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代表「海派」影響了潮汕一帶 我畫的人物小品亦受他影響

2020-12-27 網易新聞

■村梅 張紹城

■春風送暖 張紹城

■茶馬古道 張紹城

張紹城1944年出生於廣西合浦縣,客家人,1963年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畢業。1993年至2004年任廣州畫院院長,1995年至2005年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兼藝術指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學術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中國畫學會藝術指導,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委,廣州市文史館館員。

■炊煙繚繞 張紹城

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張紹城:

日前,「先生之範——張紹城藝術品鑑會」在廣州畫院先生畫館舉辦,此次展覽作品展示的是張紹城先生近期的精品力作,是對張紹城的藝術創作歷程與成就的一次薈萃總結,也是對張紹城先生近階段繪事的梳理、交流與品鑑。張紹城圍繞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探索以及早年間受海派代表任伯年的影響等話題,與收藏周刊進行了深入探討。

把虛幻的墨跡 加工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收藏周刊:通過您的畫面,感覺到您用了不少材料技法,現在對筆法與墨法,是否有了新的理解?

張紹城:繪畫領域裡,每個人都可以隨自己的天性而發揮,它不同於戲劇、音樂、電影,作品要很多人配合,要經過多個程序,才到觀眾那裡。繪畫實驗成本很低,中國畫只要紙、筆、墨,顏色也多是花青、赭石兩種,我以前用了明礬,近五年用拓印手法,也不是新材料,不過是把墨塗在宣紙上,再復上去,用手拓,不是什麼秘笈。拓出的斑斑駁駁的肌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古人潑墨之法有相似之處,有如象棋,開局只有三兩種套路,很難看出有什麼水平,到了殘局,能起死回生,才叫本事。材料、辦法、特技都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審美的品位,對形象、構圖、虛實、意境的把握,對各種可能的選擇,才能最終把虛幻的墨跡加工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我最近展出的山水畫,多是這樣鼓搗出來的。竟受到陳永鏘等傳統畫法的權威代表認可,亦使我深受鼓舞。

收藏周刊:您說現在創作每一幅作品,都幾乎「廢紙三千」,是否可以理解為,現在的作品可能更強調「偶然性」?您怎麼看這種「偶然性」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張紹城:蘇東坡主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我的「新意」只在山石,而樹木、屋宇、小橋、溪流、點景的驢、馬、牛、人物都十分遵守傳統,而這些「童子功」是「出新意」的前提。我從少年時起,便臨摹《芥子園畫譜》,學素描、水彩、插圖、連環畫、油畫。七十年來畫了上萬幅各種類型的構圖。下鄉勞動,乘坐飛機上天,下煤礦入地,隨軍艦出海,出國週遊,人生歷程在腦子裡便積累了無數形象。所以,可以在一片混沌中,理出脈絡,作出合理的布局,比如開出一條小溪、小路,遠處放一兩間茅舍,路上加個牽牛的村姑,山石間種上大小樹木或梅花、桃花,偶然性便服從了必然性。

曾模仿任伯年畫詩人騎毛驢

收藏周刊:最近有展覽梳理海派代表人物任伯年對廣東美術界的影響,您曾經也學習或臨摹過任伯年嗎?

張紹城:近百年來,任伯年無疑是一位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人物、花鳥自不用說,《芥子園畫譜》裡收錄他的那三四幅山水,也顯得十分灑脫,草草數筆,便具大師風範,我在少年時學過他,用透明紙勾描他的作品,上世紀八十年代,也模仿他畫一些詩人騎毛驢的畫,這是中國人的元素,形象符號,在市場很受歡迎。

我在兩個方面用了他的辦法,一是畫人物只勾線不染明暗,人物概念化;二是人物縮小些,以配動植物,便於構成畫面;三是用穿插的辦法,把畫面主體處於環境之中,他畫的人物很少盡露在觀眾眼前,這樣的構圖就很活、很美,因此,任伯年的構圖能力,無人能出其右。我畫的人物小品有他的影響。

收藏周刊:您怎麼看任伯年的花鳥和人物畫?他對廣東美術界的影響有幾何?

張紹城:任伯年在評論界一直受到爭議,認為他不如其學生吳昌碩,缺乏文化底蘊,行筆太快,線條「釘頭鼠尾」,鋒芒外露,又未見他題過詩詞,因此,算不上正宗文人畫,人們往往認為他的花鳥比人物好,我認為並非如此,他畫的吳昌碩像、《寒酸尉》、《群仙祝壽圖》超過其同時代畫家。以任伯年為代表的「海派」,對廣東的影響,主要是潮汕一帶,那裡的人們到上海學畫,成為嶺東派,以劉昌潮、王蘭若為代表,他們更偏重於傳統筆墨,而略有任伯年瀟灑的用筆,但因為在關、黎之下,一直在廣東未成為主流。而目前,潮汕籍畫家進入廣州越來越多,嶺東派後人逐漸取得了主導地位。

人物花鳥山水兼備

方能運作自如

收藏周刊:如果要學習任伯年,您認為他的哪些地方最值得學習?

