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土地日,今年活動主題為「嚴格保持耕地節約集約用地」。
在我國,像水稻之於南方、麥子之於北方一樣,燕麥是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武川最為重要的主糧依賴。千百年來,武川人一年到頭一日三餐幾乎都有莜麵(燕麥的一種)。
憑藉一棵燕麥草在武川立業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燕谷坊集團從市場需求出發,依靠「小微訂單農業」,擴大了武川縣的整體燕麥種植面積,增加了燕麥產量,直接促進當地燕麥種植面積呈幾何級增長。如今,燕谷坊集團自有燕麥種植基地達到13.2萬畝。
讓燕麥煥發新生
燕麥既是武川人的主糧,更是絕大部分人的健康雜糧。
讓燕麥走出去!燕谷坊集團賦予了武川燕麥新的展望和使命。燕谷坊先是自主研發了「雙渦流研碾」及「裸燕麥分層破壁」創新工藝,解決了裸燕麥全穀物加工技術的難題,實現精準加工。而後,作為全穀物行業的領軍者,她以國人新主糧燕麥胚芽米為產業支點,立足我國全穀物產業鏈的價值開發。
2019年,燕谷坊藜麥肽、燕麥β-葡聚糖益生菌、全穀物能量棒、全穀物餅乾等全面上市。根據燕麥的特性、營養成份及適用人群,逐步形成了以「純粹本味全谷休食系列、燕麥全谷easy食系列、燕麥源養護膚系列」為主的燕谷坊產品體系。
在致力於糧食安全的發展道路上,燕谷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燕麥精神為驅動,先後獲得「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科技大獎。
燕谷坊集團秉承「一手農民 一手市民」宗旨,形成的「武川模式」展示了小農戶是實現糧食安全的關鍵。燕谷坊還以每年固有的訂單籤約節和燕麥文化節,來切實改善小農戶的生產生活環境。
荒漠化治理展現企業責任
武川地不肥沃,雨水不多。但上帝關上了門卻打開了一扇窗子。生長在這裡的燕麥,具備耐寒、耐旱、耐土地貧瘠、耐適度鹽鹼等特點,且成長用水量遠少於其他作物。
十年如一日,燕谷坊是一支活躍在北緯41度荒漠化防治的重要力量。它以燕麥農作物構建了中國裸燕麥產業經濟示範帶,打造了祖國北疆生態屏障亮麗風景線。
因為燕麥發達的根系,能固結沙粒。收割時,燕麥根系留在土中,轉化成有機質,進一步聚沙成土,從而將沙漠還原成良田。
國家層面也表示出了肯定和認可。早在2015年10月,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正式批准燕谷坊集團設立「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燕麥產業基地」。
2015年11月11日,在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燕麥產業基地成立儀式上,燕谷坊集團董事長兼CEO何均國表示,燕谷坊集團全力構築中國裸燕麥產業經濟示範帶,以生態夢託起「農業夢」、「中國夢」,為沙漠多一份綠洲、為國家多一畝可耕作土地!
2017年9月,燕谷坊集團董事長兼CEO何均國與來自196個締約方國家的治荒代表參會,共同出席了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600295)市開幕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計。
正是這年復一年的耕耘和堅守,北緯41度燕麥種植面積成倍增長,「燕麥搖鈴、白浪千頃」,鞏固了武川縣的糧食種植面積。
進入新時代,燕谷坊集團將不忘報國志、懷揣造福心,把國家糧食安全擔當託起肩上,紮根大地,以汗水和泥土的芬芳,繼續書寫國人吃飯問題的篇章。
(責任編輯: HN666)