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終於治理了!佛教道教場所不得亂燒香、亂放生

2021-02-19 中國網

宗教商業化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宗教界人士對多地出現的「名山被上市」、「寺廟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等一系列亂象表示痛心。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違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擾亂正常的宗教活動秩序,損害佛教道教清淨莊嚴的形象,還會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

去除病灶需要對症下藥,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宣部、中央統戰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對症佛教道教領域出現的商業化亂象,從10個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具體舉措。十大舉措對於營造良好宗教風氣又有著怎樣的意義?能不能掃除塵垢,喚回淨土?

佛教道教總體平穩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其中投資建造、承包經營寺廟宮觀等商業化問題最為社會所關注。商業化問題解決不好,會敗壞社會風氣,引發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何蓉認為,《意見》主要針對的是佛教道教商業化方面存在的一些亂象,「社會反應比較大的是寺廟承包、假冒僧尼詐騙信眾和遊客,還有景區包圍寺院,門票非常高等問題。所以,在2012年宗教局一個關於處理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的意見中把這個稱之為亂象。」

對於一些寺廟和道觀過度商業化的亂象,不論是信眾還是遊客普遍比較反感,「我認為不合適,這就是捆綁,有些東西不在大,還要有實質性的東西,主要是佛教文化,不是外面的人造景點。」還有老百姓說:「過度商業化確實不合適,給遊客帶來的就是門票上漲。」

這次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具體舉措。

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必須堅持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二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假借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活動、謀取利益。以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為主要遊覽內容的景區,不得利用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收取高價門票,從嚴控制興建佛教道教主題內容的文化景區。

三是繼續整治濫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投資修建或承包經營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嚴禁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四是制止亂燒香、亂放生活動。嚴禁佛教道教教職人員和旅遊從業人員等以任何名義誘導、脅迫遊客和信教群眾燒高香、抽籤卜卦,炒作售賣「頭香」「頭鍾」。佛教道教界要引導信教群眾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

五是依法加強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管理。從事網際網路宗教信息服務,應當經省級以上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和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

六是規範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經營活動。經營活動的收益用於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自養及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

七是加強佛教道教團體和場所財務監督管理。佛教道教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稅收、資產、會計制度,開設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依法辦理稅務登記。

八是引導佛教道教界正確認識和處理商業化問題。深化教風建設,抵制商業逐利和奢靡之風,杜絕教職人員直接參與商貿活動、為商業活動站臺等行為。

九是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要求各級黨政幹部嚴守政策法規紅線,不得支持參與「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不得以發展經濟、促進旅遊和繁榮文化名義助長宗教熱,嚴禁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從宗教事務中謀取利益。

十是依法依規處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各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運用輿論力量推動治理工作。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

何蓉研究員表示,12個部門聯合下發《意見》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既體現了對這方面問題的重視,也是勢所必然,「這麼多部門一起來做這個事情,因為在宗教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僅僅是宗教管理部門的事情,要很多部門共同完成管理工作。宗教工作範圍比較廣,涉及的社會因素也比較多,所以12部門共同下發(通知),一方面是對現象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勢所必然。」

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明傑法師昨晚(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佛教界對《意見》的出臺高度關注和堅決擁護,「該《意見》將在新時代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佛教協會將引領全國佛教界會認真做好《意見》的學習和宣傳,繼續著力加強佛教的自身建設,自覺抵制商業化不良影響,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依規治理佛教商業化的問題。」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孟至嶺昨晚接受採訪表示,《意見》的出臺意義重大,有利於維護佛教和道教界合法權益,確保健康發展,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們堅決擁護《意見》精神,積極配合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治理工作。同時,道教界要加強自身道風建設,嚴於律己,加以改進,對社會風氣、淨化人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

在十點措施中,第九點在昨天受到了關注,即要求各級黨政幹部嚴守政策法規紅線,不得支持參與「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不得以發展經濟、促進旅遊和繁榮文化名義助長宗教熱,嚴禁黨政機關和工作人員從宗教事務中謀取利益。

在寺廟承包經營,濫塑宗教形象等種種「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亂象的背後,不僅有資本衝動、利益驅動,更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瀾。客觀而言,這些引入商業資本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周邊旅遊,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實惠,但這種行為不僅違反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破壞宗教形象,敗壞社會風氣,滋生權力尋租、灰色交易等腐敗行為。