張紹城:不管人們如何評價,任伯年是近代繪畫中繞不開的畫家。而畫中國畫的人,須人物花鳥山水兼備,方能運作自如。近幾十年來,我們一些很有名氣的人物畫家,偏於寫實,又偏於人物寫生,因而不會配景,不會畫小品,比如蔣兆和、徐悲鴻等大師,畫人物小品,十分費勁,而黃胄、程十髮等繪畫小品,往往被認為「千人一面」,受到批評。花鳥中,可以千花一面、千鳥一面,為什麼人物不可以呢?任伯年的人物從陳洪綬來,以成「任家人物」,方便了他在小品畫裡發揮筆墨,我們應從這一點上學習,各自形成自家人物式樣,才能取得筆墨的自由。回看任伯年,應從這方面得到啟發。

人物介紹

張紹城1944年出生於廣西合浦縣,客家人,1963年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畢業。1993年至2004年任廣州畫院院長,1995年至2005年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廣州畫院名譽院長兼藝術指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學術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中國畫學會藝術指導,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委,廣州市文史館館員。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這位書畫巨擘為何能在大俗之中鋪展海派繪畫的大雅之美
    任伯年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走獸、蟲魚無所不能,這正是作為海派中職業畫家所具有的從業能力與藝術資質。他的畫法工整嚴謹,線描暢達勁挺、用色酣暢明豔、氣息高古樸茂,亦工於人物肖像,展示了海派主流畫風和市民欣賞特性。任伯年(1840~1895),初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後名頤、字伯年。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展出作品均出自現代海派花鳥畫知名領軍人物龔繼先、唐逸覽、應鶴光、徐立銓四人之手。龔繼先《一夜飛霜染丹砂》追溯歷史,海派花鳥畫自成流派花鳥畫,比山水畫、人物畫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也時髦地吸收西畫之長,創造出市民階層所喜聞樂見的繪畫樣式。「海派花鳥畫」最早形成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其中代表人物為被譽為「清末海派四傑」的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和蒲華,他們均以寫意花鳥畫見長,是上海開埠後脫穎而出的最傑出的寫意花鳥畫藝術家,開創了傳統與創新兼容並蓄的畫風,於近世海上畫壇影響深遠。
  • 近代海派畫家曹華《溪畔浣紗圖》
    俞劍華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對他的記載僅有寥寥數語:「曹華(1847—1913),字蟠根,上海人。善畫。錢慧安弟子。謹守師法,未能變通,與陸子萬二人,優劣在師商之間。卒年六十七。」實際上,他是錢慧安弟子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 晉唐時期,人物畫是中國畫的主要類型。但唐代以後,隨著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相繼崛起,人物畫逐漸衰退。然而到了清代後期,人物畫卻迎來了一次難得的中興。
  • 九位畫家九種面向,「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中的多元包容
    11月28日,「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在上海「Tart淘藝術空間」開幕,丁立人、王劼音、陳九、王天德等9位藝術家帶來各自不同面向的水墨實踐,但不同於展示藝術家某一個時期創作的全貌,此次展覽除了丁立人、王劼音展出作品系列外,其餘藝術家均以一件作品代表其創作風貌,作品有融入民間藝術的
  • 紀念|海派書畫先驅錢慧安與豫園書畫善會
    我發現其仕女畫風似乎更接近清後期上海本土人物畫家松江改琦,尤其錢慧安創作《紅樓夢》人物畫,簡直步改七薌《紅樓夢》人物畫後塵嘛!同年晚秋,應邀兩度赴日本京都從事近代中國畫考察,並在籤訂國際知名協議《京都議定書》的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中國近代繪畫研究者國際交流集會」。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樂震文、張弛《淨土蕩塵埃》「畫畫時,我喜歡靜靜地輕輕地磨墨、展紙、執筆,靜靜地思維,隨即出來各種的形態,就是這樣的形態,也不讓它有即時的肯定,一定是漸漸顯現,隨時修整。通過周圍物體的表述,才慢慢地看出這一個物體的形態和深度,我把這個過程稱為『養』,我的畫是慢慢地『養』出來的。」這些隨想,都來自樂震文。
