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佛教的菩薩羅漢都喜歡以蓮花為座,道教的神仙都以蒲團為坐?

2020-12-22 晨禾餐飲加盟

在中國神話當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慣常又奇怪的現象,那便是道教神仙與佛教羅漢菩薩在日常行止修煉時有很大區別,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兩者盤坐的物品不同,道教神仙打坐修行一般都是坐在蒲團上,或者直接就地打坐;而佛教羅漢菩薩則都是坐在蓮花座之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於佛教子弟都喜以蓮花為座,有這樣一個說法,傳說在佛祖誕生之時,淨飯宮的水池裡開滿了蓮花,蓮香四溢,韻染華庭,佛祖母親摩耶夫人渾身被金光籠罩,一身梵音字金光中蕩漾開來,佛祖乘坐蓮臺而出。此後,佛祖每次與弟子們講佛都是以乘坐蓮臺之姿進行,每當講到精妙處便有蓮香飄然,佛祖的座下的蓮臺也會發出金色光華,弟子們受蓮香金光的感染,有醍醐灌頂之感。

比起佛祖乘蓮而生,還有一種說法相對科學一些,因為夏天的天氣太過炎熱,佛教徒打坐時受炙熱環境幹擾難以入定,便會選擇在水邊樹下打坐,而夏天的水中剛好有蓮花開放,觀望著這些碧葉淨花,僧人能更快的入定,因此佛教徒便以蓮花的形態製作成臺座,這樣一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心有蓮花而自得清淨無欲。

除此之外,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與佛教的超脫凡俗、清靜無欲的精神相契合,所以蓮花在佛教當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相當於聖花。

包括佛祖在內的羅漢、菩薩等,基本都是以盤坐蓮臺的形象出現的,而且這些佛教神仙出行時也大都是站在蓮臺之上,包括他們的法器及一些飾品也都是蓮花形態或是鐫刻附著蓮花。

相比於佛教乘坐蓮臺的清高靜華形象,道教神仙在打坐修行時則顯得有些落魄,大部分道教神仙的盤坐物都是蒲團,或者是石面、地面,這不由會讓人覺得道教的神仙都很俗氣,而佛教的看起來很高貴。

其實道教神仙之所以以蒲團打坐是遵循了習慣而已,因為大部分神仙在成仙之前都是凡人,凡人在追求仙道之時要摒棄物慾,因此便用最貧賤的乾草編織成蒲團打坐修煉,這也叫上感天道,下接地氣,有助於修煉成仙。而且長時間的打坐身體容易僵麻,乾草編織的蒲團柔軟舒適,不會影響身體的血液流通,這也說明了道教講究養生煉體的思想。

不過道教神仙雖然打坐的時候用的是蒲團,但在出行的時候卻不會這麼落魄,畢竟神仙也是要顧忌形象的,所以在大部分神話當中,道教神仙出行都是乘雲駕霧,彰顯出一派逍遙縹緲的天人之姿,令世上凡人驚鴻一瞥間羨慕不已,不過仙人有仙人的煩惱,畢竟當初追求逍遙長生時的思想就是一種欲望和執念。

