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道教一直修煉的話,到最後會到什麼地步?

2020-12-11 騰訊網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宗教在長河中消失,但也有許多的宗教在長河中崛起。總結一句話,他們宣傳都是神學,只不過各宗教信奉的神明不同而已。

  在中國古代佛教與道教是最著名的兩大宗教,主要是傳講修身。佛教最高境界是成佛、道教最高境界是成神,那麼我們一起來區分一下佛教和神學道教這兩個宗教的差別。

  道教的最高級是三清,三清是三個尊者(元始、靈寶、道德)分別象徵著人的本性、智慧、品德。其實道教中的神仙在民間都是有原型的。道教重要的源頭有四個,這四個分別是儒家思想、易學理論、墨家思想、陰陽學說。,道教是在晉代的葛洪創建的。

  我們現在的佛教是在漢代有印度傳入的,在最早的時期被稱為浮屠教。佛教主張報恩,有四種主要的恩情,就是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和三寶恩,佛教的最高級別是釋迦摩尼。佛教講究輪迴因果,積善行德,廣結善緣。佛教僧人的終極目標就是成佛,佛在印度的意思就是「覺悟的人」。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從沒有見到過神或是佛,我們真正追求的是精神方面的借慰。不過道教與佛教誰更勝一籌一直是一個十分爭議的話題。大家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道教和佛教是從何時分出的勝負?黃巾道和天師道自掘墳墓
    說到今天的道教,恐怕只要了解一些道教歷史底細的都會感覺有些五味雜陳。今天的道教,沒落之感格外的濃重,門可羅雀,煙火清冷,除了一些虔誠的信徒或者是好奇的遊客,恐怕再無人光顧道門門檻。人走茶涼似乎已經不足以形容如今的道教,處境悽慘或許更適合如今的道教正統!但是反觀今天的佛教,香火鼎盛,信徒呈倍數遞增,如此原因何在?縱覽整個歷史長河,道教被個別道統毀的不輕,道教什麼時候最興盛?毫無疑問,那個時代叫漢末,但也正是這個時代,也正因為那麼幾個人,就將道教幾乎打入了無邊地獄,這幾個人是誰?
  • 廬山的佛教和道教
    「廬山到處是浮屠,若問凡家半個無」,說的是廬山佛教勢力的強大。東晉時慧遠大師在這裡開創了東林寺,建立了淨土宗,肇始佛教中國化和中國佛教化的進程。作為當時南方的佛教領袖,東林寺成為了一個與北方長安並肩的佛教和學術中心。名人名流會集廬山,最為突出的有慧遠、慧永、張野、雷次宗、宗炳和劉續之等十八高賢,他們都是學識水平極高的人物,成就了廬山文化史上的輝煌時代。
  • 道教與佛教的一些比較
    有部分佛教徒常拿出一些攻擊和詆毀道教為「小乘」並由此證明「道不如佛」的證據,但據我看來,恰顯得了道教的偉大。諸君:倘若有一天,我等真的什麼都放下了,那該是一種什麼結局?破身、破產、破家、破國。國破人不在,萬象復歸空?從佛教的教理、教義上來講,是可以講的,「放下」確實是一種大智慧。
  • 《西遊記》是揚佛禁錮道教還是佛教,宣揚道教?
    《西遊記》揚佛的說法由來已久,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原因,我們還可以在《西遊記》中找到很多細節,因為情節太多,我就簡單地說幾句:1、東部地區的大唐部隊是道教下的天庭部隊。大唐想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案,但是他沒有從道教中尋找,相反,他從跑去一直到佛教。
  • 道教修煉文化:「丹道」探秘!
    至唐代時,論說仙的實質,闡釋道教的夢想,不再是受佛教影響的道性之神,也不是肉體長生,而是以道氣為根據,期盼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如司馬承禎《坐忘論·得道》中說:「人懷道,形骸以之永固。資燻日久,變質同神,鍊形入微,與道冥一。散一身為萬法,混萬法為一身,智照無邊,形超靡極,總色空而為用,含造化以成功,真應無方,其惟道德。」這種形道合一的理念便成為道教的最高夢想。
  • 中國本土道教都是瘦子居多,為何佛教的和尚都是胖子居多呢?
    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道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鼻祖。相對於佛教,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舶來品,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我們來對比一下兩位創始人的外貌,我們就能發現,太上老君的身材比較消瘦,而釋迦摩尼就比較豐滿。
  • 為何佛教的菩薩羅漢都喜歡以蓮花為座,道教的神仙都以蒲團為坐?
    在中國神話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慣常又奇怪的現象,那便是道教神仙與佛教羅漢菩薩在日常行止修煉時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盤坐的物品不同,道教神仙打坐修行一般都是坐在蒲團上,或者直接就地打坐;而佛教羅漢菩薩則都是坐在蓮花座之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道教,作為我國的土生土長宗教,到底是什麼原因限制了發展?
    為什麼道教不能流傳開? 下面就細說原因吧:1. 古代的統治者帝王將相要的是什麼,尤其是那些保守的或者是靠武力徵服的異族統治者要什麼?要的是廣大順民服從他王朝的統治,而不是讓人會獨立思考,對逆境有反抗意識的思想。看看佛教多聰明,堅持「教大於國」。五胡統治者來了,他們說五胡統治者是「佛菩薩」。
  •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道教和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達到人們追求的修為,是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道教是中國本土的,而佛教卻是來自國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歷史終點站,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道教和佛教的故事。