抵制「宗教搭臺、經濟唱戲」,並非禁止一切佛教道教領域經營活動。佛教道教寺廟宮觀開設法物流通處、素餐館等,只要其收益用於場所自養,其舉辦的活動與宗教主旨相符或屬公益慈善事業,即在法律政策允許範圍內。當然,對這類經營活動也須加強監管,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引入社會監督機制等,防止其打擦邊球,走了樣兒、變了味兒。

中國3分鐘:中美籤署適航協議 中國「飛」向世界大門開啟

嚴查 | 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今天,這新聞讓多少父母出離憤怒!

圖觀 | 鄉村振興戰略 補短板奔小康

(來源:央廣網、中國之聲、新華視點、國家宗教事務局網站)

本期編輯:劉倩

本期校對:鄭瑾

投稿郵箱:livexwy@qq.com

中國網期待你的作品!

相關焦點

  • 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佛道教場所執行國家統一稅收制度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
    《意見》制定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聽取各地及相關部門意見,明確政策界限,落實工作責任,針對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的主要表現,從10個方面提出治理的具體舉措。一是明確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非營利性質,嚴禁商業資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投資或承包經營佛教道教場所。
  • 理清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思路和政策 促進佛教道教健康發展淨化社會...
    三是引導信眾正信正行,加強環保,避免亂燒香亂放生誤區。此外,建議有關部門依法加強宗教領域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正本清源,標本兼治,共同為促進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
  • 重磅!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和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有關規定,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國家宗教局、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住建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旅遊局、證監會、國家文物局等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
  • 燒香祈福:香不能亂上,佛不能亂拜,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
    隨著國內的旅遊行業越來越豐富,如今很多隱藏在深山當中的寺廟被人們逐漸的挖掘出來,並且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很多人在小長假的時候都會去寺廟當中燒香祈福,都能夠想請求佛祖的保佑。可以說受到了旅遊行業發展的影響,現在在寺廟當中的香火可以說非常的旺盛了。
  • 全市各佛教活動場所暫停所有撞鐘、祈福、燒香等活動
    警方提示 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 暫停燒香活動 近期儘量減少出行全市寺廟已暫時全面關閉 公安機關將對寺廟、燒香點周邊路段 實行封閉守衛 請廣大市民服從現場民警指揮 市各佛教活動場所
  • 廣州市出新規:全市佛教道教場所不再賣香燭
    昨日(2015年11月24日)上午,廣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在道教純陽觀召開廣州市宗教界開展「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環境建設工作現場會。 記者從現場會獲悉,目前全市佛教道教宗教活動場所全面推廣文明敬香,不再售賣香燭,也婉拒香客外帶任何香燭、紙錢等敬香。與此同時,佛教道教宗教活動場所主動為香客免費提供三支清香。 據悉,從今年1月份開展,全市6大宗教團體、83處宗教活動場所以及2個有宗教背景的社會服務團體積極參與城市環境建設工作,共開展宗教活動超過3000場次,接待信眾及遊客400多萬人次。
  • 進廟燒香不能隨便,道教朝拜禮儀淺說
    因為住在泰山腳下,又是做傳統文化行業,所以我經常被問到上山燒香的注意事項,大眾常識缺乏,有的問題也是讓人哭笑不得。普及工作總得做一下,考慮到泰山還是以道教為主,於是簡單整理了一下道教進廟燒香禮拜的禮儀基本常識,給各位做參考。
  • 認識道教: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是我國古老而又傳統的本土宗教,發展至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依然保留了許多古老的道教建築。作為道教修行者的活動場所,道觀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們參觀遊覽。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有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這不但是對道教的尊重,也是對拜神祈福之心的一種洗滌。一、道觀每天都可以去燒香拜神嗎?很多人懷著虔誠之心,在去燒香之前沐浴更衣,結果到了道觀門口,發現有一張告示牌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為何戊日不能燒香呢?