相關焦點

  •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除了那些逍遙世外的仙人以外,大部分的神祇都有不同的神職,如文昌帝君掌管著世間的功名利祿,月老掌管著天下人的姻緣,財神管理著天下的財源,土地神護佑著一方百姓的平安……在諸多的神明中,有一位化身三界十方,救苦救難,祂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著重要的地位,這位神祇便是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 蓮花有何魅力?為何如來和觀音菩薩都坐在蓮花臺上?有啥講究嗎
    許多人印象裡應該都會記得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扥觀眾多神仙都喜歡坐在蓮花臺上修行打坐,而觀音菩薩有時出行都是站在蓮花臺上飛起來,那麼這個蓮花臺究竟有何好處能讓這麼多神仙們寸步不離呢?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
  • 和佛教道教都結緣的是什麼花,為何成為她的法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荷花喜歡溫熱的環境,所以在天竺會比較多,而天竺,又是佛教興盛的地方,所以,長久以來,佛教,就和荷花有了不解之緣。可不是嗎,佛祖坐的,不就是蓮臺嗎?當人們走進寺廟,抬頭便可看見,釋迦牟尼的塑像,披著寬大的衣服,手結著法印,結跏趺坐在蓮花臺上,看上去,就好像是在向他的信徒們講經說佛的樣子,讓人不由得心生敬仰。而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也是極其愛荷花的吧,要不然,她又怎會穿著白衣,坐在白蓮花上,一隻手拿著淨瓶,一隻手拿著白蓮花。她手中那純潔的白蓮,應該就代表了那顆純潔而慈悲的菩薩心吧。
  •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
    道教和佛教都是為了服務,道教講究今生修為,而佛教則是修來生道教和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達到人們追求的修為,是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道教是中國本土的,而佛教卻是來自國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歷史終點站,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道教和佛教的故事。
  • 《西遊記》冷知識09:王靈官、蓮臺、道教神仙
    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神仙傳》記載:王靈官原名王惡,湘陰浮梁之廟神(這句話查不到含義。按字面上的意思,湘陰為地名,湖南省嶽陽市有湘陰縣。浮梁為廟名,意即王靈官是湘陰浮梁廟的神,不知對不對?
  • 佛教中的哪吒,如何成了道教神仙?說說哪吒形象的產生與演變
    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就是這樣的。小說形象——從佛到道的變身真正令我們熟知的哪吒形象,明明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庭猛將。熟悉中國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玉皇大帝是不折不扣的道教人物。那麼哪吒是什麼時候從佛教系統,站到了道教的隊伍裡呢?這從《西遊記》、《封神演義》裡就能看出大概來。
  • 江西這座山為道教聖地,山上卻有佛教寺院,據說求籤十分靈驗
    葛仙山,觀其名可知,這是一座集宗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在當地人眼裡,葛仙山十分靈驗,非常受附近村民信奉。它不僅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名山,形成了「一山兩教、道佛同修」的宗教文化。山中古寺有大葛仙殿、娘娘殿、慈濟寺等。
  • 廬山的佛教和道教
    廬山寺院密集,多達四百餘座,有「五百蜂房綴蜜脾」之說。胡適在1928年來廬山說:「慧遠的東林,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的大勢………」東西二林都建立在東晉時期,是廬山北部建立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兩座寺院。廬山佛學和佛教活動的主要任務是慧遠。
  • 為何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回答一針見血
    眾所周知,在我國歷史悠久的佛教,因為其勢力龐大曾被各朝皇帝三番五次打壓。然而,道教在中國興盛至今,卻為何從不為統治者忌諱?魯迅先生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小雜感》裡寫過這樣一句話:「人往往憎惡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了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要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先來看看在舊中國比較常見的幾種宗教。
  • 有趣的道教:這八位道教的神仙都是三隻眼
    很多朋友在給我留言時提到,他們發現有好多道教的神仙都是有三隻眼。除了大家熟知的二郎神以外,道教的神仙尤其是雷部體系的確有很多三目神仙,那麼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有著三隻眼的道教神仙。華光大帝:馬王爺民間有句俗話:「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都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 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都是哪位神仙
    我們知道,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有著一個完備的神仙體系,道教的神仙眾多,當然,神仙們所居住的山,也就多;那麼,你聽說過道教的四大名山嗎?道教四大名山,山中住著的,又都是哪位神仙?青城山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約10公裡處,全真道龍門派的聖地,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國家5A級景區。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黃帝遍歷五嶽之後,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所以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另外,據說青城山附近的遠古居民十分篤信「鬼道」,所以青城山又有「鬼城山」的說法。
  • 中國本土道教都是瘦子居多,為何佛教的和尚都是胖子居多呢?
    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道教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熟知的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鼻祖。相對於佛教,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舶來品,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我們來對比一下兩位創始人的外貌,我們就能發現,太上老君的身材比較消瘦,而釋迦摩尼就比較豐滿。
  • 蓮花為什麼是佛教中的聖物?佛祖菩薩都那麼熱愛蓮花?
    蓮花為什麼是佛教中的聖物?佛祖菩薩都那麼熱愛蓮花?說起來,佛教中的聖物,一是菩提,另一個就是蓮花了。今天先不提菩提,先提起來蓮花,我們都知道蓮花在佛教中是非常出名的,在佛教寺廟中,幾乎所有的佛像都特別熱愛蓮花一般,許多佛像都手捏寶印,或者是手託蓮花,並且坐在蓮花臺之上。
  • 道教中的「太乙救苦天尊」指的是哪位神仙?
    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它蘊藏著中華文明的結晶,伴隨著中華民族發展至今。在道教文化中,有一個龐大的神仙體系,其中有造物主、開天闢地之神、掌管自然之神,以及一些由人得道成仙的神仙,當然還有普渡人間的神仙,他就是太乙救苦天尊。
  • 為何佛教和道教裡面都有四大天王,且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去過寺廟的朋友都知道,進去就可以看到四大天王。各個非常威猛,也比較有震撼作用。讓人不得不敬畏。不過如果熟悉我國神話的人也知道,在我國神話體系裡面也有四大天王。而且我國的四大天王和佛教裡面的四大天王基本上法力都是一樣呢,甚至使用的武器都一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奇怪的現象呢?
  • 蓮花到底有何魅力?為何如來佛觀音都坐在蓮花上,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的出場次數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人都發現了,每次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出場的時候,都是坐在蓮花、或者站在蓮花上的,這是為什麼呢?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 佛和觀音為什麼都坐在蓮花上?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竟然這麼大!
    不管你信不信佛,估計都能注意到,無論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的寺院,只要有佛出場的場合,他們大部分都是坐在蓮花上的。那麼佛和觀音為什麼都坐在蓮花上呢?蓮花在佛教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蓮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古印度佛教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其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 在蒲團上坐一會兒
    陽臺上有藤椅、小桌,客廳有紅木家具,最近又專門訂做了幾個蕎麥皮大蒲團,放在地板上。然而,自從有了蒲團,我卻從來沒有坐過,只是每天無數次地從它的旁邊匆匆經過。我很愛我的兒子,但是我和他在一起時,心裡經常很急躁,總是催他快點快點,所以,兒子現在的口頭禪是:等一下。
  • 蓮心禪韻:蓮花與佛教
    「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莊嚴妙法,蓮花柔軟素淨,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升華為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佛陀不起分別心,拈花一笑,何必一定是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