  • 理清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思路和政策 促進佛教道教健康發展淨化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楊小波:對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的認識和建議近年來,民宗委通過學習中央有關文件講話,研究委員提案和社情民意,分析有關案例,深感佛教道教商業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並列為今年監督性調研課題。佛教道教商業化究竟指什麼?
  • 大安法師告訴你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問:道教與佛教我都很歡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誦經時,時常兩個同誦,已成習慣,不知可否,請開示。大安法師答:道教你很歡喜,說明你可能跟道教有點因緣,道教的道德經也不錯。但是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道教終究還是屬於世間法。
  • 王菲的信仰之路:信佛20年 一度改奉道教
    從1992到2013,王菲一直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雖然一度改奉道教,與李亞鵬一同閉關修煉,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佛學作為依歸。除了出版佛教音樂唱片,為佛教典禮站臺高歌,她還不惜為信仰與方舟子微博罵戰。網易娛樂嘗試解讀王菲的宗教信仰,看是否能從中找到她信仰上的心路歷程。
  • 四大天王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
    許多人想不通:道教只有四大元帥,沒有四大天王,為何四大天王會鎮守在南天門外呢?難不成佛道諸神也有「交換生」?不閒扯!七葉君今天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到底四大天王歸屬哪一家?在道教的檔案體系中,四大天王是兄弟,持國天王魔禮海、廣目天王魔禮壽、增長天王魔禮青、多聞天王魔禮紅,也就是著名的「魔家四將」。四兄弟分別鎮守天庭的東、西、南、北門,司職「風、調、雨、順」,意在護國安民。不過他們的檔案來歷一直多受病垢,出處竟是《封神演義》和《西遊記》。
  • 道教的死亡觀:鬼可以修煉鬼道嗎?
    我們已經講過很多關於道教修煉的東西了,有些朋友就納悶一件事,因為我們之前講到過鬼仙,所以有很多人問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這個事情確實挺有意思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道教的死亡觀和鬼到底能不能修煉成仙。七魄離開肉體之後,緊接著就是三魂,首先天魂會魂歸天界,天魂就像是一個人在天界的「身份證」一樣,一個人的降世必須有著天魂的證明,否則就無法輪迴,天魂基本上就這一個作用,緊接著就是命魂和地魂,其中命魂的作用最大,命魂會魂歸地府,我們常講的參與輪迴的魂體就是命魂,它代表著我們的一生,魂歸地府之後無非就是走奈何橋、喝孟婆湯、進輪迴池,那麼就只剩下一魂了,這一魂叫做地魂,而地魂是要留在人界的,按照古籍的說法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從人類文明開始便伴隨著人類一直發展到今天。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
  • 盤點一下佛教和道教,共同擁有的名詞有哪些?也許你沒有注意過
    ,道教認為,修仙乃是逆天而行之事,若有修行之人,在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必然會招來各種的不順,亦或是突然的性情大變等,更有小說或者電視中,會有一道閃電從天而降,這被稱作雷劫。偷盜罪的人,會被鬼卒動不動就砍掉手,砍掉了馬上再長,然後這受苦的靈魂就必須忍受著這種斷手的苦,不斷的哀嚎,想停都做不到。邪淫的靈魂,到了地獄之中,要受炮烙之刑,被綁在銅柱上,然後鬼卒在下面點火,不斷的加燃料,火越來越大,銅柱也越來越燙,最後這靈魂被銅柱烙的乾癟,然後再次在銅柱上復活,又陷入到死循環之中。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近期,有網友吐槽說,有的佛教寺院在給信眾做「拜太歲」法事。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
  •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
    道教內丹學的功夫修煉,須要明確以下幾點:一是見地。即內丹學的理論要明白。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2018年12月7-8日在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舉辦的「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學術工作坊。攝影:倪天勇本次工作坊於7日下午開始,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王頌教授首先致歡迎辭,並以「中國宗教研究與儀式研究」為題做了引言,向與會聽眾說明了儀式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 神奇、深奧、源遠流長的人類修煉文化
    東方的佛家、道家理論及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理論,還有其它不為人知或少為人知的民間獨傳、秘傳修煉理論,構成了從常人角度來看神奇、超常的修煉文化。佛教《大藏經》、道教的《道藏》、基督教的《聖經》等就是這些修煉文化的一些典籍。而釋迦牟尼、老子、莊子、耶和華、耶穌則是這種修煉文化的創始、傳播、教化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