  • 放生就有功德嗎?盲目放生等於殺生,這才是道教放生的正確方法!(附道教放生咒)
    應當說,道教提出要保護動物以及一切生命體,是帶著深厚感情的,帶有一種對於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憐憫之心,並且要求以"慈心於物"的生命道德情懷去善待他們,關愛他們。放生的真碲,便是勸告世人勿殺生。有云:「諸罪孽中,殺孽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戒殺放生,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斷絕一切肉食;但若是一時間未能做到完全吃素,也應該少食肉、多食素,以積功德。在食素放生的過程中,最大受益者還是放生的善信本身。
  • 道教與佛教的一些比較
    有部分佛教徒常拿出一些攻擊和詆毀道教為「小乘」並由此證明「道不如佛」的證據,但據我看來,恰顯得了道教的偉大。如佛教分「顯密」二宗一般,道教亦分兩大教派:正一道教與全真道教。正一道教的前身是「五鬥米道」,是張道陵於東漢順帝年間,在四川鶴鳴山首擎道教之大旗,因張道陵是奉天行道之師,故被尊稱為「張天師」。
  • 燒香祈福有三、六、九之分,不懂別隨意亂拜,小和尚:含義不同!
    ,相信大家都去過寺廟和佛堂,在寺廟裡也會燒香拜佛以表敬仰,或者是為家人祈求平安的,但是燒香拜佛也是有很多傳統講究,大家可能並不了解,小和尚表示:燒香祈福有三、六、九之分,含義不同!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便在我國得以發展,我國對佛教的推崇也十分興盛,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很多人都會在節假日去寺廟燒香祈福,如今也慢慢演變成一種傳統習俗,其中燒香是祭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人在燒香時通常也會點燃三根,而且也會將其平行擺放,我們也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才這麼做,也並不了解具體的原因,若是問其他人可否點燃一根或兩根,很多人也回答不上來,其實我們的前輩之所以有這樣的傳統習俗
  • 導遊提醒:去寺廟燒香前,最好了解這4個禁忌,不要亂拜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國歷史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全國各地都有非常多的佛教古剎,直到現在香火也非常的旺盛,比如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等等,在作為寺廟古剎的同時,也是我國知名的景點,很多遊客在去旅遊的時候,也會順便去燒香祈福。
  • 道教放生咒語解密
    4、念畢三叩拜後,按畫符法畫清淨符一張,寫放生疏文一份。(可提前準備或忽略此步驟)《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壇間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為吾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端望爾時,救苦天尊,遍滿十方界。
  • 大肆放生有損福報?看看道教是如何倡導放生的吧!(附放生咒)
    道教有個理念是仙道貴生,主張慈愛一切,不傷物命,道教在"慈心於物"方面,對動植物予以較多的關注。道教把動植物看作是有靈性的,就像對待人那樣對待動植物。《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說:"子欲學吾道,慎勿懷殺想。一切諸眾生,貪生悉懼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輕於彼。口腹樂甘肥,殺戮充飲食。能懷惻隱心,想念彼驚懼。
  • 為什麼道教造反沒事,佛教無緣無故,卻遭「四次」剿滅?
    自古以來,我國就盛行佛道兩教,佛教是外傳而來,道教是土生土長的。據史料記載佛教實在西周時期傳入我國,經過上千年的歷史傳承一直經久不衰,而然這兩個教派在歷史上卻經歷了風雨飄搖。那就是道教多次起義造反竟然沒有事,而佛教什麼都沒做就被剿滅四次?
  • 買命放死的假功德,大肆放生有損福報?(附道教放生咒)
    道教有個理念是仙道貴生,主張慈愛一切,不傷物命,道教在"慈心於物"方面,對動植物予以較多的關注。
  • 關於治理亂補課、亂辦班等行為的通知
    為切實加強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堅決糾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風氣問題,積極貫徹「三治三零」工作精神,經研究決定,在暑假期間集中開展對「亂補課、亂辦班」等現象的治理行動。二、治理程序:1、教育引導,學校自查。通過召開中小學校長和培訓機構負責人會議、媒體宣傳等方式,把本次治理行動宣傳到位,把規範治理工作要求傳達落實到每所學校、每名教師、每個校外培訓機構,提高廣大教師的法治素養、規則意識,提升依法執教、規範執教能力,引導其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師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