  • 《歡樂喜劇人》比宋小寶更尷尬的,是海派喜劇被春晚小品吊打
    不同點則在於,方清平代表著北京文化圈裡邊的冷面相聲的表演風格,諷刺見長,不失幽默,總能在平淡的語言表演節奏中囊括較為深刻的主題。而孫建弘則代表海派喜劇的風格,語言雖然是重要的喜劇表演形式,但同時看重肢體語言的配合程度,用個人肢體秀的方式來獲得笑料包袱。當然,這些肢體秀和二人轉演員的那種滿臺跑還有區別,前者更加克制一些。
  • 這是潮汕話10級考試!許友文用潮汕最強音教你讀《再別康橋》!
    汕頭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許友文被稱為汕頭話的「活字典」,他的潮汕話發音被國家語言研究權威確定為汕頭話語音標準,曾受中國社科院邀請,錄製為《現代漢語方言音庫》「汕頭話音檔」的有聲資料!   潮州話在各地叫法有所不同,官方正稱為潮州話、潮汕話,簡稱潮語,在潮州市一帶多稱潮州話,在汕頭、揭陽、汕尾陸豐一帶多稱潮汕話,汕尾市境內更包含多種叫法,海豐東部與惠東交界一帶多稱「學佬話」、「鶴佬話」,劇史料記載,學佬話、鶴佬話兩種叫法都是河洛話的訛傳叫法,因其讀音在廣東話音裡是一致的,所謂「河洛話」是因為講這種方言的人,是從前中原戰亂民族大遷移時,從河南洛水一帶講中原古音的移民到廣東的人
  • 從趙之謙到吳樸堂,16卷《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出版
    此次上海書展,上海書畫出版社的「藝術新書」還包括《珍藏中國·帝王巨觀:波士頓的87件中國藝術品》、《傅抱石畫唐詩》等。《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效果圖涵蓋近現代海上篆刻核心藝術家海上篆刻在中國印壇曾有「半壁江山」之稱。
  • 江戶時期的南畫:受中國二流畫家影響的日本文人畫
    政治安定、快速都市化以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為該時期的重要特徵,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葛飾北齋(1760-1849)、歌川廣重(1797-1858)等畫家的系列版畫作品對歐洲印象派創作的影響。不過在對外輸出的影響之外,江戶時期繪畫亦承載了來自其他文化的影響,例如受中國文人畫影響的「南畫」(Nanga)。
  • 潮汕小品《賭命》
    提示:點擊上方↑↑↑笑死你不償命網關注潮汕小品《賭命》我從小就很淘,爸媽都拿我沒辦法。
  • 他是早慧天才,是書畫全能的畫家,亦是海上畫派後期的重要人物
    他是早慧天才,是書畫全能的畫家,亦是海上畫派後期的重要人物文/秋香黃山壽(1855-1919),原名曜,字勗初,號旭遲老人、麗生、鶴溪漁隱、裁煙閣主,祖籍位於今江蘇常州。幼年時期家境貧困,但他對書畫十分熱忱,一心一意都專注在書畫學習上。而他也是海上畫派的畫家中,為數不多的那一部分畫家,不僅是一位早慧的天才,更是書畫全能的大師級人物。無論是仕女、人物,還是山水、花卉、走獸,沒有他不能畫的。
  • 首部潮汕人物辭典工具書首發 填補潮學研究空白
    作為編委會的主力成員,他主要負責對1912年以前揭陽縣人物的編寫。他欣慰地告訴記者:「通過參加這次編撰工作,我對潮汕的古代人物有了更加整體、全面的認識,希望接下來的時間,在此《辭典》的基礎上,對重要人物如翁萬達、鄭大進作更深入的研究,現在我已經在研究鄭大進年譜,收穫不少。」
  • 影響人的發展有哪些代表人物和觀點呢?
    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其實,主要有三種影響人的發展觀,這三種主要的觀點分別是「遺傳決定論"、「環境決定論」和「二因素論」,那麼這三種觀點有哪些代表人物呢?他們主要的作品或觀點都是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應該如何看待範揚先生「石濤第一,我第二」這樣的說法呢?
    範揚先生是我國現在的著名畫家,他說:「石濤第一,我第二!」,「如果我能活到80歲,我就是齊白石」,業界對此褒貶不一,應該怎麼看待呢?他擅長山水畫,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筆墨恣肆,意境蒼莽新奇,存世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石濤的墨竹更是達到了墨竹的最高境界,後世鄭板橋僅效法石濤的書法與蘭竹就名揚天下,其他受石濤影響的畫家更是甚眾,是名符其實開宗立派的藝術大師!
  • 西安扇子哥畫鍾馗:形象不輸範曾作品,繪畫有任伯年的特色
    尤其是國畫水墨繪畫的藝術,在扇子哥的手裡,大家看到了他超強的繪畫功底,他那種非常不一般的繪畫精神更是值得大家學習。近期扇子哥繪畫了一個比較特殊的作品,在自己的扇子上面畫了一個鍾馗的卡通人物畫像,而且很有一種童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