上,不得直接參與商貿活動、為商業活動站臺。佛教道教教職人員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鼓勵和支持佛教道教界增強服務信教群眾意識,按民主原則管理團體、場所事務,實現財務、人事、活動等方面管理規範化,維護清淨莊嚴的形象。

9.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各級黨委政府要正確理解和把握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各級黨政幹部要嚴守政策法規紅線,不得支持參與「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不得以發展經濟、促進旅遊和繁榮文化名義助長「宗教熱」。嚴禁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從宗教事務中謀取利益,堅決懲治腐敗。禁止黨政領導幹部違規幹涉宗教內部事務、參與經營活動,違者由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

10.依法依規處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和公安、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工商、旅遊、文物、網信等部門要加強各自領域的監管和治理力度。對存在商業化問題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依照《宗教事務條例》和其他法律法規,視情節輕重採取警告、責令改正,直至依法吊銷其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書等措施予以整改。對存在商業化問題的其他場所和組織,其主管部門負主要治理責任,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採取沒收違法所得、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依法查處。政府宗教事務部門要主動公布政策和信息,擴大社會知曉面,支持媒體曝光揭醜,運用輿論力量推動治理工作;要推動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基本信息公告和懸掛統一標識牌工作,方便公眾查詢識別,接受社會監督;要指導佛教道教團體做好教職人員認定、證書頒發和基本信息網絡查詢等工作,維護佛教道教的正常秩序。

「中國男神團」為何能讓人淚奔?看完這組圖你就明白了

「偷偷」幹了這件事,這位工商局長火了!

冰箱裡按一下它,幫你省下一筆電費,可惜95%的人不知道!

(摘自新華視點)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喬梁

相關焦點

  • 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佛道教場所執行國家統一稅收制度
    、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住建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旅遊局、證監會、國家文物局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國家宗教事務局等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和新修訂
  • 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和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有關規定,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國家宗教局、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住建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旅遊局、證監會、國家文物局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 重磅 | 終於治理了!佛教道教場所不得亂燒香、亂放生
    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違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擾亂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損害佛教道教清淨莊嚴的形象,還會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去除病灶需要對症下藥,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對症佛教道教領域出現的商業化亂象,從10個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具體舉措。
  • 理清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思路和政策 促進佛教道教健康發展淨化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佛教道教在新形勢下也存在一些問題,當前社會反映最強烈的是商業化問題。針對該問題,2017年,國家宗教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提出了10個方面的具體措施。2018年初正式實施的《宗教事務條例》增加了相關條款,為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 證監會深夜發文,普陀山旅遊撤回IPO!佛教名山上市之路不能太隨意
    雖然在4月12日,普陀山旅遊實際控股人舟山市國資委在舟山市財政局的官網上發文表態:普陀山旅遊申報上市是深化我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上市資產純屬企業經營性資產,不涉及任何宗教資產,生產經營活動也不涉及任何宗教場所。
  • 青海八部門聯合發文:嚴禁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參與地方招商、聯合執法
    12月12日,青海省紀委、省監委、省高級法院、省委宣傳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青海省保護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法官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嚴禁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參與地方招商、聯合執法,嚴禁提前介入土地徵收、房屋拆遷等具體行政管理活動,杜絕參加地方牽頭組織的各類「拆遷領導小組」「項目指揮部」等臨時機構。《辦法》要求各級法院設立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明確了11項工作職能。
  • 兩部門聯合發文!錄取通知書不得投遞至快件箱自提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日,教育部和國家郵政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錄取通知書寄遞工作的通知》,從加強組織領導、規範寄遞管理、確保精準投遞、優化新生服務
  • 馬英九拜會全臺道教會 將成立道教後援會
    馬英九拜會全臺道教會 將成立道教後援會 2007年12月02日 06:1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中國佛教協會在行動
    近年來,中國佛教協會及各省、市佛教協會,每年都要配合各地公安、宗教部門查處大量假冒僧人和活佛上師。他們偽造戒牒、冒充僧尼,斂財騙色,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對於佛教的認識。2016年12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主辦2016佛教思想建設研討會,集中探討「商業時代」的佛教本位與佛教的去商業化之路。2017年6月,中國佛教協會召開第九屆理事會權益保護委員會會議,將治理佛教「被商業化」問題作為核心內容。2017年11月,國家宗教局聯合中宣部等12個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中國佛教協會深入學習貫徹。
  •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道教和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達到人們追求的修為,是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道教是中國本土的,而佛教卻是來自國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歷史終點站,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道教和佛教的故事。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此外,一些宗教儀式與民間習俗相融合,滲透到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入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有關中國傳統宗教(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的儀式研究,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批十分優秀的中青年學者活躍在學術前沿,取得了不少的豐碩成果。
  • 重磅!河南六部門聯合發文!課後服務自願參加,堅持公益導向,不得營利,嚴禁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近日,河南省教育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破解中小學生「放學早、接送難」矛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意見指出,課後服務要遵循自願參加的原則,堅持公益導向,不得營利,一般在上學日下午正常放學後進行,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晚於18:00。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 ...佛教協會和中國道教協會新一屆理事會領導班子 汪洋提出殷切希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4日在京分別會見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第十屆理事會領導班子。他強調,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教育引導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牢固樹立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
  • 大安法師告訴你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問:道教與佛教我都很歡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誦經時,時常兩個同誦,已成習慣,不知可否,請開示。大安法師答:道教你很歡喜,說明你可能跟道教有點因緣,道教的道德經也不錯。但是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道教終究還是屬於世間法。
  • 道教與佛教的一些比較
    有部分佛教徒常拿出一些攻擊和詆毀道教為「小乘」並由此證明「道不如佛」的證據,但據我看來,恰顯得了道教的偉大。一些佛教徒常以為自己「四大皆空」「諸緣放下」,然而,道教是做不到如此這般的超脫三界,因為,信仰道教的人士都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有道之士,在朝則「以道佐人主」,兼濟天下,心懷萬民;在野則「敬天法祖」,「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自在逍遙。要我們做到「無父無君」般所謂超脫,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